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档案管理制度_案件档案管理制度 篇一
案件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及作用
案件档案管理制度是指为了规范和保护案件档案,确保案件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案件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公民权益、促进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案件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作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案件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案件档案是司法实践的记录和反映,对于司法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起到了重要的监督和调节作用。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案件档案管理制度,才能保证案件档案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司法活动的公正和透明。另一方面,案件档案是法律文化的宝库,是对法律发展和司法实践的总结和记录。只有通过建立规范的案件档案管理制度,才能保护和传承法律文化,促进法治建设。
其次,案件档案管理制度的作用不可忽视。首先,案件档案管理制度能够确保案件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通过规定案件档案的保存期限、归档程序和审批权限等,可以避免案件记录的篡改和丢失,确保案件记录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其次,案件档案管理制度能够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通过建立科学的案件档案管理流程和标准,使案件档案的查找和利用更加高效便捷,有利于司法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案件档案管理制度还能够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通过规定案件档案的查询和复制程序,保护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确保公民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参与。
总之,案件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公民权益、促进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案件档案管理制度,可以确保案件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各级司法机关和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案件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并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制度,推动司法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发展。
案件档案管理制度_案件档案管理制度 篇二
案件档案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及操作流程
案件档案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保护案件档案,确保案件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本文将从案件档案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案件档案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
1. 案件档案的分类和归档标准:根据案件性质和重要程度,对案件进行分类和归档,确保案件档案的有序管理和利用。
2. 案件档案的保存期限: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确定案件档案的保存期限,确保案件记录的长期保存和利用。
3. 案件档案的存储要求:要求案件档案存储设施具备防火、防水、防病虫害等功能,确保案件档案的安全和完整。
4. 案件档案的查找和利用:规定案件档案的查询和复制程序,保护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二、案件档案管理制度的操作流程
1. 案件立案:案件立案时,要按照规定的档案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确定案件档案的归档部门和人员。
2. 案件记录和整理:办案过程中,要及时记录案件的重要信息和相关文书,确保案件记录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案件结案后,要对案件档案进行整理,确保案件档案的有序管理和利用。
3. 案件档案的归档:根据案件分类标准和归档要求,将案件档案归档到指定的存储设施中。
4. 案件档案的保存和销毁: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确定案件档案的保存期限。超过保存期限的案件档案,根据规定进行销毁或转交档案馆保存。
