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英雄》观后感 篇一
《英雄》是一部由张艺谋执导的中国古装武侠片,于2002年上映。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间的战争和刺杀秦王的故事。作为一部经典的中国电影,它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对电影的视觉效果印象深刻。张艺谋总是擅长运用色彩和画面来表达情感和主题。在《英雄》中,他运用了大量的鲜艳色彩和华丽的场景来展现古代中国的美丽和壮丽。每一场战斗都充满了视觉冲击力,尤其是那些慢动作的镜头,让人目不转睛。同时,电影还使用了不同的色调来区分不同的情节和人物,增强了故事的情感表达。
其次,我对电影的剧情发展和人物塑造印象深刻。《英雄》以秦王的刺杀为主线,通过回忆的方式将故事展开。每个回忆都是一个小故事,讲述了一个个英雄的传奇。这种叙事手法让整个电影更加有层次感和张力。同时,每个主要角色都有自己的信仰和动机,他们之间的冲突和互动也让人深思。电影中的英雄并非完美无暇的,他们有自己的矛盾和弱点,这使得他们更加真实和可信。
最后,我对电影的主题思考和情感共鸣印象深刻。《英雄》探讨了权力、爱情和牺牲等永恒的主题。它问道:为了实现大义,是否应该牺牲个人利益?这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问题。电影通过不同的故事和人物,展现了不同的观点和选择。观众可以从中思考和感悟,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电影。
总之,电影《英雄》是一部视觉效果精美、剧情发展紧凑、主题深刻的中国电影。它不仅展现了华丽的古代中国,还探讨了人性和道德的问题。观众在观看这部电影时可以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思考的机会。我相信,《英雄》会一直是中国电影的经典之作。
电影《英雄》观后感 篇二
《英雄》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深意的电影,它为观众带来了思考和启发。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历史上七国之间的战争和刺杀秦王的故事,同时探讨了权力、爱情和牺牲等永恒的主题。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是它对权力的思考。电影中的秦王是一个专横和残忍的统治者,他以暴力和压迫维持着统治。然而,影片也通过其他角色的对话和行为来挑战这种权力。他们认为,为了实现大义,有时候必须付出牺牲。这种对权力的思考让我深思:权力是否必然导致腐败和暴力?为了实现大义,我们是否应该牺牲个人利益?
其次,影片对爱情的描绘也引起了我的共鸣。电影中的剧情发展充满了爱情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每个主要角色都有自己的爱情故事和选择。他们之间的爱情关系并不完美,有时甚至是矛盾和冲突的。这种真实而复杂的爱情描绘让我深思:爱情是否真的可以超越一切?在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我们如何处理自己的爱情选择?
最后,电影对牺牲的思考也让我深感触动。为了实现大义,电影中的英雄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放弃了个人利益,选择了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这种牺牲精神让我感到震撼和敬佩。它让我思考:我们是否也应该为了更大的利益而做出牺牲?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平衡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总之,电影《英雄》是一部思考性很强的电影,它引发了我对权力、爱情和牺牲等永恒主题的思考。通过精美的画面和复杂的剧情,它给观众带来了思考和启发。我相信,这部电影会继续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引发更多的讨论和思考。
电影《英雄》观后感 篇三
《英雄》一部明星云集,场面宏大,画面精美,武打设计挥洒写意,将中国传统意境于动作片的暴力美学造型相结合,电影主题鲜明,融汇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的电影特效,刺客刺秦,生动形象的展现出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天下”二字,表达了古代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秦始皇雄伟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刺客,由李连杰主演的荆轲,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开始他全力以赴,将生命置之度外。但一旦破解了‘天下’二字,立刻当机立断,放弃一己之私,而为六国百姓着想,束手就擒,从容赴死。这个死,比匹夫之勇,报一己之仇要壮烈的多,深刻的多。李连杰的高超演技,将刺客的内心世界描写的形象而又生动,那华丽的打斗动作,那帅气俊秀的外表,不得不让人赞颂此部影片的的成功。英雄不但对刺客和侠的诠释突破传统,达到了新高度,而且提倡了和平,人道,天下,不杀这些全新的,进步的文化观念。很多中国人理解不了这些,是因为中国近代占主导的观念是斗争,玩命,不妥协,不让步,把革命看做盛大的庆典。这些腐朽落后,给民族带来灾难的意识,要求无名那把剑十步之内,血溅当场。可是,百年历史已经证明,这些意识的泛滥,于人于己于民族,都没什么好处。
