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传》读后感【精选4篇】

时间:2016-03-04 05:21: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基因传》读后感 篇一

《基因传》是一部由美国作家辛克莱·刘易斯所著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马丁·阿伯尔森的一生,展现了人类社会在科技进步的背后所遭遇到的道德困境和社会问题。读完这本书,我深受触动,不禁思考起人类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

整个故事围绕着马丁·阿伯尔森的基因发现展开,他通过研究基因,试图找到人类的起源和命运,同时也试图改变人类的基因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马丁不断陷入道德和伦理的纠葛中。他不仅要面对自己的道德底线,还要面对社会对科技进步的期望和质疑。

这部小说对科技进步的探讨非常深刻。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基因改造、克隆技术等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人类本质和人类尊严的思考。在小说中,马丁试图通过基因改造来消除一些社会问题,但却引发了更多的问题和争议。这让我不禁思考科技发展是否真的能解决所有问题,或者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利用科技来造福人类。

此外,小说也探讨了科学家的责任和使命。马丁作为一个科学家,一直追求真理,试图通过科学来改变人类的命运。然而,他在追求科学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对社会的责任和对个体的尊重。这使我意识到,科学家不仅应该追求科学的进步,还应该思考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以及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基因传》,我对科技进步和科学家的角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挑战。科学家应该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同时也应该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这本书让我深思科技与道德的关系,也让我对科学家的角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基因传》读后感 篇二

读完《基因传》,我对科技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未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这部小说通过马丁·阿伯尔森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小说中,马丁通过基因研究试图改变人类的命运,然而他的努力却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和争议。这让我意识到科技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进步和便利,还有许多道德和伦理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需要审慎地对待科技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伦理和道德规范来引导科技的应用。

另外,小说也让我思考科学家的角色和责任。马丁是一个富有激情和追求的科学家,他一直在追求真理和科学的进步。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忽略了对社会的责任和对个体的尊重。这让我认识到科学家在追求科学的同时,也应该思考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以及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科技发展和科学家的角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科技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和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挑战。科学家应该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同时也应该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的影响。我们需要在科技的发展中保持谨慎和警觉,同时也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伦理和道德规范来引导科技的应用。只有这样,科技发展才能真正造福人类,推动社会的进步。

《基因传》读后感 篇三

  读《基因传》前我对基因的认知少之又少,虽然会常常惊叹于生活中某些家庭成员外貌、性格、行为的高度一致性,但是从来没有深究其原因,也没有意识到科幻片出现的基因变异怪物离我们并不遥远。悉达多·穆克吉在这本书里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述了基因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未来,也花了大量篇幅介绍基因理论发展背后科学家们的斗争、合作与艰辛。

  基因理论的起源

  在基因理论萌芽前,欧洲一直信奉神学,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就连当时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拥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达尔文也不敢公开质疑物种的起源。但是达尔文在非洲考察收集动植物样本后,发现物种的多样性,同一品种的鸟类为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逐渐进化成外表差异显著的物种。进化论的提出反应了当时人类已经开始思考“who am I ?”。

  与达尔文同时期的孟德尔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与名望,每次参加高校教师职级考试都以失败结束,可以说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典范了。然而,就是这个职业生涯被命运捉弄的神教工作者揭示了伟大的遗传定律。孟德尔通过培育各种特征的豌豆,几十年如一日,记录不同性状的豌豆杂交后的特征,有些性状是显性遗传,有些则是隐性遗传,孟德尔归纳总结得出:存在某种不可分割的最小因子决定着生物所有遗传特性,这个最小因子就是基因。

  基因理论的发展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像打开了生物学大门的钥匙,一大批科学家开始涌入生物学领域,生物学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格里菲斯通过肺炎细菌转化实验证明里DNA是遗传物质,沃森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的中心法则,桑格发明了DNA的测序方法,一些科学家通过遗传疾病定位到突变基因。

