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的作文 篇一
颐和园是我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它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占地293公顷,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吸引着无数游客。
颐和园最早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为了供乾隆皇帝的母亲寿康皇太后居住而修建的。随着历代帝王的加以扩建和装饰,颐和园逐渐成为了一座宏伟壮丽的皇家园林。园内有众多的建筑和景点,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九龙壁、长廊和万寿山。
九龙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是一道长68米的砖雕屏风墙,上面雕刻着九条栩栩如生的龙。这些龙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九龙壁的建筑风格和雕刻工艺都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颐和园的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长达728米,内部悬挂着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作。这些画作描绘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要场景和人物,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和历史感。游客在长廊中漫步,仿佛进入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画卷之中。
万寿山是颐和园的最高点,也是园内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登上山顶,可以俯瞰园内的美景,同时也可以欣赏到远处的北京城区。山上还有一座古老的佛塔,给人以宁静和祥和的感觉。许多游客喜欢在山上散步或是找个角落静坐,享受一片宁静与自然。
颐和园的园林布局非常精美,景色宜人。园内的湖泊、桥梁、假山等元素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来到颐和园,游客可以尽情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总而言之,颐和园是一座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艺术的皇家园林。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也是一座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宝库。来到颐和园,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帝王的生活和智慧,也可以沉浸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中,感受到宁静与和谐。
颐和园的作文 篇三
暑假我和妈妈、大舅一家来到北京,开始了愉快的首都之旅。虽然小时候去过北京,但是印象不深刻了,这次一定要好好看看。
下了火车,北京好热啊!来到位于前门的酒店,稍事休息,开始了我们北京之旅的第一站——颐和园。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后慈禧太后重修,改名颐和园。以前从课文中学到过颐和园,对它有了深深的向往,这次终于如愿了。我们从北宫门进入,北宫门在乾隆时期是颐和园的正门,放眼望去到处是参天的古树,走过苏州街,便看到满池的荷花,粉的、白的衬着绿绿的荷叶,煞是好看!过了四大部洲就来到了万寿山的后山,后山有宏丽的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绕过后山,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物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著名的佛香阁了,佛香阁内供奉有铜铸金裹千手观世音菩萨站像,美妙庄严熠熠生辉。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一汪绿得像碧玉的湖水,就是昆明湖,湖边围着长长的堤岸,两岸种着数不清的垂柳,一座白桥横卧在湖面上,难道这就是十七孔桥么?仔细数数真的是十七个桥洞,哇!十七孔桥比课本上看到的还要漂亮,坐上游船近距离观赏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每根石柱上都雕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狮子,姿态不一。十七孔桥连着一座美丽的小岛——南湖岛。
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这里的景观,数不胜数,美不胜收,很是美丽!说也说不尽,你有机会也要去细细游赏。
颐和园的作文 篇四
8月3日那天,爸爸和妈妈带着我去北京颐和园游玩,我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我多日来的一个愿望。
大约9点钟,我们就来到了颐和园东宫门外,来这里游玩的人真多呀!其中有很多外国游客,爸爸说颐和园在世界上很有名,所以招来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参观。我还跟一些外宾游客打招呼了呢!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部的海淀区,原为清代的行宫花园,是三山三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
我们先从东宫门进入,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喻示着至高无上的皇权。门的两边有一对造型生动,雕铸精美的铜狮。东宫门上悬挂着一块光绪帝的御笔写的《颐和园》三字的九龙镏金大匾,很是气派。
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德和园,德和园里的大戏楼是当年慈禧太后为看戏专门建的。再往前便道长廊,长廊全长728米,共273间,每一间长廊的顶上都画着很多图案,每一副图案都是一个故事或是一首诗。顺着长廊走就到了排云殿,排云殿的院后就是佛香阁。佛香阁高41米,依山而建,结构复杂,高台矗立,气势磅礴。佛香阁的后面就是苏州街。苏州街全长三百米,一水两街,设有六十多出铺面,非常繁华。
游玩苏州街,我们又来到了十七孔桥。十七孔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在十七孔桥前面有一座铜牛像,当年乾隆皇帝是希望它能“永镇悠水”,长久地镇压水患。
由于时间关系,游玩十七孔桥,我们就依依不舍地从最近的新建宫门出来了。
北京颐和园真不愧是世界名园啊!
