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理论论文 篇一
标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加速,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缺乏良好的职业教育,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就业技能不足、工作环境恶劣以及职业发展困难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旨在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现状;问题分析;解决策略
一、引言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从农村进入城市就业的第一代农民工,他们通常年龄较轻,文化程度较低,缺乏职业技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不断增加,已成为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缺乏职业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现状
1. 教育资源不足:由于农村地区职业教育资源的匮乏,新生代农民工往往无法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培训,导致其就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水平较低。
2. 就业技能不足:新生代农民工缺乏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提升,使得他们在城市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弱,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和低技能工作。
3. 工作环境恶劣:新生代农民工普遍从事工作环境恶劣、收入低、工作时间长等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着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风险。
4. 职业发展困难: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缺乏职业技能和社会关系,往往无法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长期处于低收入和低社会地位的状态。
三、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的分析
1. 教育体制不完善: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体制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无法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需求。
2. 教育观念滞后:农村家庭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高,普遍认为农民子女只需要完成初中教育即可,忽视了职业教育对于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3. 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不足:农村地区缺乏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无法提供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指导,限制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空间。
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解决策略
1. 完善职业教育体制:建立健全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师资力量和教育评价机制,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养和终身学习支持。
2. 引导农村教育观念转变:加强对农民家庭和社会的职业教育理念宣传,提高他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农民子女对职业发展的积极态度。
3. 建设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增加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多样化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指导,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五、结论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是提高他们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完善职业教育体制,引导农村教育观念转变,建设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
参考文献:
[1] 陈洪波, 吴明.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与对策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3): 71-77.
[2] 王健, 刘乐.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经济学, 2018(12): 100-103.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理论论文 篇二
标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农村向城市转移的重要劳动力群体,其职业教育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为了更好地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互联网和社区的教育模式,旨在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职业教育培训。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创新模式;互联网;社区
一、引言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劳动力群体,他们通常年龄较轻,文化程度较低,缺乏职业技能。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往往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需要创新的教育模式来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职业教育培训。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匮乏,新生代农民工无法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培训,影响其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
2. 技能培训机会有限:由于缺乏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弱,只能从事低技能工作。
3. 教育模式单一:传统的面授式教育模式无法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需求,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的培训方式。
三、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研究
1. 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在线学习平台,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和学习资源,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2. 社区教育模式: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咨询等服务,增强他们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 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与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要求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率和薪资水平。
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创新模式的实施策略
1. 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建设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和学习资源,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2. 建立社区教育培训中心:在农村社区建立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提供全方位的职业培训和服务,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机会。
3.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要求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五、结论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职业教育培训。通过加强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建立社区教育培训中心和与企业的合作,可以有效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融入。
参考文献:
[1] 杜晓峰, 马云.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3): 78-83.
[2] 王华, 张明. 基于互联网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创新模式研究[J]. 教育学刊, 2018(11): 91-95.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理论论文 篇三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理论论文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已接近1.78亿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人口老龄化形势会更加严峻,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人,约占总人口16.7%,依照人口年龄结构的标准,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再加上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适龄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呈现下降趋势,劳动力无限供给带来的人口红利时代渐行渐远,我国已开始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在新的时代,靠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获取竞争优势从而保持经济增长已难以为继。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指出,一旦人口红利消失,初级工人薪资水平和劳动成本会成倍提高,我国吸引外资的优势将逐渐减弱,对各行业的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且趋势难以在短期内被扭转。
如何进一步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呢?关键是要提高广大劳动者自身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要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更是取决于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出生于20世纪80、9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其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各相关机构通过培训、教育、引导,着力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人口红利的二次开发,这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条重要渠道。
