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采经典语录集锦 篇一
林文采是当代著名的作家和散文家,他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而著称。他的语录集锦收录了他多年来的思考和感悟,这些经典的语录不仅可以让人们从中受益,更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创作灵感。
首先,林文采经典语录集锦中的一句话是:“人生就像一束光,光明中总会有阴影。”这句话充满了哲理和深意。它告诉我们,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有困难和挫折。但是,正是这些困难和挫折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享受成功的喜悦。这句话让我深思,我开始明白,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需要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才能更好地成长和进步。
其次,林文采经典语录集锦中的另一句话是:“人生就像一本书,每一页都有不同的故事。”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它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本书,每一页都有不同的故事和经历。每一页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思考。这句话让我明白,人生中的每个阶段都是有意义的,我们需要珍惜每一页,才能拥有一本丰富多彩的人生之书。
最后,林文采经典语录集锦中的一句话是:“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这句话让我感到非常深刻。它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有的人的目的地是成功,有的人的目的地是幸福,有的人的目的地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无论目的地如何,重要的是我们要坚持自己的方向,努力前行。这句话让我明白,无论人生的道路如何曲折,我们都要坚定地走下去,才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
总之,林文采经典语录集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他的语录不仅能够让人们从中受益,更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创作灵感。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这些经典的语录,就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林文采经典语录集锦 篇二
林文采是一位备受推崇的作家,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著称。他的语录集锦收录了他多年来的思考和感悟,这些经典的语录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启示,更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
首先,林文采经典语录集锦中的一句话是:“时间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严格的考官。”这句话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它告诉我们,时间是一位伟大的老师,它能够教会我们很多东西,也能够帮助我们成长和进步。但是,时间也是一位严格的考官,它会考验我们的毅力和耐心。这句话让我深思,我开始明白,时间是有限的,我们需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才能更好地利用时间,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其次,林文采经典语录集锦中的另一句话是:“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而不在于结果。”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它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而不在于结果。追求的过程是最重要的,它能够让我们成长和进步。而结果只是一种反映,它并不能决定我们的价值和意义。这句话让我明白,无论我们取得怎样的成就,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坚持追求,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
