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运用PDCA循环不断完善高职专业课程设置论文 篇一
PDCA循环是一种以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为核心的管理方法,它可以帮助高职学校不断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在高职教育领域,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运用PDCA循环来不断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通过计划阶段,高职学校可以明确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和要求。在这个阶段,学校可以调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从而确定适合学生就业和发展的专业课程。同时,学校还可以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明确课程设置的重点和难点,为后续的执行提供指导。
其次,通过执行阶段,高职学校可以实施专业课程设置的计划。在这个阶段,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团队进行课程设计和教材选择,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相匹配。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为后续的检查和行动提供基础。
然后,通过检查阶段,高职学校可以评估专业课程设置的效果和问题。在这个阶段,学校可以采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了解课程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同时,学校还可以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师评估,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这些评估和反馈,学校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专业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最后,通过行动阶段,高职学校可以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在这个阶段,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团队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学校还可以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这样的不断行动和改进,高职学校可以不断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综上所述,运用PDCA循环来不断完善高职专业课程设置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四个阶段的循环往复,高职学校可以明确课程目标和要求,实施课程计划,评估课程效果,采取改进措施,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因此,高职学校应该重视运用PDCA循环来不断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为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浅析如何运用PDCA循环不断完善高职专业课程设置论文 篇二
PDCA循环是一种以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为核心的管理方法,它可以帮助高职学校不断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在高职教育领域,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环节,因此如何运用PDCA循环来不断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通过计划阶段,高职学校可以明确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和要求。在这个阶段,学校可以调研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从而确定适合学生就业和发展的专业课程。同时,学校还可以制定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明确课程设置的重点和难点,为后续的执行提供指导。
其次,通过执行阶段,高职学校可以实施专业课程设置的计划。在这个阶段,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团队进行课程设计和教材选择,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相匹配。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积累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为后续的检查和行动提供基础。
然后,通过检查阶段,高职学校可以评估专业课程设置的效果和问题。在这个阶段,学校可以采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了解课程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同时,学校还可以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和教师评估,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这些评估和反馈,学校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专业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最后,通过行动阶段,高职学校可以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在这个阶段,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团队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学校还可以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这样的不断行动和改进,高职学校可以不断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
综上所述,运用PDCA循环来不断完善高职专业课程设置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四个阶段的循环往复,高职学校可以明确课程目标和要求,实施课程计划,评估课程效果,采取改进措施,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因此,高职学校应该重视运用PDCA循环来不断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为学生的培养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浅析如何运用PDCA循环不断完善高职专业课程设置论文 篇三
浅析如何运用PDCA循环不断完善高职专业课程设置论文
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而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又是通过课程设置实现的,不同的课程设置很可能培养出不同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高职人才。
1高职专业课程设置要求
高职学生通过三年或五年(初中起点)的学习,毕业后能否满足社会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实现预期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设置有很大关系。专业课程设置如同企业的产品设计,企业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设计,产品设计决定了企业产品的先天质量,企业产品若设计存在问题就表明产品存在先天的质量不足。同样如此,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就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的先天不足,可以想象,若“采矿(地下采煤方向)”专业课程设置缺少“煤矿开采方法”课程,“会计”专业不开设“财务会计”课程或者教学课时不够,采矿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满足地下采煤工作的需要,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会计业务工作吗?高职院校若是把专业设置看作是学校的生命,其专业课程设置犹如专业的血液。通过专业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后,就要通过课程设置来实现培养目标。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必须打破学科体系的界限和传统观念的束缚,本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终身学习为目标和“实用、精干、动手能力强”的原则精选、设计课程内容。基础理论课程和公共课要以终身学习为目标,按“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设置;专业课程要结合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专业职业能力为核心,按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进行设置;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必要环节,其课程设置要结合专业课程并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要突破常规,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加学科的技术含量,体现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要达到这一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按专业大类组建功能较为齐备的、能够满足实践与实训的校内实训工厂,同时还必须利用企业设备、资源的优势,建立若干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2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重理论,轻实训
