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产技术的个人实习报告(优质3篇)

时间:2016-02-01 05:18: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作物生产技术的个人实习报告 篇一

在这次实习中,我有幸参与了一家农场的作物生产技术实习。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深刻认识到了作物生产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作物生产技术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施肥、科学浇水、及时除草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可以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在实习中,我学到了合理施肥的方法,比如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农作物的需求进行施肥,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同时,我也学到了科学浇水的重要性,比如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来合理确定浇水的时间和量,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农作物的影响。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我所在的农场成功地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作物生产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农民和农业从业者,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作物生产技术,以适应市场需求。在实习中,我了解到了一些新的作物生产技术,比如无土栽培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这些新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土地和水资源的浪费,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然而,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也需要面临一些困难,比如技术成本高、农民素质参差不齐等。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意识。

总之,作物生产技术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和基础。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作物生产技术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了其中的挑战和机遇。我将继续学习和研究作物生产技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物生产技术的个人实习报告 篇二

在这次实习中,我主要学习了作物生产技术中的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实践和指导,我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病虫害的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种植管理是作物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实习中,我学到了一些种植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比如,在种植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来合理选择和管理土壤。通过调整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和养分供应,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时,我也学到了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技巧,比如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的湿度来确定灌溉的时间和量,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作物的影响;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作物的需求来合理施肥,避免浪费和污染环境。通过这些种植管理技术的应用,我所在的农场成功地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其次,病虫害防治也是作物生产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实习中,我学到了一些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和技术。比如,我学到了如何鉴别和防治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如蚜虫、白粉病等。通过及时发现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危害,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同时,我也了解到了一些绿色防治的方法,比如利用生物防治剂和天敌来控制病虫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通过这些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我所在的农场成功地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总之,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作物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一些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知识和技能,也了解到了它们在作物生产中的重要性。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为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物生产技术的个人实习报告 篇三

作物生产技术的个人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农作物生产技术(大田作物种植)

  实习时间:

  实习目的

  1、了解小麦植物学特征、生育期、生育时期、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2、了解水稻各生育阶段的特点

  3、了解玉米各器官的组成,各生育阶段的特点玉米籽粒的类型。

  4、掌握大豆栽培的基础知识及大豆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

  5、掌握高粱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技术和收获储藏技术。

  6、掌握谷子整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技术和收获储藏技术

  实习内容与步骤:

  (一)小麦

  一、选用抗冻性比较强的品种

  二、推广秸秆还田、配方施肥,培肥地力高产田一般全生育期亩施纯氮16公斤,磷(P2O5)7。5~12公斤,钾(K2O)7。5公斤,硫酸锌1公斤;中产田一般亩施纯氮14公斤,磷(P2O5)7公斤,钾(K2O)5~7。5公斤。

  三、耕耙镇—压相结合,严把整地质量关。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一次,耕深要达到25厘米以上,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抗灾能力。

  四、适期足墒精细播种,严把播种质量关,确保苗齐苗匀。越冬前要达到6-7片叶、5-8个蘖、8-10条次生根,需要有570-650度有效积温就可以实现。一般情况下,小麦最佳播期的适宜气温为冬性品种18~16℃、半冬性品种16~14℃。我县小麦播种适期为10月8日—12日,防止播种偏晚遭遇极端天气越冬偏早时,影响小麦正常生长。每亩基本苗10~12万,半精播中产田每亩基本苗13~16万;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适当增加基本苗。旱作麦田每亩基本苗12~16万,晚茬麦田每亩基本苗20~30万。

  五、补种方法:选择与该地块相同品种的种子,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后,开沟均匀撒种,墒情差的要结合浇水补种。

  (二)水稻

  一、秧田选择:本着采用旱育苗、便于管理和培育壮秧、方便运苗的原则,根据水田分布情况,选择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水源方便、排水良好、土壤结构良好、且无农药残毒的旱田地块做秧田。秧田土壤应富含有机质,土质疏松肥沃,pH值呈酸性反应,一般在4。5~5。5之间。

  二、施肥:根据分析测定,每生产100千克稻谷从土壤中吸取2。1—2。4千克,五氧化二磷0。9—1。3千克,氧化钾2。1—3。3千克

  三、水分管理:一是浅水增温促蘖。插秧时水池内保持“花达水”,插秧后水深保持在苗高的2/3,做到以水扶苗;返青后,水深保持在3厘米左右,有利于增加水温促进分蘖;10叶期后,采用干干湿湿的`灌溉法,到抽穗前40天为止。在此期间,当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80%时,要对长势过旺,不出现拔节黄的地块撤水晒田7~10天,晒田成度为田面发白,地面龟裂,池面见白根。二是深水护胎,浅水灌浆。水稻减数分—裂是水稻一生中对底温最敏感的时期,为防御低温冷害,当天气预报有17℃以下低温时,要灌15~20厘米深水护胎。期于时间要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歇灌溉,养根护叶,活秆成熟。每次灌水4~5厘米深,自然落干后再灌水,水稻黄熟期停水

