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优秀【通用3篇】

时间:2014-03-01 07:13:2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读《三国演义》有感优秀 篇一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作品,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它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更融入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人生智慧。这部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产生了很多思考和感悟。

首先,我被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众多英雄人物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使命,却又都具有强烈的目标和信念。刘备仁义宽厚,关羽忠勇仁义,张飞威猛有勇,曹操智勇双全,孙权谋略高超。通过他们的形象,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个人物的品格对于个人命运和历史进程的影响。他们的形象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性格和品德是如何在历史中得到传承和影响的。

其次,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紧凑有趣,引人入胜。作者以刘备等人的奋斗历程为主线,将各个故事情节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整个故事连贯而且引人入胜。我被小说中的战争场景所震撼,被人物之间的智谋和计策所折服。尤其是在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中,刘备和曹操的智勇较量让我印象深刻。在这些战争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兵法和谋略,使得战争变得更加有趣和精彩。这些故事情节不仅展示了人物的智慧和勇敢,也让我对历史的发展和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小说中的人生智慧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刘备等人的奋斗历程,我明白了人生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和顺利的,需要我们有勇气和智慧去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刘备在困境中坚持信仰和原则,关羽、张飞忠诚而勇猛,曹操智谋过人,孙权善于计谋。这些人物的经历和品质都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认识到人生的成功和成就需要不断努力和智慧的积累。

总之,读《三国演义》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是一部精彩的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人生哲理的作品。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人性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让我在娱乐中获得了知识的享受,更让我在人生中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和启迪。我相信,《三国演义》将永远是一部经典之作,它将继续影响着后人,传承下去。

读《三国演义》有感优秀 篇三

读《三国演义》有感600字优秀范文

  诸葛亮无疑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了,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前后知天下事,左右晓天文地理。但读来读去,心中总有一个结不能打开:他为什么老是要和魏延过不去呢?在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后,我还是觉得魏延应该算是三国里的一个悲剧人物了,因此觉得有必要为他说上几句,鸣鸣不平,大家如有不同意见,也希望能一起来谈谈。

  我个人认为,在三国里,魏延是一个深明大义、识时务的俊杰。想当年刘备携民渡江投奔襄阳,刘琮拒不开门,是魏延挺身而出大喝一声:“刘使君乃仁义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并砍死守门将士,要放刘备进城来。因文聘杀出阻拦,且刘备和诸葛亮并不领情,没有进城,魏延只好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后关公战长沙,与长沙守将老黄忠大战几百回合不分胜负,两人顿有惺惺相惜之意。韩玄欲以外通内连之罪处死黄忠。在关键时刻,还是魏延挺身而出,叱责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然后一刀砍下韩玄的人头,投拜关羽。可见魏延对刘备的耿耿忠心是百折不挠的.。就是这样一个有功之臣,诸葛亮却喝令刀斧手推出斩之,理由是: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

是不义也。还想当然地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所以要绝后患。

  这真是无稽之谈!照此逻辑,所有的叛兵降将都应该推出斩首。最后还是刘备出来打圆场,救了魏延。但诸葛亮对魏延的偏见却影响了魏延一生的前途。魏延在诸葛亮麾下奋勇杀敌,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诸葛亮取了西川,论功行赏时,连归顺不久的马超也被封为“五虎上将”之一,而和黄忠一样资格的魏延,却被排斥在“五虎上将”之外。这就大大地伤了魏延的心。此其一也。 诸葛亮一出祁山时,魏延出了一个主意:取道褒中,以奇兵出子午谷袭击长安,一举定秦川。应该说,这是一个大胆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如果诸葛亮能够采取和修正魏延的建议,以主力出陈仓或斜谷,以一部出陇右牵制魏军西援,以奇兵出子午谷袭长安,是能够一举定秦川的。但诸葛亮却过于谨慎,坚持所谓“十全必克而无虞”之道,坐失良机。

  反过来还讥讽魏延:“你以为中原就没有比你聪明的人才?倘若有人在山中埋伏截击,管叫你有去无回!”结果诸葛亮还是倾举国之兵走陇右大道正面攻击,六出祁山,无功而返,自己也累死于征战途中。此其二也。 诸葛亮在五丈原交代后事时,托付杨仪主持全局工作,将兵法传与姜维。此时他仍不忘提防魏延,交代杨仪当魏延闹情绪时可相机处死他。而魏延这边正气鼓鼓的: 论资格,他最老;论功劳,他最大;论文谋武略,他不输杨仪、姜维,而到头来这把年纪,还得听小辈调遣。魏延心理不平衡就作出失常的举动: 放火烧了蜀军回撤的栈道,扬言要擒杀杨仪。最后还是杨仪和马岱合力斩了魏延。此其三也。之所以造成魏延悲剧性的命运结局,和诸葛亮的用人之道有很大的关系。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诸葛亮却始终对魏延抱有成见,而且还当着魏延的面说一些不利于团结稳定的话。无论魏延怎样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久而久之。魏延心里总憋着一股火,诸葛亮对后事的安排就是一根导火索,当诸葛亮死后就爆发出来。 诸葛亮用人不当不仅毁了魏延的一生,还毁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在几个关键性的环节上,在错误的地点,选择错误的时机,任用了错误的人,导致功亏一篑,抱憾终生!

读《三国演义》有感优秀【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