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肿病的“肺肾同治”(精选4篇)

时间:2016-04-09 03:35: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浅谈水肿病的“肺肾同治” 篇一

水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点是体内过多的液体聚集在组织间隙中,导致局部或全身性的肿胀。水肿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较为特殊的方法是“肺肾同治”。本文将简要介绍水肿病的“肺肾同治”方法。

水肿病的病因有很多种,如心脏病、肾脏病、肝脏病等。其中,肺脏和肾脏在水肿病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肺脏主要负责气体交换和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而肾脏则是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的重要器官。因此,肺肾同治的理念就是通过治疗肺脏和肾脏的病变,来达到治疗水肿病的目的。

首先,对于水肿病的治疗,我们应该重视肺脏的功能。肺脏是人体的气体交换器官,它能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除体外。如果肺脏功能受损,就容易导致水肿病的发生。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药物或物理疗法来改善肺脏功能,促进水分的排出。例如,可以使用利尿剂来增加尿液排出量,减少体内的水分积聚。

其次,肾脏的功能也是治疗水肿病的重点。肾脏是体内废物的排泄器官,也是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的关键。如果肾脏功能受损,就会导致体内废物和水分的潴留,进而引发水肿病。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善肾脏功能来治疗水肿病。例如,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改善肾脏功能,促进废物的排出和水分的平衡。

总之,水肿病的“肺肾同治”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通过治疗肺脏和肾脏的病变,来达到治疗水肿病的目的。在治疗水肿病时,我们应该注重改善肺脏和肾脏的功能,促进水分的排出和废物的排泄。当然,具体的治疗方法应该根据个体情况来定,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希望本文对水肿病的治疗有所启发,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字数:608字)

浅谈水肿病的“肺肾同治” 篇二

水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点是体内过多的液体聚集在组织间隙中,导致局部或全身性的肿胀。治疗水肿病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较为特殊的方法是“肺肾同治”。本文将探讨水肿病的“肺肾同治”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水肿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如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治疗等。其中,肺肾同治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治疗方法,可以全面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达到治疗水肿病的效果。肺脏和肾脏在水肿病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治疗肺脏和肾脏的病变,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肿病的症状。

在临床上,肺肾同治方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治疗:一是治疗肺脏病变,二是治疗肾脏病变。对于肺脏病变,可以通过药物或物理疗法来进行治疗。例如,可以使用利尿剂来增加尿液排出量,减少体内的水分积聚。此外,还可以通过氧疗、呼吸康复等方法来改善肺功能,促进水分的排出。对于肾脏病变,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进行治疗。中药具有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的作用,可以改善肾脏功能,促进废物的排出和水分的平衡。

肺肾同治方法在水肿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它能够全面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减少水肿病的症状。其次,肺肾同治方法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的效果。最后,肺肾同治方法相对安全,副作用较少,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

然而,肺肾同治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水肿病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此外,治疗过程中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水肿病的“肺肾同治”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通过治疗肺脏和肾脏的病变,来达到治疗水肿病的目的。在临床应用中,肺肾同治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治疗水肿病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希望本文对水肿病的治疗有所启发,能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些参考。

浅谈水肿病的“肺肾同治” 篇三

浅谈水肿病的“肺肾同治” 篇四

  谈到水肿病的治疗,现代临床医学主要关注的是肾病,并主要针对肾病排泄功能而进行利尿。祖国医学则认为水肿及水液停聚等病证,在针对肾脏、利尿治疗的同时,还应结合肺脏的调理与治疗,即进行“肺肾同治”。

  一、祖国医学的认识

  (一)中医关于肺“通调水道”的理论

  中医理论认为,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需多脏腑综合调节,主要通过肺、脾、肾三脏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其中肺的宣发、肃降运动对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的疏通和调节作用,被称为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肺主行水”、肺脏实为水液代谢过程的“中转站”,人体的水液来源于脾,通过脾将津液上输于肺,肺具有通调水道的作用,宣发将水液向上、向外输布;肃降将水液向内、向下输布。如《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医学检验论文,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肺的宣发、肃降一方面保持水道的通畅,另一方面调节水液的代谢。

  如若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津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产生各种病理改变。肺失宣散,则水液不能透达皮毛或腠理闭塞,出现无汗甚至皮肤水肿等证侯免费论文下载。肺失清肃,水液不行、停聚,会出现水肿,