其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英雄电影中所展现出凄美恢弘的画面。《英雄》里都不遗余力地再现:围棋、书法、剑、古琴、山水、竹筒、弓箭、巍巍楼宇、漫漫黄沙、青山碧水、红墙绿瓦。就色彩而言,《英雄》中,是“红”与“黑”的对立和碰撞。“黑”是秦朝的代表颜色,象征着宏大叙事的压力,主流意识形态的威严,而影片以红色隐喻国仇家恨,以红色象征火山爆发前的内在力量,以红色宣示一种剑侠特有的矢志与抱负。影片伊始,即表现秦国的强大军队、盖世的宫殿建筑、浓烟而沉稳的黑色。黑色衣着的严肃的秦王头顶黑冠、脚穿黑靴、身穿黑甲,稳坐黑色龙柱的黑色秦宫,豪气不凡,庄重威严。在描写侠客的片段中,鲜艳夺目的红色则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残剑、飞雪及如月等人物的服装均为红色,与少暗红色的场景空间熔铸为一体,形成烈火般的红调,给观众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成功之作。
电影《英雄》观后感 篇四
自从《史记》以来,“荆柯刺秦”的故事一直被人称颂,其中独立个体抵抗强权的精神更是其中的内核,而“侠”也被定义为“以武犯禁”,武侠文学和后来的武侠电影的社会功能是用侠的形象在一定程序上冲破社会禁忌,对抗强权政治,为读者或观众提供了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快感。
张艺谋的《英雄》题材来自“荆柯刺秦”,它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古典美,让我们领略了古代气质的精神大餐。当时七国争霸天下,而秦国势力最强,有一统天下之势,所以秦王成了众多刺客行刺的对象,其中对他构成威胁最大的是赵国的四名刺客:无名、残剑、飞雪、长空。他们是对荆轲之类专为豪门贵族卖命的亡命之徒。而在电影中,他们是一种新的身份示人,是士与侠的综合。在短短的电影《英雄》中穿插了友情、亲情和爱情以及大情大义。赵国大将的女儿(飞雪)为报家国之仇,与心爱之人(残剑)历经艰辛,苦练剑法,终有所成,即便决定刺秦,奈何在最后即将成功的一刻,残剑却领悟到了更深的大义——天下苍生。与天下苍生相比,个人的得失便不再称得上什么得失,个人的爱恨、苦于众人的不理解,只能背下懦夫的骂名,然而在无名天下独一无二的剑法前,他也只能申明大义,竭力相助。长空本着对无名莫大的信任,将自己的命运交由他来左右,更是所谓难得的知己吧!在朋友、家人、祖国与天下苍生之间,无名不得不狠下心做出抉择,然而正是这个抉择,决定了“英雄”这个称号。
在即将取得成功时选择了放弃,那是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啊!要经历怎样的思想斗争才能做到啊!“无名”之路,是否值得我们效仿?作为无名之人,当我们在追寻一个自身无法实现的目标之时,达到一定高度之后,学会放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辩证法告诉人们,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举世瞩目的雕塑艺术品——维纳斯像,就是因为没有了双臂,才给人以无穷的魅力,就是因为以未完成的形体留给后代,才给后人带来无限的遐想,所以放弃便是一种明智的选择。由此看来,学会放弃,也需要懂得辩证法的道理。这里,进与退,拼搏与放弃,也是对立统一的。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坚持下去,就是胜利;在无法实现的情况下勇于放弃,就是明智的选择。这里没有绝对分明的,一成不变的答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没有争议的历史发展过程记录下来,把有争议的历史发展过程留给后人,这便是明智的选择。这样说来,无名选择了放弃乃是英雄的壮举。放弃年轻时的追求,采取更加适应市场的务实策略走无名之路,把更多一点精神财富留给人间,这样保持了自己的信仰,保持了追求。《英雄》——指引了你前进的方向。
电影《英雄》观后感 篇五
“暴力美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表现手段和风格在近年来的很多国产商业大片中都有表现,而张艺谋的电影《英雄》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所谓“暴力美学”,指的是对于暴力的表现不再执着于暴力内容本身的真实展现,而更讲究一种形式上的追求,也就是赋予暴力内容以形式的美感。
影片的故事是国绕“刺秦”展开的,有多段精彩的武打场面,但在表现这些场面时,影片并没有采取真实再现杀戮场景的方法,而是把这些原本残忍、血腥的场面处理得空灵、飄逸,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形式上的美感,使这些暴力场面不再让观众感到厌恶,而是具有了一种可观赏性。下面我们将选取一些典型打斗段落进行分析。
