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秋暮有感》陈允平词作鉴赏 篇一
《唐多令·秋暮有感》是唐代文人陈允平所作的一首词,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本文将对这首词的意境、艺术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进行鉴赏。
首先,从意境上看,词的标题“秋暮有感”已经为读者勾勒出一个秋天的景象。秋暮意味着夕阳西下,天色渐暗,而“有感”则暗示了作者在这个时刻产生的某种情感。整首词以描绘秋天的景象为主线,通过描写秋风、秋叶、秋雨等元素,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而凄美的秋日景色中。例如,“秋风吹尽长堤柳,白露凋伤小桥花”表达了秋风吹落了长堤上的垂柳,露水凋零了小桥边的花朵,展现了秋天带来的凋零与寂寥之感。
其次,从艺术特点上看,这首词的写法凝练而精美。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来表现秋天的景象,使词的语言更富有韵味和意境感。例如,“秋风吹尽长堤柳,白露凋伤小桥花”中的“吹尽”、“凋伤”等词语,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风的瑟瑟凉意和秋露的凄美。此外,词中还融入了一些意象,如“秋鸿影断云屏里”、“银河飞渡碧天间”,使整个词的意境更加深远而富有诗意。
最后,从情感表达上看,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在描绘秋天的凄凉景象的同时,作者通过对秋叶随风飘落、花朵凋零的描写,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词的结尾,“岁岁年年,春去秋来,伤情又是一番新”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岁月如梭的感叹,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逝去时光的珍惜之情。
综上所述,《唐多令·秋暮有感》是一首凝练而精美的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这首词以其独特的意境、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唐代文人陈允平的才华和情感世界。
《唐多令·秋暮有感》陈允平词作鉴赏 篇二
《唐多令·秋暮有感》是唐代文人陈允平所作的一首词,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思考。本文将从词的意境、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三个方面对这首词进行鉴赏。
首先,词的意境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幅凄凉而寂静的画面。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写,如“秋风吹尽长堤柳,白露凋伤小桥花”,使读者感受到秋天的凉爽和凄美。词中还融入了一些意象,如“秋鸿影断云屏里”、“银河飞渡碧天间”,使整个词的意境更加深远而富有诗意。
其次,词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凝练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整首词的语言简练而精美,没有一丝多余的词语。作者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排比等,使词的语言更富有韵味和意境感。例如,“秋风吹尽长堤柳,白露凋伤小桥花”中的“吹尽”、“凋伤”等词语,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风的瑟瑟凉意和秋露的凄美。
最后,词的情感表达主要表现在对逝去时光和生命短暂的思考上。在描绘秋天的凄凉景象的同时,作者通过对秋叶随风飘落、花朵凋零的描写,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词的结尾,“岁岁年年,春去秋来,伤情又是一番新”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岁月如梭的感叹,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逝去时光的珍惜之情。
综上所述,《唐多令·秋暮有感》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思考。这首词以其凝练而精美的语言、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唐代文人陈允平的才华和情感世界。通过阅读和鉴赏这首词,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从而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时间价值的重视。
《唐多令·秋暮有感》陈允平词作鉴赏 篇三
《唐多令·秋暮有感》陈允平词作鉴赏
●唐多令·秋暮有感
陈允平
休去采芙蓉。
秋江烟水空。
带斜阳、一片征鸿。
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心事寄题红。
画桥流水东。
断肠人、无奈秋浓。
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
陈允平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写秋季女子怀念远方的人的词,“斜阳”、“新月”指出时间是在傍晚时分,“秋江”“画桥”“层楼”则指出此诗的地点,词人从多方面描写词中人物的种种感受,秋感怀人虽是个古老的话题,但是此词之所以不落俗套,魅力不凡,则在于它的流畅、疏朗以及跌宕起伏的笔势,发端以祈使句式领起,以此来警醒读者,芙蓉,即荷花素为人们喜爱,是古人常常吟咏的对象,它具有多种的象征意义。采莲,原是民间妇女特有的劳动情趣,乐府民歌和文人乐府中多有佳作,此词开篇即规劝人们别去采撷,就有一种难言苦衷和一种特别的忧怨之情。次句切题之“秋”,说的是萧条旷阔的江面上,别无所有,只有一片茫茫烟水流淌着,它补充说明“休去”的原因。三、四句写夕阳、鸿雁。这是望中所见。“斜阳”点明时间,切“暮”,递进说明“休去”之原因:“带斜阳,一片征鸿”中的“征鸿”指的是远飞的大雁,切中词的时节“秋季”。因此才能触发种种感慨。梁江淹诗:“远心何所类,云边有征鸿。”陈江总诗:“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候鸟大雁夏去秋来,从北方飞往南方。思妇也盼望远人随着秋雁而南归。因此仰见征鸿,触发思念远人的情感。“心事寄题红。画桥流水东”接写“闲愁”。这愁之所以叫“闲愁”,因为它是作者一种出来的愁绪。“愁著两眉峰”与“万恨在蛾眉”(唐武衙《春日偶作》)意同。“欲顿”两句,贴切形象,富有情致,使不可探寻的心理状态的“愁”有了安置,愁锁双眉,形迹可见。从这首词在句式遣词方面,颇受辛弃疾《摸鱼儿》“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的启发。辛氏愁怨的是国家命运、民族前途,而这首词所写的却是思妇怀远的'个人情感,思想境界显而易见有高下之别。
“心事寄题红”由叙闲愁转入抒心事。“题红”两句,用孟棨《本事诗》红叶题诗。意思是题诗寄情有意,无情之水东
流去,可见心事重重。由是引出“断肠人”。“秋浓”指的是深秋,仍照应“秋暮”题意。后世骚人墨客多做悲秋、叹秋、感秋的文章,秋天秋景简直成了“悲”的代名词。断肠人心事重重,面对夕阳西下、烟水空濛的深秋景象,更是叫人肝肠寸断。“回首层楼归去懒,早新月,挂梧桐”,从户外进入室内,其中“懒”字,就把“断肠人”的情态和精神面貌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早新月、挂梧桐”,这是在“层楼”中看到的,写得空灵透剔,意象鲜明。一轮新月高悬在稀稀落落衰败凋谢的梧桐树梢上,更增加了心烦意乱的愁思。结尾以景结情,戛然而止,给人无穷的回味。这首词在表现主题思想时采取事事关联,环环相扣,层层深化的写法,内容联系密切。上片写“因触景所致的闲愁,因”征鸿“而引发怀远之情。下片写”心事“。心事是闲愁的具体说明,它又因秋浓而催人断肠,断肠是由心事所致,而心事又由题红引起,题红则是心事吐露的特殊形式。如此环形往复,层层而深,而产生怀愁的根本原因正是秋浓。这是因物触情,情景交融,物景生情。事事处处切题,是此词另一特色。如芙蓉、秋江、征鸿、秋浓、梧桐、斜阳、新月以及闲愁、心事、题红、断肠人、归去懒,都紧扣”秋暮有感“这个题意和季节,作者注重修辞从风格看,此词与婉约词派细腻绵绵情思有别,一方面它有对思想活动、情绪变化作精细的刻画,另一方面,又没有对描景状物作过份的渲染,独特之处在于疏朗中见真情,流快中藏细腻绵绵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