最后,林文采经典语录集锦中的一句话是:“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失败是成功的前奏。”这句话让我感到非常深刻。它告诉我们,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和进步。失败是成功的前奏,它能够让我们更加坚定和努力。这句话让我明白,人生中的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能够勇敢面对失败,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总之,林文采经典语录集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他的语录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启迪,更能够引发人们的共鸣和思考。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这些经典的语录,就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林文采经典语录集锦 篇三
现在很多孩子,就像花盘里快要干枯的花,等到快要死了,才去浇水,然后就才活过来。心理营养不足的孩子,往往就会制造很多问题,要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就像快要干枯的花朵一样。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林文采语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林文采经典语录
1、最看中孩子的生命力,有生命力的孩子即便现在成绩中等,但内在是丰满的,快乐的,自信的,他有能力应对未来的人生,对自己负责……身为父母,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这样的价值观一定会影响孩子,慢慢地,他们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便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林文采
2、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自身后天的努力,80%取决于他的父亲。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他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你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林文采
3、应对孩子的偏差行为:一、忽略;二、鼓励强化正向行为。——林文采
4、有位妈妈的问题是,孩子总是反复问妈妈是否爱她。妈妈每次都回答:“我爱你,你这么乖,这么懂事,又爱学习,我怎么会不爱你呢?”孩子还是反复的问。林老师说:“你只要说‘我爱你,因为你是我的孩子’就行了。”——林文采
5、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一定能做孩子的好父母。什么叫做自己的好父母呢,就是你有没有办法对自己温和而又坚持。也就是说当你失败了,有挫折感了,你是怎么对待自己的。你会不会对自己非常严厉?会不会不能原谅自己?如果是的话,那么当你成为父母后,你的孩子犯错时你也会这样对他。——林文采
6、人际关系只有锦上添花,没有雪中送炭,如果你不愿意改进与人相处的方法,身边的人发现真相之后都会离开的。是我不愿意改变,还是没到预备好改变的时候?——林文采
7、一个人如果在0-7岁期间得到良好的心理营养滋润,则一辈子会充满力量,赢得幸福和成功。这些营养是:1、无条件的接纳(0-3个月);2、信任(安全感,4个月——3岁);3、肯定/赞美/认同(4-5岁);4、教导/认知/模仿(6-7岁)。——林文采
8、当你吼出“我都跟你说了多少次了!”的时候,你最需知道的,不是你的孩子偏执不愿改,而是你的方法有错误。重复旧的方法只会得出旧的结果,现在开始,尝试纠正你的教育方法。——林文采
9、婚姻关系是平等的,想要改变对方的想法请尽快放弃。接纳就是美好婚姻的前提,发生矛盾了你可以去沟通,但强行改变只会让你和对方深陷痛苦。——林文采
10、天生磨蹭,我的“安心稻草”。高兴没有时间概念,磨磨蹭蹭的问题,已经折磨我很久了。林老师解释说,大人做事情时有目标,想的是做完这件事才能做其他事。而孩子做事时没有目标,只是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大人是为了“完成”,孩子是为了“体验”。——林文采
11、0——3岁的孩子最需要安全感及充分的爱,这个时期的心理营养对孩子最重要,也能迅速给孩子培养”自我价值感“,当”自我价值感“足够的时候,孩子长大以后才会更自信,并且也有足够能力去爱人。——林文采
12、以个人感受,我们这代人和父母之间颇多情感需要处理,真的很难以“接纳”二字简单概括。关于对老人帮忙带孩子的抱怨,记得林文采老师说过,方法只有两个,第一、接受老人的方式。第二、你自己来带。——林文采
13、现代企业管理人与人之间的防备与不信任造成人们心灵枯竭,出现许多负面情绪。管理者可组织“心理滋养”的活动,建立亲和感,给员工赞美、认同、肯定,接纳他人。毕竟全世界都要“心理滋养”。——林文采
14、一个人先要学会做应该的事情,即承担责任,然后才能做感兴趣的事情。——林文采
