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通用3篇)

时间:2011-03-07 05:16: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 篇一

《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属于风类。它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景色,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好。下面将为大家带来《芣苢》的原文及赏析。

《芣苢》原文如下:

芣苢之魄,笾豆之思。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蒯于其邻。王于兴师,蒯于其藩。薄言采云,女何营营。薄言采蘩,女何嬴嬴。王于兴师,蒯以蕃。薄言采芑,女何蘖蘖。于邑于阿,民集于藩。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芣苢》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乡村风光。诗中的"芣苢"指的是一种草本植物,而"笾豆"则代表了一种粗糙的粮食。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事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先,诗中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丽。"芣苢之魄,笾豆之思"一句中,"芣苢之魄"形容了芣苢的娇美和婉约,"笾豆之思"则暗示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这种方式,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宜人的乡村环境。

其次,诗人以"与子同裳"的方式,表达了对共同生活的向往。"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与伴侣共同生活的愿望,暗示了一种田园时光的幸福与美好。这种情感使诗人更加渴望与伴侣一起共享美好的田园生活。

最后,诗人通过对王与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王于兴师,蒯于其邻","王于兴师,蒯于其藩"这两句诗中,诗人借用了王与蒯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田园风光的向往。诗人希望通过王与蒯的力量和智慧,来实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总的来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芣苢》这篇诗歌以其深情的描写和朴实的语言,给人一种舒缓和宁静的感觉。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 篇二

《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属于风类。它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乡村风光,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好。下面将为大家带来《芣苢》的原文及赏析。

《芣苢》原文如下:

芣苢之魄,笾豆之思。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蒯于其邻。王于兴师,蒯于其藩。薄言采云,女何营营。薄言采蘩,女何嬴嬴。王于兴师,蒯以蕃。薄言采芑,女何蘖蘖。于邑于阿,民集于藩。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芣苢》描绘了一个美好的乡村风光,给人带来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色、描述人物形象和表达情感等方式,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先,诗中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芣苢之魄,笾豆之思"这两句诗中,诗人用"芣苢之魄"形容了芣苢的娇美和婉约,用"笾豆之思"来暗示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宜人的乡村环境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生机。

其次,诗人通过对王与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王于兴师,蒯于其邻","王于兴师,蒯于其藩"这两句诗中,诗人借用了王与蒯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田园风光的向往。诗人希望通过王与蒯的力量和智慧,来实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后,诗中通过表达情感,展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伴侣的喜爱。诗人希望能够与伴侣共同生活,共享田园时光,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总的来说,《芣苢》这篇诗歌以其深情的描写和朴实的语言,带给读者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它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描述人物形象和表达情感等方式,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好的乡村风光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美好。

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 篇三

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芣苢

  作者:佚名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

  ①芣苢(fuyi):植物名称,即车前子,种子和草可作药用。

  ②薄言:发语词,没有实义。

  ③有:采得。

  ④掇(duo):拾取。

  ⑤捋(luo):用手掌成把地脱取东西。

  ⑥袺(jie):用手提着衣襟兜东西。

  ⑦襭(xie):把衣襟别在腰间兜东西。

  译文

  采了又采车前子,

  采呀快去采了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采呀快快采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一枝一枝拾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提着衣襟兜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别好衣襟兜回来。

  赏析

  抗着沉重的木头喊着号子,做着单调的活儿哼着小调,哄着婴儿入睡唱着摇篮曲,这是某种有目的的行为,还是万物依循节奏感而运动的天性?这种充满节奏感的运动是神奇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

  节奏构成了变化。一强一弱,一张一弛,一阴一阳,由此持续下去,事物便不断运动和变化,在变化发展中突破单调和沉闷,产生出五彩斑斓的现象来,却又在节律中保持着统一。节奏也是自然的法则之一。人遵循节奏,同时也是追求自然。所谓生活的体验,生命的感悟,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节奏的体验和感悟。它是一种超越单调沉闷、划一呆板的努力,是一种新陈代谢的努力。

  普通百姓当然不会去深究这当中的道理,而是凭着直觉和天性去追寻自然的节奏变化,从中直接把握生命的自然律动,体悟生命律动与自然节律的同一。于是,就有了“杭育杭育”、“采采副仪”富于韵律感的声音,有了摇篮曲、小夜曲等。

  文学艺术的最深厚的根源,就在这种直接而深刻的生命体悟之中。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先以第一章为例:“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旷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话虽说想像的成分多了些,体会还是很

准确的。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袁枚曾经嘲笑地说:“三百篇如‘采采芣苢,薄言采之’之类,均非后人所当效法。今人附会圣经,极力赞叹。章斋戏仿云:‘点点蜡烛,薄言点之。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闻者绝倒。”(《随园诗话》)说《诗经》不宜盲目效仿,当然不错,但他所取的例子,实为不伦不类。一群人在野外采芣苢,兴高采烈,采而又采,是自然的事情,诗歌可以把这欢快表达出来。而一个人在那里把蜡烛芯剪了又剪,还唱着“剪剪蜡烛,薄言剪之”,除了精神病,也没有别的解释了。这完全是文人制造出来的滑稽,并非《芣苢》不值得赞叹或绝对不可以效仿。

  关于当时人们采芣苢的用处的问题,毛传说此草“宜怀任(妊)”即可以疗治不孕;又一种说法,是认为此草可以疗治麻风一类的恶疾。这两种说法在中医学上都没有根据。现 在中医以此草入药,是认为它有清热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据说可治高血压。这还罢了,也可以勉强地说,《诗经》时代的人是相信车前草是可以治疗不孕或麻风的。但即便如此,这诗仍然有不可理解之处:不孕或者家里人生了麻风,都是极苦恼的事情,不可能有一大群人为此而兴高采烈地一边采车前一边唱着歌的道理。拿方玉润所推想的`情景来看这样的解释,尤其觉得不对劲。

  所以应该给《芣苢》以另一种更合理的解释。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的一句话:“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乡野的穷人。可见到了清代,还有穷人以此为食物的。在朝鲜族(包括中国境内和朝鲜半岛上的),以车前草为食物是普遍的习俗。春天采了它的嫩叶,用开水烫过,煮成汤,味极鲜美。朝鲜族是受汉族古代习俗影响极大的民族,朝语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汉语的读音。可以推想,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普遍以车前草为食物,只是到了后来,这种习俗渐渐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说的“野人”中偶一见之,但在朝鲜族中,却仍旧很普遍。

  以此释《芣苢》诗,就觉得容易理解了。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月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的野菜,对于穷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爱。如方玉润之说,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妇女,在那平原旷野之上,风和日丽之中,欢欢喜喜地采着它的嫩叶,一边唱着那“采采芣苢”的歌儿。那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生活虽是艰难的事情,却总有许多快乐在这艰难之中。

诗经芣苢原文及赏析(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