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
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对好记者讲好故事的理解和经验。作为一名记者,我深知好记者讲好故事的重要性,因为好的故事能够触动人心、传递真实和温暖。
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好记者讲好故事需要有真实的素材。作为记者,我们要通过深入调查和采访,收集到真实、有价值的故事素材。这些素材可能是社会中的普通人物,他们的故事或许平凡,但却展现了坚韧、勇气和奉献精神。我们需要用心去发现这些故事,将他们真实地呈现给读者和观众。
其次,好记者讲好故事需要有独特的视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观点,而好的故事需要有独特的视角来讲述。作为记者,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找到触动人心的点,用自己的视角来讲述这些故事。只有通过独特的视角,我们才能让故事更加生动、感人。
最后,好记者讲好故事需要有良好的讲述能力。一个故事再好,如果不能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讲述,也会失去吸引力。作为记者,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讲述能力,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讲述故事。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我们还需要注重节奏和情感的掌控,让故事的起伏和情感的表达更加准确。
作为一名记者,我有幸见证了很多好记者讲好故事的瞬间。他们用心去发现真实的故事,用独特的视角来讲述这些故事,用生动的语言打动读者和观众。这些故事或许只是社会中的一个个缩影,但却能够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好记者讲好故事,不仅是我们的职责,更是我们与读者、观众之间的情感纽带。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好记者,讲好故事。让我们用真实、独特、生动的故事,传递温暖、传递力量,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
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探讨好记者讲好故事的重要性和技巧。作为一名记者,我深知好的故事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传递正能量,激发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首先,好记者讲好故事需要有深入的调查和采访能力。只有通过深入调查和采访,我们才能收集到真实、详尽的故事素材。这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发现问题、聆听故事背后的声音。我们要与被采访者建立信任和沟通,让他们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让故事更加真实、有力。
其次,好记者讲好故事需要有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表达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生活经历,而好的故事需要有独特的视角来讲述。我们可以通过独到的观察和思考,找到故事中的亮点和矛盾,用自己的视角来解读和表达。同时,我们还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和观众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最后,好记者讲好故事需要有良好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表达能力。一个好的故事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行动。作为记者,我们要用真情实感去感受故事中的情感,用真挚的语言去表达这些情感。我们可以通过细腻的描写、真实的对话、感人的场景等手法,让读者更加贴近故事,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
作为一名记者,我坚信好记者讲好故事的力量。好的故事不仅能够传递信息,更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和行动。好记者讲好故事,不仅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向社会传递温暖、正能量的方式。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好记者,讲好故事。让我们用真实、独特、有力的故事,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谢谢大家!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三
