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供用电技术专业体系建设研究和实践论文 篇一
标题:现有供用电技术专业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
摘要:供用电技术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力供应和电能使用具有关键性作用。然而,现有的供用电技术专业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实践环节不足等。本文通过分析现有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旨在构建更加完善和实用的供用电技术专业体系。
关键词:供用电技术;专业体系;问题;改进方案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增加,供用电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目前供用电技术专业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实践环节不足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供用电技术专业的培养质量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和实践,探讨现有供用电技术专业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期为该专业的发展和提升做出贡献。
第一部分:现有供用电技术专业体系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不够完善
现有供用电技术专业体系中的课程设置相对单一,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一些基础课程的内容过于简单,没有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发展要求。
1.2 实践环节不足
供用电技术专业的实践环节较少,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无法应对,对于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和维护了解不足。
第二部分:改进方案
2.1 课程设置的改进
首先,应对供用电技术专业的课程进行全面评估和调整,增加实用性和综合性的内容。可以引入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专业素养。同时,还可以增设专业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2.2 实践环节的加强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供用电技术专业应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可以通过实训基地、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和设备,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还可以与电力公司、供电企业等合作,提供实际工作机会和项目参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
结论:通过对现有供用电技术专业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方案的提出,可以更好地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这将有助于提升专业的发展水平和应用能力,满足电力系统发展的需求,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工作过程的供用电技术专业体系建设研究和实践论文 篇二
标题:供用电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
摘要:实践教学是供用电技术专业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供用电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优化方案,旨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关键词:供用电技术;实践教学;教学模式;优化方案
引言:供用电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供用电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环节不足、教学模式单一等。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本文通过研究和实践,探讨供用电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方案。
第一部分:现有供用电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环节不足
供用电技术专业的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这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无法应对,实际应用能力不足。
1.2 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供用电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培养目标,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二部分:优化方案
2.1 实践环节的增加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供用电技术专业应增加实践环节的设置。可以通过实训基地、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和设备,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还可以与电力公司、供电企业等合作,提供实际工作机会和项目参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
2.2 教学模式的创新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供用电技术专业应创新教学模式,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虚拟仿真实验、在线实验等,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
结论:通过对供用电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研究,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优化后的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培养目标,为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行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基于工作过程的供用电技术专业体系建设研究和实践论文 篇三
基于工作过程的供用电技术专业体系建设研究和实践论文
【摘要】在专业建设工作中,专业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纲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育教学、安排教学任务、检查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是保证人才培养工作按照基本规格达到培养目标,表现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文件。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思路和内容,并在教学培养中进行了检验和总结。
【关键词】专业体系;工作过程;人才培养方案
在专业建设工作中,专业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纲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文件,是组织教育教学、安排教学任务、检查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是保证人才培养工作按照基本规格达到培养目标,表现培养过程和方式的总体设计文件。
1.专业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和建设目的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高职教育应以服务企业和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社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学院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不断开拓创新,坚持专业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按照学院专业教学改革的总体安排,我们根据本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对专业的反馈意见和需求,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行动导向和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并按照该思路作为专业和课程建设重点,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供用电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基于这样的建设原则开展了此项课题研究。
2.专业建设思路
2.1学习高职教育理论,转变教育理念;理念转变是专业体系和课程改革成功的先决条件,为此,课题组在系部组织下,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及精品课程建设理论,转变教师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选派专业带头人、课程技术负责人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种旨在转变教师高职教育理念的培训,先后安排各个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课程等负责人参加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精品课程建设培训讲座,深化课程建设理论的认识;课程组老师还多次听取全国知名的职教专家来校举办的讲座,学习课程改革思路,先后听取了职教专家等有关精品课程建设讲座。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认识,并逐渐转变教学理念,并将所学教学理念积极投身到课改中。
