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篇一
《教育与人生》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读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对人生的真谛有了新的思考。
书中作者深刻地分析了教育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独立性。教育不应该只是为了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有才华、有创意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除此之外,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有好的职业和高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成为有爱心、有担当的社会公民。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思考起自己的教育经历。回顾我的学习生涯,我发现有些教育机构只注重了我的成绩,而忽略了我的个性和兴趣。这种教育方式对我来说是一种束缚,我感到自己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受到了限制。然而,通过读这本书,我明白了教育的真正意义,也明白了我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教育。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它告诉我,人生不仅仅是追求物质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追求内心的满足和成长。只有通过教育的指导,我们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的来说,这本《教育与人生》对我来说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读物。它让我对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我相信,通过对教育的深入思考和积极实践,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有才华、有担当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篇二
《教育与人生》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思考教育的启示。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和重要性,也看到了教育的问题和挑战。
这本书中,作者强调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独立性。他批评了现行教育模式过分注重分数和升学率,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受到了限制,对他们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这本书还强调了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有好的职业和高的收入,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成为有爱心、有担当的社会公民。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真正为社会做出贡献,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禁反思起自己的教育经历。我发现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我过于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而忽视了自己的兴趣和潜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方式让我失去了对学习的热爱和对未来的追求,我感到自己的人生变得单调和无趣。然而,通过读这本书,我认识到了教育的真正意义,也明白了我应该追求什么样的教育。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认识到了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现行的教育模式过于功利化,导致教育的失真和扭曲。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目标,改变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总的来说,这本《教育与人生》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它提醒了我教育的重要性和问题,也给了我对教育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我相信,通过共同的努力,我们能够改变教育的现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让他们成为有才华、有担当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篇三
曾经读过一句话:“改变人生的方法 圣贤教育”,当初不以为然。在读了叶圣陶老先生的《教育与人生》后,才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
叶圣陶老先生是一代教育名家,他的教育思想,在他《教育与人生》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我们教师的教育工作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值得我们去阅读、研究。它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师者前进的方向;它又像一本字典,能让人查到自己原本不懂得问题;它更像是一位长者,在告诉你经验和方法。它语言简练、易懂,能激发读者的种种思考。叶老的教育理念中渗透的“人性化教育”思想给了我很深的触动。叶老强调:教育的根本价值和目的是“育人”,是培养“自觉的,自动的,发展的,创造的,社会的”人,是“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
人性化教育要以人为本,具体说要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人格和谐发展为本。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他们是教育的主体,是发展中的,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能动性。在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实施人性化教育的良好时机。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强调学生死读书,高强度地训练,课业负担过重,引起学生恐学、厌学甚至逃学、辍学,学生产生普遍的逆反心理。课堂上采用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通过接受教师所提示的信息进行学习,作为教学受与者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其主动性和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并且,由于教学质量的好坏通常是用学生的成绩来评估,因而造成了过分看重分数,只注意少数成绩拔尖学生的教育而伤害了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形成明显的教育不平等,也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些做法违背了教育发展规律,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发生扭曲。叶圣陶在谈到中国教育改革时提出:“教育本质的改革尤其紧要。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作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结果使这些选手光荣显耀,站在众人的头顶上,伸出手来,收授众人的供养。”
书是一盏明灯,它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所以我以后还要读书,读好书,同时倡导并支持我的学生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篇四
当《教育与人生》放到我的手里时,我就认定它是我长久的手边书。书中叶圣陶先生的话就像是一股力量,能够推动我走进真正的教育中,这股力量将我以前对教育的简单想法一一击破,同时细腻地指点着。这本书将让我受益无穷!
