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篇一
《苏东坡传》是明代文学家陈抟所著的一本传记,讲述了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一生。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悟。苏东坡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而且在政治、教育等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下面我将就书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
苏东坡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的文学才华无可置疑。他的诗词作品流传至今,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苏东坡传》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苏东坡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以及与其他文人的交流等内容。通过阅读,我深深地被苏东坡的文学才华所折服。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价值,而且在表达真情实感上也极为出色。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受。同时,苏东坡的文学作品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文风貌有着独到的见解。通过阅读苏东坡的作品,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除了文学才华,苏东坡在政治和教育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他在政治上积极参与改革,力图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他秉持着“民为重,君为轻”的理念,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他在官场上秉持正直的原则,不畏强权,敢于直言。他的政绩不仅得到了当时的朝廷的认可,也赢得了人民的敬佩和爱戴。在教育方面,苏东坡注重培养人才,提倡教育普及。他在任职地方官员期间,积极推行教育改革,为百姓办学、兴办书院,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才德兼备的人才。通过苏东坡的事迹,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自身的成就,更在于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
通过阅读《苏东坡传》,我对苏东坡这位伟大的文化名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民的关怀。他的成就不仅在于他的文学才华,更在于他作为一个公仆的奉献精神。苏东坡的一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他的坚持和努力让我深感敬佩和钦佩。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追求,就一定能够取得自己的成就,并为社会和人民做出贡献。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篇二
《苏东坡传》是明代文学家陈抟所著的一本传记,讲述了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一生。这本书生动地描绘了苏东坡的性格特点和人生经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苏东坡这位伟大的文化名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苏东坡是一个极富才华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在《苏东坡传》中,作者详细地介绍了苏东坡的创作背景、创作风格以及与其他文人的交流等内容。通过阅读,我深深地被苏东坡的文学才华所折服。他的诗词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的价值,而且在表达真情实感上也极为出色。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受。同时,苏东坡的文学作品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文风貌有着独到的见解。通过阅读苏东坡的作品,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除了文学才华,苏东坡在政治和教育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他在政治上积极参与改革,力图为国家和人民谋福利。他秉持着“民为重,君为轻”的理念,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他的政绩不仅得到了当时的朝廷的认可,也赢得了人民的敬佩和爱戴。在教育方面,苏东坡注重培养人才,提倡教育普及。他在任职地方官员期间,积极推行教育改革,为百姓办学、兴办书院,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才德兼备的人才。通过苏东坡的事迹,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自身的成就,更在于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
苏东坡的一生并不平坦,他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然而,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他的坚持和努力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苏东坡传》,我对苏东坡这位伟大的文化名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民的关怀。他的成就不仅在于他的文学才华,更在于他作为一个公仆的奉献精神。苏东坡的一生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他的坚持和努力让我深感敬佩和钦佩。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追求,就一定能够取得自己的成就,并为社会和人民做出贡献。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篇三
自从读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后,我才发现,世界上竟有如此豁达之人,而他便是苏东坡。
苏东坡一生都在被贬,可是我们总能在他的诗中找到一些乐观的诗句,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月色入户”,门都破旧的连月光都透进来了,可是苏东坡接下来又写了一句“欣然起行”。他真的是一位乐天到无可救药的人,连我也佩服的五体投地。世上像这样的乐天派不多了,所以这也是苏东坡在历史长河中永远那么光彩夺目的原因之一。所以读完了《苏东坡传》,看完了苏轼的一生,我学到了两个字:乐观。
苏家出了三个才子,称为“三苏”:苏洵、长子苏轼、次子苏辙。所以说“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我欣赏苏东坡不仅仅因为他乐观,还因为他是一位正直的诗人,他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亡俗不可医。”由此可见,他很注重人品。当我们学苏东坡他写的《记承天寺夜游》时,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找了几个合适的谐音词:贤人、嫌人、涎人、娴人和衔人。苏东坡虽然仕途历尽艰辛,但也很会生活,做了一手好菜,例如:东坡肉等等。而且他的生活有趣,写文章也是文思泉涌,所以我们说失意的人有一个诗意的人生。
苏东坡后来归隐于田园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所以我们才会叫他苏东坡。他变成了普通的农夫,真正开始务农了。
林语堂先生与谢老师最喜爱的诗人便是苏东坡了,现在我知道为什么了,因为苏东坡的与众不同。当我们去阅读他的诗作时,没有苦涩的苦瓜汁,而是甜在心头的通达乐观。他真的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我要向苏东坡学习,他心静如水、胸无尘俗,而又光明磊落、恬淡闲适,而且拥有乐观豁达的胸怀,真的是一朵名副其实的上帝的最美花儿,没有缺点,如此灿烂的屹立在文学史上的高峰!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篇四
自从接触语文,苏轼这个名字就在小学课本中屡次出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文、书、画在宋代登峰造极,但仕途上却屡遭迫害贬官。公元1101年,苏轼病逝与常州,享年65岁。但是仅课本对苏轼的介绍,往往不多。于是,我翻开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认真读起来。
这本书介绍了苏轼坎坷曲折的一生,展现了一个性格鲜明、多才多艺、形象饱满、和蔼可亲的一代文豪形象。读罢此书,我对苏轼一生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一、苏轼从小刻苦努力学习,不断攀登艺术顶峰,取得巨大成就。他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六岁入学后,每天回家,都要把课本上的古诗词抄在笔记本上。这不仅让他记得更加牢固,还可以练习书法,这为他后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只有像苏轼那样从小勤奋刻苦学习,才能取得巨大成就。
二、苏轼在人生遭遇重大转折时,依然乐观面对。在苏轼被流放之前,是杭州太守这样一位大官。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宋哲宗听信小人谗言,将苏轼一贬再贬,不断流放。仕途上接连挫折,使他生活极其艰苦。但他从不怨天尤人,依然乐观如故。因为乐观,他纵情山水,而且完成了《易经》《尚书》《论语》的注解,写出至今脍炙人口的佳句。
我在佩服苏轼的同时,也反省了自己。从前,我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一些小困难、小挫折,就只知道抱怨、逃避,一心只想打退堂鼓。如果是我面对如此逆境,就容易悲欢失望,丧失坚定的信念。所以从现在起,我向苏轼学习,像他那样做个乐观向上的人!
