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论文 篇一
标题: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结合”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本文将探讨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
1. 产学研结合的定义和意义
产学研结合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深度合作,通过联合开展项目、实习、实训等活动,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合作模式能够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工程实践,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特点
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是一门高度技术性的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很难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产学研结合”在这个专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3. 产学研结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影响
3.1 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有机会参与真实的项目,并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实践。这种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2 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科技和工程实践,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这种接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3.3 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背景,增加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雇主更倾向于招聘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而“产学研结合”能够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
结论:
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对学生能力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并为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论文 篇二
标题: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引言:
微电子制造工程是现代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而“产学研结合”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探讨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1. 微电子制造工程的重要性
微电子制造工程是现代产业中的关键领域之一,它涉及到电子器件的制造、集成电路的生产和微电子器件的研发等方面。微电子技术对于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设备等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产学研结合的优势
产学研结合的优势在于能够将高校的教学资源与企业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促进技术的创新和产业的发展。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3. 产学研结合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3.1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企业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研发成果,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高校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思路和支持,促进产业的发展。
3.2 人才培养的支持
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企业能够参与到学生的培养中,提供实践的机会和指导。这种合作能够让企业更好地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
3.3 产业转型的帮助
随着科技的发展,产业的转型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到最新的科技趋势和发展方向,为产业的转型提供支持和指导。
结论:
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支持人才培养和帮助产业转型,产学研结合能够为微电子制造工程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论文 篇三
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论文
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在全国首先设置的、国家教委专业目录外的特批专业,2003年开始招生。在长期的优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明确了培养目标,具备了较完整和独特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坚实的办学条件。并根据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新的培养计划,重视课程建设,实施微电子制造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使微电子制造专门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完整、科学、合理,在微电子制造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本文就如何构建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以适应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谈谈我们的一些设想和建议。
1“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现状
高等学校应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教育理念广为为接受,产学研结合是高校实现三大功能的主要途径之一。近20年来,国内外许多高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在实践中,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逐步形成了以下几种产学研结合的典型模式:
1.1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三明治”模式和“交替型”模式。“三明治”模式是把学习分为3个阶段(“3—1—1”)[1],这是一种学习—实践—再学习,双向参与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1.2工程研究中心模式:根据国家产业发展规划,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和组织下,选择有优势技术的学校或学科专业,设立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工程研究中心”,或以一个大学群为依托,成立“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这是发达国家颇为成功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模式。
1.3大学科技园区模式: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科技园区——“硅谷”。由于“硅谷”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影响。“硅谷”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与大学之间的互动发展。
2“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大学校园周边地带既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大学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延伸。
2.1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合作已经成为全球性的趋势
实行产学研合作,可从源头上改变科技、教育、经济领域互不相关的体制割据状态,可集聚和提升各自的核心竞争力[2]。大学为社会服务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已成为世界教育和科技发展的共同趋势,产学研合作是完成大学使命的重要途径。
2.2“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
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开拓教育市场,用国际先进技术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的进程,为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国内外企业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强、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已成为高校寻求自身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3]。
2.3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是促进“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深入开展的关键
建立利于长期合作,能够取得实效的产学研合作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的关键和难点。寻求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各方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是当前产学研合作领域研究的重点。
3“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产学研合作及其国际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高校所处的地域环境和自身办学条件对产学研合作的制约。如何突破地域环境和自身办学条件的束缚,拓宽视野和思路,因地制宜开展产学研合作,这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与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4]。
3.2产学研合作主体的价值取向不同,难以形成共同利益的基础。由于合作各方价值取向的不
一致,目前产学研合作难以建立长期有效合作,使得产学研合作健康发展缺乏动力,双方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这已成为产学研合作发展的主要瓶颈。3.3高校缺乏有效的与社会交流的渠道,产学研合作伙伴资源尤其是国际知名企业不足。许多高校尤其是办学历史较短的高校目前仍然处在相对封闭的办学环境中;企业更不用说是国外企业同样对高校缺少了解。这种状况使产学研合作缺乏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因此研究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目前微电子专业的建设特色要求,也是主动适应高等工程科技教育发展必然。
4“产学研结合”创新性教育模式探索
微电子制造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理论基础”和“工程训练”互相融合、“平台+模块”的课程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改革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宽松的跨学科选课机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设置创新学分,强化复合型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按照实施计划,我们开展了如下工作:
4.1完成了专业创新教育教学思想调查研究
研究现代高等教育理论、思想和观念。探索现代高等教育地位和作用、时空观与人才观,教育教学的主要素、知识、能力、素质。已经调查研究了浙江工业大学等20余所大学专业教育发展与教学改革成果,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情况,撰写了调研报告,制定了项目研究计划,为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2构建了大类基础课程平台与模块化微电子制造专业的学科基础平台
如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修改了教学进程计划表,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构建循序渐进的“五层次四结合”实验教学平台方面,正在修改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结合新购买的生产线和其他设备,构建相应的实验教学平台,修改完善实验、实践教材。
4.3产、学、研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已引进荷兰飞利浦半导体公司总部主任工程师和项目主管、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兼职博导担任本学科的带头人;新增博导2人、教授2人、副教授1人;广西高校“八桂学者”1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1人;德国洪堡基金获得者1人、日本JSPS基金获得者1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2人。
4.4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或行业协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广西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广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新实验基地、实验教学中心做平台,在加强与企业、研究所紧密结合的平台建设方面新增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基地10个,使校外实习基地达到36个。
5结论
微电子制造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在教学模式上自然也存在着一个不断变革和发展的过程。我国微电子、光电子制造已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前景和潜力无法估量, 已成为国家和各部门关注的焦点。因此,加强对微电子制造工程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