在《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中,叶圣陶先生说道:“小学教育是为着小学生的,小学教师是栽培小学生的。原来人之所以可贵,并不在他既已为人,乃在他将进而为更高尚的人。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如果能参加正人人类的进化历程,便算是个有价值的人。”学会做人,是最根本的。在学校中,学习知识固然是一种培养学生的途径,但无法将所学的融入到生活中,学生得到的仅仅是知识,而不是智慧和人生。
在我第一次直面41个孩子的时候,我比他们更紧张。很多慌乱的时刻会出现在自己身上,我曾用严厉的语气责怪过他们,但第二天再见面,他们依然真诚地对着我笑,我便开始想该怎么做才是真的对他们负责。
面对这群天真的孩子,没有人会喜欢将他们埋进无边的题海里,当他们在奔跑的时候,我能被他们努力的表情所感动。而成为一个教师后的我,对自己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就是为了让孩子不会对我感到失望,更不会让他们自己在困难中失去前进的信心。
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多月,和学生的相处也开始熟悉。孩子就像魔术师,他们每天都在变,我每天都能感受得到。他们会帮助别人,积极地伸出手,不仅仅是借与还,还懂得了与他人的分享;有人看到地上有垃圾,拿起扫把就扫,其他的人便会迫不及待地加入进去,即使握着扫把的手还不够灵活。见到老师会微笑着问好,放学时记得向老师告别。
其实我喜欢摸摸他们的头,或是拉拉他们的小手,可同时我也明白与学生太亲近,会有反效果,于是我常常板住脸。回想一下,板着脸的表情一定太难看了,孩子们接受不了,都离我远远的。“如果有一面镜子在前面,也许自己看了也会嫌得可厌。”先生的这句话就是对我说的,现在的我正在改变,我有更多的耐心走近孩子们,仔细地帮助他们改正作业直到真的弄懂为止,心平气和地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也学会和身边的人相互友爱。
以前的我并没真正懂得如何与儿童相处,如果接受他们的情绪,如果处理他们的想法。直到现在才知道,原来用轻声细语更容易贴近学生,用温柔更容易说服孩子的小脾气,用一点细微的关心可以把他们的“不听话”赶走!而正是老师的态度引导了学生的态度,老师的脾气改变了学生的脾气,老师的为人影响了学生的为人。
这些点点滴滴也许只是我看到的一小部分,而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就是用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的,时间越长,积累得越多。我的学生让我懂得了更多,我也希望我的付出能让他们真的得到收获。我想看到他们不论在快乐与难过中,还是在成功与失败中,都能不停地学习,不停地长大!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篇五
“教育与人生”,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教育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影响作用,也可以看出教育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每一分每一秒我们都在学习,可能你没有坐在课堂上,可能你不是学生,可能你正在学习一项新的技术,可能你正在浏览网页,哪怕可能你正在看路牌,摸索前进,又哪怕是小孩在学习走路,这些都是学习。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而不只是指读书。用叶老一句简单的话来讲,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其实就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当孩子具备了良好的习惯,也就意味着他们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当他们能自主学习的时候,那教育的目的也就实现了。
看着《教育与人生》,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究竟应该怎样才能把书中的思想转变成自己的思想,怎样把书中的思想运用到幼儿园的活动中。因为这本书基本上是针对小学教育来写的,很多方面在幼儿园里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一直思考着……
后来,我想到我们幼儿园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是作为幼儿掌握知识的媒介,起主导作用,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幼儿能充分行使主动权,为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而努力。所以,我觉得在幼儿园最主要的就是养成教育,也就是叶老的那句话“养成良好的习惯”。
跟着这一条原则,我不断地摸索,希望能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路。由于幼儿园的孩子有向师性,他们把老师对他们的看法比父母对他们的看法看得更重。他们特别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和赞扬。而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特点,每一个孩子都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他们各方面的发展肯定也是参差不齐的,像我们班,查小朋友语言、行为、习惯等各方面都很优秀,不需要老师阿姨多费心,还能帮助老师做一些小事情。我们班还有一个小年龄的小朋友,每次游戏的时候,她都能开心参加,但每次上课的时候,就不肯举手。为了锻炼她的胆量和大胆举手的习惯,在一次语言课上,我特别注意她,在请幼儿表演儿歌的时候,又没看到她举手,于是,我试探性地问:“XXX,你愿意表演给小朋友看吗?”她点点头。可当其他几个小朋友都上来的时候,她却没有动,我鼓励地说:“XXX,很勇敢的,老师相信你的。”于是,我把她请了上来。明显可以看到她脸上的笑容,但第一遍表演的时候,她只是跟着我做动作,嘴里没有念儿歌。于是,我又引导说:“XXX,刚才一遍你做得很好,愿意跟着老师,跟着小朋友一起把儿歌念出来。”她很干脆地说“愿意。”于是,我蹲下来,跟她面对面,用眼神、动作感染她、引导她,终于,她开心地念起了儿歌,终于在课上开了第一次口。其实这只是初步的引导,相信在不断的正面诱导之下,XXX会逐渐主动举起小手的。
而习惯也不是一时三刻就能形成的,就像教育不是今天教了就可以了,它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对孩子的细微的进步进行表扬,对孩子的错误的行为进行纠正,一起探讨正确的途径。
不,教育还不止这些,其实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充满了教育的契机,教育也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生活。
