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教育教学目标(实用6篇)

时间:2014-07-04 03:42: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幼儿小班教育教学目标 篇一

幼儿小班教育教学目标是指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以指导教学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小班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旨在培养幼儿的基本素养和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幼儿小班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中,首先需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和认知能力迅速提高的阶段,因此,教学目标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促进幼儿的运动发展和感知能力的提高。同时,还需要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其次,幼儿小班教育教学目标需要关注幼儿的认知能力。幼儿在小班教学中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认知技能,如观察、分类、比较等。因此,教学目标应当包括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启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通过各种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幼儿小班教育教学目标还需要关注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幼儿交流和表达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们认知和思维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学目标应当包括培养幼儿的听说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诗歌、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最后,幼儿小班教育教学目标还需要关注幼儿的社交能力。幼儿正处于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期,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学习和成长。因此,教学目标应当包括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自理能力,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合作和互助,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社交技能。

综上所述,幼儿小班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当综合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小班教育教学目标 篇二

幼儿小班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设计出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下是幼儿小班教育教学目标的两个具体例子:

第一个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幼儿小班是幼儿认识和探索世界的重要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比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让他们用手触摸、用眼睛观察,并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还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让幼儿利用观察和感知能力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二个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幼儿小班是幼儿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他们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学习和成长。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合作活动和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比如,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并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和互助。同时,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会与他人交流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通过以上两个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可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同时,培养幼儿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因此,幼儿小班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和需求,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

幼儿小班教育教学目标 篇三

  一、班级情况分析

  1、班级概况

  我班现共有幼儿24名,其中男孩13人,女孩11人,男女比例基本平衡。 本学期继续由曲、晶晶老师、马老师三人负责班级工作。

  经过半年的相处,家长和老师之间建立了信任感。我们班级的家长教育资源非常丰富,而家长们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也是非常积极和投入。家长中绝大多数都是本科或以上学历,因此在教育观念上也比较先进,一方面能否积极配合老师的各项工作,同时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年轻家长工作比较繁忙,因此个别幼儿是交由祖父母带养的,其中有些祖父母和父母之间的教育观念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这部分家长我们加强了祖辈和父辈的交流沟通,争取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教育意见一致,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

  经过半年小班的教育和培养,我们班级的幼儿在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积极投入幼儿园各项活动中,活动中他们大都能以积极心态来迎接各种挑战。在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运动能力、规则意识、自我服务能力、自我保护意识等;活动中孩子们能积极探索、大胆操作,并学着用语言、制作、绘画等多种手段表达表现;在活动中他们逐渐形成了分享的习惯,愿意与同伴共同游戏。 本学期,我们将根据小班幼儿的培养目标,分析班级幼儿现阶段发展情况,梳理出孩子发展的长处与不足,扬长补短,使幼儿获得更大的发展。

  2、幼儿发展情况

  发展优势的分析

  (1) 乐于表达表现

  班级中绝大部分幼儿都愿意用语言、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在集体教学活动和运动当中,孩子们的表现非常积极。能够和老师产生积极的互动。相比刚刚进入幼儿园时的胆怯、腼腆,特别是一些内向、胆小的孩子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2)有良好的运动能力,学习习惯有了较大的提高

  本班幼儿非常喜欢参与体育活动,每次户外活动他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愿意投入老师组织的每一次活动。基本动作发展较好,运动兴趣很浓,有良好的运动能力。同时,在运动过程中他们大胆尝试、不怕困难等品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他们也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

  通过上半学期的努力,本班幼儿在学习习惯上也有了较大的提高。通过老师的引导,他们大多数都能做到举手回答问题;别人回答问题时自己不要说话;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但也有个别幼儿胆子比较小,不太主动回答问题,有些幼儿回答问题时声音较小。

