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优秀6篇】

时间:2011-04-09 08:16: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一

《苏东坡传》这本书是我近期读过的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传记。这本书通过对苏东坡一生的梳理和描写,向读者展示了这位伟大文学家和政治家的人生轨迹和思想成长。

首先,我被苏东坡的才华和创作热情所深深吸引。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他的诗词、散文和书法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他的作品充满了才情和智慧,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在读到他的作品时,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激情和对艺术的追求。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杰作,更是一种精神的表达和对人性的思考。

其次,苏东坡的人生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位真正的志士仁人,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终身。他在政治上经历了风云变幻的时期,但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他不畏强权,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的坚持和勇气给我很大的鼓舞,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态度有了更深的思考。

最后,我被苏东坡的智慧和豁达所打动。他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世界的看法,让我深思。他的思想触动了我的内心,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追求有了更深的思考。他的智慧和豁达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价值。

总之,《苏东坡传》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和启发。通过阅读苏东坡的人生经历和作品,我对文学和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我也更加欣赏和尊敬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我相信,他的精神和思想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二

《苏东坡传》这本书让我对苏东坡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对他一生的描写和分析,我更加欣赏和敬佩他的才华和品质。

首先,苏东坡的才华令人叹为观止。他的诗词、散文和书法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他的作品充满了智慧、情感和艺术的魅力。他的诗词如泉涌般流淌,让人陶醉其中;他的散文如清风般轻盈,让人心旷神怡;他的书法如云水般自然,让人叹为观止。他的作品给我带来了很多美的享受,也让我对文学有了更深的热爱。

其次,苏东坡的人格魅力让我深深着迷。他是一位真正的君子,他的为人处世和为政治、为人民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他在政治上经历了很多挫折和困境,但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原则和人格。他不畏权势,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之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的坚持和勇气给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价值。

最后,苏东坡的智慧和悲观让我深思。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让我有了更深的思考。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他的智慧和悲观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无常,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总之,通过阅读《苏东坡传》这本书,我对苏东坡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他的才华、品质和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文学和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我相信,他的作品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三

  苏轼和林语堂,这两个闪耀文坛的名字放在一起,想不熠熠生辉都难。恰巧这两位文学家又都是我钟爱的大家,所以读《苏东坡传》就有了“读一本书,晓两大家”这样绝对划算的感觉。看苏轼的生平,和林语堂对话,在时空隧道中来来回回。

  读完这本书,从对苏诗的喜爱到对苏轼的了解,再读苏诗,就有了更深的感受。断断续续下来,边读边忘,用了半年多才读完。掩卷之余,一个相对完整的苏轼的形象模糊且清晰地展现在眼前。在我眼里,苏轼既是凡人亦非凡人。他有普通人都有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更有常人没有的文学造诣,居高望远。。

  苏轼的艺术成就广泛,令人称叹。我们熟知的诗词歌赋自不必说,书法绘画方面他也颇有造诣。“崇尚自然”这种创作或审美的趋向,是苏轼一贯的艺术追求的一种表现。他为文,不饰雕琢,纯自天然,任情资性,洋洋大观。有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风貌。苏轼曾言作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在他的辞章,诗句中,我们所阅读和体察到的恰恰是他的这种浑然天成的特质。苏轼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他最早提出“文人画”,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他主张,画不应着意于形似,而应注重寓意,表意,用意传情。其笔底的盘绕扭曲的奇石怪树就是他内心复杂情感,抑郁感慨的真实写照。他是把他内心的情感意象化了,那磐郁屈曲的笔线构筑起的石头与树木,其实已不是客观现实中的顽石与树木,而是被苏轼人格化了的,给予了其自身命历与精神象征的树木与顽石。所以,那形象距离客观物像虽越来越远,但离内心却越来越近了。在书法上,他的态度与诗画是一脉相承的。他在《评草书》中道:“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草书虽是积学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此语非是。若是匆匆不及,乃是平时亦有意于学,此弊之极,遂至于周越仲翼,无足怪者。吾书曾不佳,然自出新意,不贱古人,是一快也。” 除此之外,他还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

