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读书笔记【优选6篇】

时间:2018-09-05 05:14: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贫穷的本质》读书笔记 篇一

在《贫穷的本质》这本书中,作者深入探讨了贫穷现象的本质和原因。通过对贫穷家庭的访谈和调研,作者揭示了贫穷的诸多方面,使我对贫穷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作者指出贫穷并非单纯是物质贫困,更多的是一种心态和生活方式。贫穷家庭往往缺乏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对生活充满了消极和悲观情绪,这种心态使他们难以摆脱贫困的困境。同时,贫穷家庭的生活方式也往往是不利于摆脱贫困的。他们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培养自主能力的机会,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这些都成为了贫穷的根源。

其次,作者还分析了贫穷的结构性原因。在现代社会,贫穷往往由社会结构的不平等所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得一部分人陷入贫穷的困境。而且,贫穷往往会代际传递,贫穷家庭的子女往往也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使得贫富差距的问题更加严重。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一些解决贫穷问题的方法。首先,应该重视教育的作用。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帮助贫困家庭的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打破贫穷的循环。其次,应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福利和帮助,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最后,应该改革社会结构,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

通过阅读《贫穷的本质》,我深刻认识到贫穷不仅仅是物质的匮乏,更是一种心态和生活方式的困扰。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心态和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摆脱贫困。同时,社会也应该为贫穷家庭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机会,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共同发展。

《贫穷的本质》读书笔记 篇二

《贫穷的本质》这本书让我对贫穷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深入调研和访谈,揭示了贫穷现象的本质和原因,使我对贫穷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作者指出贫穷并非单纯是物质贫困,更多的是一种心态和生活方式。贫穷家庭往往缺乏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对生活充满了消极和悲观情绪。这种心态使他们很难从贫困的困境中走出来。同时,贫穷家庭的生活方式也往往是不利于摆脱贫困的。他们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培养自主能力的机会,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这些都成为了贫穷的根源。

其次,作者还分析了贫穷的结构性原因。在现代社会,贫穷往往由社会结构的不平等所导致。社会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得一部分人陷入贫穷的困境。而且,贫穷往往会代际传递,贫穷家庭的子女往往也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使得贫富差距的问题更加严重。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一些解决贫穷问题的方法。首先,应该重视教育的作用。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帮助贫困家庭的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打破贫穷的循环。其次,应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供更多的福利和帮助,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最后,应该改革社会结构,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

通过阅读《贫穷的本质》,我深刻认识到贫穷不仅仅是物质的匮乏,更是一种心态和生活方式的困扰。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心态和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摆脱贫困。同时,社会也应该为贫穷家庭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机会,实现社会的公平和共同发展。

《贫穷的本质》读书笔记 篇三

  在朋友推荐下,买了《贫穷的本质》一书阅读,刚打开看时有点失望,这是一本与我浑身不搭界的一本书。书中描述了全世界至少8.65亿贫困人口(日均收入低于0.99美元)的真实生活及其贫穷本质,为从事慈善和扶贫工作的个人、团体及政府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什么形式的援助最有效?”我既不是穷人,也没有钱去做慈善。但可能正因为没有任何功利的阅读,使我看到一些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东西,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如果上天有意让我先长见识后发财,一定不会辜负这本好书。

  作者是两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阿比吉特·班纳吉(印度)和埃斯特·迪费洛(法国)。他们在20xx年共同创建了贫困行动实验室,并一直为该实验室提供指导。该实验室的任务是科学制定扶贫政策,从而减少贫困人口。《贫穷的本质》是两位学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书中大量引用了非洲及南亚的例子。

  我理解的主要内容有:

  首先,很多学者认为有一个贫穷陷阱,即愈穷际遇愈差,从而陷于恶性循环之中。

  其次,从穷人主观而言,常常存在目光短视的问题,这是由于信息不畅、缺少教育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他们不明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不清楚给儿童接种疫苗的好处,对疾病防不如治,没有存钱的坚强意志等等。

  再次,从客观而言,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是在这些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的地位。例如,金融业从成本考虑,不太愿意为穷人办理存款业务;从风险考虑,不太愿意提供小额贷款。在公共服务上,穷人由于被边缘化,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例如,他们没有自动扣除功能的医疗、养老的社会保障;当市政府对水进行改造氯化时,没有自来水的穷人不能受益。此外,还有一些国家的政治带给穷人生存压力。例如扶贫资金的监管等。

