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性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的论文【精简3篇】

时间:2015-07-02 05:14: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浅谈地方性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的论文 篇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地方性高校作为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实践机会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论述地方性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

首先,地方性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需要合理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地方性高校应根据地方经济的需求,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设置相关的实践性课程,如软件开发实践、项目管理实践等。这些课程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次,地方性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需要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方性高校可以与地方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和项目合作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实际项目中去。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竞赛和创新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并发挥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机会的提供,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最后,地方性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地方性高校可以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同时,教师也应当担负起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责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综上所述,地方性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从课程设置、实践机会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只有提供合理的课程设置,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地方性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情况的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浅谈地方性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的论文 篇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地方性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学科建设、实践平台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地方性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

首先,学科建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基础。地方性高校应当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科建设,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强学科交叉与融合,地方性高校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科环境,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实践平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地方性高校应当积极构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可以与地方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可以开设实验室,提供实验教学;还可以组织各类实践项目和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这些实践平台的建设,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关键。地方性高校应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发展创新能力。可以采用问题驱动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同时,教师应当担负起指导学生创新和实践的责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综上所述,地方性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学科建设、实践平台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地方性高校应当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科建设,构建丰富的实践平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有力支持。只有这样,地方性高校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地方性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的论文 篇三

浅谈地方性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践平台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论文摘要:为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出了以兴趣小组、新技术讲座、项目开发小组、科研小组、学科竞赛、产学研结合等搭建符合地方性高校实际情况的多层次实践平台的方法和措施。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和方法,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效果显著。

  一、引言

  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较快,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新软件、新算法不断涌现,而地方高校受办学条件限制,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僵硬、实验设备比较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这不但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作为地方性高校在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探索适合自己的路。

  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措施

  1.建立兴趣小组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大量调查发现,学生刚入校时,充满激情和活力,对什么都想尝试,但如果不加引导,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最后失去学习的热情。通过组织不同类型的兴趣小组如程序设计小组、电脑维修小组、网页制作小组、多媒体制作小组等,给学生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环境,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找准自己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兴趣小组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面向大一学生,以理论学习和基本训练为主,活动由高年级的学生组织,通过作品展示、作品制作说明及经验交流等形式,给大一的学生一个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平台。同时,也能培养高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第二层次主要面向大二学生,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活动由指导老师组织。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此时教师通过罗列参考书籍、布置任务、集中讨论等形式,推动学生更深入学习理论和技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第三层次面向所有学生,活动由学院组织,通过程序设计大赛、作品大赛等形式,全面检验学生学习情况和实践水平。对其中较好的学生,组织集训队进行培训,并推荐他们参加四川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甚至acm比赛、网页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高水平比赛。同时,通过颁奖典礼、优秀作品展示等,增强获奖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鼓励其他学生更勤奋更努力地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力。

  2.新技术讲座

  新技术讲座对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拓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有重要作用。为此,我院举办一系列专场讲座,由各教研室承担,同时也邀请了如华为、北大青鸟等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为学生做项目开发与管理的专题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业界动态,跟踪it领域的最新科研情况。同时,老师通过这些讲座,加深了与学生的交流,扩大自己的影响,为后续项目小组及科研小组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3.项目开发小组

  近年来,普通高校的本科毕业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如论文选题陈旧、选题面窄,如学生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实验设备管理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之类的题目占相当比例,且每年都在重复使用。一些用人单位和企业反映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存在缺乏实际动手能力、程序设计开发经验少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如在软件设计制作中,学生仍停留在用语言实现字符界面下的算法问题,无法开发图形界面的应用系统。能在硬件方面做课题的学生更少,有也仅是停留在设计原理结构层面上,与实际情况对接不上。因此,开展工程实践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是提高本科生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项目开发小组旨在使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缓解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之间脱节的'矛盾。成员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以指导老师确定的实际项目或虚拟项目为课题,在老师的指导和培训下自主学习,共同探讨。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鼓励并介绍他们去校外承揽项目。实际表明,项目小组的设置,有力改变了学生理论基础强,动手能力弱的缺点。如我系04级某生,承揽并完成了

自贡市一家网络公司电子地图的项目,其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同时该项目组学生的就业单位都令人满意。我系2005级某生,在实习时就进入深圳一家网络公司的游戏开发团队,毕业时其论文被评为优秀,本人也成为该公司骨干开发人员。这些学生的成功,极大鼓励了其他人,更促进了项目小组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实践的热情。

  4.科研小组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我系采取导师指导下的科研小组方式,通过由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特色和研究实际,提出科研小课题(有限时间、有限经费、有限目标),设立科研项目小组,并在全系公开。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课题。同时,结合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对承担课题的学生,优先考虑其申请。将导师制、创新基金及本科毕业论文有机地融为一体。这一措施,使部分高年级本科学生独立承担小课题,并加入教师的科研群体中。目前,我系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都主动的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通过锻炼,有一部分同学成功申报了校级、省级“学生创新型科研课题”,并有多篇科研论文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

  5.学科竞赛与毕业设计有机结合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科竞赛现在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及社会的认可,特别是国际以及国家级和省级的竞赛,例如大学生“挑战杯”、acm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网页设计竞赛等。一般可以从大学三年级做起,鼓励学生跨专业、跨系、跨学院多学科综合组建团队,通过赛前的积极备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刻苦钻研的品质,培育团队协作的精神,积极向上、顽强拚搏、不屈不挠的毅力。有一部分学生可结合已参与的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等方面的题目,不断延展科技竞赛平台的宽度和深度,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继续发挥创造性,提出新观点,创新内容,把课题做大、做活。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既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他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至关重要。通过学科竞赛与毕业设计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结语

  针对地方性高校自身特点,本文从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出了如何搭建实践平台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的综合应用,在我系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能力都有了较大改善。同时,也转变了部分老师“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使他们能够将自己的科研方向和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考虑。

  实践平台搭建是一个系统工程,还有许多其他环节,如开放实验室、课程设计、实验项目开设等。只要我们把这些方面的工作做好,保证必要的经费,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就会使实践教学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增强人才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小林,李世勇.软件工程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探索——以湖南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07,(2):66-68.

  [2]范立南.提高信息学科毕业设计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8,(6):12-14.

  [3]佘珠花,陈仪先.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改尝试与思考[eb/ol].

  [4]戴友元.计算机专业学生程序设计动手能力的培养[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86-88.

  [5]王晓勇,俞松坤.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59-60.

浅谈地方性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的论文【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