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论文【精选6篇】

时间:2011-06-06 06:46: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急危重症护理学论文 篇一: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多学科团队合作

摘要:

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门复杂而重要的护理领域,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在急危重症护理中,多学科团队合作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多学科团队合作在急危重症护理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多学科团队合作。

关键词:急危重症护理,多学科团队合作,协作,沟通,协调

引言:

急危重症护理涉及到各种不同的疾病和病情,需要护理人员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单一的护理人员难以胜任所有的任务,因此多学科团队合作成为了急危重症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学科团队合作可以整合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全面而高效的护理服务。

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1. 综合专业知识:多学科团队由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可以提供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例如,在急危重症护理中,需要有心脏病专家、肺病专家、神经病专家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共同协作,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方案。

2. 共同协作:多学科团队合作可以促进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通过共同协作,各个专业人员可以共同制定护理计划,并协调各自的任务,以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和连续的护理。

3. 提高工作效率:多学科团队合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各个专业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因为个人能力不足而导致的错误和延误。

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实施:

1. 建立明确的沟通渠道:建立明确的沟通渠道是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基础。各个专业人员之间应该定期进行沟通交流,分享信息和经验,并及时解决问题。

2. 制定明确的职责和任务:在多学科团队中,各个专业人员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通过明确职责和任务,可以避免任务重叠和责任不清的情况发生。

3. 建立团队文化:建立一种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可以促进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顺利进行。团队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互相支持,共同追求卓越的护理质量。

结论:

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多学科团队合作是提供高质量护理的关键因素。通过充分发挥各个专业人员的优势,共同协作和沟通,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和优质的护理服务。

急危重症护理学论文 篇二: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家属支持和沟通

摘要:

急危重症护理涉及到患者生命的关键时刻,家属的支持和沟通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急危重症护理中家属的支持和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家属支持和沟通。

关键词:急危重症护理,家属支持,沟通,信息共享,情感支持

引言:

在急危重症护理中,患者的家属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可以提供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史,还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照顾。因此,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家属支持和沟通至关重要。

家属支持和沟通的重要性:

1. 信息共享:家属可以提供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史,这对于医护人员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至关重要。家属还可以向医护人员提供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喜好,以便医护人员更好地照顾患者。

2. 情感支持:急危重症护理中,患者和家属都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家属的情感支持可以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促进康复。同时,家属也需要得到情感上的支持,以应对患者的疾病和治疗过程。

3. 参与决策:家属可以参与医疗决策,提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合作,可以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家属支持和沟通的实施:

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医护人员应该与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分享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进展。医护人员应该倾听家属的意见和关切,解答他们的问题,以减少他们的焦虑和担忧。

2. 提供情感支持: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倾听和鼓励的方式,为家属提供情感支持。医护人员应该关注家属的情绪和需求,帮助他们应对患者的疾病和治疗过程。

3. 提供教育和指导:医护人员应该向家属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医护人员还可以提供一些实用的护理技巧,以便家属更好地照顾患者。

结论:

急危重症护理中的家属支持和沟通是提供全面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家属的合作和沟通,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环境和治疗效果。

急危重症护理学论文 篇三

  【关键词】

急危重症病人;心理护理

  急危病人面临生命威胁,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近十年来,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重症患者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此时,如果做好心理护理,就会缓解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否则,如果在患者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性刺激,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危重症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本文结合工作体会进行探讨。

  1对急危病人心理护理存在的误区

  1.1忽视病人的心理护理认为急危病人需要尽快抢救,轻视心理护理。应认识到急危重病人由于病情重、急,发展快,病人完全无心理适应,容易造成紧张、焦虑、恐惧,这样造成后果是病人不愿意合作,还可以导致医患纠纷,所以心理护理不容忽视。

  1.2忽视非语言信息的作用认为心理护理就是和病人沟通过程中,发现并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但在抢救室没有时间或无法进行语言沟通。这样就容易忽视非语言信息的作用。如果这时抚摸病人的手或轻拍肩膀或给病人一个微笑等非语言行为,会使病人心情舒服,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1.3忽视家属的心理需求家属的情绪直接影响病人的情绪,家属的心理反应比病人复杂,充分理解家属心情,做好抢救的同时,同时也要稳定家属情绪,使其了解病人的病情,配合医护人员,使抢救顺利进行。