如《医门法律·水肿》所说:“经又以肾本肺标,相输俱受为言,然则水病,以肺、脾、肾为三纲矣。”肺失清肃又能聚而生痰,或留于肺、或停留在身体其他部分,出现多种痰饮之证。如《济生方·痰饮论治》中说:“人之气道,贵乎顺,顺则津液流通,决无痰饮之患,调摄失宣,气道闭塞,水饮停膈。”同时肺的清肃功能失调,痰湿等阻滞,肺和呼吸道不能保持清洁、通畅也会影响疏通水道的作用。

  (二)临床具体治疗

  中医药在临床“肺肾同治”表现在,常常应用肺以利水的方法治疗水肿、水液停聚等病证医学检验论文,并将这种方法称为“提壶揭盖”法。

  1.水肿

  水肿的发生是由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如《素问·水热穴论》所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传为跗肿”,“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水肿患者根据其病理属性分为阳水和阴水,其阳水之风水证的表实证和溢饮基本相同。水肿的治疗原则是发汗、利尿、泻下逐水,在临床中我们遵循原则治疗,同时配以宣肺、降肺的药物辅助治疗。如阳水的风水相搏证,患者可出现咳喘等证侯,常用麻黄、杏仁等药物疏风宣肺;湿毒侵淫证,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和五味消毒饮共同宣肺利水、清热解毒,也常配合杏仁、桑白皮等宣肺利水;如阴水中的瘀水互结证,患者出现肺气上逆等证侯时常用葶苈子、泽兰等泻肺逐瘀。

  2.痰饮

  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聚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在临床溢饮可常见当汗出不汗出,出现肢体浮肿等临床特征;支饮咳逆喘息、不能平卧,出现肢体沉重等证侯。痰饮以温化为治疗原则,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所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在临床治疗中遵循这一原则,同时宣肺降肺等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如在痰饮病的治疗过程中常用葶苈子、桑白皮等泻肺气之雍闭而通调水道。葶苈子其力较峻,重在泻肺中之水气、痰涎,邪盛喘满不得卧者尤宜;桑白皮药性较缓,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及皮肤水肿,两者常相须为用医学检验论文,同时还常配伍苏子、杏仁等共同泻肺逐饮,平喘利水消肿。

  二、现代医学研究

  (一)水肿其形成过程

  1.链球菌感染

  肾小球肾炎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链球菌所引起,风湿性炎症累及肾脏,引起肾小球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出现水肿等症状。风心病患者同样是由于链球菌感染,心脏瓣膜发生病变,导致肺部循环阻力增加,最终出现水肿的'症状。

  2.肺组织结构、功能异常

  多种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尘肺等疾病,反复发作导致肺功能和结构不可逆的改变,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重构,产生肺动脉高压,肺脏的循环阻力增加,到达晚期会出现水肿等症状。如肺源性心脏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压力增加,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其失代偿期会出现右心衰竭,虽为肺脏疾病引发心功能失常,但由于肺的循环阻力增加,同样导致下肢水肿等症状。同时多种心脏疾病同样可以导致肺部循环阻力增加,从而引发起喘息和水肿等症状免费论文下载。

  (二)临床治疗过程观察

  在现代临床医学治疗观察过程中,我们也常常发现,由于肺循环阻力增加(如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及心源性哮喘等)引起水肿的患者。患者出现水肿、咳喘等症状。这种水肿情况在临床中常应用氨茶碱配合治疗,氨茶碱通常用于解除气管痉挛、平喘。而我们发现多数患者在喘息症状缓解后,水肿症状也明显减轻。同时,由肺部感染日久引发肺循环阻力增加而出现的水肿,针对其感染进行一段时间治疗,患者肺部感染吸收或消失后医学检验论文,水肿症状也明显减轻。风心病治疗上关键在于预防呼吸道感染,一旦发病,治疗肺部等呼吸道感染也可减轻全心衰的水肿症状。肾炎的治疗过程中,同样发现呼吸系统炎症控制后,水肿等其他症状相继逐渐减轻。

  观察发现,在其肺部等呼吸道系统疾病治疗痊愈后,水肿症状也逐渐减轻,这正是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的“提壶揭盖”治疗原则的具体体现,同时充分说明水肿病应“肺肾同治”。但由于只是临床观察总结,并无大样本临床研究支撑,故水肿病“肺肾同治”这一治疗原则应该被广泛重视,制定研究方法,并吸纳足够样本,多角度研究,最终得到统一结论,从而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

浅谈水肿病的“肺肾同治”(精选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