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文案(推荐6篇)

时间:2014-07-03 02:13: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文案 篇一

标题:小小数学家——学习表内除法的乐趣

导入: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表内除法。大家还记得什么是除法吗?除法就是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商的运算。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除法运算,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表内除法,掌握更多的技巧。

目标:

1. 掌握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学会应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 复习: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看看大家还记得多少。请大家拿出纸和铅笔,回答一些简单的除法题目。

2. 新知:接下来,我们将学习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请大家打开课本,跟我一起学习。

a. 什么是表内除法?表内除法是指在一张乘法表中进行除法运算。乘法表是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我们可以通过查表来得到除法的答案。

b. 如何使用乘法表进行除法运算?我们可以通过找到被除数和除数所在的位置,并在交叉点上找到答案。让我们通过一些例子来具体了解。

c. 特殊情况:有时候,我们找不到被除数和除数所在的位置,这时我们需要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近似值来进行估算,并得到一个接近于真实答案的结果。

3. 拓展:除了通过乘法表进行除法运算,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请大家打开练习册,完成一些练习题。

4.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文案 篇二

标题:探索表内除法——发现数学的奥秘

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表内除法吗?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除法运算,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索表内除法,发现其中的奥秘。

目标:

1. 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学会应用表内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请你们找一个同学,进行一道除法运算的游戏。你们可以利用乘法表,看看谁能更快地找到答案。

2. 学习:接下来,我们将学习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请大家打开课本,跟我一起学习。

a. 什么是表内除法?表内除法是指在一张乘法表中进行除法运算。乘法表是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我们可以通过查表来得到除法的答案。

b. 如何使用乘法表进行除法运算?我们可以通过找到被除数和除数所在的位置,并在交叉点上找到答案。让我们通过一些例子来具体了解。

c. 拓展:除了通过乘法表进行除法运算,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请大家尝试一些不同的方法,看看能否得到相同的答案。

3. 发现:通过观察和思考,你们有没有发现一些规律或者有趣的现象?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发现。

4. 拓展:除了表内除法,还有其他有趣的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请大家自由发挥,尝试解决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5. 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通过探索和思考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希望大家能够在课后继续探索和发现数学的乐趣。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文案 篇三

《米的认识》: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

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

二、探究体验。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58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再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并贴上标签),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

师: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绸带慢慢的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绸带,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绸带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着拉开的绸带,这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呢?(可以用尺量)那请小朋友用你们的尺量一下。(得出用厘米尺量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这样测量你感觉怎么样?(很麻烦)

师:看来同学们如果用自己的尺子来量很麻烦。那谁有更好的办法呢?(做一把更长的尺子)大家真聪明,能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好宝贝,用它很快就能量出绸带的长,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设计意图]从估测老师的身高入手,学生肯定兴趣很高,在此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长,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估测意识,也为建立1米的长度单位打下了基础。

2、认识米尺。

出示米尺。

(1)谈话: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出示米尺图)这就是米尺的缩小图,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一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用米尺量。

(1)谈话: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绸带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指名量出1米的绸带。你是怎么量的。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课件演示)

(2)提问:王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3)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刚才在自己身上估计的1米

对不对?同桌合作量一量,并把标签帖正确了。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长?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

(4)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量一量。

交流。问: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

(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

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量一量)

(6)量哪些物体的长要用米做单位?

[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长,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并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

三、方法应用。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牌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2、小组活动。

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小组活动。组织交流。

3、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1米的大概长度,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找到这样的位置吗?

学生纷纷站在老师的身边,最后成一个半径是米的圆。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整理学习思路,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文案 篇四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文案 篇五

《克和千克》:

第一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称一称

教学内容:课本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教学准备:

天平,盘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文案 篇六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提问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教案文案(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