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产业调研报告 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康养产业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康养产业指的是以人的身心健康为核心,以提升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各种手段和服务形式,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产业。本调研报告旨在了解康养产业的现状和趋势,并分析其发展潜力和问题。
首先,我们对康养产业进行了概念界定和分类。康养产业包括医疗保健、康体养生、养老照护、康复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医疗保健是康养产业的核心,包括医疗机构、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康体养生是指通过运动、饮食、养生等方式维护身体健康;养老照护是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养老院、康复护理等服务;康复服务是指为患有疾病或残疾人士提供康复治疗和辅助设备等服务。
其次,我们对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目前,康养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医疗保健领域的医疗机构数量逐年增加,健康管理和健康咨询服务也得到了广泛推广;康体养生领域的健身房、养生会所等设施遍布城市;养老照护领域的养老院、居家养老服务等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康复服务领域的康复医院、辅助设备等也在不断发展。
然而,康养产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康养产业发展不平衡,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康养服务更加完善,而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康养服务相对落后;其次,康养产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导致市场乱象丛生,消费者难以辨别优质服务;再次,康养产业的人才储备和培养不足,急需加大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最后,我们对康养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不断增加,康养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监管力度,推动康养产业的规范化和健康发展;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和服务品质提升,提供更多更好的康养产品和服务;个人应增强健康意识,积极参与康养活动,改善自身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康养产业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服务。
康养产业调研报告 篇二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康养产业逐渐成为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康养产业以提升生活质量和促进身心健康为目标,通过各种手段和服务形式,帮助人们保持健康、延长寿命。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康养产业的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我们对康养产业的市场规模进行了调研。根据数据显示,康养产业在我国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9年我国康养产业市场规模达到了数万亿元人民币,并且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医疗保健、养老照护、康体养生等领域的市场规模最大。
其次,我们对康养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康养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医疗保健领域,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将成为重点发展方向;在康体养生领域,健身、养生旅游等将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在养老照护领域,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在康复服务领域,康复医院、康复辅具等将得到更多的投入和发展。
然而,康养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康养产业的标准和监管体系不完善,市场存在乱象和不良竞争现象;其次,康养产业的人才储备和培养不足,急需加大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再次,康养产业的服务质量和安全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最后,我们对康养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加强康养产业的标准化建设,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其次,加大对康养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投入,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服务品质提升;再次,加强康养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素质和服务水平;此外,加强康养产业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康养的认知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康养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康养产品和服务,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康养产业调研报告 篇三
一、铜川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总体情况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灿烂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文化历史沉淀的结晶,是现今世界上保留最完整的传统医学体系,中医药对康养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中医药具有“治未病”的主导作用,又有重大疾病治疗的协同作用,更有疾病康复的核心作用,群众认知度高、需求量大。医药产业发展,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要,预计未来一个时期,全社会对中药材的需求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目前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随着康养产业的供给不断增加,据预测,聚焦服务老年群体的“健康养老小镇”将成为“医疗服务导入型医疗健康小镇”的主要和基础模式。2030年或将是我国老年人数量多过少儿数量的拐点,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将达到20万亿元左右。根据不完全测算,当前每年为老年人康养生活提供的产品在5000亿—7000亿元,需求持续旺盛,但有效供给不足。
