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午餐》观后感800字 篇一
《天堂的午餐》是一部由盖尔·加西亚·贝纳尔执导的纪录片,该片于2011年上映。这部纪录片通过讲述印度的一个灵魂净化仪式,引发了我对生死和宗教信仰的深思。
影片以印度瓦拉纳西的圣河恒河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叫做“马尼·普尔纳”的仪式。这个仪式是印度教的一种信仰,相信通过自愿放弃肉体,让灵魂离开人体,可以获得解脱和进入天堂。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很多人在等待自己的死亡,他们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达到生命的顶峰。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被其中的场景所震撼。瓦拉纳西这座古老的城市,被称为印度的精神之城。在这里,人们相信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这个仪式则是他们追求解脱的方式。影片中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这个仪式的神圣和庄严,同时也让我对生死有了新的认识。
在电影中,导演通过镜头的运用,将观众带入了瓦拉纳西的街头巷尾,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城市的真实面貌。无论是繁忙的街道还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都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生机和活力。然而,当镜头转到马尼·普尔纳的仪式上时,整个氛围都变得庄重肃穆。人们在等待自己的死亡时,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虔诚和宁静,仿佛他们已经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进入了另一个境界。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生死的无常和宗教信仰的力量。死亡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命运,而宗教信仰则是人们对生死的思考和追求的一种方式。每个人对死亡的态度都不同,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珍惜生命,对待死亡心存敬畏。只有在面对死亡的时刻,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生命的宝贵和无常。
总的来说,《天堂的午餐》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纪录片。通过展现印度瓦拉纳西的马尼·普尔纳仪式,影片引发了我对生死和宗教信仰的思考。观看这部纪录片,我被其中的场景所震撼,同时也对生命和死亡有了新的认识。生命是宝贵的,死亡是无法逃避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对待死亡心存敬畏。
《天堂的午餐》观后感800字 篇二
《天堂的午餐》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纪录片,该片通过对印度一个灵魂净化仪式的记录,探讨了生死和宗教信仰的主题。
影片以印度瓦拉纳西的圣河恒河为背景,讲述了一种叫做“马尼·普尔纳”的仪式。这个仪式是印度教的一种信仰,相信通过自愿放弃肉体,让灵魂离开人体,可以获得解脱和进入天堂。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很多人在等待自己的死亡,他们相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达到生命的顶峰。
观看这部纪录片,首先让我深受触动的是瓦拉纳西这座城市的神圣气息。瓦拉纳西是印度的精神之城,这里承载着印度人民对宗教和生死的敬畏。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瓦拉纳西的街头巷尾充满了宗教仪式和信仰的痕迹。这种宗教氛围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对生死和宗教的思考。
在观看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我也对印度教的这种信仰产生了一些疑问。放弃肉体和追求解脱,这种方式是否真的能够带来灵魂的升华和进入天堂?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同的人对生死和解脱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印度教的这种信仰方式,无疑是一种极端的表现。影片中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这种极端信仰的庄严和神圣,同时也让我对宗教信仰产生了一些疑惑。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对生死和宗教信仰有了新的认识。生命是宝贵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对待死亡心存敬畏。宗教信仰是人们对生死的思考和追求的一种方式,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信仰,但同时也要保持理性和思考。只有在面对死亡的时刻,我们才能真正意识到生命的无常和宝贵。
总的来说,《天堂的午餐》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纪录片。通过对印度瓦拉纳西的马尼·普尔纳仪式的记录,影片探讨了生死和宗教信仰的主题。观看这部纪录片,我被瓦拉纳西的神圣气息所震撼,对印度教的信仰方式也产生了一些疑问。生命是宝贵的,死亡是无法逃避的,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对待死亡心存敬畏。宗教信仰是人们对生死的思考和追求的一种方式,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信仰,但同时也要保持理性和思考。
《天堂的午餐》观后感800字 篇三
《天堂的午餐》观后感800字
我看过一个视频——《天堂的午餐》。
视频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小翼为母亲精心准备了午餐,12点到了,他的妈妈开门回来,看见她儿子亲自为她准备的一桌饭菜,特别感动,用颤抖着的手夹起碗里的菜……
看到这儿,我十分奇怪,为什么要叫《天堂的`午餐》呢?它跟“天堂”又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是令我意想不到的一幕:只见镜头从一桌的饭菜,移动到一碗一点也没有动过的饭时,我看到椅子上立着的是小翼母亲的遗像!小翼用一只手捂着脸,失声痛哭起来……视频的结尾出现了这句话“当你在等以后,就等于失去了永远。”
看完这个视频,我若有所思:当你在幻想以后的美妙生活,而忘记现在时,那你将失去美好的未来;当你总是说“等以后再说吧”、“等一下再说”……这些话时,你就会失去最好的机会。就像小翼一样,只是想着等母亲“老了”在孝敬她,却不知道他马上就要和母亲分离,他一直以为自己还有很长时间可以等那一天,却不知到孝顺母亲绝对不能等……我们若要想孝顺父母,决不能等到“长大了”,而是越早越好。我们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只能尽早去做,父母随时都有可能离我而去,就好像我们学过的课文《怀念母亲》,季羡林爷爷也是因为没能好好孝顺母亲,母亲死后,他一直觉得自己有愧于她。
这使我想到了另一个故事:“一位老人孤独地拿着一部很旧的手机,走进一家维修店里去维修。年轻的女店员看了看手机,告诉老人手机并没有坏。老人听后,突然痛哭了起来:‘那……为什么……我接不到孩子们给我打的电话?’女店员只能呆呆地看着老人离开……”看完后,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老人不愿意相信子女从来都没有给他打过一个电话,他只是“很傻”的认为是手机没用了……。而我突然间想到我也很久没有给爷爷外婆打过电话,是不是他们也同这位爷爷一样想念我呢?
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还有一首歌叫《跪羊图》,不管是短片还是歌曲,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孝顺父母。我突然间想起自己平时动不动就叫父
母做这做那,干活还要爸爸妈妈“付工钱”,还常常在心里同妈妈顶嘴,把妈妈的话当成“耳边风”。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爸爸妈妈都不在了,我会怎么样?看完视频那刻我就决定开始一点点改变自己,从一点一滴开始,每天为他们做一件事。其实孝顺父母很简单,不管你在家还是在外面都可能做到:可以陪他们一起吃饭,可以每天送给他们一句问候,在外的人可以常常打打电话,可以一起看电视、下棋、读书,还可以陪他们一起过节……“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我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