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调研报告(精选6篇)

时间:2019-01-07 08:16: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农村贫困调研报告 篇一

农村贫困现状及原因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贫困地区进行调研,对农村贫困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农村贫困问题的实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引言

农村贫困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长期以来面临生活条件差、教育匮乏、医疗资源不足等困境。本次调研旨在对农村贫困现状进行全面了解,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供依据。

二、农村贫困现状

通过对贫困地区的走访和数据收集,我们发现农村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活条件差:贫困农民的居住环境较差,住房质量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清洁水源等基本生活条件。

2. 教育匮乏: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有限,学校数量不足,师资力量不足,学生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

3. 医疗资源不足:贫困农民面临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生数量少,药品供应不稳定。

4. 就业困难: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民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农产品价格波动大,收入不稳定。

三、农村贫困原因分析

1. 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经济相对滞后,产业发展不平衡,缺乏增收机会。

2. 教育投入不足:贫困地区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教育设施建设滞后,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3. 医疗资源不均衡:贫困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设施建设滞后,医疗人员配置不合理。

4. 农产品价格波动: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增加了贫困地区农民的经济压力。

四、解决农村贫困的建议

1. 加大扶贫政策力度: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政策支持力度,确保贫困地区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2. 发展产业扶贫:通过发展适合贫困地区的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致富。

3. 加大教育投入: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提供优质的教育条件,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受教育机会和水平。

4. 加强医疗资源配置:加大对贫困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医疗设施建设水平,增加医疗人员数量。

5. 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保障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减少农民收入的波动。

五、结论

农村贫困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努力共同解决。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展产业扶贫,加大教育和医疗资源投入,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农村贫困问题,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机会。

农村贫困调研报告 篇二

农村贫困问题的对策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探讨解决农村贫困的对策,旨在为改善农村贫困状况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引言

农村贫困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为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探索解决途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供参考。

二、农村贫困问题的原因

1. 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农业,缺乏多元化的产业支撑。

2. 教育水平低: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有限,教育程度低,限制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3. 医疗条件不足:贫困地区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疗资源匮乏,无法满足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4. 农产品市场不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增加了贫困地区农民的经济压力。

三、解决农村贫困的对策

1. 发展农村产业: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引入多元化的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农民收入。

2.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加强教育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的教育水平和就业机会。

3. 改善医疗条件:加大对贫困地区医疗设施建设投入,增加医疗人员数量,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4. 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加强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建立稳定的价格机制,保障农民的收入稳定。

四、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上的扶持。

2. 加强组织协调:政府需要加强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3. 增加社会参与: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农村扶贫工作,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

五、结论

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加大教育和医疗投入、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等对策,可以有效改善农村贫困状况,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发展机会。同时,政府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组织协调,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农村扶贫工作,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贡献力量。

农村贫困调研报告 篇三

  xx村贫困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村是我县“xx”时期的贫困村之一,位于xx镇西南部,距xx镇政府所在地所在地90公里,辖xx一、二、三组,高让一、二组,半山组,纳坝一、二组,林桂组、龙山组、林或组,纳笑一、二组,卡同组、辉贯组,甲以一、二组等17个村民小组,共375户17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2人,龙滩库区移民户802人,农村五保户4户4人,农村低保户57户143人。全村总面积6430.5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32公顷(水田17公顷,旱地115公顷),目前种植有核桃1810.48亩,目前的经济来源主要以水果、板栗、食用菌、杉木、网箱养殖、山羊养殖为主,XX年人均纯收入1692元。

  二、贫困面貌

  (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目前,xx镇政府至xx村的村级公路为水泥路。村内的林桂、纳笑屯为砂石路,雨季路面泥泞,路况较差,可勉强通行;卡同、威贯、龙山、林合、纳坝、甲以、高让、半山等八个屯未能通车行路,交通极为不便,出行难成为xx村发展的瓶颈。xx村半山屯有3户后靠搬迁户尚未通电,其余各屯(户)均已通电。建有人畜饮水工程,但受投资及水源限制,工程建设规模有限,无法在旱季发挥出更有效作用,人畜饮水面临一定困难。XX年,水利系统预算投入40万元,在卡同、辉贯、林合、龙山等屯新建自来水工程,新建和加固维修高让、半山、纳笑屯田间渠道,改善了xx村多年来本来就少有的农田灌溉条件。相关项目目前还在施工。

  (二)教育事业困难较多

  xx村有1个村完小,全校占地面积2916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166平方米,开设1个学前班、一至六年级各1个班,共7个班,有教职工7人,其中,校长1人,代课1人,专任教师5人,均是大专以上学历。

  xx村完小XX年秋季学期在校生165人,内宿生101人,有标准铁床架60床,学生人均拥有床位0.5个。全村适龄儿童已全部入学,入学率100%。由于地处偏僻山区,村完小的伙食质量保障难度大,蔬菜尚可从附近农家购进,肉类食品必须从集市购买,极不方便。同时,由于山川广袤,人们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学生上学极不方便。

  (三)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受限

  xx村共有党员46人,其中,70周岁以上3人,40到70周岁9人,40周岁以下34人。党员年轻化程度较高,且文化程度在全村范围相比较高,体现出了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在xx村“两委”班子中,党支部书记李世祥47岁,村委主任班荣登45岁,村委副主任林汉宁47岁,村妇女主任王美娟35岁,年龄比例较为合理。走访中发现,村委班子及各村民小组组长都有较强的工作积极性及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良好愿望,有较强的意愿管好村级事务。

  xx村建设有办公用楼1栋,建筑面积308平方米,内设卫生室。还设有“农家书屋”,约有书籍700册,可供村民阅读使用。但村级管理服务制度不够健全,需要加强规范化管理培训。由于村屯分散,宣传设备、设施不够,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不能及时宣传到位。

