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次教改尝试论文 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在《机械设计》这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一次教改尝试,旨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学能力的含义。自学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独立地获取、整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机械设计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自学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在这次教改尝试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我们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活动,学生可以在交流和合作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同时,我们也提供了一些自主学习的资源,如教学视频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
其次,我们引入了项目制学习的方式。通过将课程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在项目中,学生需要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并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这样的项目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加学术讲座等方式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通过这次教改尝试,我们发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并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自学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改进。
然而,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学生的自学能力水平存在差异,有些学生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引导学生的自学和自我评价。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机械设计》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本次教改尝试,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我们相信,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机械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次教改尝试论文 篇二
自学能力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机械设计》这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为重要。本文将介绍一次教改尝试,旨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自学能力的定义和重要性。自学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主动、独立地获取、整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机械设计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而自学能力的提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在这次教改尝试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首先,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学习,提问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同时,我们提供了一些自主学习的资源,如教学视频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知识。
其次,我们引入了项目制学习的方式。通过将课程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在项目中,学生需要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制定学习计划,并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这样的项目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倡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学生可以定期进行自我评价,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并不断调整和改进。
通过这次教改尝试,我们发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并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自学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改进。
然而,我们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学生的自学能力水平存在差异,有些学生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引导学生的自学和自我评价。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机械设计》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本次教改尝试,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我们相信,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自学能力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机械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次教改尝试论文 篇三
《机械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次教改尝试论文
【摘要】针对《机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本身所具有的难学难教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所体现的听课困难,学习效果差,及格率低等现象,展开了一次以课下学生自学,课堂集中答疑形式的教学改革尝试,并对此次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自学能力 教学改革 课程设
计《机械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极为重要专业基础课,但该课程理论抽象,应用性强,内容庞杂,各章节自成体系,关联性不强,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虽然该课已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但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仍发现课堂教学越来越困难。
这种困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虽然学校规定了严格的到课率,但迟到、旷课、早退现象严重。
2)这门课应用性强,学生们大多没有接触过书中所讲机械或零部件,虽然采用多媒体教学中有相关图片可以观看,但学生仍然感觉听课困难,极易出现发呆和困倦表情,很难对老师的互动作出及时的反映,课堂气氛相当沉闷。
3)学习上的困难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有些同学甚至自暴自弃放弃参加期终考试。最终出现了不及格率逐年上升的趋势。
本教研组在多次教研讨论时一致认为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机械设计》课枯燥的'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当务之急,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一次以课下学生自学,课堂集中答疑为授课形式的教学改革尝试。
1 教学改革尝试
当进入第八章螺纹联接的教学时,不再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而是在第七章授课结束时紧接着将一个螺纹联接的设计实践题目布置下去,并采取自由结合的形式将两合班70名同学分成14个组,要求每个小组独立做出设计方案,并轮流在课堂上详细讲解自己的设计过程。
结果以寝室为结合方式的小组有10个共50人;以志趣相投结合成的小组有3个共15人;最后剩下5名同学无组可入,原因是这5人,纪律懒散,跟同学相处不好,其他小组不愿接收,遂将其组成1个小组。
进入螺纹联接的第一节课就要求设计好的小组进行讲解,所有的学生均感到非常诧意,这一章怎么没有讲就要求把设计作完,这可能吗?于是明确告诉学生这一章老师不讲,要求学生以自学的形式学完该螺纹联接的知识,然后完成设计题目。
所有的学生再次高呼这怎么可能,那要老师干么?再次对学生解释老师这次只负责答疑、指导、讨论、倾听的工作。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纸条形式集中上交,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集中答疑。学生渐渐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感到非常的新鲜,也感觉到了一定的压力,同时也想证明自己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表示愿意进行一次尝试。
2 教学效果
最初的2次课由于学生们并未意识到对该章节的自学应该放在课外进行,所以基本上成了自习课。2次课过后学生意识到必须把课堂留给老师答疑用,必须有计划地在课外看书学习,才能及时理出不懂的问题,及时在下一次课中向老师提出问题并得到解答。所以学生的自学过程得到了强化,自学能力得以培养。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所提的问题数量远远多于过去的教学,由于能够主动地去看书,所以比只是单纯地坐在教室里被动地听课要更多地去思考,提出更多不懂的问题。在这次教学过程中问问题最多的是那个非意愿组成小组,由于大部分小组是以寝室成员为结合方式的,所以他们的交流以及讨论的机会要多一些,一些问题在讨论时得到了解决;而这个小组的成员交流很少,所以每个人的独立学习过后累积下来的问题也最多。这个小组的同学颇为感慨地说由于没有了依赖,只好自己单干,只好自己看书,从来没有这么认真看过书,大有收获。
由于在课堂上听老师答疑时带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听课时不再感到被动,课堂上的气氛变得不再沉闷,而是更加活跃,因为只须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所以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讨论,互动性得以增强。
学生在课堂外自已主动学习时是由自己来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所以感觉学习时更自由,更舒适;而来到教室是为了听老师来讲解不懂的内容,所以到课率大大上升。
螺纹联接原计划授课5学时,这次尝试的教学过程共用7学时,因为比平时的教学多了一个环节——小答辩,也就是每个小组都上讲台对自己的设计过程进行讲解。为杜绝小组中的偷懒现象,每个小组中进行讲解的同学由老师在答辩现场临时决定,并将表现计分并纳入平时成绩。
此次14个小组共作出18个设计方案,因为前13个小组均是每组一个方案,最后一个非意愿组成小组的5名学生因为很难互相依赖,只好自己独立去作设计,所以该小组每人一个独立设计结果。
3 结论与探讨
这种教学形式其实是将以往独立出来的课程设计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为学生布置一个真实的任务,这个任务给了学生以压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能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知识,进行主动认真地思考,提出大量的疑问,进而有目的,有效地在课堂上听老师对问题的讲解,大大改善沉闷的课堂气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果。
这种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授课形式要求学生使用足够的时间在课外进行教材的自主学习,所以课外学习加上课堂答疑,使学生真正花在这章节知识的学习时间要远比过去的多,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原因。
这种课外的主动学习同时也起到了一个预习的作用,那么在听课时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再完全陌生,减小了听课上的困难,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迟到、旷课、早退的现象明显减小。
通过对设计题目的完成,学生掌握了螺纹联接的设计方法,觉得学到了实用的知识,增加了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