  结合上述主客观因素,我们再来看两个贫穷陷阱的事例:一些穷人为了生存,努力白手起家,但由于他们的知识、技能和信息不足,大部分人做着相同的很小的生意,如开小超市,结果却赚不了。又例如,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很快,迅速改变着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富人的孩子和穷人的孩子似乎形成了两种教育体系。

  最后,怎样解决贫困问题,此书探究性地提出:社会团体、政府、金融业的可行性改革,如政府完善社会保险,金融业对小额存贷款制度的改进等等。

  阅读此书,我还获得了一些意外的知识信息,例如,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世界有能力让每个人都吃饱饭,绝对的食物匮乏并不存在。这要归功于农业科技的发展以及土豆的推广等。台湾地区在1968年就制定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法。世界上有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的学者(如本书作者)、企业家(如比尔·盖茨)和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如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发起一项国际运动,旨在拓宽穷人获取储蓄账户的渠道。

《贫穷的本质》读书笔记 篇四

  自打贫穷一出现,我们就产生了某种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来贬低穷人的冲动。他们被描述的有时懒惰、有时上进、有时高尚、有时鬼祟、有时愤怒、有时顺从、有时无助、有时自强。而实质上,这些对他们的看法无助于帮助那些处于贫穷状态下的普通男女实现希望、消除疑惑、弥补不足、满足愿望、坚定信仰、解决困惑。穷人的出场通常只是作为某种励志剧或悲剧的主人空,或令人钦佩、或惹人怜悯,而不是某种知识的传播者,人们更不会向他们咨询其想法或计划。

  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很多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的确,我们并不贫穷,受过良好的教育,见多识广,但我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因为我们的认识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少得多。我们的真正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我们无须担心我们的明天是否面临生存问题,换句话说,我们急用用不着自己有限的自控及决断能力,而穷人需要不断运用这种能力。

  不过,必须清楚的是,即使这些人处于贫穷状态,他们机会在所有方面都和我们一样。穷人与我们有相通的欲望和弱点,也并不我们理性多少——正好相反,恰恰因为他们几乎一无所有,我们常常会发现,穷人在作选择时会非常谨慎:为了生存,他们都需要成为精打细算的经济学家。

  然而,我们和他们的生活依然有着天壤之别。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方方面面都已经习以为常,几乎不会在这些方面细细思量。每天微薄的收入对于他们就意味着:他们接受信息的渠道也会受限——所有东西都要花钱来买。因此他们常常对世界上其他人得到的特定信息一无所知。于是,在他们所生活的世界里,很多机构并不是为他们这样的人而建的。大多数穷人都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更不要说给予自动交纳的退休计划了。这就相当于,你在大字不识的情况下,却要根据很多细则做出决定。

  这一切都表明,对于穷人来说,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为自己家人的未来提供保障,他们需要拥有更多的技能和更强的意志力,承担更多的义务。然而,恰恰相反,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那些小化肥、小障碍、小错误,在穷人的生活中却成了尤为突出的问题。此外,贫穷陷阱可能不存在的一个原因就是,大多数人都能吃饱饭,绝对的食物匮乏并不存在,穷人之所以营养不良,是因为他们主要考虑的不是价格便宜,也不是有无营养价值,而是食物的口味怎么样。手里的钱越少,就越不愿意购买健康食品。特别是当你陷入失业状态,你并不想吃乏味的健康食品,而是想吃点味道不错的东西,总会有一些便宜而又好吃的食品诱惑着他们。

  于是,我们眼中的穷人世界,常常是一篇失去机遇的土地。穷人往往会怀疑那些想象中的机遇、怀疑其生活产生任何根本改变的可能性。他们的行为常常反映出这样一种想法,即任何值得做出的改变都要花很长时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只关注当前,尽可能把日子过得愉快,在必要的场合参加庆祝活动。

  学习的问题从来没有被放在是非突出的位置,在很多人眼里,学到什么比没有入学重要。然而如果学校里学不到任何东西,那么上学对于孩子来说,真的是毫无用处。市场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私立学校之间缺乏一定的竞争压力,家长们也没有获取足够的指导信息。不过在这些之外,需要注意到教育所特有的一个关键问题,教育的每个阶段都是有价值的,但对于教育成果的具体期望会歪曲家长们的需求,这种期望包括公立及私立学校的价值、孩子们的成就,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浪费。