  (四)社会发展较为欠缺

  民风民俗方面。该村以壮族群众为主,村民爱唱山歌、团结和睦、互爱互助、乐观积极、热情好客,乡情浓郁,乡风质朴,但全村除小学外,没有体育、文化设施,难以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精神文明建设硬件和软件都严重缺乏。

  村容村貌方面。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指导和驻村工作组的大力宣传和组织下,群众积极参与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建设活动,环境卫生意识有所提高,村容村貌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等客观原因,村屯污垃设施严重缺乏,除了村委所在地和条件相对较好的屯建有小型垃圾收集池外,其他屯都没有垃圾处理设施。

  居住环境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县引导农村危房改造力度不断加大,享受农村危房改造补贴群众越来越多,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从统计数据来看,全村375户居民中,已经没有茅草树皮房,只有45户还住在木瓦结构的旧房子里,绝大部分群众都已住进砖混结构的楼房。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建房技术保障,大部分群众建设的新房还存在抗震能力弱、“三通”难度大等问题。以林合屯为例,全屯共有2

3户群众,却分为6个居住点,最高的居住点目前未通自来水;从码头到该居住点大约3.5公里,只通机耕路,但路况极差,摩托车都难以通行;目前该屯群众已全部住进楼房,但没有框架结构楼房,其中只有一户进行过装修。林合屯的这一情况具有较强代表性。

  产业发展方面。种养殖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已创建有天峨县xx镇世祥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天峨县xx镇高让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广西天峨县康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天峨县丰盛养羊农民专业合作社、天峨县李林黑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但多数合作社为这两年新创建,正值投入阶段。该村外出务工人数229人,在本村务农人数867人,在校学生172人,其他为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小孩等,劳动力转移率较低。

  三、贫困原因分析

  (一)人口素质总体相对低下

  全村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只受过小学或初中文化教育,熟练掌握运用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比例很低,科技意识差。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文化素质相对低下,身无一技之长,只能依靠体力劳动,收入水平低。部分群众不相信科学,只相信经验,存在别人种什么就跟着种什么、别人养什么就跟着养什么的观念,创新意识不足,短视现象严重。部分群众保守思想和安土重迁意识较为严重,当调研组提出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并实现进城梦时,大部分群众顾虑重重。有的担心到县城养不活家人,有的担心还不起购房贷款,有的认为到县城买房花费太大、得到房子太小,有的担心集中居住难以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二)产业发展空间较为狭窄

  xx村地广人稀,植被繁茂,但是处于龙滩水库水源涵养区,山高坡陡。田地单块面积小,肥力弱,不适宜机械化耕作;耕地零碎,土层瘠薄,易涝易旱;排灌条件差,滑坡灾害频繁;远离县城,交通不便,农业种植劳动强度大,成本高,竞争力弱。调研组从县城前往林合屯,乘车半个多小时,乘船1个多小时,还需步行1个多小时。当地群众也反映,瓜果蔬菜类农产品从屯里面运送到县城由于辗转颠簸,一般都会烂掉一半左右。调研中还发现,大部分群众都将大部分土地用以种植杉木,产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谈及产业发展计划时,个别群众提出扩大山羊养殖规模,但被大部分群众否定。

  (三)享受扶持政策相对较少

  xx村地处莽莽大山深处,历史上长期与世隔绝,发展滞后。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大力推进扶贫开发,但是由于xx村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扶贫开发的难度极大。上级对xx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与需求相比,十分不足。从xx村林合码头至林合屯各居住点共有大约4公里路程,由于该屯既位于龙滩库区,又只是单淹(只淹耕地不需搬迁)地区,该屯建设入屯公路时,既没有享受到扶贫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扶持,也不符合移民部门的帮扶条件,当地群众户均投入近万元也只建成一条部分地方坡度超过30度的低等级车行路。一到雨水季节,边坡塌方严重,路面坑坑洼洼,行车安全系数极低。

  (四)自然生态承载能力减弱

  长期以来,xx村农民修房造屋、生产生活都依赖森林资源,局部地区过度垦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日益恶化,但是村民人口越来越多,高科技劳动工具越来越普及,人们利用、改造和破坏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当地自然生态越来越难以适应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有炭窑,一些较大的木头被丢弃在路边,个别群众毁林造林。一些群众进行山羊养殖,也给当地生态带来较大的破坏。

  四、几点建议

  当前,和xx村相比贫困面貌一致、贫困原因类似的贫困村还有很多,为他们找到一条合乎实际的脱贫路子,是县委、县人民政府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加大生态移民搬迁宣传动员力度,促使贫困群众通过移民脱贫。移民扶贫是当前我县推进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点,生态移民又是当前我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把这两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宣传动员力度,引导他们通过生态移民搬迁到城市安居,也减弱当地自然生态压力。在动员群众生态移民时,应重点把握好解决群众后顾之忧的问题,从就业、就医、就学、产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搬迁群众扶持和引导,促使他们在城市得到发展,在城市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有效提升生产生活设施保障水平,帮助贫困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由于部分贫困村屯享受相关扶持政策较少,人们自行筹集资金建设的生产生活设施质量差、水平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利用率和安全使用系数低,对改善生产生活质量作用发挥不明显。因此,要加大对贫困村屯特别是人口数量较多且未进行生态移民村屯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通过政府补一点、社会帮一点、群众出一点等办法筹措资金,对不符合有关安全标准的设施进行加固或改造,对已不能发挥作用的设施进行升级或新建。帮助贫困群众营造一个安全便捷的生产生活环境,引导他们投入精力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三)通过“七个一批”综合施策,因户制宜探索各不相同的脱贫路。除了自然条件恶劣,观念落后等共同因素外,贫困户具体贫困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病因灾返贫,有的是无劳动力致贫,有的是因有子女上学一时难以脱贫。对此,我们要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对贫困对象“七个一批”进行分析(扶持生产发展一批、转移就业发展一批、移民安置搬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教育资助帮扶一批、边贸政策扶持一批),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探索扶贫具体思路。