历代以来,孙思邈药王文化广为流传,在社会大众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方面做出了历史贡献。今天我们深入发掘、保护、弘扬孙思邈中医药王文化,必须从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深度上加大研究力度,以药王文化的研究成果促进中医药学术进步,从而提升孙思邈药王文化的当代价值,为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下基础。
铜川是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的故乡,传承和积累了厚重的中医药文化,同时也是多种道地药材的产地,出产野生和人工种植的中药材7大类683种,品质优良,尤其是耀州黄芩和宜君党参,因其质量上乘道地,而被称为“耀岑”、“宜党”。加快道地药材康养基地建设,对促进我市中药产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市中医药康养产业的总体情况
为了弘扬药王文化,加快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打造千亿中医药产业集群,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铜川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奖补办法》等,确定了加快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打造中医药产业集群,到2025年,形成中医药种植、加工、流通、研发、文化、服务“六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
近年来,铜川市相继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国家级社会办中医试点城市和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随着一些优惠政策的逐步实施,从国家层面上的支持也更将有利于铜川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医养结合”实行医疗、康复、养老运
行无缝对接,在提供传统养老模式所包含的养老服务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医疗和康复服务,实现了传统养老服务与现代医疗服务相结合。
目前,全市以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城市创建为抓手,加快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推进中药材植物园和中药材物流园建设,规划建设坡头中药产业园、药王山中医药产业区、彭镇大健康产业园和新区南部中药材产业聚集区,提升中医药产业化水平。全市中药材稳定在10万亩,其中人工种植4.8万亩,野生抚育面积近5万亩,出产的野生和人工种植的683种中药材中,有350多种为常用药材,占全省的32%,载入《药典》的中药材有198种,全市中药材蕴藏量7300万公斤,年际间收购量230万公斤。2018年,全市共出产药材191.95万公斤,产值12866万元,实现农业增加值10701万元。
(二)铜川市发展中药材康养基地建设情况
我市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以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为重点,将中医药事业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决定》《中医药产业发展奖励办法》等政策,成立了市中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区(县)两级成立中医药发展局,统筹协调全市中医药工作,中医药管理体制建设走在全省前列。铜川市财政2013年起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中医药发展,2018年拿出1亿元设立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保障中医药工作全面发展。积极改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药汤剂在各级协议医疗机构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100%。 不断优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深入开展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合作,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建成省级名中医工作室1个,市级名中医工作室3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1个,省级农村中医特色专科4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16个。截至目前,全市有市级中医医院1所,区县级中医医院3所,民营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医院11所,实现100%的县级中医医院完成标准化建设,100%的县级综合医院设有标准化中医科和中药房,100%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已形成以市级中医医院为龙头、区县中医医院为枢纽、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村卫生室为网底、综合医院孙思邈中医堂和社会办中医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按照“新耀聚名医、宜君出草药、全市做配套”的思路,以药王山为中心,着力打造辐射全国的老字号中医聚集中心、中药材集散中心、中医教育培训中心、康复休闲疗养中心、健康工业研发制造中心等“五大中心”,规划建设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国家中医药博物馆、中草药植物园暨研究所、“一带一路”国际中医药大学等项目,推动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66所孙思邈中医堂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中医药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形成新模式,大力推进中医药健康养老工作、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充分挖掘研究药王孙思邈养生保健思想和方法,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的独特作用,加强家庭医师签约团队中医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中医药在健康管理方面的能力,总结中医药健康养老的铜川经验。各区县选择性开展对糖尿病、高血压、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的中医药健康指导服务,实现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全覆盖。全市“强龙头、壮枢纽、固网底”的中医药服务“一条龙”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有效提升了中医药的服务能力,极大丰富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内涵。
二、我市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扶持政策未落实到位
1.受医保控费的影响,中医药医保优惠政策被取消,有的中成药不能被报销,部分中药和深受广大百姓认可和参与度较高的康复理疗(比如针灸理疗等)等非药物疗法不能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一定程度影响了群众到中医药就诊的积极性。
2.中西医并重政策落实不到位。铜川市中医院医疗机构与西医医疗机构相比,无论在机构规划设置、财政投入与基础项目建设还是在人才建设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中医与西医发展存在不同步、不平衡等问题。
(二)中医药人才短缺
1.中医执业医师短缺,全市具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的377人,只占全部医护人员总数的3.6%。