(一)无名战长空
在无名向秦王讲述的故事里,无名首战长空,将其杀死。这本是一场高手之间的决斗,但在影片的表现中我们感受不到惨烈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空灵的美感。两人的打斗伴着一位白发老人的琴声进行,紧和着琴声的节奏。两人在空中飞跃,交战。屋檐上的水滴缓缓落下,显出一种空灵、寂静。在双方对视的时候,交战则在意念中进行,这也体现出中国传统美学的虚实合一的境界。最后,无名一剑刺死长空,但镜头并没有渲染长空死时的痛苦,没有血流如注的表现,只有一把宝剑落地,溅起了地上的水珠。这一段落,本应是生死对决,充满血腥和痛苦,可影片的处理方法让我们看到的只是一种形式上的美感,高手过招的空灵飘逸,这样就消解了观众对死亡的恐惧。
(二)飞雪战如月
同样是在无名向秦王讲述的故事里,飞雪因嫉妒杀死了残剑,如月为报残剑之仇与飞雪決战。决战在一片枫叶林进行,黄色的枫叶,飞雪,如月红色的长裙,色彩饱满,画面极富美感。风吹起满地的黄叶,漫天飞舞,两人不时腾空、飞起,红色的裙衫,黑色的长发也随风舞动。伴着柔美的音乐,这场决斗不像是充满恨意的决战,更像是两个女子的一场绝美的舞蹈。最后,如月中剑,影片依然没有正面表现她临时的惨状,而是表现了一把剑插在树上,落下一滴鲜红的如宝石般逶亮的血珠。随后,以如月的视角表现了一片黄色的枫叶林慢慢被整片的鲜红浸透,我们可以清楚知道这是一种对死亡的描述,但感觉到的仍然是一种浓烈色彩带来的美感。这一段落可以说是“暴力美学”的一个经典段落,这场厮杀,原本是充満仇恨和血腥的,但张艺谋用浓烈的色彩、黄叶、红衣等意象构建的影像留给我们最大的感受还是视觉上的美感冲击,充满飄逸、灵动之感。
(三)秦军攻赵之“书馆箭雨
在无名的讲述中有一段秦军攻赵的场景,也是影片中暴力美学的典型场景。秦国军队的阵营用两种色彩表现,一种是鲜艳的红色,战士的红铠甲,飞舞的红色军旗,一种是灰色,战士的灰色铠甲,灰色的盾牌,这种大块的色彩表现军队,伴着整齐的“大风,大风”的口号,气势恢宏。赵国书馆内的颜色也是一片鲜艳的红色,红色的陈设,赵人红色的裙衫,极富视觉冲击力。随后秦军箭阵齐发,密密麻麻,像密集的雨点落在书馆,射在赵人身上。赵人在白发老者的带领下,集体练习书法,纹丝不动。这个场景表现的内容实质上是一场集体杀戮,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影片对相似场景的表现往往是慘绝人寰,百姓凄苦的喊叫,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一片阴郁的色彩。但《英雄》中的处理方法并没有让我们感觉到这是场残忍的杀戮,更像是一种集体的表演,极具形式化。我们在震撼于影像中场面的宏大之时,对惨遭屠杀的赵人并没有过多的怜悯、同情之感,反而觉得他们的牺牲很正义。
综上所述,在电影《英雄》中,原本表现生死肉搏的视听符号已被转化成了极具形式美的表演,暴力打斗本身已被解构。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影片的主题是“英雄的牺牲精神”。而如果英雄的牺牲太过于真实、残忍,就会有悖于主题的表达。故而,影片采用了暴力美学的手段,既让电影充满视觉奇观,又让英雄们的牺牲显得正义而富有仪式感,进而完成了英雄牺牲精神的主题的表达,是一部难得的暴力美学佳作。
电影《英雄》观后感 篇六
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那些英雄们,终归是化作玄冥,去了那六道轮回之界了。
——题记
在不同的文学体裁中,对“英雄”这个词语都有他们各自的解释;同样的,在今天的世界中,“英雄”已不单单指那些勇于面对死亡,为人为国的人了。可电影《英雄》给了我对这个词语另一层新的涵义。也许当中的每一个人物对我们的影响力各有不同,但在我看来,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位英雄,功大亦或功小,都具备了英雄的气概。
秦王:气大度凡,以刺为友
在我知道的所有文学知识里,秦王都没有给我留下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哪怕在他统一六国后,制定的大秦法律都让我对他嫌弃三分。而在影片中,秦王也给了我一种从未有过的无奈和宽容。天下人只有刺客真正懂得秦王的心,但刺客所要的,便是其心。对于他来说,未免过于残忍。看得出秦王对这几个刺客怜悯,也看得出来他是想与他们成为朋友的,但法不能违,最后秦王还是被自己挖的“坑”捉弄到了。
刺客无名:冷静沉着,思想成熟
面对着高高在上的秦王,连头发都不曾抖一下的这个男人,便是刺客无名,虽说同样是刺杀秦王,但与荆轲相比,却多了一份成熟和冷静。咸阳宫内,烛火摇曳,这场与秦王无声的较量,他也算是打了平手。他的勇与智不比荆轲逊色,甚至更胜一筹,哪怕面对万剑穿心,相信他也不会后悔。
刺客四人组:哪怕只有三十尺
杀一个刺客便可近王十尺,这是无名刺杀秦王的前提,三个人为他争取了三十尺的距离,但差的,还是最后那一剑,最后那一刻的抉择。刺客四人不论是形影不离的“残剑飞雪”也好,如月也好,银枪长空也罢,都只有刺秦一个目的的,但最后残剑的“天下”二字,却真的倾了天下,覆了繁华。而如月作为一个仆人,对主人无比的忠诚,这便是英雄。但我最佩服的还是银枪长空,为了刺秦也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英雄就是这样的本色。
万物自生,定有其英雄本色,千秋万载,不变的只有一个“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