一、人口红利渐失与后人口红利时代的到来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在生育高峰过后,总人口中少儿和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而劳动适龄人口比例上升(“中间大、两头小”的“黄金比例”),从而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的相对富余的劳动力资源以支撑经济增长的人口现象。人口红利的主要表现为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而抚养率较低;整个国家的经济呈现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先驱威廉·刘易斯提出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论,深刻揭示了欠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市场供给之间的关系。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与技术相对落后的传统农业共存,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大规模地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大量的低廉的劳动力,支持了这些国家最初的经济增长,产生人口红利,并一直延续到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变为短缺,经济增长方式被迫转变为现代增长方式为止。劳动力供求关系从无限供给到短缺的转变,被称为“刘易斯拐点”,它是剩余劳动力达到顶峰转而开始下降的那个时点。
“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人口红利的渐失,这一结论已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经济发展实践的印证。以我国为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农业生产技术日新月异,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被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村剩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城市。20世纪80年代初期进入城市的老一代农民工对工资待遇要求很低且吃苦耐劳,从而使我国经历了一个典型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增长过程。资本与廉价劳动力相结合带来丰厚的人口红利,企业以低廉的人工成本使其产品在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我国也赢得了“世界制造工厂”的称誉。据我国社科院调查,改革开放30年,农民工对gdp的贡献率达21%。我国农民工作为一个群体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9年度人物。《时代》周刊评价,“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时期,我国经济仍在高速发展,并逐步带领全球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首先要归功于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我国农民工”。
相对于持续多年的“民工潮”,最近几年我国许多地方出现“用工荒”,2010年用工荒在珠三角等地区更是愈演愈烈。2007年5月我国社科院发布的题为《我国就业增长与结构变化》的一份报告认为,我国正由劳动力过剩向短缺转变,劳动年龄人口比例达到峰值后转而下降而出现“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拐点”正是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关键点,由粗放式增长转向科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由劳动和资本投入转变为全面提高的生产率。基于此,“用工荒”或“民工荒”并非全无好处,它会倒逼经济转型,更紧迫地促成驱动要素的转换,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尽管目前人们对于人口红利期是否真正结束还没有一致的看法,但“用工荒”
的出现已成为一个节点,人口红利的持续性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焦点。如何进行人口红利的二次开发以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成为亟待解答的难题;一个旧的劳动力时代快要结束,一个新的劳动力时代即将到来,由综合素质低、廉价劳动力支撑的中国式经济奇迹在未来时期将不复存在,新生代农民工在“十二五”期间或更长的发展阶段对于保持经济增长必将发挥生力军作用。站在国家或区域经济的视角来看,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可以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增加国家和区域的人力资本存量,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与上个世纪相比,农民工群体结构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生于20世纪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迅速崛起,他们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从农村进入城市并逐渐成为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主力。据统计,新生代农民工的数量约1亿人,占农民工群体的六成以上,成为近几年来备受社会公众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
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受教育程度较高、职业和收入期望值高、对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而工作耐受力低,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大多没有务农经历,有的初中或高中毕业便进入城市打工,有的出生并一直生活在父母打工的城市,在对农村生活的认知、成长经历、成长环境、外出打工目的、工作态度、价值观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方面,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都有很大不同。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的新时期,技术更新换代快,新的产业结构需要新生代农民工尽快掌握新的技术,提高综合素质。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的调查显示,农民工中初中未毕业的约占45%,初中毕业但没有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约占33%,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8年,大多数尚未完成高中阶段教育。我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郑风田教授指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各类技术培训的占16。4%,无技术的占83。6%,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2。2%,获各种技术等级证书的占5。2%。由以上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但仍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较低的文化知识水平使他们无法快速有效地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胜任复杂的技能型和知识型工作,基本上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重体力、低报酬的行业。国家统计局2010年3月公布的《2009年农民工监察调查报告》显示:外出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五大行业,同时,他们因为职业流动性很高而对每个行业、岗位的了解蜻蜓点水,每项职业技能只停留在“学徒期”的水平。可见“民工荒”实质上并非劳动力“数量荒”,而是“质量荒”、“教育荒”。因此,为适应产业升级和调整落后产能的客观需要,要让他们成长为拥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高的现代产业工人,尽快成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合格的生力军,必须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能有效提高其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升其综合素质,开发其潜能,实现人口红利的二次开发,以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三、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新生代农民工对接受职业教育的愿望非常强烈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主要目的已不是主要为了养家糊口,而更多的是为了实现个人发展和融入城市生活。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接受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强,但职业技能水平总体还偏低,就业能力不强,所以他们对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非常强烈。接受职业教育,不但可以提高其技能,使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还可以使其获取更高的工资,提高生活水平。通过访谈发现很多新生代农民工开始感觉到危机:从理论上说,在现代信息社会,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原来在学校里学的知识难以赶上生产技术的进步;而实践上,他们又没有企业资深员工的技术精湛,若不继续学习的话,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将越来越弱。
(二)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机制不健全
1、缺乏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困难。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工作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共管,各部门的培训管理自成体系,缺乏统一规划和培训监督机制,还没建立起管理、培训、指导、服务等功能协调的专门机构,导致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多头管理、盲目性、无序性突出。造成组织协调困难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2、职业教育机构缺乏统一管理。目前。实施农民工职业教育的机构很多,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和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因而没有形成完善的培训网络,职业教育机构难以了解用工单位对人才的规格、素质结构等方面的需求和变化,无法提高自身的培训质量。
3、职业教育方式和手段需要改进。随着教育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推进和普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方式和手段也需要改进,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先进的设施来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否则很难满足城乡统筹就业的需求。
(三)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不充足