三、苏轼始终做到心系百姓,关心百姓疾苦。苏轼担任杭州太守时,他发现,杭州人口虽多,却无一家公立医院,导致一些病人还没来得及治疗就一命呜呼了。苏轼为了让跟多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公立医院——安乐坊。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篇五
拜四处奔波所赐,在机场、机上以及高铁上,最近读了不少,慢慢记录如下吧。
说实话,林语堂这本书读来大失所望,想象中东坡居士的传记也当风流潇洒、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才适宜,但此书中规中矩,乏善可陈,还夹带着翻译腔,治政以及与临川先生的篇幅又太多,读完跟读了一本《王安石传》似的。还别说,如果是王安石这种别扭的个性,倒挺适合这么书信训诂的写法。
哦,对了,也有可能我的胃口已经被各种东坡的轶事带偏了,我宁愿看东坡先生嘴炮全集,跟苏小妹(呜呜,貌似是虚构的人物、也没嫁给秦观)、跟佛印,甚至跟王安石都有好多有趣的调侃和插科打诨,茶余饭后一乐,倒是比综艺节目更有营养。
比如苏小妹三难新郎,简直是民间故事智慧的结晶,就拿苏小妹新婚夜给秦观出的对子来说吧,简直一绝。小妹存心刁难,写的是“闭门推出窗前月,月明星稀,今夜断然不雨”,不雨既指不行云雨之事,又谐音不语,而秦少游也才思敏捷,作答道“投石击破水底天,天高气爽,明朝一定成霜”,霜谐音双,即是成双。多么有趣,我宁愿这是真的。
又比如东坡与小妹互相嘲笑相貌,居士笑妹纸凸额凹眼,作诗道“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小妹听完反唇相讥,“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未到耳腮边”,亦笑话其兄眼距宽脸颊长,诗毕两人哈哈大笑,不以为忤。因为是民间故事,记忆中貌似两首诗作者也有可能反过来,但也不重要了。
当然不能忘了佛印。大部分故事都是居士调侃和尚的,但偶有和尚也欺负居士。话说,苏轼作诗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觉得写得特别好,于是传信给佛印鉴赏。和尚读毕,写了两个字“放屁”还给了他。得信后居士大怒,时值瓜州任职,特意亲自坐船过江到金山寺找佛印理论。佛印哈哈大笑,说“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好吧,居士也有吃瘪的时候呀。
哦,宿敌王安石也不能少。小时候去泰山玩,买了本泰山神话传说,大部分都是讲碧霞元君娘娘跟兄长黄飞虎之间的轶事,没想到中间还有段讲苏东坡和王安石的小故事。传说,苏东坡与王安石一同去泰山游玩,看到一块奇石朝东面倾斜,东坡有意吟道“恨当年安石不正”,安石知道东坡在暗讽其贬谪之事,便也回道“到如今仍向东坡”,众人大笑。然而我觉得这回复还是略逊一筹,比不得居士牙尖嘴利。
以上,该书一概没有。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 篇六
《苏东坡传》里提到过曾有一天饭后,苏东坡捧腹踱步,问道:“我肚子里是些什么?”侍者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识见。而他的侍妾朝云却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
“不合时宜”就是苏东坡独有个性。
苏东坡一生几乎从没做过大官,这绝不是他的才华不够,而是灵感来的总是不合时宜。在宋朝那个做任何事都需要小心翼翼的时代,像苏东坡那样,显然是不明智的。他也不是不明白,只是生性豪爽的他怎么能忍住自己的心里话呢?明明有能力却不被重用反而被一贬再贬,纵然是苏东坡也会对这个社会无奈吧?太多人的眼里容不下他啊!即使是他随手送给朋友的诗词也会遭到别人的舆论。
“伏念臣性资顽鄙……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隋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苏东坡这样说过。
“新进”一词,在王安石口中是指突然升迁的无能后辈。在朝为官的却误认为是苏东坡不信任他们,认为他们必会在朝廷造反。(虽然是事实,但被人一语道破也没面子。)于是,众怒难犯,就是皇帝也不能放着那么多人的抗议。苏东坡的“不合时宜”终究还是害了他,自己被官兵追捕,朋友们被牵连。对那些酒肉朋友,他表示后悔,但对他的知心朋友,他却表示绝不后悔。对社会现状作出正确评论的苏东坡,有什么理由要后悔?好在后来有两首送给子由的诗传到了了皇上手上,他见子瞻措辞悲惨,这才使苏东坡的案子虽有御史强大的压力,但是最后却判得很轻。这也许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苏东坡的“不合时宜”帮了他。
苏东坡总是受到历代皇后的庇护。元佑年间,朝廷在短时间内使苏东坡升至第三级翰林。不过苏东坡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大官——元柏四年三月十一日,在苏东坡恳请之下,朝廷终于降了他的职位,让他出任杭州太守。
苏东坡的不合时宜大概是他唯一的缺点了吧。在元佑八年的秋天,苏东坡的两个守护神相继离世,自那以后苏东坡的倒霉日子又开始了。直到他六十四岁去世的时候,一切才全部结束。
终了。世上再没有第二个像苏东坡这样不合时宜的伟人了。再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