2.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缺乏。基层医疗机构从事中医药服务人员多为西学中用,专业人才很少,另外中医药方面的高端学科带头人(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和传统制剂师在铜川市显得尤其短缺。
3.中医从业人员普遍待遇低,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生诊疗费用有所提高,但中医医生对自己的薪资待遇不满意,对在职培训、深造机会等方面也不满意。
(三)中药材种植不科学
1.道地药材种植与订单式种植的矛盾。根据《铜川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奖补办法》的要求,政府大力提倡道地药材的种植,以此扩大铜川道地药材的种植面积和铜川道地中药材的知名度,而现实与此相矛盾的是,占目前药材生产主流的“订单式”种植方式,所种植的药材大都不是政府提倡的道地药材。“订单式”种植的理念是“客户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就种多少,以确保稳定的订单销售”。
2.二是土地流转价位较高问题,近一两年农户土地流转价格高涨,严重制约了中药材种植面积的扩大。据了解,我市有些地方的土地年流转费用已达800元/亩,严重打击了需要流转土地者的种植积极性。
3.中药材种植面积的补偿问题,新颁布《铜川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对中药材种植面积的奖补政策要求是“连片+300亩”。据对部分种植户的调查情况来看,大家对此政策持不同意见的人数较多,挫伤了部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四)中药材产业链不完整
种植户在药材种植过程中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管理,盲目从众,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加之近几年中药材的发展主要停留在种植上,而中药材的加工、销售、品牌建设等环节发展较慢,产业链条不完整。
(五)产业结构不够健全
康养产业在促进养老、医疗康复、养生等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显著地带动了上下游及周边产业的发展。但目前康养产业发展面临着政策碎片化、发展模式粗放、人才资源短缺等因素制约,远未形成一个健康、完整的产业体系。
(六)康养专业人才匮乏
虽然较多健康养老政策中有关于康养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但难以落到实处。要解决目前人才短缺问题,首先应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和从业标准,提高康养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然后再对应进行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并提供系列激励政策,鼓励人才参与。
三、建议
(一)强化政策扶持
统筹支农资金,加大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投入。创新金融服务,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投入道地药材生产,将道地药材纳入地方农业政策性保险支持范围,开展道地药材生产保险试点。完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用地政策,打造优势道地药材产业集群。
要进一步加大贯彻落实《关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铜川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奖补办法》等文件力度,积极将中药诊疗和中药(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更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降低中医药报销起付线,提高中医药报销的比例,鼓励中医技术和中药在基层的推广应用。
要采取措施,解决好中药材种植中的矛盾,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充分考虑种植户的经济利益,在奖补政策的补助推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可适当放宽对种植面积的要求,从而有利于中小种植户的发展,“有种就补”虽然加大了管理部分的工作负担,但带动的却是产业的大发展。
(二)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农科教合作
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鼓励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开展新品种的引进和选育。支持科研院校与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的技术模式,提高技术到位率和道地药材科技水平。
(三)创新服务机制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培育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规模化经营,引领标准化生产。培育新型服务组织,开展种苗统育统供、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市场营销等服务,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新业态,推进中药材生产与产业扶贫、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和康养小镇建设相结合,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培育和发展中药材新业态新模式,提高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四)提升道地药材产业化水平
鼓励中药企业在产地建设加工基地,加强采收、切制、保鲜、包装、贮藏等设施建设,配套上现代化加工装备,实现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加工。重点开展中药材产地加工,开发中药材功能性食品及保健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集成道地药材特色采收加工技术模式,制定道地药材产地加工技术规范,加强综合利用,减少药效损失,提高产品档次。大力培育知名品牌,创建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叫得响、市场占有率高的中药材品牌。采取现代化物流、信息化技术、标准化控制等运营方式,大力发展道地药材流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完善的道地药材流通网络,更好地拓展市场。
(五)加强宣传引导
总结各地道地药材基地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注重典型带动,推广先进经验。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宣传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成就。通过博览会、交易会、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优质道地药材推介,扩大道地药材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认可度。在当今社会“大健康”理念下,药王文化所倡导的“治未病”的理念越来越被大众认可,要把握机遇,广泛宣传、积极推广,使广大百姓拥有更加准确、科学的学习体验机会,提高社会大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六)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在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成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孙思邈中医堂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操培训。开展村级孙思邈中医堂建设试点工作,结合“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不断推进中医医院特色针灸推拿专科建设,完善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开展体质辨识服务等内容,丰富“治未病”服务内涵。开展老年人、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采取医联体支援、选聘、师带徒培养等方式有效解决基层中医人员不足问题,以绩效考核调动中医药人员服务积极性。通过以上工作,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为康养基地建设奠定服务基础。
