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50字 篇一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祭扫祖先的坟墓。在回家的路上,我问爸爸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呢?
爸爸告诉我,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的时候。古人认为,每年的清明时节,正是春天来临的时候,大地回暖,百花盛开,正是祭祖扫墓的好时机。古人还有一个传统的说法,叫做“四时八节”,清明就是其中的一个节气。
爸爸又告诉我,清明节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据说,春秋时期,有一个国君叫做晋襄公,他非常喜欢一个叫做孟子的学者。晋襄公去世后,他的儿子晋文公继位,但是对孟子却不尊重,甚至逐出了国境。孟子非常伤心,他回到自己的家乡,每年的清明时节,他都会来到晋襄公的坟墓前祭拜。
听到这个故事,我感到非常感动。我想起了我们家祭祖的那一幕,每年的清明节我们都会整理祖先的坟墓,烧香献花,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这是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也是对我们祖先的一种尊重和感恩。
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50字 篇二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家人一起去祭扫祖先的坟墓。在回家的路上,我问爸爸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呢?
爸爸告诉我,清明节的来历有很多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是关于古代的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事。据说,屈原是楚国的贤臣,他非常爱国,对百姓关怀备至,但是他被诬陷成奸臣,被赶出了朝廷。在离开朝廷后,屈原感到非常失望和绝望,他决定投江自尽。
听到这个故事,我感到非常难过。我问爸爸为什么屈原会投江自尽呢?爸爸告诉我,屈原投江是因为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之情。他希望借着自己的死来警示国家的君主和百姓,让他们能够反思自己的过错,重视百姓的生活。
爸爸还告诉我,为了纪念屈原,人们在每年的清明节都会划龙舟、吃粽子,以此来祭奠屈原和表达对他的敬意。这也成为了清明节的一项传统活动。
听完爸爸的解释,我对清明节的来历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觉得清明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让人们记住历史、缅怀先人的重要时刻。我决定要好好珍惜这个节日,将来也要传承下去。
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50字 篇三
我国的清明节是家喻户晓的传统节日,每到清明节,大家都开始忙碌起来。
清明
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了。公历四月五日前后就是清明节。清明在二十四节气中是独树一帜的。因为在所有的节气中,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只有清明。
清明节要扫墓,吃清明馃、踏青……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吃清明馃了。每到清明节,爷爷就去山上把青给采回来;然后把它剁成泥;再把它烧制,并在里面加上馅,馅有咸的、有甜的,可美味了;最后用模具把它分割成圆形状的就完成了。
不仅我们中国有清明节,国外也有好多清明节。他们和我们一样,都要享受清明节带给我们的快乐。
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50字 篇四
今天清明节,姑妈带我回乡下扫墓,我常听大人说,清明节要扫墓。‘扫墓是什么意思’?我问姑妈。姑妈向我讲解了清明节的来历。听了姑妈的话,我终于知道扫墓就是用来纪念祖先的。
我们来到太公的墓地,大家都忙开了,有的在挖草皮,有的在铲草,有的在压山纸……不一会儿。墓地打扫好了。姑妈从袋子里拿出两碗饭,烧肉、还有元宝、蜡烛等各种各样的祭品。我站在墓前心想太公生前十分疼爱我,常常给我买衣服穿,不开心的时候又哄我。想到这里,我恭恭敬敬地鞠了个躬。向太公汇报这几个学期的学习情况,还说;‘太公。您放心我会认真学习,争取好成绩。然后,我上了柱香,拿起酒洒在地上,烧了一些元宝等祭品。我还在草丛中摘了一朵美丽的野花。插在墓地上给太公看呢。这时一阵风吹来,花朵下的叶子动了动。好像是太公在对我说:“学习要加油。”
今天,我觉得很有意思。
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50字 篇五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前后。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清明要去扫墓,表示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
清明节的来历日记150字 篇六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