5. 案件档案的查询和利用:对于需要查询和利用的案件档案,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请和审批,保护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通过以上操作流程,可以确保案件档案的分类、存储、利用和销毁等各个环节都得到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规范执行,保证案件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总之,案件档案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是为了规范和保护案件档案,确保案件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各级司法机关和相关部门应当按照案件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流程,推动司法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人性化发展。
案件档案管理制度_案件档案管理制度 篇三
案件档案管理制度_案件档案管理制度范本
案件档案管理制度篇三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档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档案工作有关规定,结合纪检监察工作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档案是指纪检监察机关在履行纪检监察职责,查处各种违纪案件工作中形成并处理完毕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经过整理立卷系统保管的纪检监察案件材料。
第三条 纪检监察机关应重视机关档案工作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以便更好地对案件档案
、机关文书档案及其他门类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并加强指导与监督,以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提供利用,为国家积累史料。第四条 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档案工作,在国家档案局统筹规划、组织协调下,由中央纪委、监察部负责领导与指导;省以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案件档案工作由本机关办公厅(室)主管,在业务上接受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同级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案件材料的立卷和归档
第五条 案件材料分为检查(调查)类、审理类和信访类。
第六条 案件材料实行案件承办部门立卷制度,做到谁办案谁立卷,案结卷成。
第七条 案件承办人员应从受理办案开始,注意收集办案全过程形成的材料,结案后及时整理。案件材料若有遗漏或缺损,应附说明。
第八条 案件材料的归档范围:
l、办案依据材料:检举、揭发、申诉材料,领导批示,会议决定。
2、初步核实材料、立案报告。
3、转办的文字材料。
4、办案计划或调查方案。
5、调查报告和证明材料。
6、有关案件处理的决定材料: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决定事项通知等。
7、批复材料:批复通知、监察决定、监察建议、复核决定等。
8、正式文件的印件、签发稿及主要领导修改的重要文稿。
9、审理报告。
10、与当事人见面材料。
11、结案报告。
12、与案件有关的通报、报道。
13、与案件有关的声像材料等。
第九条 案卷材料组合排列应遵循以下原则:
1、卷内材料原则上应按照实际办案程序依次排列。
2、可根据案件材料的多少,一案一卷或一案数卷。
3、证据材料,可按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或材料的名称等特征分类,每一类再按时间顺序排列。
可按照证据材料的重要程度,将主要证据材料排列在前,旁证材料排列在后。
具体排列方法见《附件一:案件档案卷内排列顺序》。
第十条 案卷应有案卷封皮、卷内目录和备考表。封皮、卷内目录所填内容应与卷内材料相符,并用蓝黑或碳素墨水笔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晰、规范。
装订的案卷必须依次编写页号。卷内文件无论单面或双面,应统一在有文学的每页材料正面的右上角、背面的左上角填写页号。
备考表应填写卷内需要说明的情况及立卷人和检查人的姓名及立卷日期。
对装订线外有字迹的文件材料或破损的文件材料,以及与本卷材料不可分割的照片、小字条等,要进行加边和托裱;对过大的纸张,要折叠;对文件材料上的金属物要拆除。文件材料不允许有圆珠笔、铅笔、复写字迹及热敏纸。
第十一条 归档的案件材料不论办案时间长短,均应在结案年度归档。案件承办部门应将当年结案后整理完毕的案卷,在次年第二季度移交档案部门。
第十二条 归档的案卷应做到归档文件齐全完整,分类科学;卷内文件排列有序,保持联系;案卷标题简明确切;保管期限划分准确;装订不掉页不压字。
第十三条 归档时由立卷单位编制移交目录一式两份。一份随卷交档案部门,一份留立卷部门备查。
第三章 案件档案的接收和整理
第十四条 机关档案部门要做好案件档案的接收工作。按照案件材料立卷和归档的要求,检查案卷质量,接收符合要求的案卷。
第十五条 接收案卷时,要逐卷清点并履行交接手续。
第十六条 档案部门应将案件档案作为全宗档案的一类进行排列和整理。
案件档案可按年度--组织机构或年度--问题检查(调查)案件、审理案件、信访案件的方法进行分类。排列方法应保持一致性,不可随意改动。