  (3)乐于分享、愿意与同伴交往

  上学期家长们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很多家长都给幼儿带来玩具、小食品与他人分享。在部分幼儿的带动下,很多孩子慢慢开始愿意与他人分享,而且也从中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上学期开学初由于部分幼儿是新进园的,因此,在同伴交往上有一些困难,个别幼儿不爱说话、胆小,在老师的带动下,经过半个学期的培养,大多数幼儿都愿意与他人交往,而且很多幼儿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1)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本班大部分的幼儿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也有个别幼儿胆子比较小,不敢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本班大部分幼儿表达一件事情时都能比较清楚,但也有一些小月龄的幼儿不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在下学期,我们着重培养幼儿的表达意愿和表达能力。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主动找这些幼儿,和他们交流。

  生活卫生习惯较好、生活自理能力较强

  (2)生活自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和刚刚开学时相比,大部分幼儿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在午睡时,部分幼儿还学会主动去帮助其他幼儿脱裤子、衣服。但总体来看,本班幼儿在自理能力方面还比较弱。在上幼儿园之前,大多数幼儿的生活方面都是由父母、祖辈包办的,孩子很少有机会自己尝试动手,因此,导致了动手能力交差。

  (2)个别幼儿发展情况分析

  许洋月龄偏小,自理能力相对其他幼儿较差,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发展也比较迟缓,时常不理解老师、同伴的话所表达的含义。这需要我们和家长多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并与家长共同引导霖霖多讲话。

  王炜羡生活自理能力都非常强,但是性格比较内向,胆子小,不太敢表达自己的想

法。因此,需要老师特别关注,在平时多注意与他们沟通。

  王杰沣也是月龄较小的孩子,生活自己自理能力相对较差,也比较散漫,平常上课和活动时常走神,因此,本学期也需要老师加强自理能力培养和一些规则的培养。

  虞义诚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常常表达不清自己的想法,也需要老师个别培养,交流。

  方卓灏的进餐习惯不太好,经常吃一会儿玩一会儿,也需要老师在进餐时多给予关注。

  二、本学期保教目标

  (一)学习活动

  目标

  1、对周围新奇的事物好奇感兴趣,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观察。

  2、能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和区分物体明显的特征,分类和排序。会比较物体的长短、大小、多少。会手口一致地点数、数物、匹配。能说出总数。认识三种几何图形,会用几何图形拼搭。

  3、了解周围生活中各类不同食品名称、味道和特征。

  4、能安静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学习用短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请求。能大胆 地、声音响亮地回答问题。

  5、喜欢了解和接触各种美工材料、结构材料,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尝试活动, 体会其中的乐趣。

  6、乐意用歌声、简单的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措施

  1、亲近自然,利用后花园和延中绿地的实地观察,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周围事物,掌握一定的探索方法。

  2、引导幼儿用看、听、触摸等感官探索事物。组织开展分类、排序、比较等内容的集体活动,并延伸到区域活动中。在日常活动中,随机引导幼儿进行点数等活动。

  3、引导幼儿品尝生活中各类食品,并引导幼儿说一说味道和特征。

  4、利用集体活动和自由活动等时间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各种学习材料,并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6、引导幼儿用歌声、简单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生活活动

  目标

  1、讲卫生,形成有初步的生活卫生习惯。

  2、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自我服务意愿。

  3、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能每天坚持上幼儿园,不迟到。

  措施

  1、用儿歌引导幼儿有鼻涕主动擦,掌握擦鼻涕的方法。

  2、用生活标记提示幼儿饭后擦嘴巴,掌握正确的擦嘴巴的方法。

  3、用简短的提示语引导幼儿进餐时桌面和衣服保持干净、整洁。

  4、通过同伴对照、表扬等方法鼓励幼儿自我服务,提高幼儿自我服务意愿。

  5、通过演示、儿歌的方法帮助幼儿掌握自我服务的方法,比如脱穿衣服、喝水、擦汗等。

  6、对于出勤率较低的幼儿或经常迟到的幼儿,积极与家长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运动活动