  事物都有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一定也会存在坏的一面。基因理论曾被一些极端分子扭曲利用,对一些无辜者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美国在20世纪曾大肆鼓吹“优生学”,无知的政府、学者认为优秀的父母必定能够生出优秀的孩子,而那些没有受到多少教育、精神状况不好的父母所生的小孩智商一定不高,并且以后小孩的精神状态也会跟他的父母一样,他们信奉遗传学中的“马太效应”。美国有些洲竟然将“优生学”编入法律法规,对某些妇女及其子女进行了绝育手术,残忍的剥夺了他们的生育权。德国的纳粹分子也是极端基因论的产物,他们试图通过种族灭绝的方式避免自己的“高贵”血统被“污染”。基因的发现带来了生物学的革命,而革命总是伴随着血雨腥风。

  基因理论的未来

  人类认识到基因在遗传中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很多家族遗传疾病是由于染色体中的基因发生突变引发的,部分遗传领域学家已经可以定位到某些遗传疾病的致病基因,理想的情况下只需将致病基因切除掉,替换成健康正常的基因就能治愈困扰了几代人的家族遗传疾病。然后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将违背伦理,如果人类可以自由修改自己的遗传基因,几十万年的进化可能只需在一天内完成,美好远景的外衣下可能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基因技术将带来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虽然基因技术现在仍然面临着很多争议,但是我相信先进的技术总是在不断摸索、犯错、修正中螺旋式前进的,科学家们将为我们揭示更多基因的奥秘,我们人类也将能够更好的掌握自己的命运!

《基因传》读后感 篇四

  眼间离开工作岗位一月有余,原来工作的时候,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思考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使自己脱颖而出,没有闲工夫阅读和思考与财务无关的书籍和知识。真的很难想像我是如何在三天的时间里阅读完这本54万字的《基因传》,也许正是因为过往的专注与偏执,反而是禁锢了思维,没有看到世界的五彩斑斓和神秘莫测。

  《基因传》买回来数月一直尘封在小书柜里,当初买这本书是因为有人推荐,因此附庸风雅罢了。买回来后被厚厚的大块头吓到,于是迅速插到小书柜里视而不见,直到12月回家休养身体后,因无聊至极而随手抽出来准备胡乱翻阅一下。读完封面内侧的作者简介,顿时被惊到,原来一直秉持术业专攻的理念,被作者的经历颠覆,真没想到,人生的跨度竟然还可以这么的宽泛。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印度裔的美国医生、肿瘤专家,曾就读于牛津大学、并在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同时他还是一位知名科普作家,他于2010年出版的《众病之王:癌症传》竟然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我很难想像这两个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领域是如何在一个人身上被触及的`,于是我带着好奇心开始阅读本书,想看看科学工作者是如何运用文学的语言来给普罗大众科普基因知识的。

  本书从回忆作者的家族史开始

,以家族病史为引言,以遗传学的研究与发展为主线,向我们揭示了神秘的基因是如何主宰人的一生,科学家们又是如何与基因缺陷抗争从而期望使人类不断优化,实现完全控制人类自身发展目标的。

  作者分别介绍了家族中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堂哥,患有躁郁症的三叔,以及精神失常的四叔,因为这些家族病史的出现,作者也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这种遗传病可能在未来某个时间对自身以及家庭造成不良影响。

  那么,我们的身体和性格真的是受基因控制的吗?基因是如何作用于我们的身体,控制我们的行为,影响我们的生老病死的呢?这些肉眼看不到摸不着的小玩意多么的神奇,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去探个究竟,去了解我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我,是什么在控制着我,主导我人身的发展?我将研究基因的发展进程拟成了一张图表,探索基因研究的历史线索。

  这本书带我领略了科学的神奇之处,也让我们可以从科学的角度来思考,我是怎么来的,我怎么会变成现在我这个样子的。由此开启认知自我的奇妙旅程,同时憧憬人类将不断进化的美好未来。

《基因传》读后感【精选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