  2心理护理技巧

  由于急重症患者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2.1使患者有亲切感急重症患者大都求医心切,一旦进入医院顿有绝路逢生感。护士应当做到紧张而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使患者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这种护患关系,对抢救过程能否顺利进行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抢救和治疗效果。

  2.2使患者有信任感护士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患者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患者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2.3使患者有安全感护士的医德和技术是患者获得安全感的基础。对病人要高度同情,周到热情,谨慎地服务。运用护理心理学知识,了解患者、家属的不同心态,通过安慰、鼓励、解释、疏导,使患者减轻精神压力,消除思想顾虑与紧张状态,还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减轻他们的心理上的压力。对急重症患者,无论预后如何,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的暗示,尤其是来自家属方面的积极暗示,使患者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2.4增加责任心病人脱离危险后,面临着较长时间的恢复阶段,此期由于病人角色的转换,与社会生活脱离时间较长,病人迫切希望早日康复,脱离医院环境。此期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服务态度好,并着重加强生活护理,建立良好的治疗环境。尤其对不能起床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其肢体的功能位置和卧位的舒适,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协助病人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或安排替代的办法,改善不良的心境。同时还要保持病室安静、清洁、整齐,减少噪音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加上护理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诚恳的笑容,必定会维持病人良好的心境,缩短治疗过程,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总之,在给急危病人实施心理护理时应轻重缓急,根据个体的心理特点,解除病人心理负担。使患者产生安全感、信任感和舒适感的同时更要全方面地观察了解患者的个人心理状态,及早发现其心理异常,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使患者的心理恢复正常,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急危重症护理学论文 篇四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2012级高职护理1班学生89人作为实验组,2班93人作为对照组,两组护生均为高考后经全国统一招生录取入学,选用统一的教材,由同一位教师授课,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视频导入法,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搜集与题材密切联系的视频资料,如“院外急救”内容用德国医疗救援联动剧《112》导入、“急诊科护理”用美国《MiamiMedical》导入、“重症医学科”用我国著名“三甲”医院ICU宣传片导入等,基本上每个内容均能在互联网上搜到相关视频,也可将视频资料融合在多媒体课件当中。下面以“中毒概述”的教学为例,具体过程如下。环节1,视频播放:播放“4岁儿童吃炸鸡腿后死亡”(3分钟)、“清华女生铊中毒”(7分钟)两个视频片段,护生观看后颇有感触。环节2,提出问题:导致他们中毒的物质是什么,有什么特点?中毒的表现各有不同,如何判断?如何快速识别中毒并做好抢救工作?环节3,学习新知:就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同学共同学习,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环节4,总结归纳:再次回顾视频中的关键点,鼓励护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用专业医务人员的角度重新审视中毒问题,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

  1.2.2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复习导入等传统的课堂导入方法,多媒体课件与实验组相同。

  1.3效果评价

  采取学院督导组专家评课和教学对象问卷调查的方式,参照“护理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内容自制调查表,调查护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评价问卷由班主任在课程结束后集中发放,护生当场填写,当场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2、结果

  问卷和专家意见表明:在教学效果、方法和学生的兴趣与主动性方面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充分说明视频导入法教学质量优于传统教学导入法。

  3、讨论

  现阶段,很多职业学院的教师大胆采用PBL、情景模拟、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而视频导入教学法与此类方法异曲同工,都是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精神。而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更加需要视频导入等方法的灵活应用,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实践表明,视频导入法虽然优势明显,但使用时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适可而止,避免滥用。视频导入的时间最好在10~15分钟内,过长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视频是教师更好地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媒介,而不是某些教师为逃避授课任务转而依赖的工具。

  第二,充分准备,有效引导。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详尽充分的准备,如视频下载后的截取与拼接,将无关内容删减,并对视频内容深层挖掘、讨论分析。

  第三,教无定法,博采众长。带着视频之中的问题去学习,这与PBL等教学方法异曲同工。因此,视频导入只是一种手段,即将问题、任务等放于其中的一种媒介,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将各种教学法有效融合,博采众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才能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

急危重症护理学论文 篇五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60名2012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名,女58名,年龄为23至25岁。所有学生均参加实验考核。

  2.方法

  (1)分组。将学生随机分为两个团队,每队30名,学生自行选出一名总指挥来负责整个实验的组织。再将每个团队分成4组,分别是现场、院前、院内急救,以及重症监护,每组7-8名,并选出一名小组长来负责,小组成员共同查阅、收集资料。每个团队的总指挥及组长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病例进行编写,并制定处理方案。完成病例编写后,组员进行讨论,并交由老师进行角色分配、练习、实施、总结汇报。同时,选派4-5名教师对每个团队进行临床指导。