  目标

  1、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2、在成人引导下,能知道注意安全。

  3、提高幼儿的运动技能。

  4、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提升勇敢、坚持等意志品质。

  5、尝试小班定向运动活动。

  措施

  1、根据幼儿兴趣,投放他们喜欢的材料,鼓励他们积极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注意安全,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

  3、投放适合本班幼儿发展阶段的运动器械,发展幼儿跑、跳、跨、爬等动作发展。

  4、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尝试,遇到困难继续坚持的品质,同时也要注意活动安全。

  (四)游戏活动

  目标

  1、喜欢与同伴交往,愿意参与到游戏中去。

  2、了解各种游戏材料。

  3、掌握基本的同伴交往技能,用语言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和矛盾。

  措施

  1、游戏时为幼儿创造同伴交往的机会,并引导幼儿恰当处理游戏中出现的矛盾。

  2、在认真观察幼儿游戏过程的基础上,了解幼儿的游戏洗好和需求。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积极投入到游戏中。

  3、关注幼儿与环境材料、与同伴的互动过程,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提供材料,并推动幼儿的游戏发展。

  4、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恰当的介入、支持和回应,实施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

  (五)家长工作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家园共育工作,同时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办学理念和我园办学特色。

  2、了解不同家长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3、鼓励家长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并支持幼儿园工作。

  4、针对不同需要的幼儿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方案并能与家长共同实施。

  5、与家长共同建立幼儿成长档案。

幼儿小班教育教学目标 篇四

  语言目标:

  1.能准确回答问题,主动提问题,说话音量和语调的控制

  2.对画面和文字感兴趣,愿意学认常见的汉字

  3.能根据语言指令做连续动作,能完成一项任务

  本月语言练习讲述趣事,乐乐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很生动地描述过程。儿歌学习《小松树》《胡萝卜》《因为有你》,在了解基本大意后,跟随老师读,并进行识字练习,乐乐对画面等一些形象的物品感兴趣,注意力集中,识字很快。读字时,会表现很着急的样子,说出来后,很高兴。

  健康及社会目标:

  1.学会收拾和整理物品

  2.喜欢并能积极参加各种身体锻炼活动,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3.活动中与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合作,爱护公物

  4.引导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谦让

  5.学做力所能及的事,爱惜自己及别人的劳动成果

  蒙氏工作中,取衣饰筐中采扣子,粘扣子的工作进行手部练习,在练习的基础上整理、收拾物品,乐乐很愿意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从中体会乐趣。户外活动时对跑动、攀爬、踢球、拔河都很感兴趣,但活动中会以自我为中心,协作性需引导加强。乐乐要求上进,做事认真,在家中让乐乐自己事情自己做,中午睡觉前脱下衣服,需老师帮忙叠。

  艺术目标:

  〔美术〕

  1. 引导幼儿通过接触环境中美好的事物,丰富表象

  2. 增加感性经验,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3. 提供自由动笔创造的机会,形成幼儿独特的审美方式

  本月设计了拼音组名字粘贴,给水果宝宝穿衣服,水粉设计花手绢,剪折毛毛虫。老师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进行创作,为幼儿提供创造的机会。通过运用水粉、油画棒、剪刀等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造力。乐乐能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在剪纸方面会使用剪刀沿线剪,但还不是特别灵活。

  〔音乐〕:

  1.学会运用打击乐器,在集体中随音乐演奏

  2.能按基本节拍自然、均匀地做上下肢的简单动作及模仿动作

  3.使用目光、表情、姿态,动作与同伴交流,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乐器使用基本很灵活,节奏方面会跟随音乐一起打节奏,但是有时不太准确。比较喜欢和小朋友一起去表现音乐,比较自然。

  数学目标:

  1.对加、减、乘、除意义的理解

  2.学习按量(粗细、高矮)的差异进行10以内的数量关系的正逆排序

  3.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建立等量概念

  4.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促进幼儿推理与迁移的发展

  数学小组教学中,引导“加法”,对加法概念有了解,但运算时需教师引导,对步骤有些生疏。对观察物体,如,找粗细、高矮,按一定纬度排序掌握很快。数量不变,物体改变找相等,一般数学引导会以分类排序为基础,乐乐在这基础上掌握很灵活。

