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读书笔记450字 篇一
《浮生六记》是清代作家沈复的散文代表作之一,该书以自传体的形式描写了沈复的一生经历和感悟。本书共分为六记,分别是《童年》、《童年后》、《童年末》、《学校》、《学校后》、《学校末》。通过对这六个阶段的生活经历的描写,沈复展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先是《童年》篇,作者以自己的童年时光为切入点,描述了家庭的贫穷和父母的辛勤劳作。作者通过回忆和感悟,表达了对父母的深深感激之情。在这个阶段,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主要来自于家庭和村庄的环境。
接着是《童年后》篇,作者进入了学堂,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他描述了自己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对学习的热爱和对书本的渴望。作者通过对自己在学校的经历和感受的描写,表达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
然后是《童年末》篇,作者离开了学堂,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他描述了自己在外地求学的艰辛和困苦,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作者通过对自己离家求学的经历和感受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人情世故的认识。
接下来是《学校》篇,作者进入了一所名校,开始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他描述了自己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对学术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期待。作者通过对自己在学校的经历和感受的描写,表达了对学术的热爱和对自身成长的渴望。
然后是《学校后》篇,作者结束了学业,开始了社会生活。他描述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奋斗和努力,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作者通过对自己在社会上的经历和感受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和对社会的批判。
最后是《学校末》篇,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总结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他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
通过读《浮生六记》,我对沈复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到非常震撼。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艰辛。他对于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洞察,让我深思和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浮生六记》是一部值得深入阅读和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这六个阶段的描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困境。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450字 篇二
《浮生六记》是清代作家沈复的散文代表作之一,该书以自传体的形式描写了沈复的一生经历和感悟。本书共分为六记,分别是《童年》、《童年后》、《童年末》、《学校》、《学校后》、《学校末》。通过对这六个阶段的生活经历的描写,沈复展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对人生的思考。
《浮生六记》以自传体的形式描写了沈复的一生经历,通过对不同阶段的生活经历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成长历程和对人生的思考。作品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社会的不公和人生的艰辛,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
在《浮生六记》中,沈复通过对童年时光的回忆和感悟,表达了对父母的深深感激之情。他描述了家庭的贫穷和父母的辛勤劳作,以及家乡的风俗和人情。这一阶段的经历让他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受和体验,也为他后来的成长打下了基础。
在学校时期,沈复展现了对学习的热爱和对书本的渴望。他描述了自己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对知识的追求。他对学术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让他在学校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离开学校后,沈复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他描述了自己在外地求学的艰辛和困苦,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他通过对自己离家求学的经历和感受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人情世故的认识。