  三、水稻追肥:

  1)早施、重施分蘖肥。水稻追分蘖肥以氮肥为主,一般在插秧后5~7天施人,追分蘖肥量占总氮量的30%左右。

  2)巧施穗肥。将总氮量20%的氮肥、总钾量30%~40%的钾肥配合,进行追施。水稻追肥以硫酸铵、尿素、硫酸钾为好。

  (三)玉米

  一、整地。玉米是一种既需水又怕渍的喜光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的需求不同,要求土壤肥沃,能灌能排,因此,在整地上要开好三沟,即主沟、围沟和厢沟,并做到沟沟相通,沟不积水,能灌能排。玉米整地最好是隔年翻耕冻坯或种一季冬季蔬菜,到第二年播种玉米时,土壤疏松干燥,团粒结构好,对玉米生长有利。

  二、水肥管理。据试验,生产100公斤玉米籽实,需氮2。5公斤,需磷1公斤,需钾2。1公斤。若亩产500公斤玉米,亩需尿素33公斤左右,或硝铵50公斤,过磷酸钙31公斤,硫酸钾13公斤。需肥数量比例不同,苗期占需肥总量的2%,穗期占85%,粒期占13%。玉米从拔节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时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种肥、追肥结合;氮肥、磷肥、钾肥结合;农肥、化肥、生物菌肥结合。

  (四)大豆

  一、品种选择: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的品种。以采食鲜荚为主,应选择宽荚、品质好、风味早熟的品种;采收后以加工豆制品为主的,选用一般普通型品种。

  二、适时播种:6月上中旬直播。切忌在雨后和土壤烂湿时播种,否则大豆会因吸水受胀而不能发芽,即使已发芽的也容易引起烂根死苗。

  三、合理密植:播前用适量多菌灵拌种,防止苗期病害发生。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密度,一般每亩保苗1.2-1.6万株,株行距在25×32厘米左右,亩用种5-7公斤,每穴播3-4粒。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

  四、及时施肥:大豆需要大量的磷钾肥,施用磷钾肥对毛豆增产效果显著。磷钾肥一般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的数量,应视土壤肥力而定,一般亩施氮磷钾复合肥25公斤作基肥,在生长期间可视生长情况适时追肥。幼苗期,根瘤菌尚未形成,可施一次10%的人粪尿或三元复合肥10公斤;开花前及花期喷施2次缩节胺,抑制大豆徒长,使茎秆变粗,株型紧凑,促进营养物质向荚果转移,提高大豆的结荚数、和饱满率,一般可增产10-25%。

  五、鼓粒成熟时期

  1、生育特点:营养生长基本停止,生殖生长旺盛。这个阶段前期决定粒数,中后期决定粒重,根茎生长减弱,根瘤固氮能力开始下降。

  2、主攻目标:保根、护叶,增荚、增粒,提高粒重。

  3、主抓措施:

  ①遇旱及时浇水。大豆鼓粒期对水分反应敏感。此时正处于山东“秋旱”季节,所以要及时浇水。

  ②补施肥料。此期强叶片发黄,结合浇水可亩施尿素5

公斤或喷洒3%的磷酸二氢钾1—2次。以延缓叶片衰老,提高粒重。

  ③此期大豆主要害虫有食心虫、豆荚螟。可结合增强叶片后期功能,增强光合能力,提高粒重,促进早熟,每亩可用50%的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加天达2116(豆科型)75克兑水45公斤混合喷雾或用70%晶体敏螟虫700—1000倍液加入天达2116(豆科型)75克混合喷雾。可防消费品市场虫害,又能早熟、增产。

  ④适时收获。人工收获宜在大豆的黄禾期,机械收获大豆在完熟初期为适宜期。大豆田采用上述栽培技术要点实施,病虫害等可以得到很好控制,植株健壮不早衰,荚果饱满优质,较普通管理田增产25%以上。

  (五)高粱

  一、整地:

  先将堆肥撒施于耕地上,然后耕犁12~15公分(4~5寸)深,充分耕碎土块,除去杂草,并耙平土面,按照行距50公分开挖4~6公分深的植沟播种量:每公顷约需15~20公斤种子,种子可向当地乡镇农会购买。播种法:播种法分点播及条播两种,一般以条播为主,把种子均匀播于植沟内然后覆土厚约3公分。