2.2专业调研;坚持走产学结合的专业发展道路,结合供用电技术专业实际情况,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主动立足于电力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开展专业和社会需求调研,关注毕业生就业需求和新技术应用。为此,供用电技术专业调研组制定了系统的调研提纲,专门制作了用于和现场人员讨论的本专业覆盖岗位工种所应具备的目标能力,各项目标能力应包括的工作任务等调研资料。并采用到企业调研、利用网络沟通调研、利用电话沟通调研等方式,先后对学院专业面向的行业6家单位、地区4家单位进行了相关企业的企业调研,内容涉及变电运行与检修专业工种员工技能需求、变电检修、电气试验、用电及配电系统的员工岗位知识和技能需求、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核心技能,发放了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表和用人单位跟踪调查表20余份。通过调研工作,进一步明确了专业改革的具体方向和举措。
调研显示:本专业面向的行业公司及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用户单位,覆盖的职业岗位可以划分为以下四种: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变电运行与检修、变配电所值班员(值班电工)、用电技术维护与服务等岗位工种。这些岗位工种涵盖了行业和企业用户12大技术工种,对应12种职业资格证书,
3.专业体系建设思路和内容
通过调研,汇总整理有关资料,课题组以高职教育理论指导改革过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改革目标,分析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专业学习领域,界定并重构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根据核心课程内容,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原则确定课程学习情境,制定课程标准。
3.1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具体工作内容,根据调研信息,经过分析综合,总结出本专业学生应需要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31项,对着31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汇总,进一步归纳确定专业五大典型工作任务:变电运行技术、电气设备使用维护与检修、电机使用与维护技术、电机拖动与控制技术和用电技术与管理等。
3.2课程体系和理实一体课程重构;以企业真实的和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按照理实一体、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将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进行重构,形成本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
电子类课程:模电、数电、电子线路装配实训是供用电专业基础课,将原来单独开设的模电、数电两门理论课以及电子线路装配实训课整合为模拟电子、数字电子两门理实一体课,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方式组织教学。
电机类课程:将有关电机的理论实训课程整合为电机运行与检修一门课程,该课程包括变压器、同步机、异步机、直流电机和微特电机4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学时数在45-60之间,各模块的教学在相应的理实一体教室以及电机实验室、电机专门教室完成。
PLC课程将原来的理论课与实训课整合为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该课程分为电机控制、自动生产线控制及综合应用三个模块,每个模块由多个项目组成,各个模块的项目可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灵活进行选择。
3.3专业核心课程设定;课程整合后,重构了本专业电子电路基础与实践、电机运行与检修等七门理实一体课程作为专业学习领域核心课程,这些核心课程包含了本专业覆盖岗位的全部职业能力,实际授课时数达到31周868课时,占专业学习领域课时比例40.3%。理实一体课时比例得到极大提高。
核心课程全部进行了学习情境的设计,包括本学习情境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考核方式等内容。目的是通过多个项目或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达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之目标,解决专业课程进行中的讲练分离、不能充分利用课堂和教学资源的问题。
在专业方案中强化了顶岗实习,课时数达到18周540课时,与专业核心课程两项合计1408课时,占专业学习领域课时比例65%。
3.4课程标准的制定;核心课程学习内容重构,确定了课程的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在系部的指导下,课题组制定了本专业全部40余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各个课程标准包括课程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目标、项目载体的教学内容、学时分配、考核标准、学习情境设计等要素,特别突出了建立在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中的学习情境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对制定的课程标准在教研室进行了研讨,保证课程标准能够准确指导课程教学。 4.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论证与实施
课题组、院、系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论证。
在方案和课程标准制订阶段,课题组开展了专题教研活动讨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定出了专业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初稿。学院和系部针对课题组制订的初步方案进行了多次反复论证,组织讨论专业方案,确定课程整合思路,并总结了专业改革阶段性工作。又组织讨论专业方案课程设置,在学院层面组织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论证会议,请企业专家对方案的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专业定位、专业覆盖岗位的完整性、典型工作任务的针对性、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等内容。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以后,在学院的支持下,选定本专业一个班进行了一轮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经过一轮教学应用,进一步优化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专业体系建设解决的问题
专业体系的确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为课程教材建设制定了依据,明确了思路,各门课程负责人正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制定教材编写计划,组织编写教材。计划在课程实施之际推出课程改革后的配套教材。并解决了以下问题。
5.1专业教学模式;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突出了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设计;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工学结合、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理念,以学生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充分利用真实的或仿真工作环境,确立核心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情境,强化了专业毕业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5.2课程体系特色;①强调通过基础学习领域课程、拓展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劳动观教育,同时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②专业知识强调实用性、专业性,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学习,做到知识够用、专长突出、技能娴熟。③课程设置突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注重实用性、开放性、科学性,专业拓展领域课程的设置充分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及知识的实用性,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拓展能力。
5.3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六步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在实施教学的六个步骤中,根据实际需要可辅以其它教学手段,如演示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法等。
6.研束语
本文提出了专业体系建设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意义,并对专业体系中关键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思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阐述了专业体系的优化意义,对专业体系中的专业建设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所提出的建设思路在实践中已经体现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意义,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企业技术的不断更新,专业体系建设仍需后续的研究和开发。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0.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