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实用3篇】

时间:2012-01-02 09:19: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对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 篇一

企业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运作顺利、风险可控的重要手段,其建设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企业面临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多个方面,制度建设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明确各类风险的特点和影响,并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例如,对于市场风险,可以建立市场调研机制和竞争情报收集机制,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和竞争对手动态,以便企业及时调整战略和经营计划;对于财务风险,可以建立财务报表审计机制和内部审计机制,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注重内外部监督机制的构建。内部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自评等,通过对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外部监督机制包括监管机构、股东监督等,通过对企业的监管和约束,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应该注重内外部监督机制的衔接和配合,形成相互促进的局面,使监督与管理相结合,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另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注重人员培训和文化建设。制度的执行离不开员工的认同和配合,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内控意识。同时,企业还应该注重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内部控制知识的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员工对内控的理解和认同,形成共识和共同行动。

最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应该借助信息化技术,提高控制的精确性和效率。例如,可以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实现对企业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通过建立电子审批系统,提高审批过程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全面考虑风险管理、内外部监督机制、人员培训和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各方面的因素。只有做到全面考虑,才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对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 篇二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确保企业运营稳定、风险可控的重要环节。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经营管理需求。

首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与战略规划相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应该紧密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确保制度设计与企业战略相一致。例如,对于市场扩张战略的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市场调研和竞争情报收集机制,以便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的行动,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对于降低成本战略的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确保企业的经营成本可控和风险可控。

其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注重科技创新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需要借助科技创新,提高控制的精确性和效率。例如,可以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企业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通过建立电子审批系统和智能化风险预警系统,提高审批过程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减少人为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另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它对员工的行为和决策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应该注重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例如,企业可以加强对员工的内控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内控的认同和理解;可以通过组织内部控制知识的交流和分享活动,形成共识和共同行动;可以通过激励机制和奖惩制度,引导员工遵守内部控制制度。

最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注重持续改进和学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升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和学习。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反馈机制和评估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内部控制工作的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与战略规划相结合,注重科技创新的应用,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并注重持续改进和学习。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才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对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 篇三

内部控制是在长期的社会经济活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只要人类社会活动中需要管理,就离不开控制。随着管理理论与时间和审计理论与时间的发展,内部控制的含义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可以把企业系统要素之间为了达到系统目标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称为内部控制;从契约论的角度,可以把内部控制看成是为了取得低交易成本、弥补企业这个契约的不完备性而在企业内部建立的`一个控制机制。内部控制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通长需要面临着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如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二是如何协调内部资源的有效利用。由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是建立在内部协调性的基础上,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然而,目前由于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等愿意,企业内部缺乏制衡机制、对管理系统缺乏控制力等问题依然存在。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许多缺陷,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局限在内部牵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结构阶段,甚至有些企业以为内部控制就是俗称的内部监督,这种认识与现代企业的要求显得格格不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首先必须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转变观念,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内部控制不是手册、文件和制度的简单组合,更不等同于内部监督、内部成本控制或资产安全性控制等。从上个世纪30年代“内部控制”一词首次提出到现在,经过70多年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被注入了许多新内容。按照coso报告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阶层和员工共同实施的,为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费使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在现代企业中,其主要作用如下:一是有助于管理层改善经营方式,实现经营目标;二是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和损害;三是保证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四是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可见,内部控制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人是企业管理的根本和灵魂,企业制定经营目标,设置核算机制,必须依靠人的创造性工作。强调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着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企业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关键

。企业领导者内部控制的随意性往往会限制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发展。亚细亚关门、“广东国投“破产,都与领导者不重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关反之,企业领导者注重内部控制,注重对企业员工的研究,尊重员工的心里需求,强调沟通和管理交流,便能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形成强大的企业合力,就能促进整个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好的环境条件是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贯彻执行的关键,也是企业成功的基础。要创造一个具有高度亲和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企业,必须要有内部环境的支持,即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制度建设中,企业文化建设是基础,内部控制制度是手段,只有将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企业才会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二、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保证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由于内部控制本身是一种动态行为,它在企业中的作用必然受到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使之不断完善和规范,正真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一)把握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控制制度体系。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包括: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实物资产控制制度、对外投资控制制度、工程项目控制制度、采购与付款控制制度、销售与收款控制制度、成本费用控制制度、资金筹控制措制度、担保业务控制制度等。上述控制制度又可根据涵盖的内容,细分为若干具体控制制度,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

(二)对原有内部控制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随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不断更新,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暴露了一些突出问题,如体系不够完善、内容不够完备、监督不够得力、可操作性不强、滞后性明显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创新,就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工艺过程、管理模式等内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如建立新型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破除传统的成本、费用和科技创新、市场经济相脱节的弊端,使内部控制制度更规范,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根据外部环境变化不断进行制度更新。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要求企业必须从内部控制制度上不断完善,以防止由于环境变化而影响内部控制实施的情况出现。通过定期和不定期调整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有利于对企业各部门实施有效内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进行内部制度更新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删除内部控制制度中不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规定的条款;另一方面,根据环境的变化,增加新的内容。

三、加强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方式

(一)加强管理体制建设。管理体制建设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和保证,有了好的体制,管理工作就有了保证。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企业、大学、实验室(或研究所)、私营非学术机构等,有着许多成功的管理经验,这与他们灵活的管理体制分不开的。如何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公开、程序透明、规范化运营,避免人为的因素,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防范经营风险。通过建立采购管理体系和销售管理系统,彻底解决“暗箱操作“的问题。在多变的市场和科技高度发展的环境中,管理体制的好坏将是主要的竞争力。通过管理体制创新,创建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平台,打通一条通向国际市场的捷径,保持企业持久的竞争力,是中国企业必须直面的重要任务。

(二)加强管理组织机构建设。管理组织机构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而言,可采用“金字塔式”的“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二是实施产品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可以采用“矩阵式”的组织结构;三是实行“市场链”的组织结构,即把各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分离出来,整合成商流推进部、物流推进部,资金流推动部,实行集团统一营销、采购、结算。有的企业把它称之为“市场链的主流程”。同时,还应该组建市场链的支流程,确保新产品开发和订单的执行。

(三)强化管理方法的创新。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给企业管理方法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课题。传统的管理方法是事后管理,即发现问题,再事后补救,这种管理方法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要利用畅通的信息渠道,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业务的发展,对市场变化可能带来的后果采取预防性措施,做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这就是所谓的实时业务处理。随着电算化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出现,计算机与企业的关系日益紧密,利用网络内部控制成为我国企业目前普遍应用于内部控制的有效管理手段。使用指纹识别、密码校验等与网络紧密相关的高科技手段,加强对企业各岗位职权批准制度的监督,控制重大的的筹资、投资决策及大额资金的收付或转移等业务,使内部控制真正落到实处。在管理方式上,要变粗放型管理模式为集约型管理模式,实现集成化、价值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管理,用电子商务跨越企业的边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管理。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涉及到企业运行过程方方面面的体系,内部控制的执行与否、执行效果如何,能否适应新情况、需要做哪些改进等,都需要进行跟踪,而这种跟踪是不能仅仅通过规范制度要求的定期的信息披露来完成的,而是需要企业自身来不断加强监督。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的良好运转,另一方面也可以监督管理当局责任义务的履行情况。当然,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能否实现,关键在于内部审计部门设置的合理性和独立性能否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财政部会计司 会计研究2017。

[2] 潘经民《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财会月刊》2001年第18期。

[3] 站岳《企业内部控制的创新》《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年第1期。

[4]《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美国coso委员会 2004

对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思考【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