提起我的女儿,今年已经十一岁了,她和普通孩子一样,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但就在五年前,我和她还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一切都源于那年冬天的一次采访。
记得那天接到一条新闻线索,说是盐湖区金井乡卫褚村有一户贫困家庭,家里有个患心脏病的女孩需要帮助。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叫相亚欢的小女孩,她在教室里显得是那么的“特别”,因为她的皮肤是青紫色,尤其是嘴唇更是有些发黑,只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是那么的炯炯有神。课间休息,同学们都跑到操场上快乐地玩着游戏,可是相亚欢却静静地靠在教室前的一棵树旁,远远地看着同学们,眼神里全是向往。这是因为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如果再不及时救治就会有生命危险。现在孩子病情一直在加重,连走路都成了问题,每走两步就需要蹲下来休息。在采访中,相亚欢的爷爷还告诉了一个让我吃惊的消息,原来这个小女孩是八年前他在城里打工时捡到的一个弃婴。亚欢是个非常聪明乖巧的孩子,她对学习非常执着。家里没有写作业用的书桌,她就把两个小板凳叠在一起,趴在并不平整的土炕边上,一笔一划地认真完成着作业。由于家庭贫困,小亚欢一年四季身上所穿的衣服,都是村里的好心人给的,天热的时候给薄的,天冷的时候给厚的,就连学习用的削笔刀也是同学借给她的。
采访时,我问孩子的最大心愿是什么,她告诉我说长大后想当一名老师,或许是孩子觉得这个愿望太遥远,说完后她低着头沉默了。
告别亚欢一家人的时候,我无法平静自己的心情。两位善良的老人再穷再累,都能把孩子养到了上学的年龄,可作为一名记者,我怎么能够眼睁睁看到一个花骨朵还没有绽放就匆匆凋零?回到家里,赶完这篇新闻稿已经是凌晨四点钟了,我满脑子都是孩子渴望的眼神,一刻都不想等待,我上网查阅了大量关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资料,看看这个孩子是不是有救治的希望。
没有想到,在节目播出后的第三天,运城市急救中心打来了电话,在详细了解亚欢的病情后,他们表示能治好亚欢的病,并且全程免费。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说话也语无伦次,电话里只会重复地说着“谢谢”。随后,我们把相亚欢接到医院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由于相亚欢的病情复杂,专家们经过多次的研究讨论,终于确定了手术方案。
我清楚地记得12月24号,手术定在这天上午的十点开始,这次手术或许会是亚欢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在手术前,她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床上,低头拨弄着手指。我走过去问她怕不怕,她没有回答我。沉默了片刻,孩子问我说:“阿姨,手术做完了可不可以带我去逛公园?他们说那里很好玩,我没有去过,我很想去那里坐船。”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心几乎都要碎了。我强忍着眼泪说:“当然可以啊,公园里不光有船,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等你病好了阿姨一定会带你去!”她很开心地笑了,可我却哭了。
通过两次成功的心脏手术,如今的相亚欢已经彻底摆脱了病魔的纠缠,她现在已经完全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和生活了。按照我们的约定,我带她去了公园,专门坐了她梦想已久的船,她玩得特别高兴,完全恢复了小女孩天真烂漫的天性。在这五年之间,每年的寒暑假是我和亚欢最快乐的日子。就算工作再忙,我也要把她接到家里住一段。
去年春节,我把亚欢接到家里过年。晚上睡觉前她好像有什么心事一样,犹豫了半天开口对我说:“阿姨,我想给你说件事,以后我可以叫你妈妈吗?”看着孩子期望的眼神,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没有妈妈,你像妈妈一样对我好,我感觉你就是我妈妈。听完后我紧紧地抱着她,这个孩子又一次让我流泪了,在我的心里我默默地认可了这个女儿。
每次看到同龄的孩子,都会想到我的女儿相亚欢,想着她也在爱的阳光下快乐地成长,我的心里就十分欣慰。作为一名电视新闻的媒体人,我常常思考着:新闻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由此联想到功夫影星李连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他的答案只有一个字:爱。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新闻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只有两个字:大爱。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正是因为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开满爱之花,即便再弱小的生命,也会因爱而创造奇迹,收获梦想。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四
