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介绍中国戏曲作文——昆曲 篇一
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被誉为“戏曲之花”。它起源于明代,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昆曲以其独特的唱腔、舞蹈和表演风格而闻名于世。
昆曲的唱腔是其最具特色的表演形式之一。它以“唱”为主要表现手段,唱腔婉转动听,富有情感。昆曲的唱腔分为高腔和平腔两种,高腔多用于表现激烈的情感,平腔则适用于平静的场景。唱腔的演唱需要演员具备深厚的音乐底蕴和声乐技巧,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角色的情感和个性。
除了唱腔,昆曲的舞蹈也是其独特之处。昆曲的舞蹈动作流畅优美,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演员在表演时,通过舞蹈的动作来展现角色的情感和状态。舞蹈动作要求优雅大方,需要演员有良好的舞蹈基础和协调能力。
在昆曲表演中,演员的表演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演员需要通过面部表情、眼神和身体语言来传达角色的感情和内心世界。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演技训练,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诠释剧本中的角色。
昆曲的剧目丰富多样,有历史剧、传奇剧、爱情剧等等。其中最有名的剧目包括《牡丹亭》、《红楼梦》、《西园记》等。这些剧目不仅具有文化内涵,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通过昆曲,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够欣赏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初一介绍中国戏曲作文——昆曲 篇二
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朵奇葩,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受到世界的瞩目。
昆曲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它的表演形式独特多样,包括唱腔、舞蹈和表演。昆曲的唱腔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婉转动听的声音能够穿透人的心灵,引起共鸣。昆曲的舞蹈则以其优美的动作和独特的韵味而吸引了众多观众。演员在表演时,通过舞蹈的动作展现角色的情感和状态,给人以美的享受。
昆曲的剧目丰富多样,有历史剧、传奇剧、爱情剧等等。这些剧目不仅具有文化内涵,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中最有名的剧目包括《牡丹亭》、《红楼梦》、《西园记》等。这些剧目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精彩的表演,向观众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昆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通过昆曲,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够欣赏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昆曲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广大的昆曲爱好者和专业演员的努力。他们在学习和传承昆曲的过程中,不断研究和探索,为昆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珍惜昆曲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昆曲的精神,让昆曲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初一介绍中国戏曲作文——昆曲 篇三
我想重温你,贴近你的灵魂,聆听你的吟唱。
——题记
初一暑假,因为有你陪伴,炎热的夏日不再那么难熬;而今年冬天,同样因为与你同行,我觉得不那么寒冷——昆曲啊,愿你永远伴我前行!
昆曲啊,我最欣赏你的梦幻。
昆曲大师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是你最亮眼的风景。
犹记得杜丽娘因为一场冗长深远的梦而迈出香闺,漫步园中,欣赏春色如许。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如此美景却入不了杜丽娘的闺心,只因她为寻不到情郎而抑郁良久。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杜丽娘苦苦追寻,却怎么也寻不到她的美梦,最终在梅树下香消玉殒。
一个温婉哀怨的女子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见犹怜。
《牡丹亭》中的句句唱词皆击中人心,那句“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让我揪心,那句“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让我喟叹……至于情节,无论是书生柳梦梅“拾画”、“叫画”,还是两人双宿双飞,都令我无比动容。
抛开《牡丹亭》,《南柯记》与《邯郸记》是两曲人生大梦,《紫钗记》是一曲痴缠之梦,其中李益与霍小玉的曲折爱情发人深思……昆曲的刚劲与柔美在“玉茗堂四梦”中结合得恰到好处。
昆曲啊,我记得你的悲壮。
《单刀会》中关羽的缕缕寂寥犹徘徊在心间,《桃花扇》中李香君“奴已把得必死心,唱不尽鹃血满怀”的誓言仍回荡在耳侧,死守扬州的史可法英勇就义时的神情仍依稀呈现在眼前……他们的一言一行,我都回味无穷。
昆曲啊,我记得你的深情。
在《玉簪记》中,书生潘必正与尼姑陈妙常在几番试探与表白后,终于冲破道规,修成正果——这正应了于丹的一句话: “若不是至情至性,又怎会一往情深呢?”
昆曲啊,我还记得你的苍凉。
这苍凉蕴含了多少无奈与悲壮啊——在李开先的《宝剑记》中,林冲火烧草料场那一幕,他不得不放下“实指望封侯万里班超”的雄心,“生逼做叛国红巾”;在《长生殿》中,唐明皇被逼赐死杨贵妃,无助又深情……
昆曲啊,你唱遍了世间美景,洒尽了英雄热泪,吟咏了旷世爱情……
我念你如初,永记你的美好!
初一介绍中国戏曲作文——昆曲 篇四
戏剧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可以说,我从小就与戏剧结下了缘。听妈妈说,她特别爱看戏,怀我的时候,凡是戏,妈妈每场都必看。那天,妈妈为了欢庆我的到来,便特地学了一首戏曲唱给我听,做为我来到人间的第一首摇篮曲。
我满两岁的时候刚会走路,就回模仿一些演员们走路,还不停的咿咿呀呀地乱唱。床——是我的舞台,芭芘娃娃——是我的话筒。
后来,我慢慢长大,妈妈见我那么热爱戏剧,便让我正式的去学习昆剧。
我的师傅是杨师傅,她的年龄50左右,她可是一个老手了。当我刚走进她的练习室时,看到了许多的大人们在学一些基本功,个个都学得汗流得湿了背。这时的我心里不停的想:“哇噻!我不是学得要了命!”