  日常生活:

  1.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培养自信心与成功感

  2.学会盖被子,会用筷子

  3.与小朋友相处中能有话说出来

  4.通过多方面解决问题,不轻易放弃对困难的尝试

  提供幼儿表现环境,大胆说出内心感受及想法。乐乐通常会很腼腆,说出后,老师会鼓励乐乐,他会高兴,以增强自信心。习惯性等待老师盖被子、拿奶喝。我们有意引导乐乐自己尝试着去做,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出乐乐应对困难还有一点想法。

  科学目标:

  1.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2.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

  3.引导幼儿区分有生命和无生命

  从生活入手,观察周围事物,找软、硬物体,乐乐对科学很感兴趣,特别是实际操作,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区分。

  个性行为:

  做事很认真,细心。能很快进入状态(如:工作)。锻炼口语表达、丰富词汇,要鼓励他,大胆表现自己。

幼儿小班教育教学目标 篇五

  笔者在参与省、市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设计评分工作时,对509份一线教师的活动方案进行了分析,归纳了教师在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不够具体明确

  一个具体明确的活动目标应该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行为主体,即指明目标是针对谁提出的。第二,行为动词,用以描述行为主体的具体行为状态,如“说出”“列出”“指出”“做出’’等。第三,行为条件,即行为主体产生行为结果的必要条件和活动背景等,如“按照图画”“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等等。第四,行为的表现程度,即行为主体需要达到的行为水平,如“独立地”“完整地”“连贯流畅地”,等等。例如,有教师将某一语言活动目标表述为“让幼儿说起来,敢于畅所欲言”,这一目标表述得很含糊,在什么条件下说,“畅所欲言”的具体标准是什么,都没表达清楚。又如,许多教师常常用描述幼儿内部心理状态的语言来表述活动目标,“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加深对……的理解”等.但教师如何判定幼儿提升了“能力”或加深了“理解’’呢?显然,这样的目标不够具体明确,缺乏可操作性和对活动过程的导向作用。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学习布卢姆提出的“目标关键词化策略”。如中班语言活动“家”的目标之一“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就可具体化为“学会通过词语替换,用“…是……的家”这一句式仿编诗歌”。

  2、不够全面

  教学活动目标一般应涵盖三个方面的发展目标:一是认知.二是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是技能和能力培养。有的教师在制定目标时不够全面,只对一个方面进行阐述。例如,有教师为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给粮食分家”设计了如下三个目标:

  (1)在分离粮食的过程中了解筛孔大小与粮食颗粒大小之间的关系。

  (2)学习比较和测量的方法。

  (3)自制分离粮食的筛子。其中(1)是认知方面的目标,(2)和(3)都属于技能和能力培养方面的目标,没有涉及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目标。当然,就某一次具体活动而言,三个方面的目标可以有所侧重。

  3、行为主体不一致

  在同一个活动中,有的目标以教师为行为主体,有的目标以幼儿为行为主体,这样的问题也较为常见。例如,健康教育活动“单脚站的小公鸡”的目标为:

  (1)学习在不同的物体上单脚站立。

  (2)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耐力。

  (3)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其中(1)和(3)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的,(2)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行为主体不一致,使得目标在指导活动评价时对象不明,缺乏针对性。

  4、难度不适宜

  有的教师在制定活动目标时常常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园活动的特点,将目标定得太高,难以在一次活动中实现。例如,大班社会教育活动“地球妈妈你别哭”的目标为:(1)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及通过查阅资料找出地球妈妈哭泣的各种原因。

