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笔记(通用3篇)

时间:2015-04-07 02:31: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篇一

《苏东坡传》是一部描写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生平的传记作品,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朱权。这本书是我近期读的一本传记类作品,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苏东坡这位文学巨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本传记首先介绍了苏东坡的家世背景,他出生在一个文化府吏之家,家境虽然不富裕,但苏东坡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书中,作者通过详细描述苏东坡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展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才华的初现。

苏东坡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既擅长诗词,又精通书法和绘画。在书中,我了解到苏东坡的诗词作品以其豪放洒脱、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他的诗作大多描绘了他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苏东坡的书法也是当时一流的水平,他的字体刚劲有力,墨线流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除了文学才华外,苏东坡还是一位政治家。他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和聪明智慧。在书中,我了解到苏东坡在政治上的努力和奉献,他为人民谋福祉,积极推动社会进步。然而,由于他的直率和不畏权贵,他也多次遭到党争的排挤和迫害。在书中,我深感苏东坡的坚持和正直,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真正的文化人应有的品质。

苏东坡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挫折和荣耀。他经历了贬官、囚禁,但他从未放弃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他在逆境中坚持创作,写下了许多气势磅礴的作品。苏东坡是一个真正的文化英雄,他的一生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追求和创作,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通过阅读《苏东坡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苏东坡这位文学巨匠。他的一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才华和正直令人敬佩。我相信,苏东坡的精神将会继续激励着后人,让更多的人受到他的启发和感召。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篇二

《苏东坡传》是一部描写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生平的传记作品,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朱权。这本传记是我最近读的一本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苏东坡这位文学巨匠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苏东坡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词作品广受赞誉。在《苏东坡传》中,我了解到苏东坡的诗词作品以其豪放洒脱、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他的诗作大多描绘了他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苏东坡的诗词充满了情感和哲理,读来令人心旷神怡。通过阅读这些诗词,我对苏东坡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苏东坡不仅仅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精通书法和绘画,书中详细介绍了他的书法艺术和绘画作品。苏东坡的书法刚劲有力,墨线流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他的绘画作品也充满了生命力和个人风格。通过阅读这些作品的描述,我对苏东坡的艺术造诣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他的艺术追求和创作理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除了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苏东坡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曾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才能和聪明智慧。在《苏东坡传》中,我了解到苏东坡在政治上的努力和奉献,他为人民谋福祉,积极推动社会进步。然而,由于他的直率和不畏权贵,他也多次遭到党争的排挤和迫害。在书中,我深感苏东坡的坚持和正直,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真正的文化人应有的品质。

通过阅读《苏东坡传》,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苏东坡这位文学巨匠。他的一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才华和正直令人敬佩。苏东坡的精神将会继续激励着后人,让更多的人受到他的启发和感召。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传记,更多的人会对苏东坡这位伟大文化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篇三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范文1500字

  苏东坡在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期间,共草拟了八百道圣旨,无不铿锵有声,妥帖工巧,简练明确。往往引经据史,富有例证譬喻,写来轻巧易举。东坡去世后,一个姓洪的接替他的位职,对自己的文采颇自期许,问当年侍候东坡的老仆,他比东坡如何?老仆答曰:东坡写得并不见得比大人美,不过他永远不用查书。

  苏东坡非常敬重的朋友范镇死了,先生这样评价自己的朋友:“范景仁平生不好佛,晚年清慎,减节嗜欲,一物不芥蒂于心,真是学佛作家,然至死常不取佛法,某谓景仁虽不学佛而达佛理,虽毁佛骂祖,亦不害也。”比起那些“阿弥陀佛”不离口、骄奢淫逸挂在心之人,哪一个离佛心更近。

  苏东坡曾上朝廷奏章反映百姓疾苦:“臣自颍移扬,过濠、寿、楚、泗等州,所至麻麦如云。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

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言讫泪下,臣亦不觉流涕。”苛政猛于虎啊。

  苏东坡是被贬谪到广东大庾岭以南的第一人,被罢黜的理由竟然是当年罢黜改革派王安石时,他奉太后之命代拟了罢免圣旨。太后死后,东坡失去了保护伞,宋哲宗小皇帝就在一帮反苏派的唆使下给东坡安了个罪名:“乃代予言,诬诋圣考。乖父子之恩,绝君臣之义,在于行路,犹不戴天,顾视士民,复何面目?”