颐和园的作文 篇五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跟着爸爸和妈妈来到了位于北京西北部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颐和园真美啊!万寿山高耸入云,昆明湖碧波千里,十七孔桥横跨在昆明湖上。
我们首先游览万寿山。看着像巨人一样立在眼前的万寿山,我心里想:这么高,天又这么热,我能爬上去吗?干脆不爬算了!爸爸和妈妈说:“既然来了,就要勇于尝试,不尝试怎么知道能不能爬上去呢?”我犹豫了一会儿,想到游览颐和园之前跃跃欲试的兴奋心情,觉得只有亲身体验了才不虚此行啊!再说了,毛泽东不是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吗?想到这,我二话不说就开始向上爬去。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爬到山顶!虽然临近中午,从山顶俯瞰,昆明湖上还是飘着一层薄雾,真像是一大盆水里加了一点点牛奶。山上绿树成荫,清风徐徐,非常凉爽,空气中弥漫着树叶和小草的清香。
游览完万寿山,我们开始泛舟昆明湖。我驾驶着租来的的电动船刚驶离码头一会儿,“滴滴答答”地下起了小雨,幸好船顶有雨篷。又过了一会儿,风大了,小雨也变成了大雨,湖上掀起阵阵大浪,风浪交加,大雨如注,小船左摇右晃,雨水和浪花不时冲进船里,座位上全是水,衣服也湿了。湖面上的各种小船都四散奔逃。我们在湖中央,离岸边远,迫不得已驶向不远处的十七孔桥,在爸爸妈妈和同船朋友们的努力下,将船停泊到了十七孔桥下。不一会儿,雨停了,我们将船驶出桥洞,朝岸边驶去。
到了岸上,映入眼帘的是热闹非凡的街市,卖的食物更是数不胜数:有又香又辣的铁板鱿鱼,有外焦里嫩的炸鸡腿,还有名扬中外的北京烤鸭……看得我都要流口水了!
颐和园真是一处美丽的人间仙境!
颐和园的作文 篇六
我站在颐和园,仰望历史的天空。
清朝末期,打仗、失败、签约,仿佛成为定势。旧中国被无边的黑暗笼罩着,不堪重负,伤痕累累,苟延残喘。就在这危急时刻,慈禧太后竟挪用每年海军经费的一半,重建了颐和园。戊戌变法,似乎给中国带来新希望,然而短短一百零三天之后,变法夭折,而这次维新派和守旧派的主战场,便是颐和园。维新派失败后,光绪皇帝也被囚禁在颐和园。
在颐和园的清漪园内,有一块巨石,名叫“青芝岫”俗称“败家石”,它本在大房山群峰中,明朝太仆米万钟发现之后,不惜财力,要将此石移到自己的花园中,为搬此石,米万钟倾其所能却终未成,巨石弃于乡间小道中,“败家石”也因米氏家败而得名。后来,乾隆发现此石,视为珍宝,下令将石搬入清漪园内,而当时清漪园正门已修好,乾隆下令拆破墙门,将巨石搬入园内。皇太后忽感不祥,说“既败米家,又破我门,其石不祥。”虽不能够说石头怎样,但是清朝至此,真的走向衰败没落。
1900年,八国联军的枪炮摧毁了曾经亭台楼阁的颐和园,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也在帝国主义的冲击下走投无路土崩瓦解。
我站在颐和园,脚下是新生的土地,但是我无心去浏览烟波浩渺、红花掩映的颐和胜景,我仰望历史匆匆踏过的痕迹,仿佛看到,每一座亭台楼阁上都镌刻着伤痕累累的历史,每一阵风吹绿叶的沙沙声都哭诉着封建王朝的腐朽,每一块土地见证着苍白无力的过去,我仿佛听到来自历史的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