去年年初,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一位只有14岁的少年马永恩身上。中午一放学,别的学生都要去学校食堂吃饭,可马永恩却要急着往家赶,要给瘫痪在床的爸爸做饭吃。采访中,我们注意到,小XX骑的自行车脚蹬子磨得只剩下两根光秃秃的铁棍,换一个新的也就几块钱,可小XX舍不得,他得省钱给爸爸买药吃。
回到家,一进门,小XX会习惯性地喊上一声“爸”,听到回答声,他才放心地知道爸爸还活着。我们也采访报道过很多类似的苦难家庭,常规报道很难取得突破,但是我们感觉到了小XX身上的那份正能量,如果进行深入挖掘,我们相信小XX的事迹一定能影响更多的人。
节假日,小XX还会骑着三轮车带着爸爸去地里捡花生。这些都是我们最关注的细节,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父子俩身上的每一处细节都能轻易触及我们内心最敏感的地方。有一个我印象极深的镜头,我们在和马小全聊天时,小XX就坐在旁边的三轮车上,边吃花生边晃悠着双腿,那是他最放松、最开心的时候,爸爸有人说话,他有零食可吃,那一刻的镜头被放慢、拉长,这个特殊的农家里充满了温馨,可这情景却让我们内心颤抖。看着小XX脸上流露出满足的笑容,我们的目光穿过小院的树木,多想在这个小院的上空能够听到父子俩爽朗的笑声啊。
小XX的事迹,我们一共去平舆6次,12天时间,采访对象近20个,拍摄素材16个小时近1000分钟。20xx年,央视一套,寻找最美孝心少年节目现场,小XX就坐在台下,颁奖典礼主持人在讲述上台领奖的10名孝心少年和20名像小XX一样的孝心少年。镜头扫过的嘉宾满含热泪,电视机前的观众为这些小小年纪就撑起一个家庭的孩子们而心酸和骄傲。我们作为发现、记录、传播这些孝心故事的人,内心充满了自豪,这份自豪就是带给观众止不住的泪水、停不了的掌声和心灵的触动。
现在,小XX搬到了离学校很近的地方,照顾爸爸也方便了,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追寻“做一名医生”的梦。我们也要继续出发,去寻找那些撑起这个社会精神高地的人,并把这份精神力量传递下去。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五
我来自中原地区一个普通的城市——驻马店。
今年做“七一”报道采访中,我遇到了三个人,他们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作共产党员。
第一个人是驻马店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张银良。老张曾患小儿麻痹症,他拖着一条不太方便的腿满世界跑,不停张罗,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竟然盖起了一栋免费为残疾人服务的综合大楼。为盖这栋楼,他曾经连夜顶着漫天大雾上北京办事,也曾经揣着烧饼蹲守在主管部门办公室门外等候办公人员。
平舆县有个聋哑儿,叫凯文,父母都是聋哑人。帮小凯文最好的办法,是为他装人工耳蜗。“人工耳蜗一套28万元,放在我们农村能盖一座楼了,怎么办!”老张四处奔走寻求帮助,终于为小凯文争取到了特批救助金。小凯文装上人工耳蜗那天,我问他:“能听到了吗?”小凯文点点头,眼里闪着惊喜的光芒。如今,5岁多的凯文已经能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读书、唱歌、做游戏。
第二个人是泌阳县畜牧局副局长祁兴磊。老祁平时说话有些口吃,可一说起牛来口若悬河。经过21年攻关,老祁培育出一种“夏南牛”,被审定为中国第一个肉牛品种。
老祁的故事很多,古代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今天有“老祁中原追种牛”。在羊册镇,他发现一户农家的公牛品相极好,想作为种牛进行繁育,于是天天去看这头牛。突然有一天,他发现牛没了!原来这户农民急用钱,偷偷把牛卖了。老祁一听急了,发疯一样到处寻找打听,走了4天,转了两个县四个乡,终于在西边社旗县境内找到了这头心爱的公牛。后来,这头牛挺争气,杂交繁育了八万多个强壮的后代。
第三个人是从河南省直机关选派到村里当书记的吴树兰。头一次采访她时,她正从牛棚里走出来,鞋沾满泥巴和草屑,比乡下农妇还朴实,无论如何与我想象中的形象对不上号。她是省城副厅级干部,却把自己扎进了乡村泥土之中,忙起工作来几个月不回省城。村里乡亲们都不叫她“书记”,而是叫她“婶子”“姐姐”“闺女”“丫头”,因为他们早已经是一家人了。
如今吴树兰所驻的西王楼村,全村200户贫困户已有190户脱贫。村民李相庭开了一家餐馆,他拿出勾画得密密麻麻的一张纸,告诉我说:“俺能开上这个餐馆多亏了吴书记。她来俺家一趟要走10来里山路,有时鞋都磨烂了。你看,她每来一趟,我就画一个勾儿,去年她来了23趟,今年来了49趟。”
张银良、祁兴磊、吴树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不忘初心,几十年如一日,坚定、坚持、坚韧!