  苏东坡终于被贬谪到海南岛去了。过着“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日子。环视无边的大海,先生也曾发出“何时得出此岛”的慨叹,但转瞬就乐观如初,“天地在积水中,九洲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岛者?”他可以与身份高低的各色人交往,席地而坐,闲谈为乐。

  苏东坡对事不对人,他曾对弟弟子由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宿敌章惇在哲宗死后被流放,他的儿子章援怕苏轼像他父亲那样反过来报复,苏轼则说:过去的事情,没什么必要再提了。……我自己也命不久,准备归隐田园,等死呢。苏轼心中化去了恨,放下了心墙,所以快乐、无所畏惧的,像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

  苏东坡被贬谪海南岛时,海南还是蛮荒之地,哪象现在令人趋之若鹜,找个谈心的朋友都很难。无聊时先生带着一条大狗四处游荡,硬拉住路边干活的农民在槟榔树下闲谈,庄稼汉说:我们不知道说什么。东坡说:那就谈鬼,给我讲几个鬼故事。人家说:俺们不知道有什么有趣的鬼故事。他就说:随便说点什么也行。

  苏东坡死前突然想开了很多,第一,他认为自己生平未尝作恶,所以不会下地狱;第二,不去祈祷了,因为他知道祈祷也于事无补;第三,不去勉强自己,他觉得无论做什么,勉强就错了。解脱之道在于自然,在不知善而善。死前未留遗教。他有个好友吴复古,在他之前死。死的也很简单:苏轼在复古死前问他有何嘱托,复古笑了下,就闭上了眼睛。

  苏东坡的船偶尔驶过一个孤立的茅屋,只见那茅屋高高在上侧身而立,背负青天,有时看见樵夫砍柴。看那茅屋孤零零立在那里,足可证明居住的人必然是赤贫无疑,小屋顶仅仅盖着木板,并无瓦片覆盖。苏东坡正在思索人生的劳苦,忽然瞥见一只苍鹰在天空盘旋得那么悠然自在,似乎丝毫不为明天费一些心思,于是自己盘算,为了功名利禄而使文明的生活受到桎梏铐镣的夹锁,是否值得?在高空飘逸飞翔的苍鹰正好是人类精神解脱后的象征。

  苏堤和西湖之与杭州,正如美女花容月貌上的'双眸。我常想,倘若西湖之是空空的一片水——没有苏堤那秀美的修眉和虹彩般的仙岛,一画龙点睛增其神韵,那西湖该望之如何?几百年来的中国游客,春季到来之时,向西湖蜂拥而至,度蜜月者,在湖上泛舟垂钓,或在垂杨之下的堤上散步,以消磨时光。有名的西湖十景包括东岸上的柳浪闻莺;另一景是在湖上的小岛上,由苏东坡兴建的,叫“三潭印月”。的确是,湖的四周没一个角落不使游客觉得美丽出奇而感到荡气回肠的,晴天也好,在与众也好。

  晚辈高声朗读经典,老辈倚床而听,抑扬顿挫清脆悦耳的声音,老辈认为是人生的一大乐事。这样,父亲可以校正儿子读音的错误,因初学者读经典,自然有好多困难。就好像欧阳修和后来苏东坡都那样倚床听儿子读书,现在苏洵也同样倚床听他两个儿子的悦耳读书声,他的两眼注视着天花板,其心情大概正如一个猎人射了最后一箭而未能将鹿射中,仿佛搭上新箭,令儿子再射一样。孩子的目光和朗朗之声使父亲相信他们猎取功名必然成功,父亲因而恢复了希望。

  苏东坡在潮洲韩文公庙碑中说:“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苏东坡一生坎坷多舛,浩然之气用尽。他的伟大思想与心灵不过在这个世间偶然呈形,昙花一现而已。他那心灵的喜悦和思想的快乐,才是万古不朽的。

  经过无数个的案头灯下,《苏东坡传》终于读完了,仿佛完成了一次穿越,随先生度过漫长又短暂的坎坷岁月。先生的吟哦声于耳边久久不去:“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