康养产业调研报告 篇四
目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02亿人,占总人口的14.9%,预计到2020年接近3亿人。乐山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73.14万人,占总人口的20.55%,已先于全国五年进入严重的老龄化社会阶段。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已成为百姓最迫切的期盼,政府惠民政策体系最亟需完成的任务。作为和旅游业密切关联的康养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拉动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
一、乐山发展健康养老业的认识与定位
(一)我市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紧迫性。
乐山已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前进入严重老龄化社会,而养老机构的发展却严重滞后。据统计,2013年底市县两级福利院仅10个,床位只有2549张,每千名老人仅拥有3.4张床位,低于全国7床 /千人的平均水平,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心脑血管疾病是60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单是高血压的发病率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就达到11.38%,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达17%,心脑血管疾病极易造成截瘫、偏瘫、呼吸衰竭等,形成了一大批失能老人。而我市现有的养老机构中,能做到医养结合的机构还是空白,亟待发展和新建,这是本届政府急需解决且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三期叠加”倒逼我市产业转型,医养康养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带来的经济下行是各地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一直以来,乐山的工业化程度较高,但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第二产业吸纳资源的能力特别是容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在下降,包括钢铁、水泥在内的部分制造业相对饱和,高能耗低利润的严峻现实,客观上为第三产业发展起到了“让路”的作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攀升与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形成,与旅游业相关联的健康养生和老年产业潜力强劲。国际规律显示,当一国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后,常规医疗升级为以享受型和保健型为主的养生、康养等,健康产品和服务消费市场将达到快速发展。2014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7485美元,预示着健康消费井喷时代的来临。
目前,从国家到省级层面均高度重视康养业的发展,2013年国务院先后出台《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文件。2014年四川省出台《四川省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并制定《四川省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在全省构建以成德绵为核心的“一区两片三带”健康服务业战略格局。从中央到地方正在紧锣密鼓的出台健康服务产业的宏观指导意见和落地政策支持,其目的是迅速挖掘并激发这一产业的发展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可以预见,健康服务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战略机遇期。
(三)大量社会资本正在瞄准健康养老业,为转型升级开辟了重要的市场。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下行期,不少社会资本苦于投资无门,大量闲散资本正在寻求出路。不少民营企业家、房地产商和民营医院普遍看好医养与康养这块巨大市场,纷纷计划投资养老产业。而乐山拥有世界级的休闲旅游资源,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资源富集区,集名山、名佛、名城、名人四位一体,是全国四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所在地之一,境内山水文化、遗产文化、民俗文化、佛禅文化、名人文化、以及美食文化交相辉映,其康乐资源品质一流,具有极高的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的旅游价值。
目前我市康养产业面临统筹规划不清晰,工作协同不够;政策出台不到位,执行落实欠力度;用地瓶颈制约严重,养老机构发展困难;康养服务业投资不足,供需矛盾突出;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专业人才欠缺等问题。乐山如何能在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的过程中拔得头筹,我们认为依托我市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资源,变困难为动力,借助政策的春天,把发展健康与养老服务业作为一号工程打造,必将成为乐山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只要政府因势利导,即时出台鼓励政策,则不难解决资金投入问题,这不仅会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也会促进养老产业和第三产业同步发展的双赢局面。
二、发展我市康养产业的建议
(一)力争把乐山纳入全省“一区两片三带”发展布局,成为康养产业重要试点市。目前,省政府制定的全省“一区两片三带”养老健康服务业发展格局是以成都为核心,由德阳、绵阳组成创新发展核心区,川南融合发展示范片和川东北融合发展示范片,攀西阳光康养服务业发展带、秦巴生态森林服务发展带、川西民族特色康养服务业发展带为主构成。川内的都江堰、攀枝花包括眉山的洪雅在发展康养业上都走在了乐山的前头,分别打出了符合各自区域特征的康养牌,如都江堰的道教养生,攀枝花的攀西阳光城,洪雅的森林度假区等。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乐山康养产业与省政府发展布局的对接问题,把康养产业定位为我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实现第三极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向省上争取将乐山建设成为川南融合发展示范片和川西民族特色康养服务业发展带中的试点市。以获得给予我市发展康养产业能落地的政策、资金、土地和人才等支持。尽快研究试行康养产业指标体系,为我省完善康养产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推动国家有关康养产业的政策在我市大胆试验创新。