  (2)安排时间。体验式课程安排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一个月,学生此时已完成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所有课程。教师在第三年开学时,将体验式教学的设计及相关要求详细告知学生,并让学生自行到医院对整个的急救流程进行观察,再查阅文献,设计出病例。学生在设计病例过程中,应充分结合急危重症护理学理论知识与急救技术,并通过设置情境、角色扮演等完成此项探究性实验。

  (3)体验式教学的内容。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危急重症、内科、外科等护理学科及基础护理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方面,会使用简易呼吸器与心电监护仪,会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熟练掌握外伤止血、包扎、搬运,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静脉输液、吸氧等操作。

  (4)总结汇报。结束实验后,以团队为单位写一份实验报告,并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发展绘制相应的概念图。

  3.效果评价

  采用学校设计的调查问卷表对学生对体验式教学效果的评价进行调查。调查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巩固,急救意识增强、急救技能提升等项目,且每个项目均设有帮助很大、较大帮助、不确定及极少帮助4个选项。共发放60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二、结果

  超过92%的学生认为体验式教学方式在理论知识巩固,急救技能、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方面,具有比较大或非常大的帮助。

  三、结论

  通过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掌握和了解,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意义。

  1.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急救的综合能力。体验式教学主要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的,并通过合理的优化和演练,学生的急救意识在不断的增强。同时,增加了对ENSS知识,对急危重症救护技术的训练。通过本研究的实践表明,学生的急救意识和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有了很大提高。

  2.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效的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素质。体验式教学整个流程需要将EMSS进行完整的演练,其中需要涉及到较多的内容,其操作比较复杂,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人员比较多,其教学场所比较广,学生在整个实验的设计、准备、演练以及反思的环节中,需要进行反复的讨论和修改,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以便更好的完成实验任务。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扮演到不同的角色,同时,还需要进行大量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体验式教学主要是以团队式的方式进行的,考核的形式也是采用团队和个人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的,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共同的努力,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团结合作素质的提高。

  3.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式教学的方式,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亲自试验为主,在学生试验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查找资料了解试验步骤、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等内容,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学习知识。同时,学生通过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观察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学习的过程,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得学生将注意力投入到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综上所述,在急危重症护理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可将学生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在培养其自主学习、综合急救、交流沟通、人文关怀团结协作等能力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急危重症护理学论文 篇六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校120名2010级英语护理本科(五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最大年龄23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21.2±0.5)岁;均属于全国统一招生,且前期均已完成了《基础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临床护理学》、以及《儿科护理学》等课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0名与对照组60名。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也就是传统“灌注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法为主。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具体教学方法分析如下:

  (1)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在课堂活动开展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内容设计超过3个的相关案例,并提出大约5个问题,课前2周将问题布置给学生。

  (2)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学生可分小组进行,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小组讨论;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能够提出2、3个新问题或相关疑点问题,就相关问题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与讨论。

  (3)课堂教学。以急性中毒为例,课堂前15分钟,教师可先不进行知识讲解,可先请1-2名学生讲解几例急性中毒事件,包括事件的来源、护理方法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课前布置的问题进行讨论与深入研究,并且由教师对其进行深化、补充与评价。PBL教学法具体教学流程为确定教学方案、情境病例选择、设置疑问导入学习目标、反馈讨论及总结提高等环节。

  1.3观察指标

  采用学校常规考核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主要包括理论知识考核与实验操作能力考核两方面内容。并采用我校自制课堂满意度调查表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课堂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包括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学生护理理论知识掌程度、临床实践能力、课堂气氛等内容,满分为100分,得分为9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得分在80-89分为比较满意;得分为60-79分,表示基本满意;得分低于60分为不满意。学生课堂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观察数据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理论成绩与实验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学生课堂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学生课堂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学生采用PBL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观察组《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的理论考核成绩与实验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学生课堂满意率为96.7%,对照组学生课堂满意率为78.3%,两组学生课堂满意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理想。PBL教学法在具体应用中,教师可利用典型护理案例以及逆向思维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提出危重症护理中的预见性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学生课前积极进行课堂准备,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并分析、研究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综上所述,PBL教学法在《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急危重症护理学论文【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