  (四)引导贫困群众合理发展产业,促进贫困村屯持续长足健康发展。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贫困群众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认识不足,全部栽植成长周期长、经济收益慢的杉木,在发展产业的选择上存在盲目现象,未能走上长效产业与“短平快”产业互相结合、短以养长、长以补短的产业发展轨道,坐拥百亩以上人工林,但近几年内摆脱不了贫困的命运。我们要利用我县特色业发展迅猛、幅射带动能力强的优势,引导贫困群众选择适合的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业与林木业发展相结合、相补益的良性发展模式,才能促进贫困村屯持续长足健康发展。

农村贫困调研报告 篇四

  单亲贫困母亲是一个亟需全社会关爱的弱势群体,这一群体的稳定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关注她们的生活,探索缓解单亲家庭生活困境的方法和途径,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单亲贫困母亲帮扶行动已列入江苏省事关妇女儿童发展8件实事之一,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连云港市灌南县妇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抽样调查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上报的136名单亲贫困母亲进行了调查摸底,对该县单亲贫困母亲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

  一、基本情况

  1、年龄分布集中,文化程度低。

  单亲贫困母亲以35—50人群居多,占80%左右。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最多占81%,其中还有一部分仅有小学毕业和文盲。

  2、就业状况不佳,经济收入低。

  单亲贫困母亲在本地务农的占42%左右,下岗失业和其他占21%,自由职业占20%,在职为17%。就业状况的不佳直接造成了单亲母亲经济收入的降低,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家庭人均月收入在400元以下的占到了23%,家庭收入在最低工资标准以下的家庭占总数的92%,她们大多数人没有固定工作也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水平远低于当地平均。

  3、生活动力缺乏,健康水平低。

  在136名单亲贫困母亲中,就家庭代数而言,生活在二代家庭的占81.6%,只有8。7%的家庭是与1~2位长辈共同居住;就共同居住的子女而言,92%以上的单亲母亲都只有1个子女。但无论子女多少,90.8%均由单亲母亲自己带养,而长年的劳累和压力,使她们患有各类疾病,较为集中的有妇科病、贫血、癌症和高血压等,巨额医疗费用以及缺乏劳动能力,使这些贫困家庭雪上加霜。其中患重病和身体残疾不能劳动的占12%,有其它慢性疾病的占15%。

  二、主要问题

  1、有提高收入的愿望,但就业难度大。

  单亲母亲普遍存在就业困难的问题,她们除了女性就业所面临的共性困难外,就业时间、精力投入、就业地点选择上,都由于她们作为未成年人孩子的唯一照看者,而不如其他竞争者,另外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缺少专业技能,就业再就业存在困难,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而农村和无固定职业的单身母亲,压力更大,农村单身母亲缺少劳动力,城镇无固定职业单身母亲在专业技能和资金方面缺乏自我创业的能力,而且还面临孩子升学的压力,生存压力更为严峻。在调查的近半的单亲家庭中,主要靠低保与打零散工所得收入艰难地维持生活,这些家庭省吃俭用,也只能勉强过日子。

  2、有让子女成才的愿望,但教育教学难。

  单亲贫困母亲中,子女正在求学的占76%以上,为了帮助子女完成学业,不少单亲贫困母亲只能紧衣缩食,使得不少单亲贫困母亲承受生活重压。另外,单亲贫困母亲由于普遍存在的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限制,缺乏教育知识,加上工作辛苦,或者自身病重或残疾,没有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面对子女在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往往有心无力,无法为子女提供切实有效的学习帮助。但多数单亲家庭都对子女学习上的期望都比较高,要求比较严格,造成孩子精神负担过重。

  3、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愿望,但身体、精神状况差。

  由于贫困,有相当数量的单亲母亲有病不能及时就诊。而有病不去治,就更不能去打工,从而导致生活更加贫困,这种状况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根据调查,单亲特困母亲家庭中,有病不上医院就诊的母亲达到70%;还有11%的母亲患有各种疑难杂病无钱医治。她们普遍不做定期检查,还有部分人担心知道自己患有疾病后,增加思想负担,多次放弃体检机会。单亲母亲还有一个共同特征表现为精神焦虑,大部分单亲母亲有孤独和无助的感觉,一些女性认为,离婚后最难适应的是,当感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没有人与你分担,没有人为你出主意,没有亲人间的交流和亲情慰籍。因此,几乎所有的单亲母亲都有幸福感下降的感受,作为单亲母亲,很少体验到被关爱、被欣赏的感觉,她们需要独自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在未成年的孩子面前还要强作笑脸。

  三、建议与对策

  单亲母亲在遭遇婚姻危机及离婚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在她们成为单亲母亲后更面临着诸如资金、就业、医疗、子女教育、法律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她们,我们建议从政府、社会和个人等不同层面,构建对单亲家庭的社会保护体系,为单亲母亲提供相应的帮助。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单亲贫困母亲素质。