(二)统筹规划布局,准确定位乐山医养康养业态,为我市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一是在我市“十三五”规划中统筹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建设的规划衔接,完善医疗、养老布局规划;统筹医疗、养老设施规划;科学布局医养建设用地规划。准确定位乐山养老业态,把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乡镇养老网络服务平台作为一块,再把医养结合、康养结合机构作为另一块,分别制定发展规划。根据我国国情,居家养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养老方式的主体。因此如何尽快建立社区和乡镇养老网络服务平台,切实有效的为家居老人服务到位,这是当务之急,也是以政府投入建设为主体的发展方向。首先完善土地供应政策。将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其次完善财政投入政策。各县区按上年度户籍人口中的老年人数,合理安排养老服务事业经费,列入同级年度财政预算并根据发展需要逐步加大投入;推行政府购买服务、购买岗位、购买专业和中介组织服务,对老年人居家养老必需的社会化服务实施政府全额或部分补贴。最后尽快制订“全市民办养老机构资助办法”、“全市敬老院建设运营补助办法”、“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办法”以及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政策等 ,强化政策驱动,提供有力支撑。二是设计出我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参考国外和国内康养业成功模式,无一例外都有自身区域特色的定位,如医疗养生之都瑞士的蒙特勒市,美容养颜之都韩国的首尔,退休疗养之都美国的太阳城,国内著名的有三亚的山水龙城复合型度假社区。乐山应把健康产业作为整个服务业的“产业芯片”辐射养老产业,根据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特征,以打造区域性国际化健康主题新城、全域健康产业生态圈为目标,可以提炼为“佛禅静修之都”。既立足于自身特色优势,也区别于都江堰、攀枝花的养生主题。可以考虑在全域范围内根据资源禀赋和特色分为中医养生区、佛禅静修区、田园休闲区、彝族风情区等。
(三)依托峨眉山中药材的驰名度,把中医药养生作为我市医养业的突破口。我市在医药发展方面本身具有良好的基础,在康养产业中尤其要着重打好峨眉山中药材这张区域品牌,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佛禅静修、教育培训、养生居住、会议会展等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可以借鉴著名医疗养生名城瑞士蒙特勒的经验,蒙特勒借助羊胎素发源地之机,开发高端医疗养生旅游项目,其抗衰老的羊胎素驰名全世界,每年接待近3万人的高端人群,人均消费超过百万瑞郎。中医药养生题材可以和生物医药创新研发基地相结合,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项目或中草药种养植观赏,发挥中医药在健康调理、亚健康恢复、慢病防治等多方面的优势,以“抗衰老治未病”的推广理念,积极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调理服务,为健康养老提供高端品牌中医支持。建立药膳养生养老产业研发基地。研发具有抗衰老、抗血管硬化、降脂减肥、益智、补钙等功用的药膳饮食、中药饮片产品品种,大力发展药膳食疗养生产业。鼓励研发以中药为基础的其他保健品、日用品、食品添加剂等绿色产品,形成绿色产业链,把峨眉山打造为中医养生品牌区。
(四)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模式。医养融合发展是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重点,目前我市已有不少企业和民营医院正在策划实施。政府应大力支持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医养结合”康养产业发展模式。一是大力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和扶持“医养结合”的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同时继续鼓励医疗机构走进社区,建立社区康养服务中心;二是健全健康保险体系,将“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纳入医保范围,由卫生部门确定“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成为医疗机构,由民政部门确认其非营利性并将其纳入医保,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有力推动建立“医养结合”体系;三是采取措施消除医养融合发展的障碍。医养融合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目前的医保政策不支持养老机构内的医疗服务,按住院计费时间长、人均费用高行不通,按门诊计费不报销、个人负担不起,应修改医保支付政策,消除障碍,促医养融合发展。
(五)加大康养产业资金支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一是建议将养老医疗服务体系逐步纳入社会福利建设专项规划,增加财政投入,扩大康养机构规模,提高康养机构补贴标准;二是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康养产业,在参照国有康养机构提高补贴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用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形成竞争性、开放性的康养服务市场。鼓励社区吸纳民间资金共建康养服务机构,鼓励乐山与省内其他地区共建康养基地,打造康养产业链;三是进行金融体制试验和创新,探索建立“养老银行”,实现养老与金融保险机构的合作,以更加开放和契合市场发展的金融体制,服务于乐山康养产业的发展。
(六)大力引进高端品牌康养机构,提升核心竞争力。都江堰在发展康养业中大手笔引进康体养生的重点项目,与奥地利合作抗衰老医疗、上海南方基因检测、北京大基康明医疗设备公司签约,先后打出“西部健康服务产业研发基地”、“世界医疗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等重量级的康养牌。再如海南三亚引入北京协和医院、解放军301医院等,极大的推动了当地医疗健康旅游市场的发展。建议乐山与川大华西医院、省医院等省内外一流医院加强合作,通过建立分院或专家坐诊等方式,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人才,提升康养服务水平。同时积极与国内外知名的康养企业开展招商对接,争取有国际品牌的康养项目落户乐山,必定会极大提升乐山康养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康养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所需人才涉及医疗、金融、旅游、健康养生等多个专业和领域,建议鼓励地方职业技术学院或大中专院校开设专门的“康养专业”课程,积极培育多层次、多专业的康养人才,切实增强专业人才储备。同时,加大对现有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再培训力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七)创意体验式、参与式旅游业和康养产业相结合,将部分观光型旅游转化为阶段性住养和长期性住养。康养产业是“健康养老”,融旅游、休闲、养生、养老为一体。受季节、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乡村观光旅游业为短期的、一次性的旅游。建议建设康养产业发展基地或康养机构,打造创意体验或参与式旅游,将部分观光型旅游转化为阶段性住养和长期性住养。如在打造康养基地时,加入可参与养殖、种植的项目或体验,让康养人员想长期留下来、能长期留下来。同时还可将城市社会保障资金用于康养基地的建设,以解决城市养老无地和无着力点的难题,以农村资源来解决养老问题。通过旅游产业和康养产业联动发展,共同提升,从而促进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