15、所有心理治疗最后都是宽恕和爱。“放自己一马,放别人一马。”没有爱就没有治疗。宽恕不是能力,不需要积累,而是一种选择。小孩子从不记仇,都是很快宽恕。——林文采
16、养孩子是不辛苦的,如果很辛苦,那就说明养错了,拥有一段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是很滋养你的人生的。——林文采
17、一个没有能力爱自己的人,他是没有办法爱别人的。——林文采
18、如何成为好父母?:1、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就一定能做孩子的好父母。2、暴躁的父母要先处理自己的情绪。 3、父母在意旁观者的眼光、不自觉的攀比等,是因为缺乏自我认可,需要自我调整。 4、父母对孩子具有补偿心理,说明他没有办法接纳自己的成长,不能忘记自己对父母的渴望。——林文采
19、对孩子来说,“温和而坚持”的妈妈是合适的,温和指的是态度,坚持指的是要让孩子明白规则的界限,明白他要为自己负责任。——林文采
20、我是有限的。我的精力有限;我的时间有限;我的能力有限,所以有些事情我能做到,有的我做不到,那么我们拒绝别人时,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那么别人拒绝我,我也能理解他是有限的,而不是因为我不够好而被拒绝。——林文采
21、情绪是一种能量,如果内在有许多情绪垃圾没有处理,就会累积起来,然后在不停的寻找出口,孩子的偏差行为就是其中一种表现。学会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成为身心一致的人,然后你才能教孩子这么做。——林文采
22、每个人的期待都是属于自己的,别人如果愿意完成你的期待,要心存感恩,如果没有的话,那只是自然。——林文采博士
23、对孩子真正的鼓励:鼓励最重要的一点是不隐含强求继续良好的表现,例如称赞孩子做得好,但不说希望以后做得更好和加油,这样会让孩子产生压力,单纯的鼓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林文采
24、负面情绪是一种能量,它促使人们去改变,去学习,从而推动成长。但有一些情况,如负面情绪表现过度、出现偏差行为等,需要我们警惕。孩子的情绪问题,根源在家庭,它藏在爸爸、妈妈、孩子组成的三角关系中。——林文采
25、心理营养包括:1、无条件的接纳,2、父母看到、重视孩子的优势,尤其是父亲,3、母亲有足够的安全感,如信任孩子,保持情绪稳定4.父母的肯定、赞美、认同,5、父母给予孩子时间去寻求模范,学习人际关系……——林文采萨提亚
26、在悲伤中看到温暖,在挫败中看到希望,在羞愧中看到尊严!——林文采
27、在对待孩子无度索取的问题上,应秉持温柔而坚持的原则。如果一味放纵孩子的索取,那孩子变得骄纵野蛮也是你一手造成的。——林文采
28、沟通从外到内,可以分为五个层次:1、打招呼(Hi),2、谈事实(Facts),3、观点和见解(Perspective & Idea),4、感受(Feeling),5、敞开(Open)。关系随着沟通层次的不同停留在相应的层次。——林文采
29、有种爱就是为了更好的离别,那就是:母爱!——林文采《萨提亚》
30、夫妻单单有爱是不能走完一生的,还要彼此接纳!学会当我们有冲突的时候,如何处理冲突;学会如何增进友情,把对方作为好朋友对待!——satir model专业课程 林文采
31、在我的概念里,安慰物是宝宝安全感不足够,自我弥补的一种方式,至少三岁前是没必要戒除的。我女儿快三岁了,睡觉也一定要捏着她的"小领子"的。——林文采
32、孩子独自玩的时候有一个习惯,他们玩着玩着就会跑到妈妈身边呆一会,然后又跑去玩了。这是孩子与生俱来对母亲的依赖感,他们在母亲的身边待着是为了获取能量,然而终有一天,孩子必须面临与父母分离的境地。舍得让孩子安心地在天空飞翔,并且懂得如何让孩子理解分离感的父母,才是聪明的父母。——林文采
33、0-3个月的宝宝,妈妈除了生理上给予宝宝母乳的滋养之外,心理上只要无条件地接纳你的宝宝,把它视为你生命中的至重,就给了它足够的安全感。这点几乎每个妈妈都可以满足,刚生完宝宝的妈妈自然会分泌一种荷尔蒙,让你有足够的情感欣赏那个折磨你的身体,皮肤皱巴巴的家伙。——林文采
34、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外面表现退缩,在家里却很凶?:碰到越安全的人,情绪越容易爆发。所以,有的孩子因为在外面害怕才控制了自己情绪,回到家没什么可怕的就开始攻击。这也是小孩会虐待动物、欺负比他更小的小孩的原因。虽然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心理机制,但还是错的,要帮孩子处理情绪。——林文采
35、萨提亚女士认为,一个人只有把自我的部分处理好了,他就可以去应对外界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有点儿像中医的理念,首要的是帮助一个人健体强身,那样子纵然外面有球菌、病毒,他也可以去抵挡。——林文采
36、育儿是——爹的精神娘的胆! 0-3岁,妈妈的无微照顾能提供给孩子一辈子足够的安全感; 4-6岁,爸爸的赞美鼓励能给孩子的自我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林文采
37、情绪是一种能量,较于成人能将情绪化为工作动力,孩子所承受的情绪更多——他们无处发泄,只能越积越多并且永不消失。如何转化为积极的能量?用文字表达:写出来、画出来、说出来;用声能表达:唱歌;动能表达:运动。——林文采