  引导单亲贫困母亲转变观念,克服弱势心理,自立自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和劳动技能培训,针对市场就业需求和她们的实际,帮助单亲贫困母亲掌握一技之长,着力提高她们的致富技能和职业技能,提高竞争力。

  (二)加大宣传力度,汇聚社会力量关爱单亲贫困母亲。

  搭建宣传平台,把单亲贫困母亲推向公众的视野,捕捉真挚感人的母爱故事,挖掘自强不息的母亲素材,宣传无私奉献的母亲典型,关爱贫困单亲的母亲生活,从而汇聚社会的力量,呼吁更多的爱心企业、爱心团体和爱心人士加入到关爱母亲、帮扶贫困单身母亲的事业上来,使更多的母亲特别是贫困单身母亲共享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三)实施5大行动,建立健全帮扶单亲贫困母亲的工作机制。

  1、单亲贫困母亲健康援助行动

  健康知识宣教。通过发放女性健康宣传手册;组建一支巾帼义诊服务;在村(社区)布置女性健康知识展板等方式开展健康知识、疾病预防方面的宣传和咨询服务,引导单亲贫困母亲关注自身健康,增强预防疾病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开展单亲贫困母亲家庭教育讲座,开展咨询服务活动,帮助单亲贫困母亲家庭建立温馨和谐的亲情关系。免费妇女病检查,发放免费体检券,组织广大单亲贫困母亲参加妇女病普查,对检查出疾病的妇女提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建议,使单亲母亲真正享受到全面、细致的医疗服务。心理疏导活动。采取多种方式,对单亲贫困母亲提供心理支持。成立单亲贫困母亲协会或单亲贫困母亲俱乐部,把单亲贫困母亲们组织起来,定期举办交流活动,使她们有相互倾诉的机会。邀请有关心理专家面对面地进行心理调适,提供针对单亲家庭的心理辅导服务。积极关注单亲贫困母亲孩子的心理健康,开展“温暖工程”,在心理上给予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建立长效救助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单亲贫困母亲生活有保障。建立针对单亲贫困家庭的社会保障措施,对单亲贫困母亲参加社会保险给予补贴或减免费用,使其真正能够充分享受社会保障,尤其应针对重大疾病制定更加完善的保险政策。建立单亲贫困母亲医疗救助的有效机制,结合现有政策,给予他们医疗救助或适当减免其医药、治疗及检查费用。

  2、单亲贫困母亲创业就业援助行动

  开展就业援助。通过举办现场招聘会,送岗位到社区,把公益性岗位、服务行业的岗位优先安排给单亲贫困母亲。为单亲贫困母亲家庭子女提供招工就业机会,提高其自身素质和创业就业能力,促进其创业就业。提供创业资金扶持。扶持有创业愿望且有创业能力的单亲贫困母亲实现创业就业,帮助选择致富项目,开展“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发放贷款,为单亲贫困母亲发展生产解决资金瓶颈问题。

  3、单亲贫困母亲子女就学援助行动

  整合社会资源,组织社会热心人士与单亲贫困母亲家庭开展结对帮扶行动,关注单亲贫困母亲子女成长。针对困难单亲母亲需要获得对子女“学业补习”和“家庭教育”帮助的现状,建议教育部门、社区家长学校、妇女儿童之家等,充分发挥学校及志愿者的作用,开展对单亲家庭孩子的助学帮困,对其进行学习辅导和成长导航,并向母亲传授科学的家教方法及与子女沟通的技巧,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各类学校对贫困单亲家庭的孩子,在上学费用等方面给予减免照顾。每年给予一定额度的助学救助,确保单亲贫困母亲的子女上得起学。

  4、单亲贫困母亲法律援助行动

  加强对单亲贫困母亲的普法教育,提供法律资询的服务,对贫困单亲母亲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优先受理和办理。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服务所、司法鉴定等机构为贫困单亲妇女提供法律服务的,应当减免相关费用。

  5、单亲贫困母亲生活援助行动

  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捐款捐物,为单亲贫困母亲家庭献爱心,特别利用节日期间,各级组织上下联动,走访单亲贫困母亲,给予生活的帮助和支持。建立救助基金,开展单亲贫困母亲帮扶活动。建议由政府出资为主,动员社会各多方面力量,建立单亲贫困母亲救助基金,对一时无力自救的单亲贫困母亲,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同时,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组织爱心人士和爱心单位进行扶贫帮困等活动,改善她们生活困难的现状。