在调查的学校中,普遍存在理论课时多、实训课时少的现象。比如华南某高职高专院校2012届三年制“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训课时(学分)只占全部课时(学分)的25. 8%某高职院校2009届三年制“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训课时只占全部课时的27. 3%;云南某高职院2013届三年制“会计与审计”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训课时只占全部课时的30. 6%,都不到1/3。并且这些实训课中都包含最后一学期的毕业实习,比重还很大 (如华南某高职高专院校2012届三年制“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中,共32个学分的实训课程,毕业实习为2 1个学分,占到75%),根据调查,很多学校的毕业实习,除了有工作单位的学生直接到聘用单位上班外,绝大部分学生名为实习,实为找工作单位,很少有真正按照专业要求(很多学校没有专业要求)实习的,因此毕业实习大多数是名存实亡的。
2. 2公共课课时多,专业课课时少
公共课时的比重最多占到32. 5%,最少也占到25. 8%;而专业课最多的只占23. 1%,最少的不到课程的1/5,只占17. 2%。笔者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因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专业课上。对于公共课,不少课程在进入大学前都学过,所以在开设时要结合专业特点,以“够用”为度,坚持“少而精,忌多而滥”的原则开设。比如“英语”课程,很多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毕业出去后儿乎用不着,但从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占的'比重还相当大,比如某高职院校2009届三年制“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其《英语》课时达188学时,占到全部课程的7. 13%。学时最多的专业课《人力资源管理》也只有8 1学时,只占到全部课程的3. 32%,不到《英语》课时的1/2;大部分专业课程只有56学时,只占到全部课程的2. 21%不到《英语》课时的1/3。对于这样的课程设置如何让学生学好专业,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
2. 3缺乏“嵌入式”的课程设置
所谓“嵌入式”的课程设置是指设置专业课程时,除了必须要考虑专业培养目标,考虑用人单位的需要等要求外,还应该将必要的证书考试课程嵌入到专业相关课程体系中,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既能进行学历教育,又能进行认证教育,在学生毕业时既可以获得学历证书,又可以获得相应的专业证书。比如根据《会计法》要求,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要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按照《财政部第73号一令》规定,自2013年7月1口起,必须要参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和《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试,待考试合格后取得。根据这个规定,对会计类专业的学生进行课程设置时,除了必须设置《会计基础》和《初级会计电算化》两门课程外,还要考虑《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设置,但华南某高职高专院校2012届三年制“会计电算化”专业和云南某高职院2013届三年制“会计与审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均未开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显然,其毕业生要想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仅靠学校学的专业知识还不够,还必须在专业知识外参加《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培训。
3运用PDCA循环,不断完善高职专业课程设置
PDCA循环最早是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针对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提出来的,具体是指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的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环节,根据四个环节的英文字头,简称PDCA循环。PDCA循环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环节的有机组合,是一个工作循环。运用PDCA循环进行工作,就是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环节的顺序来开展管理,它是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的一种基本模式,一种科学的工作程序,反映了开展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性。在企业质量管理活动中,要求把各项工作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予以实施,再检查实施结果,将成功的方案纳入标准,将不成功的方案留待下一个循环去解决。企业产品具体的全面质量管理过程,是按照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过程。
按照PDCA循环的四个阶段八个步骤,运用PDCA循环完善高职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做法是:每一届学生毕业后,认真分析考查其毕业生的人才质量,找出其毕业生在人才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在课程设置方面影响毕业生人才质量方面的原因,其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公共课与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的比例不合理,公共课课时偏多,专业实践课课时偏少;可能是课程大纲有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不突出或学时分配不合理;可能是缺乏市场调查,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离等。原因找出后,分析众多原因中造成毕业生人才质量差的主要原因,然后针对找出的主要原因,采取措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提高下一届学生人才质量的专业课程设置(制定计划阶段);新的专业课程设置(计划)制定出来后,对下届学生就必须按照新的专业课程设置
开展教学活动,即执行计划(实施阶段);等待本届学生修完全部课程,完成所有学业后,将实施的情况与计划进行对比,检查是否完成了计划,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哪些经验是值得总结的,哪些是失败的教训(检查阶段);把成功的经验制定成标准,失败的教训记录在案,防比今后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发生过去出现的问题;对于本届学生在人才质量方面没有解决的遗留问题转入到下一届学生中去,作为下一届学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计划目标(处理阶段)。这样不断循环下去,课程设置将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完善,每一届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都将比上一届学生好。PDCA循环是一个工作循环,并且是一个前进的循环,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它存在于各个管理层面,使质量管理的车轮不断前进,人才质量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