  由于自我控制很难实现,自觉的决策者们就会采取其他行动,减少自己将来受到诱惑的可能性。但是,富人会根据目前的资本净值存下更多的钱,因为今天的存款是明天的资本净值的一部分。而对于穷人来说,除非他们能够依据动力与规则行事,拉近与目标的距离,否则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会非常遥远。

  在传统就业机会缺失的情况下,一种特殊的立业冲动被更多地展现了出来,于是穷人们的事业苏护就是买到一份工作:自己的一份小生意,或者是去体制内。特别是对于政府工作的特别强调表面穷人对于稳定的一种向往,以至于他们不得不放弃生活里的激动人心。可是,面对“政府办事不养人”的时代,他们这样子,真的能靠得住么。

  对于人们来说,用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时可能需要举杯一种稳定感。至于那些看不到自己未来生活质量有所提高的人,他们可能总是不愿继续努力,其生活水平也难以得到提高。一份稳固的收入可以对未来的支出做出更多的贡献,而且也使现在的.借款变得更容易、更廉价。这就是为什么一份搞工作如此重要。好工作是稳定的、工资可观的工作,它能够赋予人们足够的心理空间,让人们去做中产阶级擅长做的事情。

  除此之外:

  穷人拒绝计划,更讨厌规划,因为他们不相信这些东西会有什么效果。他们的首要选择永远都是:让自己的生活少一点儿乏味。

  穷人往往把钱花费在昂贵的医疗上,而不是廉价的预防上。

  穷人应对风险的所有方法一般都很昂贵。

  ……

  要想摆脱贫穷并不容易,但只要抱着一种“万事皆有可能”的态度,在加上一点援助(一条信息、一点推动),有时也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另一方面,错位的期望,必要信仰的缺乏,表面上的一些小障碍,都有可能对这一过程造成一定的破坏。把持住正确的杠杆至关重要,但正确的杠杆往往很难找到。而且,单凭一个杠杆显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同时,真正有用的放肆是从实际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空谈外来援助。

  摆脱贫穷的不存在最好的办法。一方面,一个问题的答案,只取决于你所谓的"效果"是怎样的。而另一方面,最好的敌人,往往就是更好。并且,即便我们对待问题有一个客观而冷静的认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问题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些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这可能仅仅意味着,我们能够遇见自己会在哪些方面遭遇挫折。我们不能单纯依靠制度,制度最基本的概念:制度规定了参与的准则。这一概念包括了以往分析中的大部分概念;我们也不能只依靠控制消费和收入,人们虽然对价格很敏感,但对收入却不敏感;我们更不能只依靠政策,如果正常不能被正确地实施,计划得再周密完好的正常,也不能发挥作用。而不幸的是,政策的意图和实施之间存在的差距越来越大。

  若想使世界上最重大的问题取得突破性精湛,必须要逐步积累、认真思考、细致实验和合理执行,虽然这看上去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现实中,这并不是制定政策的常用方式,发展政策的实施以及随之而来的一场场争论,似乎都是以证据的不可依赖性为前提的:能被证明的证据是一种妄想,最多只能是遥远的梦想,或是一种自娱。政策制定者和顽固的顾问更倾向于去继续研究,而不是寻求证据。但是,无论怎么样,这种急促没有任何益处,毫无道理。

《贫穷的本质》读书笔记 篇五

  一、世界上大部分穷人凭借体力劳动都能吃饱饭,不会挨饿。而且还有余款,那么他们为什么还是一直处在贫穷的水平线上?

  当他们吃的饱饭后,他们会选择些价格高口味好的食品,这种摄入卡路里低。除了主食花费,还有其他花费如糖等。如果他们选择以高性价比比,高卡路里健康食品为主,如土豆,每天都吃,他们就能省下一笔钱,然后用这比钱做点其他的。但他们受不了每天都吃这么乏味的食物,所以他们会选择贵但可口的食物。

  总体来说,穷人的首要选择显然是,让自己的生活少一点儿乏味。这可以使一台电视机,也可以是一点儿特别的食品,比如一杯加糖茶。而穷人在没有收音机或电视机的情况下,可能在节日上花的钱更多。

  二、政策要简单明了,最好能用一句话说清,或者引导(以利诱之)

  贫穷的人,受过的教育少,有些甚至不识字。你发传单给他,他也看不懂,最好能用一句话说清楚。比如接种育苗,只能预防某些疾病,有很多疾病无法预防。而没受过教育的父母并不一定能够理解,为什么他们的孩子接种后仍未能避免一些疾病。因此,当孩子接种后仍然得病,家长就会觉得自己受骗,可能决定以后都不再让孩子接种。