  (2)让幼儿说出让地球妈妈变得干净的各种方法。

  (3)鼓励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想象、创造,拼搭出标志牌。

  (4)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在这一活动中,要求大班幼儿找到并理解地球妈妈哭泣的各种原因,恐怕难度很大;说出各种让地球妈妈变干净的方法,也是一次活动难以企及的,所以不如将目标修改为“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及通过查阅资料找到他们所知道的地球妈妈哭泣的原因…说出让地球妈妈变得干净的几种方法”。

  据笔者分析,以上问题实际上反映了教师教育理念上的偏差。

  ●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笔者曾随机访谈了10位参评教师。当问到“你在设计活动方案时是否认真考虑过活动目标的设计”时,有六位教师作出了否定的回答。有一位教师在介绍自己设计的活动过程时,头头是道,颇有创意,而当我问起“活动目标是什么,你设计的活动过程是如何为实现活动目标服务的”时.她却说:“活动目标是我从课程指导用书中参考来的,我现在一时想不起来了。在设计活动过程时,我只考虑如何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努力让孩子们多看、多想、多操作,没过多考虑活动目标。”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活动目标会如此笼统、空洞、含糊、片面、与活动主题脱节了。

  忽视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落实归根到底在于教师不明白活动目标的重要作用。活动目标是教师设计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方法、推进活动过程、评价活动结果的基础和依据。教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活动环节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以确保活动的效果。否则,教师天马行空地发挥,无法使幼儿得到切实有效的发展。当然,教师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根据幼儿当时的兴趣灵活地作些调整是必须的。

  ●缺乏对幼儿的了解

  有的教师把活动目标定得太高,有的教师则把活动目标定得过低,其根源就是不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发展水平,没有从幼儿的学习需要出发来确立活动目标。脱离幼儿实际情况的活动目标不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因此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我们必须了解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兴趣,以此为基点展开教学,梳理幼儿原本零散的经验。

  创设有教育价值的区域环境体现师幼互动

  内容摘要 在幼儿园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学习的环境是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物质环境设置和材料提供应是幼儿兴趣、需求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有效结合,明确环境和材料所蕴涵和可能实现的教育价值,将环境创设和材料搜集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创造与自我表现的过程。我们应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环境与幼儿“对话”。

  关键词 创设 教育价值 区域环境 师幼互动

  正文 幼儿在园的学习,是在与周围环境、与人、与事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在幼儿园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学习的环境是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环境的教育价值不仅仅是装饰和美化,更重要的事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使物质环境具有教育价值,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我们应创设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环境与幼儿“对话”。这不是仅仅让幼儿参与或部分的把环境交给幼儿布置所能事先的,而应将环境视为课程,并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一、物质环境设置和材料提供应是幼儿兴趣、需求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有效结合

  幼儿特别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符合年龄特点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主动深究。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还必须以实物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操作。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在不断地看到自己对客体作用的结果中得到调整、扩展和深化的。可以说,物质环境是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刺激物、中介和桥梁。因此,我们要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经验蕴涵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教育所期望的经验。

  (一)了解幼儿的特点、需求和兴趣,提供幼儿乐于探究和与之相互作用的环境和材料,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需求和兴趣的变化不断调整。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询问和引发幼儿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来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比如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布置了一个汽车城,里面放置了很多幼儿带来的汽车玩具,在玩耍中,一个孩子说:“这辆车上有一个大桶,这是什么车哪?”教师就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们讨论,有的孩子说是垃圾车,有的说是洒水车,孩子们对车的兴趣一下子高涨;另一个孩子说:“我们比比看哪辆车开得快好吗?”于是,孩子们把车放在地板上、桌子上、地毯上开,接下来他们又发现玩具车在不同的地方开得速度不一样,就这样关于“车”的问题讨论也越来越激烈了。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投放多层次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二期课改中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一次在区角活动中,几个小朋友在合作布置“各种各样的路”,大家觉得还可以建高架桥和南昌大桥,这样车可以开得快些,但为怎样搭高架桥而意见不一。第二天我们老师就在探索角里提供了一些有关“桥”的图片,并关注着他们的一切。

  卢博文:“看这座桥,我知道它是‘生米大桥’,妈妈带我去过的。”

  吴浩宇:“这有什么稀奇,我知道很多桥,有‘长江大桥’、‘南昌大桥’。”

  冯博:“我爸爸也带我乘过高架桥。”

  民民:“可是我们不会搭桥,怎么办?”