农村贫困调研报告 篇五

  根据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作为自治区“”时期整村推进贫困村的xx市xx区xx镇xx村今年继续被确定为自治区安监局的帮扶对象。受党委、政府的重托以及自治区安监局领导的信任,我于今年3月底到xx镇xx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为确保各项帮扶目标的实现,一到任以后在xx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xx村“两委”的积极配合下,很快融入新的环境,扎实开展调研工作。通过实地察看了xx村的人畜饮水、村屯道路、水利设施、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深入农户家中,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与xx镇党委、政府领导和xx村“两委”班子座谈,具体了解xx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研究今后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对切实帮助xx村“理思路,出点子,供信息,找资金,抓管理”,积极谋划定点扶贫工作新举措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南部,面积x平方公里,距xx市xx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与集合村相连,南与那银村接壤,居住着壮、瑶两个民族。全村辖那母、百秀、六合、百拿、那幸、那户、百苗、平利、六烟、那华、那马等11个自然屯,17个村民小组652户2745人,其中瑶族6个自然屯,瑶族人口1402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1%,均为农业人口。全村目前共有五保户14户,88人享受政府低保。全村土地总面积2.2万亩,耕地4031亩,其中水田1201亩,旱地2830亩;有经济林面积6000亩,其中油茶成林面积3000亩、八角800亩,杉树成林面积1000余亩,退耕还林面积1000亩。农作物以种植甘蔗、水稻、玉米为主,主要经济林有油茶、八角、桐果、杉木等。全村有农资商品服务部3个,小型茶油加工厂8家。村属地界内无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去年开始有区直单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员驻村。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情况。XX年,xx村人均纯收入x元。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甘蔗、油茶、八角、杉木种植、家庭养殖、劳务输出等。一是种植业,以水稻、玉米作为口粮只能解决全村的吃饭问题,XX年全村进厂原料蔗约9100吨。二是养殖业,全村现存栏生猪800多头,耕牛90多头,有年均一万元以上收入的养殖专业户15户;三是运输业,全村从事运输业的6户,大小运输车6台(含1台客运车);四是劳务输出,富余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310人。另外,有部分村民在农闲时到或附近地区临时务工。

  (二)教育事业发展情况。xx村在那户屯设有一个村中心小学和在六合屯的一个教学点(仅一年级),全村一至五年级在校生199人,六年级学生全部送往xx镇中心小学完成6年级教育,并在xx镇第一中学上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全村义务教育适龄青少年、儿童共304人,入学率100%,没有辍学现象,均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目前在校大学生18人。另外,在村部和六合屯内各有一民办幼儿园,入园入托人数分别为30人和18人。

  (三)社会保障发展情况。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605人,参合率达到97%;XX年开始在全村范围内推广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对象1321人,参保率75%。全村60岁以上老人219人全部享受养老金。

  (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村部综合楼是集学习文化、教育培训、办公接待、医疗卫生于一体的村级活动场所,建于六烟屯,处于至xx镇公路路边,为一栋两层建筑面积为160m2的砖混结构建筑,内设办公室、计划生育室、培训室、医疗卫生室、文化室、会议厅等,卫生医疗室配备了基本的医疗救护药品。

  (五)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是交通基础设施有待提高。全村主要通屯道路共7条13.2公里,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现村部至百苗屯650米通屯路已完成硬化工程,进一步是屯内道路的硬化及美化工作。六烟、那幸屯的屯内道路硬化工程已完工,至公路到六合屯的通屯公路基础实施以及扩建工程基本完工,到百拿屯的通屯盘山公路已开通并铺上砂石,新建桥梁一座,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出行。其余村屯道路无硬化、,路面凹凸不平,弯曲狭窄,宽度均为2-3米,部分路基常年失修,雨天难以出行。二是水利灌溉设施还相当薄弱。全村共有水利渠道8条12公里,灌溉面积1200亩,主要水源来自平禄水库,只有1条4公里水利渠道达到“三面光”标准;其余包括那母、百秀、六烟、那马、六合、那华等屯的水渠还是许多年前依田埂开挖的水沟,日积月累了大量淤泥,大大限制了灌溉水流量。三是通讯设施不完善。全村11个自然屯均通电、通电话、有手机信号网络覆盖,约三分之二的农户安装有卫星电视接收设备,但遇雷雨大风天气时常伴有短时间的停电和手机、电视信号中断现象。

  (六)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政策落实情况。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有待加强。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卫生面貌较好,猪、鸡到处跑的现象较少,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在该村有较好的控制。

  (七)村级组织和党组织建设情况。一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现党支部班子有成员5人,其中支部书记1人,副支部书记1人(兼任村委主任),支部委员3人(2人兼任村委副主任);村委会 6人,其中村委主任1人,副主任2人,村委委员3人。平均年龄40岁,其中初中文化程度4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2人。村“两委”班子成员是各村民小组的经济能人,能吃苦耐劳,在群众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强的“双带”的能力。二是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目前,村“两委”建立了学习、工作、政务公开等制度,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班子内部较为团结,关系比较融洽,能够保证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村干部作风较为务实、正派,多数群众对村干部比较满意。三是党员队伍情况。全村现有党员49人,其中有女党员 16人,党员年龄老化。

  三、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xx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村人民齐心协力,加快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较大的变化。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村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村人民群众生活都在温饱线下徘徊,生产生活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