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稿 篇六
我叫余xx,是xx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率的一名记者。
今天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一段经历。那是我从事记者行业8年来,最难割舍一段情结,也是我对爱岗敬业这一价值观的全新认识。
那是在20xx年的夏天,我们频率进行“走转改”,我领到的任务是“走访留守儿童”,要求与被访的留守儿童同吃同住,至少24小时以上。
说实话,这样的采访,以前我做得并不多。有时为了赶稿子,一天要跑多个现场。不过,既然是“走基层”,那就得踏踏实实,“把身子沉下去,把情感带回来”。
我去的那户人家,在肥西县高店乡邵庙村。家里有两个孩子,是姐弟俩,姐姐上初一,名叫静静,弟弟叫称称,当时才4岁。
这户人家日子的艰难,超出我的想象。爷爷、父亲因病先后去世,少了“顶梁柱”的家,也几乎坍了一半。母亲无奈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带着两个孩子。
我去的时候,给姐弟俩带了些文具学习用品,还有几样点心,虽说只是一份心意,但已让两个孩子欣喜的眼睛一亮了。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小男孩称称的天真顽皮,和姐姐静静的沉默少语,让我的采访很难进行,只能听着奶奶时不时的念叼,从中拼凑起一些不完整的段落。好在静静很快接受了我这个不速之客,支言片语中,吐露出她的一些意识和想法。令我吃惊的是,这个13岁的孩子,已对自已的未来有了一个执着的想法,她说,念完初中,可能就不念下去了,会像妈妈一样,外出打工。因为,她要给弟弟挣学费。说到以后可能上不了学,她流下眼泪。
听着这个懂事的姐姐这个“人生计划”,我先是震惊,继而沉默了。我无法开导她。面对家庭的困境,这个女孩或许很难有其他的选择。
第二天,我就要和这个刚认识的小朋友说再见了。我在她的枕头下留下我的电话,还有200元钱。我真的希望能帮她一把。后来,她真的打来电话告诉我说:“余姐姐,等弟弟上学了,我想到外面去看一看。”
采访应当说是成功的,稿件《暑假里的留守儿童》也顺利完成了。
可是,从那开始很长一段时间,我很害怕再去接触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因为采访免不了要问一些问题,而我最想知道的',也正是这些孩子埋在心底,不愿说出来的。
我一直在问自已,面对这样的一个群体,我的采访,是一次次触及他们的伤处,还是揭示了他们真实的困境,让社会更了解他们,去为他们做更多的事情?
敬业,并不只是愿意为工作花费时间和精力。敬业,应当是对岗位的正确理解,发挥岗位应有的作用。我怜惜而心痛的感受,或许没有错,但用这种情绪把自已包裹起来,而放弃了记者应该有的责任与担当,这是失职。
记者,应当用心去听,用心去记,用心去写,用心,去鼓与呼。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又陆陆续续走过xx很多乡村,去和留守儿童接触、交流。我始终做一名观察者,一名记录者,记下他们的忧愁与欢乐,记下他们的梦想与憧憬,当然,其间也有孤独、无助、冷漠,甚至叛逆。
今年6月9号,贵州毕节发生4名留守儿童自杀身亡的悲剧。痛定思痛,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需要引起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记者,应当站出来,为留守儿童大声疾呼。
我再一次走进留守儿童的家。这一次走访,我不再仅仅是探寻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更多的,是把
话筒递向他们的家长,他们的老师,乡镇的负责人。我想知道,为这些孩子,他们应该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打算做些什么。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xx的快速发展,乡镇经济的崛起,已有越来越多的乡镇工业园、农业示范园、种植养殖场,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他们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多了。同时,全市乡镇实现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全覆盖,在这里,留守儿童又有了一个大家园。
在这篇《xx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调查报告》的连续报道中,我在结尾处这样写道:“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不可忽视也不能回避的。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家庭、学校、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为这些孩子创造条件,共同撑起一把‘心灵保护伞’”。
各位评委老师,我和留守儿童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最后我还想说一句,希望能为这些孩子撑起“心灵保护伞”的人越来越多。说这句话,是我的职责所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