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的思考的论文 篇一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变革,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演变。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个性的关键人物,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和思考。
首先,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应该注重师德修养。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师德修养是其职业发展的基石。教师应具备高尚的师德情操,严守教育职业道德规范,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质。这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磨砺,通过良好的师德修养塑造自己的职业形象,为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其次,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还应注重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的挖掘。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差异化教学,实现个性化教育。
第三,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还应注重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关注教育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教育改革的动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思维能力。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课程设计和评价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需求进行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评价标准的制定。
最后,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还应注重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引领者和指导者。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能够与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复杂的教育环境中有效地开展工作。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应注重师德修养、教学能力的提升、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以及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为学生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的思考的论文 篇二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教师个人素质和专业发展两个方面,探讨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的思考。
首先,教师个人素质的培养是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育情怀和职业操守,真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工作状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其次,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应不断学习和研究教育理论和教育改革的动态,关注教育前沿的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思维和教育能力。教师还应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进行经验分享和学术探讨,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和思维方式。此外,教师还应注重教学研究和教育实践的结合,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的构建应注重教师个人素质的培养和专业发展的推进。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培养,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应加强对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的建设和支持,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专业提升提供保障。
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的思考的论文 篇三
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的思考的论文
关键词: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整体构建
摘要: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确立整体培
养的意识,从各个相关环节人手,整体构建系统化的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一、整体构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提出的背景
(一)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特性要求
教师职业技能作为表征和体现教师职业独特性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其强弱直接影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教师进行职业技能训练既是教育专业化水平和教师职业专门化程度的重要保证,也是师范院校区别于其他院校的重要标志。小教本科专业的“定格在本科、定性在教育、定向在小学”的定位决定了其培养的未来小学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精深的教育理论,而且还要具备熟练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小学教育中“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与之对应,小学教育专业职前的技能训练所占比重也应该很大。在日本,小学教师资格要求在大学教育获得的学分中,专业课程与教育课程学分比例为18/41,而中学相应比例为40/19。由此可见,对于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而言,职业技能的培养尤为重要,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
(二)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特点
系统科学理论指出,事物是系统各要素的统一体。任何客观事物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有机体。要素是构成系统的组成单元,系统的组成单元又可分为不同层次。在一个稳定的系统中,一方面,要素之间相互独立,彼此存在有着差异性;另一方面,要素之间又按一定比例,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层次结构。教师职业技能就是这样一个由诸多有内在联系的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因此,对职业技能进行培养也是一个漫长、复杂和系统的整体工程,任何一个环节、要素都会对技能形成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这是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特点。在以往的小教本科职业技能培养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各个环节各自为政、缺乏联系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职业技能培养的效果。因此,对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养应确立整体意识,以系统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从各个具有内在联系的要素和环节人手,探讨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借助无形的多方渗透和有形的专门措施,整体构建明确、规范、系统化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
二、整体构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的内容
整体构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要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完善训练内容、建立多元培养路径、评价指标科学化等几个方面做起。其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前提,完善培养内容是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建立多元培养路径是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关键,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化是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保证。