  冯博:“我家里有一本书上有搭桥的样子,星期一我会带来。”

  在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往往会生成新的内容,作为我们老师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发现和引导,像各种桥,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老师就要鼓励幼儿进行收集,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创设环境。多种渠道的材料和环境的创设,有利于活动的开展深入及拓展延伸。

  比如在研究“搭大桥”中,根据孩子们的建议,教师提供了双面胶、彩泥、各种大小形状材质的月饼盒、绳子、模板、积木等物,孩子们一开始用彩泥粘,可是根本粘不住;他们又尝试用双面胶,也不行;再用绳子扎,由于绳子的区别,有的扎住了,有的滑掉了。还有的孩子用各种月饼盒堆高进行试验,研究出了用盒子当中堆高,两边成斜坡的方法搭成了一座简单的桥,不过汽车在上面开,滑下来的速度可快多了,而且可以一下子开得很远。孩子们因此兴奋起来,他们又建构了许多不同的斜坡,比赛哪辆车开得远。

  不同的材料,使孩子有了不同的体验,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教师不能用语言直接给予的,而是需要幼儿自己在对材料的探索、操作于实践中获得的。

  (二)明确环境和材料所蕴涵和可能实现的教育价值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请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材料和资料仅仅是为了布置墙面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应明确,收集材料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首先,幼儿可以通过收集材料了解通过哪些途径获得信息和知识,这本身就具有探究性。比如在进行“清清水世界”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有的拿来了自己家里的VCD,有的拿来了画报,有的拿来了图书,有的拿来了爸爸妈妈和自己的照片。他们在搜集的过程中就了解了水的种类、水的用途,以及一些先进科技下净化出的纯水等。他们学会了查阅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纪录,孩子们在主动活动中学会了学习。

  其次,对于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幼儿格外珍惜并乐于探究,从而使学习变得富有乐趣。在“海洋生物”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如一次性纸杯等制作了“章鱼”的玩具,他们用这一玩具讲故事,发现原来身边的废旧材料可以变出这么好看的东西,对搜集材料的兴趣也更高了。

  二、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

  要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教育目标的需要设置环境和材料是基本前提,但要真正实现还必须有教师的支持和引导。

  (一)将环境创设和材料搜集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

  经过与幼儿的讨论决定了墙饰内容后,教师应和幼儿一起设计、准备材料和制作。幼儿能想的让幼儿去想,幼儿能做的让幼儿去做。幼儿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想(利用已有的经验)、问(如家长、邻里等一切可以作为资源的)、看(书、画报)去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自己动手和求得他人的帮助去获取需要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发展了设计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且每一个墙饰对幼儿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例如,我班“游泳真快乐”的墙饰专栏记载的是幼儿学游泳的经历和感受,是幼儿自己的故事。它鼓励和支持着幼儿乐于用美术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使幼儿表达出自己游泳时的害怕、勇敢和喜悦;使幼儿为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而主动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能;使幼儿相互了解和沟通,看到同伴也和自己一样怕水而感到一些安慰,看到同伴勇敢而暗下决心向他学习,看到自己的不断进步而自豪和更加努力。这样的墙饰实现着激励幼儿表达与表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学习绘画技能、同伴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自我监控和激励等教育价值。

  (二)将环境创设和材料搜集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创造与自我表现的过程

  二期课改的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环境创设的研究,谈到了环境创设的重要性。我在研究与实践中,理解到主题环境的创设不仅美化环境,还是孩子们自我表现与展示的舞台,是信息与经验交流的窗口,更是幼儿尽情想象与创造的天地。所以主题的进展,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更具体的开展,从而不断的逐渐丰富。我们班级墙面上的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经验提升的具体体现,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学习、参与的写照。

