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向善演讲稿【精彩6篇】

时间:2016-05-09 07:17: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崇德向善演讲稿 篇一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崇德向善”。

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崇德,指的是尊重道德规范,追求高尚品质;向善,则意味着积极向上,善良善行。崇德向善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行为准则,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首先,崇德向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辈们就把崇德向善作为一种行为准则,代代相传。《论语》中有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教导我们崇尚道德的箴言。崇德向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它代表着我们民族精神的高度。

其次,崇德向善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崇德向善,我们才能够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崇德向善可以让我们更加自律,更加自信,更有责任感。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我们才能够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向善行善。

最后,崇德向善是一种社会责任。我们身处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道德风险和诱惑无处不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有担当,要有责任感。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他人,帮助有困难的人,用自己的行动传递正能量,为社会做贡献。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崇德向善,才能够凝聚起社会的正能量,推动社会的进步。

亲爱的同学们,崇德向善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良好品质和道德修养,用实际行动践行崇德向善的精神。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崇德向善的风气必将在我们身边蔚然成风,我们的社会也将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谢谢大家!

崇德向善演讲稿 篇二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崇德向善”。

崇德向善,是我们每个人应该秉持的价值观念,也是我们建设美好社会的基石。崇德,指的是崇尚道德规范,追求高尚品质;向善,则意味着做善良善行的事情,积极向上。崇德向善是一种人文精神,一种道德追求,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首先,崇德向善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基石。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崇尚道德、追求善行的人,就难以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风尚。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崇德向善,才能够构建起诚信守法、互助友爱的社会关系。崇德向善是社会进步的基础,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其次,崇德向善是我们个人成长的重要指标。崇德向善可以培养我们的良好品质和道德修养,提升我们的人格魅力和社交能力。只有通过积极向善,我们才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成为有道德修养、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崇德向善是我们个人成长的重要指标,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

最后,崇德向善是我们对社会的回报。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我们的行为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和社会的整体氛围。只有通过崇德向善,我们才能够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崇德向善不仅是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社会的回报,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亲爱的同学们,崇德向善是我们每个人的选择和行动。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用实际行动践行崇德向善的理念。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积极向善,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谢谢大家!

崇德向善演讲稿 篇三

3

崇德向善演讲稿 篇四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刘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崇德向善奋发向上做品德高尚的中学生,他暗想这老头儿真可恶说谎话骗人非得回去教训他一下不可。

崇德向善演讲稿 篇五

2017-08-09 15:28:20 | #1楼回目录

点一盏心灯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五(1)班的。今天我讲的故事是《点一盏心灯》。

从前,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位远行寻佛的苦行僧,在一个漆黑的街道上遇到一位挑着灯笼行走的盲人。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根本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高山流水,也看不到柳绿花红的世间万物,他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子的,他挑一盏灯笼岂不是令人可笑?

于是僧人问:“你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挑一盏灯笼呢?”盲者说:“现在是黑夜,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上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原来你是为别人照明了?”但盲人却说:“不,我是为我自己。”僧人愣了,盲者缓缓说到:“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他人碰撞?”僧人说:“是的,我刚才还被两个人碰了一下。”盲人深沉地说:“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盏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更让别人看到了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僧人恍然觉醒:“我天涯海角奔波找佛,没想

到佛就在我的身边,佛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燃它,即使我看不见佛,佛却会看到我的。”

1

盲人心中装着一盏明亮的灯,为别人着想正是他心中的明灯。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为什么那么多眼睛好的人在黑暗中往往会碰撞?就是因为他们手上不提明灯,心中,也没有明灯啊!!如果人人都能给别人一盏灯,那么这个世界上还会有相撞的人吗?先考虑到别人,先给别人温暖,再要求别人的回报。

假如我们像这个盲人,做个心里装着别人的人,懂得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那么爱与方便才能光临门下,心灵也会得到照耀,

我们帮助了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让自己的前路一直有着明亮的灯光,这一盏灯源自于我们,可后面千千万万的灯却是源自于那些被我们所温暖的人。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结束了。

2

崇德向善演讲稿 篇六

2017-08-09 15:25:53 | #2楼回目录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所演讲的题目是《明礼知耻,崇德向善》。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美德世代传承。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主要讲述的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杨时幼时聪明好学,人称神童,可他一生潜心攻读,因在一个问题上与学友的看法不一致,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就去找著名的程颐老师请教。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的在门外等候着先生醒来。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进屋。后来,杨时成为“程学正宗”。“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汉末,刘备听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一同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与关羽、张飞冒着大风大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外出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赶快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刘备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到那里后,见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在门外等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来谈

话。 “三顾茅庐”成了恭敬的典范。

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在他四岁时的一天,适逢他祖父的六十大寿,来客很多。有一盘酢梨,放在寿台上面,母亲叫他把它分了。于是孔融就按长幼次序来分,把大的分给别人,唯独给自己留了一个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低,人有老少,尊敬老人敬重长辈,是做人的道理1父亲很是高兴。孔融让梨的故事,便成为了尊长的典型。

在此,希望所有的同学都能以一颗明礼的心对待我们身边所有的人,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作为精神引领,讲道德,树明礼向善之风,做正直友善的人;讲学习,树艰苦奋斗之风,做勤劳节俭的人;讲健康,树崇文尚洁之风,做健康开朗的人;讲诚信,树诚实守信之风,做正义坦荡的人;讲秩序,树礼让和谐之风,做遵纪守法之人;讲奉献,树互助友爱之风,做热心志愿服务的人。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希望同学们都积极努力,为树立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作出积极贡献!

崇德向善演讲稿【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