1、企业投入不积极。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就业促进法》也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对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其行为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重使用轻培训,企业非常看重短期可见利润,而对长期投资及间接收益往往忽视。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培训的投资回收期长、风险大,且农民工稳定性差,所以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投入力度非常小。不愿投入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大多是“学徒式”的培训。只是局限于就职前的简单的岗位培训,对工作技能和劳动者能力的培训不足,更不要说进行涉及到文明礼貌、人际关系处理等的行为养成培训和职职位向上流动的发展性培训了。据《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企业员工培训现状》显示,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经费的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企业仅为8。7%,占销售收入0。5%以下的企业有48。2%。
2、新生代农民工自我投资能力弱。《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工资主要在1000——1500元的范围内,工资水平低于其所在城市的平均工资标准,再有被克扣、拖欠的部分,其收入相当微薄;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追求时尚,他们日常生活消费和开支占工资收入的44。7%。去除日常花费及补贴家用后,根本无力支付参加职业教育的费用,农民工收入水平过低,个人投入不现实,成为我国农民工培训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内容和实践结合不紧密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主要依托于职业院校及社会上各类培训机构实施。很多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授课内容等方面与企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缺乏针对性,并且有些院校把办各种培训班作为创收的重要途径,重招生轻培养,重理论讲授轻实践锻炼,农民工参与培训所学知识难以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在时间安排上,学校教育学制长且教学计划比较固定,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希望灵活安排培训时间的要求。
四、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
1、社会各界思想认识的统一是做好工作的关键一环。各相关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农村宣传栏、发放宣传单、设立职业教育电话等形式,及时向广大农民工群体传达职业教育信息,宣传中央有关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各项政策及规章制度,深刻认识对新生代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在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人口红利二次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本人的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和就业岗位对劳动者素质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实,从而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强制度建设,构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长效机制
1、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消除城乡壁垒。让长期在城市工作、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逐步建立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让新生代农民工能够享有与城镇居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待遇,提供配套的保障措施。
2、逐步建立免费职业教育制度。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村新生代劳动力预备制的培训”,“继续推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进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具有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属性,属于基础建设范畴,农村职业教育更多地表现为国家层面的受益性。通过农村职业教育,能够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职业素质的提升和潜能的开发,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的稳定。中央和地方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用人单位为辅、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3、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教育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制度,强化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职业教育的意识,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4、整合各级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积极扶持企业、民间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培训体系的成长,城乡职业教育体系要合作与联动,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一体”的职业教育机制,缩小城乡职业教育差距,逐步完善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逐步形成不同教育主体有序分工、公平竞争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三)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及各教育培训机构主渠道作用
职业院校及社会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是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的主渠道,要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优化配置各种教育培训资源,探索更为有效的教育培训模式,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
1、职业教育内容要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者素质结构的要求。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教育内容的要求呈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改变传统的低层次的、单一性的技能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教育培训内容。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适当调整文化课内容,加大实践课比例,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新特征、新问题,要在传统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基础之上,增加心理、观念和思维培训,以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需要,增强培训的实用性与针对性。职业教育的内容是一个以知识、技能与思想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职业教育的内容必须具有知识价值、技能价值和精神价值并符合现实需要,这样才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所以说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要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根据他们在年龄层次、文化程度、工作性质、技能高低、就业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差异分类型、分层次进行培训,并不断创新培训内容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学校教学尽量活泼生动、通俗易懂,并且给予学员更多的时间提问,把不懂的地方当场弄清楚。
2、大力发展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指的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主要采取多媒体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讯联系的教育形式。当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主要以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远程教育能有效满足我国农民工的流动性、分散性和学习时间不确定性的特点,为实现农民工培训提供便捷服务。在我国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所需要的学习态度、网络环境、上网技能等条件已经初步具备。需进一步开发和完善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在线授课、答疑要求的师资队伍,充实网络资源,扩大网络覆盖面。
3、将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衔接,采用开放、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一是根据企业岗位需求举办短期技能培训班,让新生代农民工掌握一技之长,提高投入产出效应。二是要考虑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发展和不断提高学历的要求,将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起来,实行培训学分制度。当培训学分累计达到规定数量时。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成人高考或自学考试,免费提供考前培训。
(四)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增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针对性
企业要提高认识,在国家政策支持、资金补贴和制度约束下,承担起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素质的主体责任。
1、要加强校企联合。职业院校及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为企业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岗前引导和在岗培训,企业提供实习场所和必要设备,共同形成富有特色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项目。
2、要强化企业责任。企业把新生代农民工纳入职工教育计划,确保新生代农民工享有和其他在岗职工同等的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坚持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统筹兼顾的原则,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降低教育费用,提高教育质量,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
总之,人口红利渐失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工单位、职业院校、各类培训机构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整合资源,协调一致,使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及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发挥其在经济增长中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