进入社会后,沈复展现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求。他描述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奋斗和努力,以及对人生的思考。他通过对自己在社会上的经历和感受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和对社会的批判。
最后,通过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沈复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他通过对自己一生的经历的梳理和总结,得出了一些关于人生和社会的观点和见解。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通过阅读《浮生六记》,我对沈复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到非常震撼。作者通过真实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对人生的思考。他对人生的追问和对社会的批判,让我深思和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浮生六记》是一部值得深入阅读和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这六个阶段的描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和困境。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450字 篇三
“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题记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8个字足以概括沈复的一生,这么兜兜转转一大半辈子,也许沈复在著《浮生六记》前都有没想到,在他低谷时三个至亲接连离世,没有人能与分担哪怕一点点的痛苦。从翩翩公子到潦倒人生的转折,又何尝不是人生在世,如梦一场。
但沈复的文字从未有一丝仓促,他是一个单纯了一辈子的人。
这梦的前半段沈复笑着。他遇到一心上人,以为会与他共度后生。这芸娘吴侬细语,这芸娘浮动暗香。他与沈复过着清贫,但却波澜不惊的生活。
但是陈芸最终也因为公公的误会,而与沈复一起被逐出家门。毕竟陈芸是清代的女子,也避免不了封建传统。在长辈训斥与误会时,多将不与长辈争辩看作孝顺,那只要一有猜疑,被逐出家门是绝对的。从被逐出家门起,似乎他们的命运就逆着走了。他们本不是有钱人,后来因种种境遇不得不卖书画为生,但他们用慧心将生活过出清甜的美感。
这梦的后半段沈复不住的惊呼。他在梦里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苍凉,什么叫做“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那么一见倾心,那么不离不弃,即使在妓船上也要寻觅一个与妻子相似的女子。虽然清代没有一妻制,但沈复仍然只爱陈芸一人,那么深情那么真实。“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这是沈复对陈芸说的最后一句话。于是他醒了,他触摸床上每一个角落,没了,没了一丝茉莉香,苦笑着点点头,继续回味“来世”二字。
《浮生六记》有着落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散漫,庭园梦境的从容,布衣蔬食的质朴,比李白的浮生若梦多几份哀思与从容。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沈复也是。每一个的人生都如一场梦,梦里都有跌宕起伏的故事,这故事里有乐有苦,有悲有喜。乐苦相间,悲喜交加,方为戏梦人生。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450字 篇四
清秋夜雨,灯影映窗红。读三遍《浮生六记》,怔怔之久,感动着前人的一段恩爱悲欢。
我感动于沈复与陈芸的爱情,我羡慕着他们平常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倾心于他们的真挚恩爱,至死不渝,我仰望着他们一生平凡却心胸磊落,超然脱于俗尘。
沈复,生活初是小康,但后家道中落,虽为平民百姓,没有功名,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他与妻子陈芸虽在饥寒交迫的日子下生存,但却志趣相投,彼此恩爱。但最后,夫妻二人却天人永隔,满是凄惨。就在陈芸去世让沈复再找一人时,沈复说:“卿果中道相舍,断无再续之理,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耳”。
罕有文人的爱情传说可以感动我。比如,李隆基杨玉环的悲剧华彩只令我惋惜,李清照赵明诚的颠沛流离只使我可怜,蒋鹿潭黄婉君的貌合神离只让我心疼,冒襄董小宛的九年恩好只叫我难过……
通读后,不觉中发现,另一种想法却涌上心头。
沈复作为一介书生,虽然娶了聪明又有情趣的芸作为妻子,但他自己却在家中不懂得如何处理与亲人之间的关系,窝窝囊囊,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最终落得自己都被排挤出门,与芸四处飘泊,无所依靠,外出借钱,半路差点身亡,幸得他人相救才得以苟活。
卷一卷二的那些情趣,只能作为生活的点缀,却无法成为主流。那些让人看起来羡慕不已的闺房之乐,在缺少衣食的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在《坎坷记愁》中写到沈复二人投奔夏氏家中。淳朴的夏氏虽嫁了农民,但丰衣足食,生活稳定,一家人其乐融融。相比芸,聪明的芸嫁给了沈复这个才子,却遭到家人的排挤,外出流浪,且重病在身,受尽了艰苦。
芸最终去世了,沈复以“夫妻恩爱不到头”来做自我安慰,但陈芸去世的真正原因,他并未在自己身上找过。朱奇志点评曰:“芸之早夭,谁致之耶?大户人家,是非众多,此其一也;姑婆偏信,冷酷无情,此其二也;三白迂阔,不善生计,此其三也。三白作此荒唐论,不知是糊涂还是敷衍?”
