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的爱情的读后感(经典3篇)

时间:2019-09-02 02:44: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1980年代的爱情的读后感 篇一

《白夜行》是东野圭吾的一部情感悬疑小说,该小说在1980年代的日本背景下展开,通过两个主要人物的爱情故事展示了这个时代的爱情面貌。在阅读这本小说后,我深深感受到了1980年代的爱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矢口和美穗,是一个纯真而又复杂的爱情的代表。他们在童年时期相识并相爱,但在成年后却因为各种原因分离。他们的爱情经历了时间和空间的考验,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这个故事展示了1980年代的爱情的坚韧和执着,以及命运的残酷。

在1980年代,爱情的发展往往受到家庭、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影响。这个时代的人们往往会为了家庭的利益或者社会的期望而放弃自己的爱情。在小说中,美穗的家庭因为经济原因反对她与矢口的关系,导致他们被迫分离。这种情况在那个年代并不罕见,很多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情,选择婚姻和社会地位。

另一方面,1980年代的爱情也充满了浪漫和激情。小说中的矢口和美穗在童年时期相爱,并且一直保持着对彼此的思念。他们的爱情充满了纯真和美好,即使分开多年后,他们依然对彼此念念不忘。这种坚持和执着的爱情在那个时代并不多见,但却让人感动和敬佩。

1980年代的爱情也充满了不可预测性和命运的安排。小说中的矢口和美穗在成年后再次相遇,却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被残酷的命运所改变。他们的相遇并没有带来幸福,反而引发了一系列悲剧。这种命运的安排让人感到无奈和悲伤,也让人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阅读《白夜行》,我对1980年代的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个时代的爱情充满了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受到家庭、社会和命运的制约。尽管如此,那个时代的人们仍然坚持着自己的爱情,追求着爱情的美好和纯真。这让我想起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他们不顾一切追求真爱,即使最后走向了悲剧的结局。这种爱情的坚韧和执着令人动容,也让我对爱情有了新的思考。

1980年代的爱情的读后感 篇二

《北京人在纽约》是张爱玲的一部小说,故事发生在1980年代的纽约,通过主人公的爱情经历展示了当时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在阅读这本小说后,我对1980年代的爱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小说中的主人公,周润发,是一个典型的80后青年,他在纽约追求自己的梦想,并经历了一段动荡的爱情故事。他与女主角朱丽安相识并相爱,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两人分手。这个故事展示了1980年代的爱情的复杂性和变化性。

在1980年代的纽约,爱情往往受到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小说中的周润发为了事业和自己的梦想,在纽约奋斗,但这也导致了他与朱丽安的分手。在那个时代,事业往往被看作是成功和幸福的标志,许多人为了事业而放弃了爱情。这种社会和经济压力对爱情的影响是那个时代的特点之一。

另一方面,1980年代的爱情也充满了浪漫和激情。小说中的周润发和朱丽安相爱并且经历了很多浪漫的时刻。他们的爱情充满了年轻人的热情和梦想,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这种浪漫和激情的爱情在那个时代很常见,它代表了年轻一代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1980年代的爱情也充满了变化性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小说中的周润发和朱丽安最终分手,原因之一是他们追求自由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在那个时代,人们追求自由和个人发展的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独立和自由。这种变化性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对当时的爱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北京人在纽约》,我对1980年代的爱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那个时代的爱情充满了复杂性和变化性,受到社会、经济和个人追求的影响。尽管如此,那个时代的人们仍然追求着爱情的浪漫和激情,追求着自己的自由和个人发展。这种爱情的多面性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令我深感敬佩,也让我对1980年代的爱情有了新的认识。

1980年代的爱情的读后感 篇三

1980年代的爱情的读后感

  《1980年代的爱情》的“代序”写道,这是一本在文字的灵动性上可以媲美《围城》的小说。作者野夫是一个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人,做过知青、蹲过监狱。在我眼里,他还是一个有着很强反叛意识的人。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对这本小说的题目好奇,80年代的爱情,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小说是一则“雯”和“雨波”的爱情故事。最开篇,大学生“雨波”被分配到乡间当村干部,在小镇上巧遇了过去的高中同学“雯”。“雯”没考上大学,只当了一个镇供销社的售货员,但她却是一个有修养、有才气的女子。“雨波”在镇里住了半年,他与“雯”的感情日渐加深。中间有几句诗让我很受触动:“亲爱的,请给我一个家一座厝放游魂的灵塔不会坍塌的床,对着湖山如画悠闲的晚餐是无尽的情话……只给我一句许诺、一声回答就跟你相誓,牵手走遍天涯”。就几句诗,虽然简短,让我心里忽然有了一种恋爱的感觉。然而,故事的结局,却并不能让有情人终成眷属,相反,却是一场劳燕分飞大悲剧。“雨波”最终选择离开了小镇,而“雯”似乎也看不出有太多的伤感,甚至都没有挽留他。她只是祝福“雨波”,希望他能在大山之外有更好的前途,最后平静地目送他离去。看到这儿,我又忽然感到一阵一阵地心痛。

  80年代末,那场“风波”,却将“雨波”投进了监狱。几年后,他被释放出狱,回到故乡,就在他打算将父亲骨灰的时候,命运却让他再次与“雯”不期而遇。这次,“雯”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身体给了这个饱经风霜的男人。我想,这应该是她在用一种女人特有的方式来安抚他、宽慰他,希望两人的肉体结合,能让他重新振作起来。不过,此时的“雯”已不再是往日那个含羞带笑的青春少女,她已经变成了一个带着孩子的妈妈,偏偏又碰上丈夫几年前死于车祸。(www.fwsir.Com)可她什么也没对“雨波”说,她只是把自己给了他,却又不由分说地决绝了他的爱意。最后,她塞给他一把钱,让他去北京,并决绝地告诉他,以后谁也别再打扰彼此的生活。

  若干年后,“雨波”再次见到“雯”。而这次见面的场合,竟是“雯”的葬礼!他得知了一切真相,如梦方醒。他在“雯”的.遗物里,看到了高中时自己写给她的情书,每个折痕都保持当时的印记,他落泪了,他嚎啕大哭起来,突然感到天地在剧烈地翻滚,仿佛要把他的心肺肝肠,统统搅拌成飘洒的雨滴,洒向空中,渗进泥土,随着“雯”一起钻进地心里去。

  再后来,“雨波”收养了“雯”的女儿。一天,在北京街头,父女俩忽然听到远处飘来一首曾经熟悉的歌曲,那是一首他曾经弹着吉他唱给“雯”听过的老歌。父女俩静静地听着这首歌,女儿,轻轻地把头依偎在父亲的肩头,就这样,在街上站了好久好久……

  看完这个故事,心里暖暖地浮现出两个字:成全。这就是“雯”对待爱情、对待爱人的方式。它十分地与众不同,因为大多数人更愿意从“得到”来想象爱情,认为“得到”才是

爱情真正的、最好的归宿。可是在“雯”那里,爱情,却是成全自己最心爱的人。这大概就是作者所要说的,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爱情所带有的历史痕迹。

  顿时,这让我对80年代肃然起敬,并且渴望,我的生命中也能遇见一段这样的有价值、有尊严的爱情!

1980年代的爱情的读后感(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