  在9月—11月中,我们做的主题是“水的世界”,我们的教室环境处处体现这个主题。除了平时组织学习活动后,孩子们留下的种种痕迹,在游戏区域我们也为孩子准备了与主题内容有关的材料。比如:在做做玩玩活动中,我给孩子准备了各种材料,大都是废旧的材料,如:盒子、各种纸、铅丝、木珠、吸管、一次性纸杯等等,让孩子们制作各种海洋生物。小朋友很感兴趣,他们用广告纸折鲨鱼,装上回形针放在垫板上做“海洋”,用磁铁在垫板下来回移动,好象鲨鱼在海洋中游泳;用纸杯和吸管做章鱼,用彩泥、木珠和铅丝做螃蟹,布置在墙上。再如:说到水的沉与浮,我请孩子们共同收集准备了大量的材料放在探索角里,让他们进行实验,有的孩子可能一下子并不能理解这些材料的用处,但因为有的孩子试验后分类布置出来,其他的孩子便能从环境中获得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

  孩子们在走过主题一个个站点的时候,他们也会萌发与之有关的创造性的想法,很自然的在环境中体现出来。如:秋游时看过海狮和海豚的表演后,孩子们就在建构游戏中开设了一个“开心公园”,里面有许多的“小动物”,它们住在各种不同的房子里;还有一个水族馆,住着很多“海洋生物”,连海狮和海豚表演的皮球、套圈等道具都有。孩子们不仅玩,还有角色的游戏行为,在再现主题内容的同时,更推进了主题的进展,有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为了使物质环境具有教育价值,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我们应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环境与幼儿“对话”。这不是仅仅让幼儿参与或部分的把环境交给孩子布置所能实现的,而应将环境视为课程,并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幼儿小班教育教学目标 篇六

  阅读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手段和认识周围的工具,是了解社会与自然界的主要方式。学会阅读是幼儿成功学习的重要条件,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尽早进入知识的海洋、开阔幼儿的视野、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幼儿的情操,还可以让幼儿借助早期阅读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生活经验、表现亲身体验、表达个性情感,它为幼儿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架设起一道健康成长的阶梯。《纲要》明确地将幼儿早期阅读纳入目标体系,指出应“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前阅读技能”。由此可见,早期阅读对幼儿教育是如此的重要。鉴与此,我从创设阅读环境、探索阅读方式,注重家庭教育等诸方面入手,从而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一、积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帮助幼儿产生阅读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能维护幼儿愉快的阅读心态,还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丰富的阅读环境中,充分感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的语言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以获得成功的喜悦。

  (一)、营造温馨的阅读区环境。

  要让幼儿乐于阅读,首先就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乐意阅读的空间,而安静、舒适、温馨的环境是幼儿阅读的好场所。于是,我将阅读区快乐书吧创设在安静的角落——钢琴的背后,色彩淡雅的窗帘下面有着柔软的“花瓣小床”、再放上几个可爱的动物绒毛玩具、靠垫,使其成为一个特别舒适的“小床”,孩子们在闲暇时或席地而坐或跪或躺,轻松地围聚在一起,讲讲说说,开始了舒适、惬意、自由地阅读的。为了扩大空间,我在钢琴背后还设计布置了一个大书袋,大书袋里插了一些幼儿熟悉的、不太熟悉的、不熟悉的三种层次的图书,以保证不同水平幼儿阅读的需要。有孩子们爱读的分享阅读教材、有画面形象清晰,主体突出,色彩鲜艳的图书(如婴儿画报、宝宝书)、有孩子们常看的活动画册图书……,这些丰富的图书,既吸引了孩子们,又便于孩子们在晨间活动、课间活动、游戏活动时自由选择图书阅读。