  而花费一点小小奖励,就能大大提高穷人参与的积极性。因为这些奖励,是今天可以拿到的。而接种育苗的好处,只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实现,而费用却需要今天来支付。所以人们会拖延。(人们重视短期利益,这与人类从远古时期形成的思维方式有关。远古时期,祖先的首要目的是解决温饱,这属于紧急而又重要的事,而重要不紧急的事,他们是不会考虑的。到现在,人们才开始重视重要不紧急的事,如读书、健身等,但从远古时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很难纠正过来。这种今天付出了代价,只在未来某天才会实现的,人们虽然知道有好处,但还是会抗拒、拖延,而专注于当下能立即获得好处的)

  在举个例子,穷人家的孩子很早就开始打工赚钱,而不去读书。如何让孩子上学?政府应从经济角度考虑,让父母觉得送孩子值得,即补上孩子去读书而没有打工赚的钱。这种叫做“有条件现金转移”。贫穷家庭会得到某些救助,但前提是要让孩子定期上学。如果孩子上了中学,或者女孩上了学,家长就会得到更多的钱。不管家长怎么看待教育,只要让他们觉得如果不送孩子上学就会受到损失,就达到目的。

  三、越贫穷的人,思想越传统。

  越贫穷的人,受的教育越少,思想越受传统的禁锢。发展中国家的人由于医疗制度不健全,寿命较短。年轻人会吸食毒品而逃避贫穷带来的压力,很容易被毒品夺走生命。家人会根据传统为这些死去的人举行隆重的葬礼。一场葬礼可能会花费该家庭40%的年收入。于是,更多的家庭成员会抱怨吃不饱饭。也就是说,葬礼的花费是导致贫穷的主要原因。葬礼所花的钱越多,来年就越艰难,他们的孩子就越可能被迫辍学,出来打工。然后容易被教坏,或者逃避压力,吸食毒品。然后死在毒品上,家人会悲伤的举行葬礼。如此恶性循环。

  四、穷人生孩子是为了养老。

  穷人会生很多孩子,然后选择一个聪明的,让他继续读书,其余出去打工赚钱。孩子就是他们老了以后的保障。而在发达国家,他们不需要生孩子来养老。这要归功与社会保险及医疗制度。

  因而,要想降低生育了,就是让人们觉得没必要生很多孩子。这就必须要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医疗保险或养老金)或发展金融业。

  五、每位穷人都是天生的生意家。

  只要有一笔运作资金,每位穷人都可以做生意,卖水果、卖零食。发展起来容易,但他们很难把生意做大。因为潜力有限,竞争大。此外,大多数人的受教育程度低,做大生意还需要懂得管理或其他方面的技能。这些,他们都不懂,所以他们的生意一直处于小规模。并且他们不会为生意投入那么多钱和精力。穷人有多种赚钱方式,白天开店,晚上街边卖东西。(淘宝的伟大之处,在于让很多人省下一笔开店资金,而且管理简单。在那个时代,只要开个淘宝店,努力下就能发财。)

  六、为什么穷人贷款,利益会那么高?

  贷款要担保,富人违约的概率低,即成本低。假设贷款给一个人100元,要拿回110元,即10%的利息。贷款给穷人,如果有半数人违约,为了维持运营,就必须提高利息,即20%的利益。并且在贷款时,还要调查借贷人的信息,时刻关注借贷人的动向,防止跑路。这些都需要花时间和人力。收集信息、监督穷人花费的时间和人力的成本,是导致贷款给穷人利息高的主要因素。

  穷人很少能把钱存下来,一是穷人想买的东西较为昂贵,而他们钱太少。目标太遥远了,于是穷人觉得买不起不如去喝杯酒。二是穷人在考虑到未来,每次的选择都是艰难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大脑会产生皮质醇使穷人做出更冲动(任性)的决定。

  七、个子高的人,收入越高。

  个子高的人,表示孩子在童年时期摄入了充足的营养,发育良好,而且家里有钱供他上学。他会更加聪明,挣到更多的钱。

  八、制定政策需要考虑三个问题。

  意识形态、无知和惯性。这三个问题瓦解着可以帮助穷人的各种努力。意识形态,公有制、非公有制。无知,领导拍脑袋决定,把市场理想化,把人抽象化,从没考虑到是否可以做到。惯性,即把自己的思维代入穷人的思维,认为自己能做到,穷人也可以的,比如接种育苗。