  二、施肥法:

  (1)春作及秋作:堆肥于整地前撒施於田间,然后翻入土中,磷肥全量及氮钾肥半量作基肥,于播种前施用,余半量氮钾肥於播种后30天施用。

  (2)宿根栽培:半量肥料于主作收获后10天施用,余半量于主作收获后30天施用。肥料施用位置应离植株10~15公分,以免伤及植株。

  三、田间管理

  (1)间苗补植:高粱播种后20~25天,苗高15公分时,实施第一次间苗,到苗高25~30公分,实施第二次间苗,最后株距保持约10公分,如发现缺株时,可挖取间苗中要拔除的健壮苗来补植

  (2)中耕除草:高粱生育期间,按照杂草发生情形,实施中耕除草2~3次,尤其生育初期,特别注意将杂草除净,以免影响发育。若使用除草剂时,应在播种覆土后萌芽前喷施。

  (3)培土:第一次中耕除草后,随即施追肥於植株旁,并将土壅培於植株茎部,以防止倒伏,促进发育。

  (4)灌溉排水:高粱耐旱,但在幼穗形成期(播种后35天左右)、(播种后60天左右)、乳熟期(播种后75天左右)如遇乾旱,影响产量很大,应加以适量灌溉。在多雨季节,应随时排除积水,以免发生病虫害及延长成熟期。

  (六)谷子

  一、选择优良品种

  优质高产新品种“冀谷19”。幼苗叶鞘绿色,夏播生育期89d,平均株高113。7cm,平均667m2产量353。1kg。高抗倒伏、抗旱、耐涝,抗病性好,商品性、适口性均好。每亩留苗3。5万~4。0万株。富硒优质保健谷子新品种“冀谷18”。幼苗绿色,夏播生育期86d,株高106。7cm,抗倒伏、抗旱、抗病,小米含硒是普通品种的2倍,具有抗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防治大骨节病、克山病和癌症等作用。亩留苗4。0万株。富硒优质新品种“冀谷21”。该品种幼苗绿色,夏播生育期85d,株高119。2cm,亩产量357。6kg,是目前含硒量最高的品种。种植时每亩留苗5。0万株。高产优质新品种“冀谷20”。幼苗叶鞘绿色,生育期87d,株高121cm,每667m2产量351。9kg,春播夏播均可,每亩留苗4。0万~4。5万株。抗除草剂新品种“冀谷24”、“冀谷25”,适宜春播的高产多抗型品种“冀谷26”,有米味醇香的“小香米”,糯质谷子新品种“黏谷2号”等。

  二、精细整地

  春播时干旱多风,降雨量少,蒸发量大,表层土层极易失墒干燥,因此必须严格做好春季耕地保墒工作,才能保证谷子发芽出苗所需要的水分。春季当地表刚化冻时就要顶凌耙耢,以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耙碎坷垃,防止蒸发。播种前土壤含水量降到12%以下,只靠耙耢已不能起到保墒作用,通过镇—压措施,抑制气态水扩散是有效的保墒措施。春季整地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如果土壤干旱严重,就要耙耢镇—压不浅耕;如果雨水多而地湿,就不需要耙耢镇—压,而要采取松土散墒,以提高地温。

  三、播种

  春谷一般在5月20~31日播种;夏谷播种期一般取决于前茬作物收获的早晚,一般要求6月15~25日播种,最晚不得晚于7月5日。亩播量为0。75~1kg,播种深度3cm左右,春谷行距45~50cm,夏谷行距40cm。播后及时镇—压,以减少水分蒸发,促进扎根出苗

  四、合理密植

  土壤肥力较高,水肥充足的条件下,留苗可密些;在旱薄地,水肥条件不足的条件下留苗稀些。一般要求5~7叶期疏苗,提倡单株留苗,也可小撮留苗(每撮3~5株)。在华北地区春播一般亩留苗密度4万株左右,夏谷4。5万~5万株。及时间苗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试验证明及时间苗比晚5d间苗增产10%~30%。当因干旱原因导致严重缺苗时,应及时毁种。若只是出苗不均匀,应采取移栽的方法达到均匀留苗的目的。移栽尽可能早,但要在次生根长出后进行,否则很难成活。一般在浇水或下雨后2d进行,移苗时尽可能减少对次生根的损害,栽后压实土壤。

  五、追肥

  一般来说,氮肥以尿素作追肥最好,分2次追施。第1次于拔节始期;第2次于孕穗期,最晚要在抽穗前10d,以免贪青晚熟。在肥地或豆茬地,第1次要少追,第2次要多追;在旱薄地或苗情差的地,第1次要多追,第2次要少追。

作物生产技术的个人实习报告(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