38、她的一个孩子小时候见到人也害羞不打招呼,旁人说"这孩子真胆小",林妈妈当下的回答是"请不要说他胆小,他只是还没有准备好"。——林文采
39、“不喜欢跟别人争抢东西,不叫胆小。一个人的胆量要在适当的时候拿来用才是好的。孩子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需要学会分辨,哪些事情对我重要,哪些不重要,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值得去较劲,有些时候争抢没有意义,也不需要。” 这句话对大人也很有用。——林文采
40、反省是一种美德,能够减轻焦虑痛苦,但反省要有限度,过于痛苦沮丧就有内在深层的问题,人有很多的能力,但绝不是无限的,要接受自己是有限的,也接受别人是有限的,才能活在当下,接受当下就是最好的。——林文采
41、防卫的方法之一是攻击,其二是否认。如果对方一直处在防卫的状态,双方关系久之就会出现问题。内在的愤怒一直压抑在心底,不表露出来,久之就会成为抑郁症。 ——林文采
42、原生家庭的父母关系,会影响以下三点:一。影响我们的亲密关系(配偶关系及亲子关系)。二。影响我们的安全感。三。影响我们的责任感(过度责任或没有责任)。每个学员都画了原生家庭构造图:年龄、职业、四个形容词、关系线。——林文采
43、不要让孩子变得过于娇嫩,不要因为家里其他人怎样对小孩,你就不高兴,家里人跟他沟通的方式,将来在外面都会碰到,家庭就是一个真实的小社会,所以不如早点在家里学习一下。&mdas
h;—林文采44、修了自己才能教好孩子,做人做事做管理都是一个道理,修好自己。——林文采
45、如果想处理好人际关系,请做好以下三点:1、不说伤自尊的话,只说事情本身;2、不说羞辱、让人感到羞耻、丢脸的话;3、不说让人焦虑的话。如果觉得这样做很难,无法做到,那就只能接受人际关系不好,只能接受亲友虽然爱你、喜欢你,但会疏离你的结果,因为人类的本能是保护生命!——林文采
46、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修炼得很好,那么他自然而然就会成为一位好父母。——林文采
47、萨提亚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好的夫妻关系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林文采
48、我们家长常常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是那样的,好像有一个完美的性格模型,但每个孩子在跟人跟社会互动的过程中,有他自己探索这个环境的节奏和方式,有他自己独特的特质,我们只需要尊重他跟周围互动的方式,让他做自己就好。——林文采
49、从婴儿起,人的天性就是要与人连接的,如果没有连接,内心就是空的,深层的连接就是敞开心扉地沟通,无拘无束,两情相悦,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孩子就开始关闭心门,不愿再与父母深层连接了呢?——林文采
50、领导受气了,发泄在员工身上,员工带着情绪回家,丈夫对妻子发脾气,妻子又对孩子发脾气。大家都在找对自己安全的人发泄,那么最后谁是所有这些情绪的承接人呢?一定是孩子。负面情绪一层层往下走,最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气都发泄在孩子身上。——林文采
林文采语录集锦
51、通过简单观察就可以了解孩子的状态如何,主要看三方面:一,情绪是否基本稳定,不会因一丁点小事就有强烈的情绪爆发。二,人际关系如何,与家人,朋友,老师同学是否都能良好相处。三,是否有偏差行为(偏差行为主要指伤害别人或者伤害自己的行为)——林文采
52、家长的模范作用主要在三个方面:如何处理情绪,如何和他人交往,对待事情的态度。——林文采
53、每个孩子本身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林文采
54、如果妈妈在以上两方面不能满足孩子头三个月的需求,孩子就会去找重要他人,妈妈是第一个重要他人,爸爸是第二重要他人。也许以后长大了就会找老师作为重要他人。——林文采
55、孩子无所谓什么叛逆期,只要精神营养缺乏了,任何时候都可能叛逆。——林文采
56、父母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不要当着外人的面让孩子觉得丢脸。检验孩子心理健康的最好年龄是13-15岁。——林文采
57、孩子是养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林文采
58、遗弃,是孩子对大的伤害。遗弃,孩子会认为自己一点价值都没有。没有自我价值感的人,也不会认为其他生命有价值,这个思想病毒会遗害孩子一生。——林文采
59、我不想做他做的那些事,但我的愤怒无处可去。林文采老师说情绪是能量,可以用来做些事情,那我要用我的愤怒做点什么呢?——林文采
60、发现妈妈的很多问题都是未来式的,“将来孩子戒不掉奶嘴怎么办?”“如果他一直这样摸鸡鸡怎么办?”我也问过类似的问题,明明已经得到解答,还喜欢追问一句:如果他3岁还这样怎么办?林老师说:那到时候再来找我。许多焦虑和忧愁都来自不知道存不存在的那一天。——林文采
61、对孩子,要温和而坚持。林文采老师的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而且的确行之有效。孩子做错任何事情都不要轻易动怒(一旦发火,孩子就会知道你发火的底线,并会不断挑战你的底线,不断尝试激怒你),只需要告诉他这么做是不对的,告诉你希望他怎么做,并不断强化鼓励好的行为。——林文采
