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的心得体会【最新3篇】

时间:2015-03-07 08:38: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一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它以简练的语言、明确的规定,教导了孩子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和品行端正的人。我通过学习弟子规,深刻领悟到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处世之道。

首先,弟子规教会了我做人的基本道理。它告诉我们要尊敬父母、师长和长辈,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在现代社会,由于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有些孩子对父母和长辈缺乏尊敬,这是非常不应该的。我通过学习弟子规,深刻明白了尊敬父母和长辈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他们的关爱和付出。

其次,弟子规教会了我做事要有始有终的原则。它告诉我们要有恒心和毅力去完成一件事情,不能半途而废。在现代社会,很多人由于缺乏坚持和毅力,往往半途而废,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也无法取得好的成果。我通过学习弟子规,懂得了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再次,弟子规教会了我如何待人接物。它告诉我们要待人真诚、友善,不要傲慢和自私。在现代社会,有些人由于自私自利,不懂得关心他人,这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冷漠。我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了待人接物要真诚友善,要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弟子规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有信用的人。它告诉我们要言而有信,做到说到做到。在现代社会,有些人由于缺乏诚信,经常失信于人,这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很多麻烦和不便。我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只有遵守诺言,言行一致,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总之,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深刻领悟到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处世之道。我将牢记弟子规的教诲,努力做一个尊敬长辈、有恒心、待人友善、有信用的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出积极的贡献。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二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它以简练的语言、明确的规定,教导了孩子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和品行端正的人。我通过学习弟子规,深刻体会到了它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首先,弟子规教会了我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它告诉我们要虚心听教,勤于思考,努力进取。在现代社会,学习往往被一些学生看作是一种负担,他们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导致了学习成绩的下降和知识的浅薄。我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了学习是一件充满乐趣和挑战的事情,只有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和知识的丰富。

其次,弟子规教会了我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告诉我们要尊敬父母、师长和长辈,要有礼貌和谦虚,要诚实守信。在现代社会,一些孩子缺乏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他们无法正确地对待他人,也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我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了做一个有品行的人是多么重要,只有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才能受人尊重,也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帮助。

再次,弟子规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它告诉我们要待人真诚、友善,要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在现代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多变,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我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了待人接物要真诚友善,要学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弟子规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它告诉我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勇于承担责任。在现代社会,有些人由于缺乏责任感,经常推卸责任,这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很多麻烦和不便。我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了责任感的重要性,只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总之,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我将牢记弟子规的教诲,努力做一个积极向上、有责任感、有品行的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出积极的贡献。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篇三

关于弟子规的心得体会

  《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圣人告诉我们行孝悌之道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做起。一个人如果不爱护自己的身体,使身体有丝毫损伤,就是不孝。自杀就更是极端不孝之举了。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句话从时间角度和空间角度阐述了践行孝道各个方面的内容及顺序。时间上说到了“事亲”“事君”“立身”几件事情的前后的顺序。从空间上有事情要有时须兼顾去做。把《孝经》里这两句话联系起来,可以做如下理解:爱护自己的身体是践行孝道的基础部分,又兼具四种孝道(孝父母之身、之心、之志、之慧)的意义。“事亲”则是孝道的初始部分,是孩提时,还没有直接涉及到“事君”“立身”的时候首先要做好的事情。“事亲”也是孝道的核心内容,人生至始至终都要做好这件事情。《弟子规入则孝》中详细列出了“事亲”的29件事——养父母身体:冬温、夏凊、尝药、侍床。养父母精神:呼应、命行、教听、责承、晨省、昏定、出告、反面 、爱孝、憎孝。养父母心愿:居常、业常、谨为、慎藏、具好、去恶、惜身、养德、丧悲、居变、食简、丧礼、祭诚。养父母智慧:谏过、复谏。而“事君”“立身”则是成人之后在“事亲”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做的两件事情。“事君”是“事亲”的迁移,“立身”即立身于社会,则是践行孝道的最后一件大事。“立身”所要

做好的事情还是“事亲”“事君”,而所须品质则是“仁”“勇”“智”。这是从《孝经》里涉及到的人生的四件大事(“爱身”“事亲”“事君”“立身”)从哪件事情做起的角度谈的“首孝悌”的意思。 我认为,要让中国成为真正的大国,那么就应该从孩子们的教育抓起,而孩子们的教育,应是以道德为基础的。《弟子规》应该重新回到教育的基础中来,让未成年人懵懂之时,就开始习读《弟子规》,践行《弟子规》,做有素质的国人,民众素质高,不愁国不强。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是启蒙养正,

  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弟子,就是学生;规,就是规范;合在一起就是:学生的规范。中国古籍《礼记?学记》有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因为教育是国富民强的基础,所以要想使国家繁荣富强,就要先教学。所谓年龄越小的儿童越容易教好,基本不会走上邪道,所以教育应该先从儿童着手。我非常赞成以道德为基础的教育方式。因为你做人首先得讲道理,要文明要有修养,这样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学识素养,若是你能掌握得很好很深,那么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了。

  毕竟人的智商,人的接受能力等总是会有差异的,这样导致人的成绩有高低,但是,道德这方面,就拿《弟子规》来说,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到,但每时每刻都做到,那需要时间,需要毅力。古时候,孩子们都学习儒家思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那才会受人尊重与敬爱。那时,除了贫穷和不爱学习的孩子,大多数孩子们都努力学习,特别是隋朝开始了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有志之士就通过科举,考取进士后就可以做官,为百姓造福。因此,历史上自从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的时期,除战争时期外,神州大地都很先进,很繁荣。而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大国,部分人民的素质却是有些低,导致一些人去日韩和东南亚等地旅游时,由于行为不雅为外国人耻笑,有伤中国国体,大丢颜面。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天地有道为善,人身是儒家称为“仁”。善道之要为敬,人心是(重在发心,谦在敬中)。敬道之要为爱,手足是(重在行动,忏悔在其中)。爱道之要为孝,人首是(爱人从爱父母做起,亲仁亲师在其中)。以此论,孝为善道之首。所以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又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两句皆引自《孝经》)这里的天地乃指自然,天经地义就是自然之道,“民”就是“人”的意思。“德”是按自然规律去做的意思。概括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孝是自然规律,人要按自然规律去生活,

  行孝道是根本。人则必有父母,为人子是确定的,但倘为长子,则不能为人弟,所以悌道随附在孝道之后,而合说成“孝悌”。在各种人伦之关系网中,孝是两辈人之间的道,自下而上;悌是同辈人之间的道,由此及彼。再将孝悌推而广之——“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孝经广至德章第十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这样就有了一纵一横两种爱,一张网络了所有人的仁爱之网就织就了。孝悌之道是天地之道之首,这就是“首孝悌”的根本意思。

 

弟子规的心得体会【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