第十七条 在分类、排列的基础上编制案卷目录等检索工具,为档案的利用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应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
第四章 案件档案的统计和鉴定
第十八条 档案部门应建立案件档案统计制度。对案件档案收进、移出、利用、销毁等情况,进行及时准确的登记、统计,并定期将库存档案的数量、利用情况报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档案工作部门。
第十九条 纪检监察机关应定期对保管期限已满的案件档案进行鉴定。鉴定工作应在机关办公厅(室)主管领导的'主持下,由档案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组成鉴定小组,逐卷鉴定,提出处理意见。
第二十条 对确无继续保存价值的案件档案应登记造册,经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后销毁。监销人、经办人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字。严禁将待销毁的档案出卖或转移给任何部门和个人。
销毁报告及销毁清册应归入全宗卷保存。
第五章 案件档案的借阅
第二十一条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须建立案件档案的借阅制度,便于档案的利用,确保档案的安全,防止失密。
第二十二条 纪检监察机关内部需要调阅案件档案,必须履行审批手续。
第二十三条 外单位查阅案件档案需持单位介绍信和本人证件,并报本机关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查阅。
第二十四条 借阅案件档案,不得涂改、损毁、丢失、伪造。如有上述行为,依照《档案法》有关条款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经批准抄录、复印的案件档案材料,由档案部门核对无误后,加盖"档案证明专用章",可与档案原件同效。
第六章 案件档案的保管和移交
第二十六条 纪检监察机关应创造条件设置档案库房,保管案件档案,要配置必要的设备和设施,不断改善库房的保管条件,并逐步采用先进设备,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档案库房必须坚固,门窗严密。库房内应保持适当的温湿度,并备有防盗、防火、防光、防有害物等安全设施。库房内不得存放与档案无关的物品。
第二十七条 对于破损、虫蛀、变质、字迹褪色的档案要及时采取措施并进行修复。
第二十八条 随案件材料立卷归档的录音、录像、照片、影片等声像档案及实物档案,应标注制作时间、年代、文字说明、承办单位、制作人、案卷互见号,并按照有关档案管理要求单独存放。
第二十九条 案件档案应随同纪检监察机关的其他档案一起,按期向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
第三十一条 各级党政机关的派驻或内设纪检监察机构可参照本办法。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一:
案件档案卷内排列顺序
一、检查(调查)案件档案的卷内排列顺序
(一)主办、协办案件
1、办案依据:上级的批件,信访简报,检举、揭发、申诉材料及有关领导的批示、会议决定。
2、初步核实报告。
3、立案报告。
4、调查方案或办案计划。
5、证明材料。
6、调查报告。
7、错误事实见面材料。
8、案件进展情况报告及简报。
9、调查过程中的往来文书材料。
10、本级有关案件处理的决定: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决定事项通知等。
11、本级下达的批复:批复通知、监察决定、监察建议、复核决定等。
12、下级对本级批复的执行情况的报告。
13、承办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的结案意见。
14、对案件的通报、报道、反映等材料。
(二)转办、过问要结果案件
l、办案依据:检举、揭发、申诉材料及有关领导的批示。
2、批转(过问、催办)下级或有关单位办理的函件及底稿(电话记录稿)。
3、下级或有关单位上报的案件查处情况报告(主件及附件)。
4、承办部门对下级案件查处结果的意见。
5、承办部门的结案报告及领导意见。
(三)核实了解的案件
l、办案依据:检举、揭发、申诉材料及有关领导的批示。
2、调查证明材料。
3、核实情况报告。
4、承办部门的结案归档意见及领导批示。
二、审理案件档案的卷内排列顺序
(-)审批案件
1、下级报送或本机关移送的案件处理待审批材料:
(l)下级党组织或行政部门对案件的审查意见及请示;
(2)调查报告及主要证据材料;
(3)本人所在基层党组织或行政部门的处分决定;
(4)本人检查、对处分决定的意见及基层组织对本人意见的说明。
2、审理报告。
3、与本人的谈话记录或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的材料。
4、本级有关案件处理的决定: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决定事项通知等。
5、本级报上级审批的请示。
6、上级的批复。
7、本级下达的批复:批复通知、监察决定、监察建议、复核决定等。
8、下级执行批复情况的报告。
9、对案件的通报、报道、反映等材料。
(二)备案案件
1、下级报送的备案材料:
(l)下级对案件处理的批复;
(2)调查报告及主要证据材料;
(3)基层党组织或行政部门的处分决定;
(4)本人检查、对处分决定的意见及基层组织对本人意见的说明。
2、本级备案报告及领导批示。
三、信访案件档案的卷内排列顺序
(-)办案依据:检举、揭发、控告、申诉材料及有关领导的批示。
(二)批转下级或有关单位办理的函及底稿。
(三)下级或有关单位上报的案件查处结果情况报告(主件及附件)。
(四)承办部门的结案报告或办结意见及领导的批示。
信访部门直接进行检查(调查)和处理的案件档案,卷内排列顺序可参照"检查(调查)案件档案的卷内排列顺序"和"审理案件档案的卷内排列顺序"进行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