  最让我敬佩的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期间,胸怀天下,心系百姓。在杭州发生了旱灾和饥疫的时候,就请求朝廷减去杭州上供物品的1/3,用以救济灾民。他自己也拿出一些钱供救济灾民之用。杭州经历旱涝灾害之后,苏轼深感兴修水利的重要性。当时,西湖已经严重淤塞.苏轼招募民工,共用了20万工,全面疏浚了西湖,并用西湖里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堆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的长堤,在堤上建造六座石拱桥。后人为纪念他,将这条长堤称为“苏堤”。诗词上的成就展示了他文学的才华,政绩的英明彰显了他人格的高大。而苏东坡的伟大却不仅仅体现在这两方面。他最吸引人的是他人格的完整,性格的本真。苏东坡的一生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因为他可以驾驭自己心灵。他钦慕屈原、诸葛亮、曹操、周瑜等经世济时的人物,提倡"丈夫重出处,不退要当前",要做一个风节凛然、敢作敢为的儒者;在他身遭贬谪,处境危艰时,又能以佛、老思想作为其处世哲学的主导思想和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自我解脱的精神支柱,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乐观的情怀,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有言道,一味地执着经不起挫折,"至刚则易折","至皎则易污"。然而苏轼在他屡遭贬谪、备受打击之后,并没有陷入悲观的泥潭.苏轼的超脱不是与世无争的归隐,也不是放弃报国大志的出世的消沉,而恰恰是建立在对祖国、对江山、对人民更深沉更浓厚的爱之心灵。这是他几经洗炼之后的苏东坡的英雄本色! 苏轼一生既坚持了一个富有责任感的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文化人追求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高度和谐。 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这就是苏东坡。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这就是苏东坡。这位旷古奇才,留给我太多的遐想和深思。而林语堂的笔力也让人意犹未尽。读完全书,有读完《红楼梦》的感觉,竟迫不及待地想再读一遍,相信,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四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史在时光的沙漏中一点一点溜走,渐渐被掩埋,当我们回首时,已经了无痕迹。然而当我们真正去聆听和抚摸这尘封的记忆时,却总有那么一个名字在浩瀚的历史天空中响彻回荡。

  往事如烟,似水流年,却带不走这样一个熟悉的名字,一个为人所传诵,为人所敬仰,为人所品味的名字苏轼。

  苏东坡永远是一个谜。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大文豪,一个月夜徘徊者……而这并不足以道出他的全部。苏东坡一生坎坷,纵然历“乌台诗案”,宦海沉浮,然直面挫折,化解苦痛,“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何等洒脱。“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何等坦然。苏东坡昂然挺立,捋须而笑,他的心灵完全向自然敞开,承受灵性的诱惑,以心灵的真实来体验生命的过程。

  但正像林语堂称其为乐天派一样,似乎是没有什么是可以真正使苏东坡止步不前,有所畏惧的,他敢于说:“我做华堂上,不该麋鹿姿。”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陈述:“苛政猛于虎。”林语堂评价苏东坡说:“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正是因为苏东坡人格中那豁达乐观的一面,他的诗词奔放灵动,豪放不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背后,是诗人广袤千里的豁达胸襟。

  他至情至性。一生交友无数,知己遍天下,兄弟对他情深厚重,妻子对他关爱有加。 悼念亡妻凄婉哀伤。他热爱生活,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以传后世。

  他的一生似一阵清风。

  苏东坡一生都追求着这样的浩然正气,他不偏执,不狭隘,在王安石一党掌权时,在各

  地都积极推行新法时,苏东坡和他的一干朋友,站出来指责新政,结果被贬谪;而在新法被全面废除时,他依旧没有严格执行,他留下了他认为对百姓有利的新法,被京中新贵所不容。但是一代大师终于还是走了,走在了北归途中,但即是面对死亡,他走的依然坦然,可以不念西天,不念来生。此心安处是吾乡。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是的,苏东坡为文人留下了千古标杆,他为世人留下了至情至性的灵魂。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五

  《苏东坡传》,非简单之流水帐,更非采用“春秋笔法”,而是林语堂先生阅读大量资料,包括苏东坡的札记、诗词、私人书简等后所着的传记。我心度之,是否林先生与苏东坡有诸多相似之处,不然为何其言己了解、喜爱苏东坡,而又能将《苏东坡传》写得如此色彩鲜明、感情丰富。

  观苏东坡一生,无法不对其才智赞叹不已;而其言行、诗词、幽默,无一不是其才智的体现。

  苏东坡是幽默的。某次与王安石谈及王之所谓“字源学”时,引用《诗经》中“鸣鸠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鸟,以王安石的方式来向其解释为何“鸠”为“九”、“鸟”二字合成,实为嘲讽;后某次更戏谑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则‘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贬至缺医少药的海南之后,对朋友僧人参寥的关心,他仍在回信中说“但若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以此来告知朋友不必担忧。

  苏东坡是热爱生活的。其余不必说,仅在美食方面,就有轶事、传说数桩。他自己研究烹饪之法、自己酿酒,更是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他在诗词中,也多次提及美食--“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苏东坡是感情丰富的。他的《江城子》一词,对其亡妻寄以情思,与其“大江东去”风格迥异,凄婉哀伤。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均表达了深切情爱与伤痛,后来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词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写花,又似写人。

  苏东坡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词风。好友刘恕罢官出京时,他写诗讽刺“群乌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麦青青”,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刚刚被释出狱后,即写诗两首,随后自己也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苏东坡也是幸福的。他一生交友无数,知己遍天下,

兄弟情深,妻妾对其关爱有加。尽管不如意事众多,如朝云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时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称为过得快乐呢?

  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谁说不是呢?仅此感怀东坡居士这位旷古奇才吧!

  相关文章:

苏东坡传读后感 篇六

苏东坡传读后感【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