  九、改善穷人生活的五个方面。

  第一,

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事情,导致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些决定有时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如穷人不明白接种的好处,而不让孩子接种,导致孩子染上疾病花费大量钱治疗。

  第二,

穷人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你越富有,越容易做正确的决定。而穷人生活本来就很困哪,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饮用自来水是否卫生,如何存钱养老,是否该让孩子上学等等。

  第三,

服务穷人的市场很少,或者在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如针对穷人的医疗保险市场,贷款等。

  第四

,贫穷的国家不会因为贫穷或其不堪回首的历史而注定失败。人们总会认为政策实施,就会达到理想效果。而没有考虑到制定政策出现的错误。比如人们总期望护士能完成普通人无法胜任的工作,但从没有人想过护士的工作职责如此荒唐。

  第五,

人们会认为自己不能做什么,最终常变成自我实现的语言。孩子放弃上学,是因为老师认为他不够聪明,最后他们都真得变的不聪明了。

《贫穷的本质》读书笔记 篇六

  四月二十日正好是热门网站哔哩哔哩举办的读书日。在这一天我从喜欢的博主了解到他的推荐,由埃斯特·迪弗洛和阿比吉特·班纳合写的《贫穷的本质》。作者针对的主体是穷人,在我们的生活中自认“穷得只能吃土”的年轻人不少,不过这本书确确实实讲的是每天花99美分以下的真正的穷人的问题,和“我们”不能并称。

  事实上贫穷和懒惰没有“996是福报”“你穷是因为你懒”这类资本代表所说的直接因果关系。社会上更多的是非常勤奋和努力的穷人,他们或许比我们想象中还要早起、睡得也比夜猫子更晚。以早先的四川大凉村为例,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方便、村民受普遍教育程度低,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在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纵使后来珠三角地区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很多村民抓住了机会学习汉语,也不过是勉强争取到在钢铁森林中勉强生存下去的资格。所以从大环境出发,作者主要从饥饿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人口问题等全方面分析了穷人的应对方式和背后的本质原因。我大致举个例子吧,饥饿问题主要有贫穷陷阱(穷人越穷、吃的越差、身体越差的恶性循环)和不良的营养造成的阻碍以及对生活能够产生改变的可能性抱有的怀疑造成,结论是人们更加愿意及时行乐。从风险问题来看,作者认为穷人就像对冲基金的经理,总要应对高风险的投资,从前要应对自然灾害引起的农作物歉收和收入减少,现在又得通过增加工作量、工作多元化、保守经营等等的行为对抗风险。及时行乐成为了我们的信条,因为穷人并没有更简单的储蓄选择,甚至在时间上和自我控制上都难以达成。我们总在花钱的同时计划着将来省钱买下我们今天想要的东西;我们对未来不抱有期待,只觉得目标太过遥远……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参考的。

  从这本书我们其实能读到穷人之所以陷入“穷”的怪圈并不是因为人本身的智力缺陷或者人格上的不圆满,而是由“穷”所带来的不良营养吸收和生活习惯、惯性思维方式和阶层环境等等限制了发展,作者后面还提出了一些扶贫的切入点,比如完善医疗等基础设施、投资教育、控制人口、完善小额贷款、大力整治腐败等等我们国家和其他国家正在建设地福利。建立在对于五大洲多国穷人的详细调查之上的这本书并不是泛泛而谈,它非常有现实意义。

  再说回来“你穷是因为你懒”这个观点多少有些避重就轻了,一味地强调穷人思维只是表象,真正导致穷人产生不科学不正确的思维的原因才是贫穷的本质。就像书里说的,穷人和普通人并没有本质区别,都有着差不多的认知和决策能力,但是太多的障碍会影响他们的思考,比如说生存的压力等等,书上说忧虑会使大脑中的“皮质醇”水平上升,这种物质会直接损害人的认知能力和决策能力,所以人们会冲动、盲目地做出选择。我们从前流传下来“穷山恶水出刁民”这种俚语甚至对印度地妖魔化都是一种盲目贬低和标签化的恶行,真正了解了他们的生存环境和行为发生的根源之后就会发现他们没得选择。我们会更加了解,更像做出改变,而不是一昧地搞对立和歧视。

《贫穷的本质》读书笔记【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