  (一)群众思想认识还有偏差。少数村屯群众的主体意识不够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尤其是在筹资建设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二)新农村建设规划比较滞后。由于乡村建设规划人才短缺,指导不到位,各村屯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整合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仍不够完善。村屯大都缺乏统一规划,房屋布局零乱,人畜混居,露天厕所、废弃水坑(塘)仍然较普遍,家户排水(污)沟独立不联通,有的家户直接把污水排到路上,家什、柴火乱堆乱放,村庄“差、乱、脏、臭”现象较严重,村庄整治工作难度大,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基础设施薄弱。一是那母、百秀、那幸、那户、平利、那华、那马的通屯道路亟待加固路基,维护修缮。这些通屯道路均为泥石路,多为依山而绕行,路面凹凸不平弯曲狭窄,宽度均在2-3米,严重影响了村民及村小学1400多人的出行。二是,人畜饮水比较困难。该村的水源较少,下辖的那马、平利、那母、六合、那户等五屯的人畜饮水设施还很薄弱,现引水水源不够稳定,枯水期间的人畜饮水均出现断供或不能自给情况。给这5个屯的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三是,水利设施年久失修。xx村的灌溉水源欠缺,那母水利渠道(主道2条共3公里)、六合水利渠道(主道1条2公里)、平利水利渠道(主道1条1.5公里)、那马水利渠道(主道1条1.5公里)均需维修,其中那母屯的水稻面积为91亩,那母灌溉水利渠道所经之处均为大面积水稻田,水田集中度、灌溉利用率均为全村最高,然而多年的失修失护使河道堆积了较厚的淤泥,急需清理修缮。四是,危房改造任务艰巨。由于群众收入来源少,投入到住房建设资金非常有限。虽然,这几年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逐步修缮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危房。但全村还有47户农户居住在简易木瓦结构的房子或危房中,这些房子多建于上世纪,大部分已严重倾斜,均属于危房,安全隐患大。五是,六合屯教学点的基础教学设施十分简陋有待完善。该教学点设在屯边的山丘上,途径一条泥泞湿滑的土坡台阶,只有一间教室和一间老师办公兼休息室,虽在XX年经过当地政府努力,为教室和老师办公室接入电力线路,安装了照明灯具、门窗扇叶等,增加课桌椅。但该教学点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落后, 没有卫生间,也没有任何的文体活动场所器材和设施,教室内墙也未粉刷,严重的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遇炎热、寒冷天气时,小孩难以安心听课学习;遇大风、大雨天气时,只能停课放假回家。

  (四)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主要经济作物退化严重。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调整有一定的难度。xx村长期以来都以种植水稻、玉米、甘蔗为主,辅以种植油茶、八角、杉树,产业结构单一,产量低,农民群众增收困难。目前可利用的耕地已基本用完,无法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增收;由于甘蔗、水稻、八角、油茶已成规模种植,短期改变种植方向存在一定的难度。

  2.八角、油茶果退化严重,缺乏技术指导。全村的主要经济作物八角种植面积共800亩,XX年的适龄八角树单产仅75kg/亩;油茶果种植面积共3000亩,单产仅100kg/亩,远低于平均产量。为此,也曾请过农业技术专家指导,但未能予以解决。

  3.养殖业发展徘徊不前。养殖业主要以生猪为主,家禽为辅,但大户少、品种杂、科技含量低、成本高,还没有摆脱“养猪为过年,养禽解决油盐钱”的小农经济束缚。前些年,有的农户发展养猪、养牛、养羊等项目,因受市场波动影响,现在存栏数已经很少,没有上规模的养殖户。

  (五)劳动力素质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

  该村劳动力总数约为1360人。目前,为增加收入来源,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但大多数群众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组织性,外出就业途径少,门路窄,收入水平不高,务工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

  (六)基层组织建设有待于加强。一是党员队伍老化严重。由于优秀青年外出务工比较多,党员吸收工作难度大,现有党员老龄化严重。据初步统计,全村党员共49名,50岁以上老党员有24名,30岁以下的党员仅3名。二是办公条件有待改善。村部办公楼受XX年“6.28”洪水灾害影响,墙面出现了3条宽 2mm的纹裂,雨天楼顶板漏水较大,严重影响到村“两委”的办公、开会、学习以及农村农技培训等活动,另外村部还存在办公桌椅陈旧、电源线路老化等现象。经积极向上级争取,目前村部改造项目已进入征地测量的收尾阶段。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特点和新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在认真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现对xx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加强宣传发动

  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有关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特别是强农惠农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熟悉党和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只是国家的事、政府的事,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已的事,是让农民群众确确实实得到实惠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引导他们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

  (二)立足长远发展,科学制定xx村发展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然后按规划分期分批逐步推进实施。建议首先应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认真编制好“”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统筹安排农村建设的各项用地和空间布局,综合协调村民住宅与道路、人畜饮水、学校、幼儿园、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关系,为农村居民提供符合当地实际、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然后要确保村庄建设规划得到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房舍建设要符合规划要求,对不符合规划的建设行为要及时制止,对历史建筑要逐年“消化”。积极推进农村改水、改灶、改厕、改路、改房,实现雨污分流、人畜分离、垃圾清理,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xx村的基础设施非常滞后,建议按照“农民出一点、财政拿一点、社会筹一点、包村单位和有关部门帮一点”的思路,构建起“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群众自助、社会赞助”的投入机制。抓住国家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大力支持这一大好发展机遇,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千方百计向上争取投入,尽快建立高速通道,泽福人民。在实施整村推进中,通过整合各部门资金来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好贫困山区行路、饮水、农田水利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建设,加快村屯交通道路建设,解决阻碍扶贫进程的关键因素,切实改善群众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

  1.加快村屯交通道路建设,解决阻碍扶贫进程的关键因素

  ①跟踪落实“百秀通屯及屯内道路硬化工程” 的项目及工程施工建设。根据道路现有路况,部分修缮、加固路基后,拟水泥硬化1100米道路(含屯内硬化道路),宽度1-4米,供会车停让。此项目初步预算约为30万元。该项目已列入今年xx区“一事一议”项目当中,仍需进一步跟踪落实,力争在今年内完工投入使用。

  ②做好硬化公路口至那幸路口的通屯主道路项目立项实施工作。根据道路现有路况,开挖护路水沟,从公路口至那幸路口的通屯主道路(约600米)水泥硬化,路面宽度3米,新建5个驻车点,供会车停让,其路基另需少部分加固维护。此项目初步预算约为22.5万元。资金来源:主要争取交通部门、扶贫、民委、教育、糖办以及社会赞助给予协调解决,力争在XX年底前解决那户、百秀、那幸、百拿、六合5个自然屯及村属小学近1400多人出行交通严重受阻的问题。