我是学大小姐的这一行,每天都得学一些手势2至3小时,学步行1至2小时,至于练声那可不的了了,是练到你练不下去为止。
学戏里头数我最小。每次师傅的学生趁师傅不在,就会哄我开心,目的就是让我这个小师傅教他们一些基本功。
六七岁的时候,我就开始熟练了这些基本功,开始适应昆剧界的生活。杨师傅每天都会让我劈腿、压腿、立起来、连翻跟斗。每次,我一偷懒,所受的=得惩罚没能人体会到。
暑去寒来,几年后,我就可以很轻松的劈腿、下腿……其它基本功的动作更是不在话下。
在以后的生活里,我要是回到家,妈妈都会让我跟她讲今天所学的并表演个她看,看看我的成果。有一次,我表演给妈妈看,因为说我演得很棒,便在我演到一半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身为在场的我,很严肃的告戒了“观众”看我表演的规则。
一、不许说话。
二、不许看到一半离场。
三、不许站起来。
四、不许晚入场……其实这些规则都是师傅定的。
现在,我虽然不在师傅的教学下学戏,但我还是在家里自己学。这不,现在有了一首新曲《牡丹亭》,我为了学下它,这期间,要不是忘词就是跑调,有时侯甚至对自己很失望想放弃,但妈妈却坚持不让我放弃,还一直告诉有关“梅兰芳”同志的故事……
我的艺术——昆剧,它造就了我。
初一介绍中国戏曲作文——昆曲 篇五
昆曲可谓是我们苏州的一大特色。而该曲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
很高兴,学校最近组织了同学们去欣赏昆曲。且不说小学里曾不止一次地去细细品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便逐渐自然而然地浮现在眼前。的确,能够观看昆曲现场演出,心里着实兴奋好奇。随着悠扬的笛声,一个个袅娜的身影娉婷而至,仿佛从画中走来,歌喉婉转,舞姿曼妙,一颦一笑,楚楚动人,多场戏下来我就宛如做了一个华丽的梦,当然,可能也是因为“外行看热闹”的缘故吧。接下来,就来说一说我这个外行人看过热闹之后的一些想法吧。
仍令我记忆犹新。便是《牡丹亭》。因为之前了解过,所以便更认真地聆听着。那委婉的唱词,婀娜的身段,无一不让人沉醉在昆曲的韵味之中。“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单是看词,便生动、委婉地展现出一幅幅美景。更暗藏着柳梦眉对杜丽娘的深深爱慕。细细去品味这个角色,慢慢的,我被里面的人物所深深吸引。
接下来的便是打戏——三岔口,虽然没有念白和唱词,只有震耳欲聋的锣声鼓声,但是也仍然可以吸引大家的眼球。戏中,丑角和武生用精彩的动作、灵动的眼神向大家展示了昆曲各个方面的艺术。博得了满堂彩的好评!
由此得知,昆曲的韵味并非一般人就能感受到,而是需要用心去聆听,去品味。《牡丹亭》那刻苦铭心的爱情,以及《三岔口》那矫健的身姿,不是用一句句富有作者心血的唱词,就是用演员们深厚的演技所一一表现出来的。所以,让我们共同用心去感悟昆曲的奥妙所在吧。
初一介绍中国戏曲作文——昆曲 篇六
昆曲,一个并不陌生的词语。它是多少人民用心血所浇灌出的瑰宝,历史的变迁在它的身上更是有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它的出现,让中国的华夏儿女真切地感受到百戏之祖昆曲的魅力,又让一代代年轻人为之而奋斗,用心去感受昆曲带给我们深远的意境和那独特的内涵,也让昆曲进入一个辉煌的时代。
众所周知,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有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的美称。那一句句经典动人的唱词,多像一首婉转动听的歌曲,似水流年,扣人心弦。演出服上那注入深情的一针一线,更是让演员们在舞台上尽情绽放,以最美丽的舞姿,面向世界,迎接未来。
记得白先勇先生曾经说过昆曲无它,唯一美字。是啊,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又有多少人能像白先勇先生这样挚爱着戏曲,始终如一?从刚开始不为人知的戏曲,到现在成为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员,这又是经过多少民间艺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
昆曲,是党和人民应该重视的重要战线,它的出现,让中国实现了繁荣富强,使人民更加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了人们对昆曲更多的认知,从而提倡人们看戏、评戏、学戏,也使人民生活娱乐质量大大提高,让更多的人们知道并喜爱昆曲,并不断深入研究和创作,更进一步推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昆曲的历史,真可谓是源远流长啊!昆曲早在元朝末期产生于苏州昆山等地,至今已经有了600多年的历史了。由昆山人顾坚草创,到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音乐家、改革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吸取了余姚腔、弋阳腔、海盐腔的特点,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在2001年5月18日,昆曲也正式被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之一。历经千辛万苦的昆曲,经历了数百年,又奇迹般地复活,变成每一个国人心中的骄傲与自豪,戏曲的成功靠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力量,同时,昆曲也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这个蓬勃向上的新时代和未来,与世界携手并进。
昆曲,这个终会站上世界舞台上绽放的艺术,正有更多热爱它的人在默默奋斗着,终有一天,中国会向世界展现出昆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