(一)激发学生主体性: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前
教学是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祸合而成的系统整体,是教师主体主导学生主体,学生主体接受并超越教师主体的主导的过程。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任何教学活动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教师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技能培养的起点和前提。激发学生技能训练的主体性就是使学生明确专业定位,热爱小学教育专业,知道职业技能对于未来从事职业的重要性,清楚决定职业技能高低的关键在于自己的态度和付出,从而发自内心积极主动地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为此学校要采取多种办法激发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的主体性,引起他们进行训练的兴趣和自主性,为职业技能训练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和长久的内在持续动力。
(二)完善职业技能内容: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基拙
职业技能内容是职业技能培养的依托和载体,完善职业技能内容是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这种完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具体的职业技能培养的内容上看,什么样的职业技能应该进人到培养体系中。在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文化多元化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茶进行的今天,社会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职业技能的构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总结、构建符合时代要求与教育发展需要的、崭新的教师职业技能是十分必须与必要的。以往的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内容多为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文字和图形表达、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等传统教师技能方面。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新增有关新课程、信息社会等所需的现代教师能力。因此,在职业技能培养的内容制订上要增加相应的能力的培养,如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课程开发的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以及师生关系沟通、人际交往、课堂互动等方面的内容。完善职业技能培养的内容的另一个方面是指对已选定的具体的职业技能进行培养训练的预设和安排的方案要完善,包括各种技能何时进行培养、采用何种方式、开设何种课程、如何进行考核、如何分项学习综合训练、怎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等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到位,制定完善的职业技能培养方案,使职业技能培养有方案可依,而不是千头万绪不知从何抓起。
(三)建立多元培养路径: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关健
教师职业技能具有综合性、操作性、实践性等特点,其培养需要立体、多元的培养路径,这是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关键。所谓立体、多元的培养路径,是指培养的时间、培养的形式、培养的手段、培养的方法等方面要多样化。即不仅要有课堂内的学习,还要有课前(如课前10分钟的学生试讲)、课后以及寒暑假(如小教学生暑期义务教育学校)等其余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不仅技能训练课上进行训练,其它课程上也应该进行学习;不仅有技能的理论学习,还需要技能的实际训练;不仅有正式的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实践活动,还要有技能竞赛、社会调查等灵活多样的、具有多重教育价值的实践活动;不仅要有传统的教育手段如言传身教等,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示范、录制、信息反馈等手段实战演练和现场指导;不仅要有有形的专门措施(口语课、书法课及各种课外活动),还要有无形多方渗透(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处理)。这种融课上课外于一体、融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于一体、融传统与现代方法于一体、融有形无形于一体的训练将形成全方位、多途径、立体化多元的教育技能培养路径,从而提高职业技能培养的实效性。
(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化: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保证
评价指标体系是指将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中的各项技能分门别类列出相关问题,评价人员根据这些特定的指标体系对各项技能进行打分,最后根据各项分数得到学生的技能水平等级。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复杂性和漫长性使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现显得尤为突出重要,它从衡量质量的尺度和标准发展方面为提高质量提供动力和保证。也就是说,评什么,怎样评,将有力地引导教师和学生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做什么,怎么做,起着向导的作用。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保证。
科学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求要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系统理论作指导,按照职业技能培养的内容,科学、合理地确定评价项目及每个项目的权重系数,同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以避免评价的主观随意性,逐步实现评价的科学化与规范化。其次,科煞化的评价机制要求在制订教师职业技能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中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注重基本技能的评价,以评价强化基础训练,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最后,科学化的评价机制要求可操作性,即评价指标明确具体,方法简便易行,既可自测也可他测,从而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职业技能。
三、整体构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的教师因素
整体构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体系既需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完善训练内容、建立多元培养路径、评价指标科学化等各个环节的整体协调一致服务于教师职业技能的形成,同时还需要其它因素的配合和支持。其中教师因素较为重要。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是教师,小教本科学生能否形成规范的职业技能及形成速度的快慢,将取决于教师对职业技能的理解、对指导方法的认识以及教师的示范。日本在微格教学发展的初期,效果不太显著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指导方法是拙劣的,他们的教学思想观念是陈旧的,在指导师范生进行微格教学时依然使用原有的一些方法。因此,在技能培养上,小教本科要配备能够胜任教师职业技能型课程教学需要的、既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自身职业技能又很强的教师。一方面用科学的方法、理念去指导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另一方面,用“教师之师”自身的“示范”去影响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
总之,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师职业技能是一个由诸多有内在联系的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其培养要以系统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从职业技能形成的各个相关环节和要素出发,探求其中的联系,整合各种环节和要素,整体构建。当然,这种构建不仅需要理论上的探讨,还需要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证实和不断完善,以便更好地小教本科学生将来从教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