  2.加快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彻底解决人畜饮水困难。

  ①跟踪落实“那马、那母屯人畜饮水工程”的项目及工程施工建设。该项目去年已列入xx区扶贫办帮扶项目当中,管道及其配套设施基本落实,但仍需进一步跟踪落实工程施工建设相关事宜,力争在今年年内完工投入使用。

  ②那母、百拿、那马、那户等4个屯的人畜饮水设施建设应采取“一事一议”、扶贫、部门支持和企业赞助的方式,逐年予以解决。彻底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3.加快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政治建设,确保旱能灌、涝能排。

  xx区作为第一名列入自治区向国家水利部推荐为第三批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通过水利部审批后,每年将获得XX万元的补助,三年将获得6000万元,给改善农村水利设施维修提供了资金保障,确保旱能灌、涝能排。因此,我们要配合村委做好那母“三面光”灌溉水利渠道建设、六合水利渠道、平利水利渠道、那马水利渠道的维修项目立项工作。尤其是那母屯水利渠道,要及时清理渠道淤泥,并在原有渠道基础上,修建长3公里、宽0.5米,深0.5米 的“三面光”灌溉水利渠道,彻底解决那母屯大面积水稻田灌溉。此项目初步预算约为32万元。

  (四) 加快农业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1.大力发展甘蔗生产。xx村甘蔗种植已成规模种植,从播种到收购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体系。XX年,甘蔗种植总面积为2990亩,进产原料蔗约9100吨。但由于受天气影响和甘蔗品种制约甘蔗减产严重,加上xx村现有耕地已经用完无法通过扩种增收。应积极争取区糖办和科技部门支持,立足改良甘蔗品种和加强种植技术培训,促进甘蔗种植发展和农民增收。

  2.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根据XX年统计数据,xx村目前有油茶成林面积约3000亩,小型茶油加工厂8家,XX年当地茶油价格为22元每斤。积极引导和培训农民科学配方施肥,通过推广优良品种,低产改造,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油茶的品质和质量,提高油茶林单产,重点扶持一两家有条件的加工厂提升产品品质,打造茶油品牌,做大做强xx村油茶产业。

  3.大力发展特色养殖。xx村现有养殖专业户普遍存在养殖规模小,养殖技术落后等现象。应积极争取蓄牧水产部门支持和鼓励有意向的养殖户扩大规模改进技术,引进其他特色养殖项目,通过示范,带动全村养殖业发展。

  4.充分利用每年冬季闲田增收。xx村目前有500亩冬闲田,大部分冬闲田位于交通较为便利的平地地带,种植条件好。加强对冬闲田的农业综合开发,组建农村合作社,引进公司,形成订单式农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五)加大教育培训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劳动技能和科技知识,增强农民的致富本领

  1. 完善六合屯教学点基础设施。在教室房前修建一个卫生间和新建文体活动场所,添置设施和器材;及时解决该点师生生活用水问题;对泥泞湿滑的土坡台阶进行硬化改造,确保师生出入教学点的安全。

  2.积极引导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增加劳动技能,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收入。我国当前职业工人缺口大,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接受职业教育的农村籍学生都能得到国家教育补助和推荐就业政策,有效减轻家庭教育负担。针对当前农村很多学生初、高中毕业以后就弃学外出务工的现象,结合自治区安监局直属单位广西第一工业学校、广西动力技工学校的办学特点、热门专业,宣传职业资格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就业优势,推荐该村适龄青年及准备外出务工人员到一工校、动力技校进行中等职业教育学习和成人教育。同时一工校、动力技校针对该村学员提供减免学杂费的优惠政策,以吸引生源。根据国家规定的优惠政策,对库区移民、扶贫异地安置、城镇低保、农村特困家庭子女(凭低保存折)、退伍士兵、国办福利院大龄孤儿等特定人员全部可享免学费。占学生总数25%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免学费。保证收入1500元/月以上。农村学生享受1500元/年国家助学金;95%的学生可享受40-80元/月的校内助学金;优等生300-3600元的奖学金。

  3. 协调有关部门及培训机构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转移就业。该村劳动力总数约为1360人。目前,为增加收入来源,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但大多数群众文化水平低,掌握技能少,且缺乏组织性,外出就业途径少,门路窄,收入水平不高。积极协调劳保等有关部门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使得大部分农民掌握1-2门致富技能。多方收集信息扩宽渠道,引导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或者外出务工、经商。

  (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以后要注重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农民中选拔村干部,引导和选拔高校毕业生到该村任职,改善村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吸收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年轻入党积极分子,争取每年发展党员不少于1人。认真抓好党员培训工作,学理论、学科技,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农业生产等各方面的有序发展。

农村贫困调研报告 篇六

  位于贵州中部地区的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是贵州众多贫困村中的一村,属省级一类贫困村。该村和省内其他贫困村一样,在贵州新阶段扶贫开发中劳动力转移、人畜饮水、农田水利设施、通村通组道路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全社会经济全面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像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这类贫困村的发展速度则显得有些缓慢。在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任职的这段时间,我通过在村实地走访与调查摸底,对该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及当前制约该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有了一些认识,也形成了一些如何发展像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村这类省级一类贫困村的工作思路。

  一、贵州省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基本情况。

  贵州省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有农户140户、810于人、实际常住人口620人;该村有初中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有500余人;党员17名,其中女党员5名,65岁以上老年人80人、16周岁以下小孩190人、外出经商人数不足7人、167人外出务工;村现有可耕田地共1100亩,其中水田700余亩,年产稻谷约1.75万公斤。有集体荒山300余亩,基本没开发;提灌站1个,提灌站输水管道年久失修,群众用水困难;目前村有一个从学前班到三年级的不完全小学。