《教育与人生》读后感 篇六
叶圣陶老先生是一代教育名家,他的教育思想,在他《教育与人生》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我们教师的教育工作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值得我们去阅读、研究。它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师者前进的方向;它又像一本字典,能让人查到自己原本不懂得问题;它更像是一位长者,在告诉你经验和方法。它语言简练、易懂,能激发读者的种种思考。
寒假里我拜读了叶老的《教育与人生》一书,叶老的教育理念中渗透的人性化教育思想给了我很深的触动。叶老强调:教育的根本价值和目的是育人,是培养自觉的,自动的,发展的,创造的,社会的人,是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
人性化教育要以人为本,具体说要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人格和谐发展为本。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他们是教育的主体,是整体的、发展中的,具有巨大的潜力和能动性。在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实施人性化教育的良好时机。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强调学生死读书,高强度地训练,课业负担过重,引起学生恐学、厌学甚至逃学、辍学,学生产生普遍的逆反心理。课堂上采用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通过接受教师所提示的信息进行学习,作为教学受与者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其主动性和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能力。并且,由于教学质量的好坏通常是用学生的成绩来评估,因而造成了过分看重分数,只注意少数成绩拔尖学生的教育而伤害了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形成明显的教育不平等,也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些做法违背了教育发展规律,导致学生在心理上发生扭曲。叶圣陶在谈到中国教育改革时提出:教育本质的改革尤其紧要。教育要为全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作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结果使这些选手光荣显耀,站在众人的头顶上,伸出手来,收授众人的供养。
作为当代教师,应当从传统的落后的思想中摆脱出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针对教师怎样来教学生的问题,书中提到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叶老在他的论着中将教师的讲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开门见山,一种是先引起动机再讲,以后者为最有效,在学生接触后想知道的时候才讲,更会使学生豁然开朗,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引导学生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求创新、善创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一点在教育学生环节中体现更为明显,教给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的标准,不仅要用语言讲明,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身作则,因为教师本身的行为就是标准和规范,也是一种有效的不言之教。关于这一点叶老讲:教育的道理多端,教育的方法各式各样,而‘身教为先’总归是最重要的一条。当然,教师在这一方面要注意和学生沟通,真正的了解学生,应该和他们成为朋友,这样才会更顺利更有效的教书育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一种积极、活泼、兴奋、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拥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教师的任务是要以学生为中心,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的学习动力从外部转向内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做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换,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作用是指导、监督,他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自己做的能力,就像意大利着名的教育家蒙特梭利每次演讲时总要强调的一句话: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去做。要让学生的学成为一种自主行为,把课堂建设成为一个学生乐于展现自己,乐于发展自己的舞台。全方位地营造一个学生的身心可以健康合理发展的空间。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敬业精神和渊博的知识把学生培养成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的人,使他们认识自己的价值并愿意将其体现在社会的发展中。
在《教育与人生》一文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叶老对新一代教育工作者所寄予的深切厚望。品味叶老的教育思想精髓,我也充分感受到了活到老,学到老这句古训的分量,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把最新鲜的知识灌输给自己的学生,有义务教会他们走出学校后如何适应环境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有义务将做人的道理传授给他们,这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高尚的道德操。不仅如此,时代飞速前进的步伐也已经不容许我们留给自己停滞的理由,所以我们必须要不间断地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