  (二)创设平等、自由、宽松的阅读氛围

  刚刚入园的孩子或多或少对老师有些恐惧感,为此,我们有必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减少这份恐惧感,增强亲近感。在工作中,我把孩子们视同是自己的孩子,凭着一颗真挚的爱心细心呵护着孩子们,以“大朋友”的身份参与孩子们的阅读活动,慢慢地孩子们愿意亲近我,愿意和我交谈他们阅读中的点点滴滴。当孩子展开想象翅膀绘声绘色地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我从不打断、轻易否定孩子的`语言,而是尊重孩子的看法,以鼓励、亲切的态度小心呵护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嫩芽,使孩子尝试阅读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激发了幼儿看图讲述的欲望。当孩子说错时,我从不指责、否定他,而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鼓励他再次进行阅读。这样使孩子对阅读活动产生莫大的兴趣,使孩子在良好和谐的师幼氛围中茁壮成长。

  二、探索多样的阅读方式,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以往的阅读活动仅停留在教师讲故事,幼儿拿着图书被动的听或教师不做任何指导,仅让幼儿“放羊式”的阅读,读完一本书就算完事了,这使大部分幼儿在阅读活动中处于被动消极状态。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因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阅读方式:

  (一)个别化阅读

  刚入园的孩子还不能完全掌握正确地阅读方法,于是,我在幼儿进行个别阅读时手把手、不厌其烦地教幼儿按顺序翻阅图书,使他们知道阅读时必须有序翻阅,仔细阅读才能学到本领。在此基础上,我再指导幼儿学会观察画面,引导幼儿讲述,当幼儿学会讲述时,幼儿那快乐心情无法言表。

  (二)设疑式阅读

  在幼儿阅读前,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有意识的去阅读图书。如:故事“变色蜗牛”,我请幼儿先猜一猜:“蜗牛会变成蓝色,还会变成什么颜色的蜗牛呢?”此时,幼儿各抒己见,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幼儿看看书上到底是怎么说的?有的故事则可在故事中间设置悬念,由老师先将故事,到紧要关头突然刹车,接下来的结果呢?请小朋友看书吧!这时,幼儿往往及不可待地打开书本仔细阅读,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

  (三)操作式阅读

  小班孩子对具体现象的事物特感兴趣,为此,我在区域活动中常常提供一些便于操作的阅读材料供幼儿进行阅读。如:故事小房子,让幼儿通过“开门、关门”游戏,摆弄着小动物,与同伴练习着角色间的对话。“小熊,您早。”“小兔,您早。”“我们一起到草地做游戏……”你一言,我一语,孩子感兴趣地讲述着。再如:有趣的动物纸偶玩具,也是孩子共同阅读的好材料,他们套上动物纸偶面对面地交流着,说得是那么地入神。

  另外,我还让幼儿尝试当“小作家”,幼儿口述,老师帮助整理记录,并配上图画,然后装订成一本图书,供幼儿阅读。如:“圆圆的、弯弯的”,我先鼓励引导幼儿想象、讲述,后帮助幼儿记录,当幼儿的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时,能再次激起幼儿阅读的欲望。

  三、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幼儿第二课堂,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还需家园配合,相互沟通,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幼儿阅读的空间。我班通过创设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印发通知、组织家长半日活动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主动配合幼儿园开展活动。如:请家长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陪孩子看书,讲故事,与孩子交谈,指导孩子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亲子自制图书”是我班环境中最亮的一面,这里汇集了孩子与家长共同阅读的成果,孩子们在父母亲的共同指导下阅读能力得到了升华,丰富了语言。如:每次的主题活动接近尾声时,我印发通知,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制作图书,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家长们各显神通,与孩子一起制作的图书胜与我们老师制作的图书,当孩子们拿起自己的图书阅读时,张张小脸都写满了一种成功感、自豪感,觉得阅读是生活中最快乐的大事。

  近一学期的教学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与日俱增,大部分幼儿喜欢看书,而且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发展了语言。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还需不断地钻研,不断地探索,努力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幼儿小班教育教学目标(实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