  该村无集体收入来源,村举办集体活动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拨款;群众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日常水稻种植、玉米种植、油菜等传统农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目前,有比较零星的西红柿、大葱、花生种植;有三户种有小规模的经果林;在村没外出的主要劳动力的创收方式是协助外村包工头搞建筑工程承包,一部分退伍回家的军人则以钻探打水井增加收入。目前全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28户、73余人,全村XX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200元。

  同时,该村距离市中心区仅6公里,安普二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安顺黄果树机场就位于村东面2公里处,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通透性好,且能连方成片,适宜规模化发展。

  二、贵州省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明显。该村没有主导产业,传统的农作物没有市场竞争力,很难形成产业拉动力,原有的农作物种植生产经营水平低,对农民的增收带动力不强,大多数村民仅仅只把目光盯在自己家中稻田上,与外界交往较少,也不太关心田地以外的事情。

  二是人文环境较差,思想受到束缚。像很多贫困的农村一样,该村基础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差,村人口中的文盲、半文盲比例显高。村两委发挥作用不到位,部分人员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很多农民对传统习惯抱残守缺,长期处于封建宗法式的自然经济状态,形成封闭式的循环格局,形成了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下蛋攒个油盐钱的典型贫困村。

  三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长期以来,该村农业生产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格局,如果遇到天灾,必然引起减产减收。比如,XX年暴发的特大干旱,导致夏季水稻种植无法按时插种,同年6,暴发的洪水淹没了大面积的农作物。

  四是群众安于现状,小富既安。该村的农作物种植全部为一家一户的家庭作业,主要表现在农民接收新事物能力较弱,观念落后,重农轻商意识严重;小富即安意识较强,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与市场风险意识。

  三、村经济发展对策及建议。

  该村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围绕“依托扶贫政策,建设美好干河”这一主题,以“抓农业种植基地示范点建设,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载体,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立足于干河村现有传统农业,优先发展经济作物和特色养殖促进基地建设,使本村经济发展上台阶,依托市场促进经济作物和特色养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助农增收,到2020年实现人均收入5500元。”的发展思路;鉴于该村的发展思路和现实条件,可以从如下几步着手发展:

  一是配强村支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农村脱贫说来说去没有一个领头人一切都是纸上谈兵,纵观中国大地上的亿元村就是因为他们的带头人的领导决策。像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这样的贫困村,不仅需要能带领农民脱贫的领导班子,还需要班子成员眼界开阔,一心为民,善于化解矛盾纠纷、能统观全局和有开拓精神。另外,从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组织的保障作用出发,积极探索无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广泛开展联村帮扶、联户帮助、联事定责等活动,活动可根据党员的素质、兴趣、专长、年龄等方面加以分类设立诸如:“宣传政策岗、收集民意岗、监督村风岗、致富帮贫岗、管理村事顾问岗”等岗位引导和服务群众发展经济,推动科学发展,确保村级在运行中认识、领导、责任、管理、监督到位。

  二是统一思想,打破其传统农业思维。村贫困的根在人,人贫困的根在思想,对于一个省级贫困村来说,从一个台阶迈向另一个新的台阶,首先需要从思想上推动村的发展,从思想上高度统一,形成一股绳,这样才能做到行动的协调一致,更快更准确地达成目标,摆脱贫困;这就需要我们坚持观念先导,切实重视典型促动、政策引导,转变村干部的观念,不断地利用理念标准来引导班子成员,不断地用思想交流方式求共识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力。实时的开展由上级部门指导的贫困村座谈会、讨论会、文娱活动等为村民的思想交流提供平台,达到求同存异,达成发展共识。

  三是在传统农业上嫁接现代农业。从贫困村自身的资源条件出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引入“高投入、高效率、高环保、低成本”模式,就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来说可以利用该村是城郊村的优势,组织精干人员成立种植开发合作社,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安顺开发区宋旗镇干河村农业,围绕种植做文章,利用该村该村距离市中心区仅6公里,安普二等级公路穿境而过,安顺黄果树机场就位于村东面2公里处,便捷的交通优势,做到种植与工业互促式发展,打造农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和蔬菜生产基地。利用农业开发合作社的专业优势和人员、市场优势带领广大群众种粮跟着市场走,啥好卖种啥,啥值钱种啥,并适时的发展畜牧业生产消耗农业生产剩下的下脚料,逐步形成循环经济。

  四是在当前帮扶的基础上再创新帮扶模式。贫不是给钱就能解决问题的,扶贫不仅要改善当地贫困户落后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提高贫困户的素质,增强他们的致富本领,要给他们充分的尊严和自信,点燃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灯。贫困村的大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党委、政府,主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民,社会各界的资金、技术、人才、经验的支持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动力,只有“三位一体”,形成合力以创新精神,为经济发展打造坚强后盾,才能更好的实现贫困村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面提升贫困村经济发展的水平。在帮扶措施上,抛弃那种“撒胡椒面”式的帮扶方式,帮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帮扶资金,循序渐进。集中力量和资金因地制宜,一个点、一个项目、一个时间段的帮扶。比如:帮扶部门可根据自身情况帮助贫困村建设一个养殖场或者种植小区等形式的经济实体,不断壮大贫困村的集体经济,避免村级集体经济无实力,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

农村贫困调研报告(精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