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考试名词解释 篇一
近代化
近代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迅速发展,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在中国思想史中,近代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它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法律制度的建立、经济发展的推进以及教育和文化的革新。
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思想史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社会的价值观逐渐被现代思想所取代,包括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等。这些新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近代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遭受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国家面临了巨大的困境。同时,近代化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包括社会不平等、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文化冲突等。
总的来说,近代化是中国思想史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代表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思想史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价值观逐渐被现代思想所替代。然而,近代化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面临了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通过持续的努力来解决。
中国思想史考试名词解释 篇二
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论和政治思想,它主张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的公有化和无阶级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的理念最早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19世纪提出,并在20世纪成为一些国家的政治目标。
在中国思想史中,共产主义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其目标就是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统治,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最终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的执政党。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共产主义政策和改革。包括土地改革、农村合作社、大跃进、人民公社等。这些政策的目的是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的公有化和无阶级的社会制度。然而,这些政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包括经济的困难、农村的饥荒以及政治的压制。
在中国的共产主义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和理论。例如,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中国共产主义的新阶段。
总的来说,共产主义是中国思想史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理念和目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实施了一系列的共产主义政策和改革。然而,共产主义的实践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和调整,以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中国思想史考试名词解释 篇三
中国思想史考试名词解释
11、仁
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12、中庸
中庸:平常、常道。是孔子思想中的方法-论和重要的哲学观点,是一种适度、恰当的追求和谐思想的方法和行为方式,“中”:中正、中和、不偏不依,“庸”:平常、常道,是儒家的伦理原则和道德的最高标准。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对待人生自然社会的基本方法;一方面强调“用中”突出用中的实践意义,另一方面强调用中之常,中道可以常行,说明中庸的普遍意义。
14、《中庸》
全篇都在论“中和”认为中和是性、是道、是宇宙的本来状态。人的可教就在于中和,政教的作用就在于“致中和”首先要有至诚无妄的心态,中庸把“诚”看做是世界的本性,“诚”看成和本体的同一,人修养到了至诚的程度,就可以从容中道。其次要有一种庸常的精神,每一种原则都是从实际出发,从自己的处境出发,从日常的琐事出发。再次要有一种行而不倦的精神。
15、中体西用
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之争中洋务派的主张。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为以中国传统文化即纲常名教为立国之根本,以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措施为强国之作用。这一观点表明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带来极大的冲击,要使中国富强必须向西方学习。但它主张维护传统社会的根本制度和纲常名教,希企用西方的“富强之术”使封建社会恢复生机。成为洋务运动、反对维新变法的思想纲领。在晚清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16、十翼
《十翼》即《易传》,是对《周易》的注释,产生于战国末年,共有十篇,因此又称《十翼》。《周易》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易传》即“十翼”。翼是“助”的意思,有如鸟的翅膀,用来辅助阐明“经”的意思。《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象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中国思想史概要 名词解释2017-04-09 08:03 | #2
楼慎独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
三纲领和八条目是儒家实现“内圣外王”的根本方法。“内圣”意即“内求于己”,也就是“八条目”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外王”表示 “外用于世”,指的是“八条目”中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正是表达了“内圣外王”的精义所在。其主要的思想源自于《大学》的经。《大学》是如此指出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
周公制礼
周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在夏礼和商礼的基础上,以“亲亲”和“尊尊”为基本指导思想,综合本族的风俗习惯,制定了一整套礼制,史称“周公制礼”。这次制礼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到国家的政治制度,小到个人的日常行为都有详细规定。大的方面包括宗法制、分封制和国家重大活动的制度礼仪,小的方面包括人的婚姻、丧事、成人礼仪、祭祀活动等等。通过周公制礼,统治阶层力图使西周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和人们生活以及思想,都要符合礼的要求,做事以礼为准则。此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虽然朝代更替很多,但西周时周公制礼所确定的各种礼制都被继承了下来,特别是婚姻制度的影响,一直到现在还可以看到周礼的影响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不法先王不是礼仪
这是邓析思想的主要倾向,也是他主张改革、反对周礼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主旨。意思是说:“先王”极其“礼义”并非不能改变的圣物,“先王”的所作所为、“礼义”的宗法原则也不是千古不变的教条。
《中国思想史考试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