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如何写读后感 篇一
在初中阶段,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学习任务。读书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而写读后感是读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深入思考书中的主题,并将自己的感悟与体会表达出来。下面是一些初中生如何写读后感的建议。
首先,读后感应该包含对书中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应该仔细阅读每一章节,并注意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变化。在书读完之后,可以回顾整个故事,总结出书中的主题和核心思想。例如,如果读的是一本关于友谊的书,读后感可以讲述主人公的友谊是如何发展的,以及书中所传达的关于友谊的重要性的观点。
其次,读后感应该展示学生对书中情节和人物的思考和感悟。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与书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对比和联系。例如,如果书中的主人公遇到了挫折,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中找到类似的情节,分享自己是如何克服困难的。这样不仅可以展示学生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还能够使读后感更加生动和具体。
此外,读后感应该体现学生对书中语言运用的评价。学生可以分析书中的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并给予自己的评价。例如,如果书中的语言生动、形象,学生可以说这本书的语言运用很出色,使人眼前一亮。如果书中的语言过于晦涩难懂,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如可以用更简单明了的语言来表达。
最后,读后感应该包含学生对书的整体评价和建议。学生可以给出自己对这本书的喜爱程度,或者对书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可以体现学生对书本的全面理解和思考,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的阅读提供指导和反思。
综上所述,初中生写读后感应该包含对书中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展示学生对书中情节和人物的思考和感悟,体现对书中语言运用的评价,以及包含对书的整体评价和建议。通过写读后感,初中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初中生如何写读后感 篇三
初中生如何写读后感
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将自己的感受或体会写成的文章,叫“读后感”。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也是中考常考的一种体裁。
写好读后感,关键在于掌握三个字:读、感、扣。
一、读。
要认真地读懂原文,抓住整篇文章的中心和要点。读的是记叙文,就要弄清文章所记的事和所写的人,表现怎样的主题,采用什么表现手法;读的是议论文,就
应弄清作者的论点是什么,用了哪些论据,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读是写的前提。只有把所读的文章真正理解了,中心抓准了,才会在写的时候不偏题。例如,写《读<岳阳楼记>有感》一文,你首先就应读懂原文,把握原文的中心:《岳阳楼记》不重在写景,而在表达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扣住这个中心来写,文章就不会偏题、跑题。如果你把立足点放在“岳阳楼之大观”或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上,虽然没有离题,但比起围绕中心来写就逊色多了。
二、感。
写读后感重点在“感”字上。读文章要善于提出问题,然后去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才会有感受、有启发,才会产生联想。
比如,读了《岳阳楼记》,你就应去思考:范仲淹是什么时代的人?他何以具有“以天下为怀”的“忧乐观”?当今社会是否存在具有这种崇高精神境界的人?我们当代青少年要不要学习这种精神?……思考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感想。而在诸多感想之中,联系实际是至关重要的,写读后感的意义也在于此。
那么,是否要将所有感想都写进去连缀成文呢?当然不能。写“感”,要找准一个“感点”,选准一个角度,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像写一般议论文一样,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淡,贪多求全。
三、扣。
初学写读后感的人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文章开头扣一下原文,引出本文的观点(感点),然后展开联想,随意发挥,与原文“脱离关系”,毫不相干。这就犯了写读后感的“大忌”。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就是由“读”写“感”,扣牢原文写感想。离开原文,随意发挥,还叫什么“读后感”呢?
“扣”原文的方法是:恰到好处地引用原文的`一些关键语句,有意识地引进原文的一些内容;不仅文章的开头、结尾要“扣”,文章的主体部分更要“扣”。做到时时不忘原文,处处扣牢原文。切忌撇开原文,写一篇与原文毫不相干的文章。
但是“扣”原文不能过多地引用原文或重复原文内容,更不能把读后感写成原文的缩写或内容提要。
值得一提的是,写好读后感还要安排好文章的结构。读后感的结构与议论文基本相同,一般也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分成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感点);正文部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展开论证;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或强调中心,或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
总之,读后感要有“读”有“感”,先“读”后“感”;有“感”而发,联系实际;扣牢原文,结构完整。同学们只要认真学习,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写出像样的读后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