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经济版八年级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使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网络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兴趣,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使用。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网络的使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现代科技产品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启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2. 概念解释(15分钟)
通过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3. 计算机基础知识(20分钟)
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以及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4. 网络应用(20分钟)
通过讲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使用,让学生了解网络的构成和功能,以及网络的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
5. 拓展延伸(1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6. 总结归纳(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实验教学手段: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随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设计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山西经济版八年级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使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网络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兴趣,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使用。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的操作和网络的使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现代科技产品的图片,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启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2. 概念解释(15分钟)
通过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3. 计算机基础知识(20分钟)
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步骤和常用软件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4. 网络应用(20分钟)
通过讲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使用,让学生了解网络的构成和功能,以及网络的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
5. 拓展延伸(1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6. 总结归纳(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 实践教学手段: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计算机和网络的使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随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设计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山西经济版八年级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三
山西经济版八年级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数据处理与统计中的《数据的排序》。下面我将从七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数据排序》是山西经济版《信息技术2》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以及工作表数据的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一节新授课。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有工作表基础知识之上的延伸,贯穿于Excel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的基础,也是学习用图表表示数据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难点,它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一个必要环节。因此,本节课在学生今后的Excel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发展需要,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方面确定本节课的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排序的意义。 2、建立主要关键字、次要关键字的概念。(2)技能目标:1、掌握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排序的方法 ;2、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1、通过看书操作,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自主探究能力。2、在小组成员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间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数据排序的操作方法;难点是关键字的概念以及通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EXCEL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够较熟练地使用EXCEL创建工作薄,插入工作表,完成各种数据的输入,掌握了编辑和修饰工作表的方法,基本上能够使用函数和公式进行较简单的计算。但基于学生年龄的特征,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知能力较弱,而对具体操作易于接受。另外因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教学理念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的.教学理念,根据本课内容,学生的学情,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完成任务,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利用表格数据处理方法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教师把“排序”进行多任务练习,在适当的演示后,通过层层深入的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用实际操作对任务进行探究,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2、学法指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指导学生相互交流、小组合作、互相探讨,在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进一步创新。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让看书操作,在自己的计
算机中完成数据的排序操作。(2)在上课过程中使用自制课件及多媒体教室软件,学生练习使用的成绩表数据清单,课前分发至每台学生机,上课使用。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数据排序 对排序操作稍加说明,提出排序要求,让学生试着完成。
(三)综合实践,巩固新知
(四)知识拓展: 学生完成课后题“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