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论文 篇一
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有效地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则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强调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本文将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实施过程以及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与现实生活中的任务相结合,积极参与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构建和重建知识结构。情境理论强调学习环境的重要性,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通过提供具有真实性和现实性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其次,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为任务设计、任务引导和任务评价三个步骤。任务设计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任务引导阶段,教师通过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引导学生在任务情境中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任务评价阶段,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交流和合作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最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首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再次,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社交交往,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加强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满足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论文 篇二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问题。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以任务为核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正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和应用。本文将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特点、优势以及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通过任务的设置和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其次,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社交交往,通过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再次,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通过任务的设计和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具有以下优势。首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关注度和学习积极性。其次,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再次,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社交交往,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有较好的把握。其次,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密切的互动和沟通,对于一些大班级的教学环境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再次,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低或者不善于合作的学生来说,可能需要额外的辅导和指导。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加强对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信息技术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论文 篇三
浅谈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论文
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四个必修内容领域之一,是由国家规定、地方和学校组织开发与实施的课程。从课程的开设来看,现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还是很多人眼中的“小学科”,没有过多的教学时间,没有充足的课余时间的辅导,那么,怎样发挥有限地课堂四十分钟效率,也成了我们众多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积极思考的问题。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一般分为设计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等,以信息技术教学为例,笔者简单谈谈在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中的几点思考。
一、设计任务
任务设计的合理与否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能否成功实施的前提。任务设计的过于简单,往往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设计的过于困难,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设计任务的时候教者要多方考虑、全面衡量。笔者在实践中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
首先,任务要有针对性,即任务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例如,初一学生在学习“表格制作”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设计一个8行4列的空表格”。这个任务就包含插入空表格、合并单元格、表线添擦等子任务,在完成这些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表格的插入、行列的删除、表线的处理等操作就会逐步熟悉,从而达到本课时“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单表格方法”的教学目标。
其次,设计的任务要有阶梯性,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特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围绕同样的教学目标可以设置多个不同难度的任务。任务相同、难度不同,这样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就必须进一步分解、细化,从而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兼顾到所有学生。
二、分析任务
任务给出后,作为教者首先要对任务进行分析。每一个任务都包含着不同的知识点,对于旧知识点,任务的实施有没有对学生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对于新知识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不能自己解决等等。教者对任务进行适当地分析,有利于学生在后面能少走一些弯路、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
例如初中学生在学习WORD一章制作电子小报时,很容易设计这样的任务,让学生结合一定的主题自己制作一份美观的电子小报。那么在制作小报时,要用到哪些知识点呢?对于旧的知识点,例如艺术字的使用、文本框的编辑、表格的制作等学生是否能熟练运用呢?要不要根据大任务再设计一些小任务呢?如小报的标题用艺术字设置,框架用文本框来做等等。
三、完成任务
任务设计、分析完成之后,就到了最关键的阶段――完成任务。信息技术课跟其他课程不一样,操作性较强而且都要借助于上机实践完成。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做好对学生上机过程中的个别指导和答疑工作。学生之间水平存在差异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再加上具体操作的多样性,导致不同的学生往往会遇到不一样的问题。还以制作小报为例,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对“艺术字”的基本编辑方法不是太清楚,有的学生对应用图片、自选图形的组合、美化不了解,有的学生对图文混排的方法不熟悉……如果都采取“一锅端”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而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就很有必要。
四、评价任务
任务完成了并不等于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时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恰当地评价就很有必要,一方面便于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汇总、解决前期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方便后面知识点学习的铺垫和过渡。评价任务可先以小组为单位,对照设计的评价量规表,由小组的各个成员先进行交流、讨论、评价,对不
完善的地方作相应地修改,然后利用广播教学软件展示各个小组的作品,进行组与组的集体交流,最后再由教师作出总结性评价。教师的总结性评价除了有对学生成果的静态评价外,还应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动态评价,如学生的学习态度、探究的方法等。适时、恰当地评价任务既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又能在评价过程中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成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恰当地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既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大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能力。新课改的逐步实施,进一步强调了课堂教学必须由知识本位向智力本位再到人本位的转变;新课改的逐步实施,也呼唤我们教育工作者能思考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确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