沈复空有一身知识,但自身的知识终是被现实所击败。不懂变通,不通人情世故,就算全身上下全是浪漫细胞又有何用?芸嫁于沈复实在是凄凉。到头来,芸的一生终究只化作沈复一句“夫妻恩爱不到头”,只成了读者心中解不开的故梦罢了……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450字 篇五
“事如春梦了无痕”。陈芸的一生,正可引用苏轼的诗句来概括。本书虽说是从沈复的角度来写,文章的主角,那位“点睛者”却只是陈芸。林语堂称她为“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而她的可爱之处在于,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生而聪慧,幼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对于诗歌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可爱之处还在于,她贤淑能干,懂插花、叠盆景、焚香,还能够自己设计出活花屏和梅花盒。他们的生活虽说简朴,却也知足常乐。而就在这简朴的生活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追求美丽,看到了他们的穷困潦倒,看到了他们遭不如意事折磨,看到了他们为他人所讥讽。他们并没有特殊的建树,仅仅只是同知心友人过他们恬淡的生活,倒也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风范,同时不负良辰美景,不负时光。
那么,沈复笔下的陈芸是否仅仅只是陈芸而已?其实不然。陈芸,她所代表的也是那些不甘困于封建思想的枷锁之中、为取得自由平等而斗争的女子们的代表。陈芸见了一位歌妓而发痴,换上男装与丈夫出游观“花照”,一个女人打扮男装,抑或是倾情于一名歌妓是不道德的吗?她尽没有考虑到,她仅仅是思慕着去看,去看见人世间的美好景物。的确,陈芸看到了人世间的美好景物,但这也给她带来了祸。由于她道德上所犯的礼法的衷怀,她才想要游遍天下名山——愿意留待鬓斑之时去游历的名山。可那个时代是与现在不同的,封建的社会中,看见一位风流蕴藉的歌妓已十分犯礼法。这也足使让她的公公认为她是痴情少妇,足使将她逐出家门。
而换个角度想想,陈芸真的做错了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已经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陈芸自然要招他人的讥讽。这来由沈复虽然没有明说,但定是与陈芸识文断字,而且追求精神生活有一定的关系。作为家庭的“异类”,陈芸难免鹤立鸡群,并被整个家庭所不容,最终受到排挤。而他们的遭父母放逐,也不能算他们的错,反而更值得我们同情。
的确,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在这美好的青春年华之中,我们理应做的就是发奋学习,为未来的生活打好基础,而不要虚度年华,给这短短的浮生留下遗憾。
浮生六记读书笔记450字 篇六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人沈复作的自传散文,其以真言述真情,不刻意造作,得以浑然天成,独树一帜,达“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之境界,流传至今。其中,《中山记历》和《养身记道》两卷已佚,故现版本只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和《浪游记快》四卷。
第一卷是全书的核心,拜读此书是本着沈复和陈芸二人伉俪情深、至死不渝之情来阅,可实则是始于欢乐、终于忧患,读后给人以悲切动人之感。全文贯通了一种“慧极易夭”、“情深不寿”的宿命感,文中作者多次提及妻子早逝的“预兆”,久久无法释怀爱妻早逝之痛,所以一遍遍回忆,在回忆中刻意去发现那些可称之为“预兆”的点滴,然后说服自己,爱妻早逝这件事是命运如此、是无可奈何如此。
作者以平易近人的文字娓娓而谈他与芸二人的清贫生活,虽是“布衣蔬食”的日常闲事,但因为有芸,且在她井井有条的打理下,事事都温暖平和,处处都洋溢着幸福的味道。芸贤良淑德、蕙质兰心,将清贫的日子过的有滋有味,实乃不易;这其实也他是夫妻二人钟情彼此、情投意合的表现,把日子过成诗,何尝不是每个女子内心所期待的样子,可这也需要有人懂你不是?
其实沈复对芸很是欣赏和宠爱,如今男女平等很正常,但是很难想像古代社会男女地位之现状,“一入侯门深似海”说的不仅是帝王将相的深宅大院,即便是一般家庭对于妇女来说要求也是极为严苛的,可是芸在那个年代就可以女扮男装和丈夫一同出去看戏、深更半夜出船同丈夫饮酒作乐,如此胆大的作为,想必也只有芸敢为;芸的幸运不仅是可以领略名山美景,更是享得了男女平等与尊重,可以说其实这就是丈夫对她的的宠爱与包容,夫妻二人是真正拥有羡煞旁人的恩爱生活。
序篇林语堂有所言:芸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子,言非过誉;翻译此文的作者张佳玮也有此意:实际上,读完全篇,我都产生了“沈复简直配不上他的妻子”的念头。芸最可贵之处,便是她风雅感性之后的缄默沉静,也许这也正是沈复如此怀恋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