《雨点儿》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雨点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雨滴的形成过程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了解雨滴的形成过程;
2. 学生通过阅读《雨点儿》这篇儿童诗歌,了解雨滴的作用;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展示板,展示他们对雨滴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下雨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雨滴是怎么形成的吗?”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用喷壶喷水在一个玻璃板上,观察水滴如何形成,记录观察结果。
3. 分享观察结果: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给全班,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雨滴形成的原因。
4. 雨滴的作用:教师向学生介绍《雨点儿》这篇儿童诗歌,帮助学生理解雨滴的作用,并进行诗歌朗读。
5. 制作展示板:学生分组制作展示板,展示他们对雨滴的理解,可以用图片、文字、图表等形式呈现。
6. 展示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展示板,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对雨滴形成过程的观察结果准确;
2. 学生能够理解雨滴的作用;
3. 学生的展示板能够清晰地表达对雨滴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雨滴的形成过程和作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合作和动手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制作展示板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展示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和帮助学生,确保他们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雨点儿》教案 篇三
《雨点儿》教案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下面小编为你介绍《雨点儿》教案范文,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 系。
教学重点:认字和朗读是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小朋友们,老师想请大家猜个谜语,好吗?
“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都不见。”(雨)
2、大家都知道是雨,谁来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大雨、小雨、毛毛雨、雷阵雨、狂风暴雨。)
3、师: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玩过雨,蒙蒙细雨中,伸出小手接一接凉丝丝的雨点,张开嘴巴尝尝甜甜的雨丝,再看看小花小草上鲜活的水珠儿,那真是一件有趣的事。今天,洪老师把雨点儿请到了我们的教室,(出示多媒体课件雨点儿)
谁来亲切地跟雨点打声招呼?一起亲切地叫一声雨点儿(指导读准轻声、儿化。)
二、初读课文
1、雨点儿还为我们带来了他自己的故事想听吗?(边演示多媒体课件边朗诵课文)听完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2、这个故事就在课文第12课,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地大声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和老师。
3、多种形式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看多媒体课件,学习课文。
1、第一节 :
〈1〉出示第一节,自由朗读,问:“你读后知道了什么?”
〈2〉理解词语“数不清”,问课文里说什么数不清?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数不清?出示词语“飘落”,请学生演示纸片、树叶、橡皮等落下的情景,问“那些东西可跟飘落做朋友?”出示句式:﹍﹍﹍﹍从﹍﹍﹍﹍﹍飘落下来。
〈3〉指导朗读第一节。
〈4〉齐读第一节。
2、第二、三、四节
〈1〉(播放多媒体图2)数不清的雨点儿飘落下来。这时,半空中,一个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起悄悄话来,让我们听听它们说了些什么。
〈2〉你听懂他们的谈话了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3〉导读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
指导学生体会“你呢”这句话的意思。〈4〉分组读对话,指导读好疑问语气。分角色扮演大雨点,小雨点。
3、第五节
〈1〉问:“小雨点,你们去了哪里?”
〈2〉指名说说有花有草的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配乐播放多媒体课件)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指导读好“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一句。
〈3〉问:“大雨点,你们去了哪里在?”那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配乐播放多媒体课件:荒地—有花有草)出示句式﹍﹍﹍﹍从﹍﹍﹍﹍﹍。
指导读好“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4〉为什么光秃秃的土坡会变得这么美?请听歌曲《小雨沙沙》。理解雨水跟植物生长的关系。
4、(看图三、图四)想象: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呢?你喜欢雨点儿吗?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指名说话。〉
四、总结:雨水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很重要,大地上万物生长都离不开他们。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课文。
五 、作业设计:以后请小朋友做个有心人,观察不同季节不同程度的雨给这个世界带来的不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