62、做一个心理治疗师,和学做一个人是完全一样的。——萨提亚林文采
63、6-7岁时,孩子需要学习、认知、模范,需要一个能够学习的人。如果孩子的心理营养缺失,他就会一直处于寻找的状态,让人家去肯定他,让人家去称赞他。他不能在他那个年龄发挥一个人的很好的生命力。——林文采
64、生命力为何消失?因为我们失败过、痛苦过。是心理营养(如被尊重、肯定、接纳等)未能得到满足,所有心理营养的背后是爱。如何得到心理营养的滋养?从关系中得到!朋友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心理咨询师等。萨提亚治疗就是用生命滋养生命,用生命改变生命的学问。——林文采
65、两条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吗?在爱因斯坦的系统里,它们是可以相交的:在永恒里相交。所以改变是永远有可能的,就算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还是可能的。萨提亚如同爱因斯坦系统:是敞开的!——林文采
66、在没有孩子的时候,一个人的世界还是未曾发现美洲的时候。小孩是哥伦布,带人到新大陆去。那么,就让我们,每一位学前儿童的父母,以幸福与好奇交织的心情,到我们这块新大陆来,一起分享和孩子在一起的欣悦与惊喜,忐忑与生气,哭笑不得与没大没小。——林文采
67、梦会呈现出来,是因为超过了梦所能承载的量,我们才会记住。而当梦呈现出来时,代表我们内心有很多情绪没有处理。一般一个晚上最少5个梦。——林文采
68、做安全的父母主要要做到两点:1.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父母的关系不好,他就感觉自己的生存受到威胁,担心自己被遗弃。未来这个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2.稳定的情绪。孩子的紧张不安很多时候是对父母情绪的反应,所以如果父母都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又如何要求孩子去管理好他们的情绪。——林文采
69、父亲对孩子的赞美,肯定,认同,不管是对儿子还是女儿,它的份量是特别重的,如果父亲愿意这么认真孩子说:孩子我很喜欢你,我非常高兴你是我的孩子。那这句话,孩子会记得一生,并且开心一辈子。——林文采
70、孩子做事磨蹭,是因为大人管得太多。因为孩子没有能力对抗,只能用磨蹭来抵抗。要信任孩子,你越信任他,他越能做好。——林文采《萨提亚亲子》课程
71、孩子希望父亲对孩子说:我相信你能照顾自己,如果你有需要,我就在这里,但由你来决定是否需要我的帮助,我也允许你做错,我相信你能从错误中学习。——林文采博士萨提亚亲子关系课程
72、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尽他们所能去做。不爱孩子,只有一种情况发生:只有建立起友情的关系!妈妈过的都不像人的生活。妈妈不可能给你她没有的东西。所以我们要自己做决定:自己要不要来学习爱人,要不要学习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林文采《萨提亚模式》课程
73、如何能让自己不焦虑?就是“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是统一。接纳当下的自己,我现在能做到的就是当下我能做的最好的。——林文采《萨提亚》课程
74、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你觉得不舒服,而又不敢表达,那就是你的自我价值不足。要做到身心合一的表达自己先要提升自我价值。——林文采《萨提亚》课堂
75、父母在任何时候都是尽他们所能去做。不爱孩子,只有一种情况发生:妈妈连爱自己都不会!妈妈过的都不像人的生活。妈妈不可能给你她没有的东西。所以我们要自己做决定:自己要不要来学习爱人,要不要学习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林文采《萨提亚模式》课程
76、在孩子性别认同这方面只有父亲或者是其他男性重要他人可以做到。——林文采
77、没有安全感的妈妈,会有焦虑,担心推迟孩子和妈妈分离的时间,孩子就不能独立成为负责任的人。——林文采
78、如果你不愿意去哄你的妻子开心,总有一天会有另外一个人去哄她;如果你不愿意去满足你的丈夫的性需求,总会有一个人愿意与他有性关系——道德规条是很难阻止一个人去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的。——萨提亚专家林文采博士
79、现在很多孩子,就像花盘里快要干枯的花,等到快要死了,才去浇水,然后就才活过来。心理营养不足的孩子,往往就会制造很多问题,要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就像快要干枯的花朵一样。——林文采
80、父母没能给我们的,我们做自己的好父母,允许自己有时做得不好;经常嘉许自己做得好的,对自己宽容,也就有能力对别人宽容。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有能力做孩子的好父母。——林文采萨提亚
81、“讨好型”、“指责型”是最常见的两种姿态。而指责型的人通常会找一个讨好型的人做伴侣,相反,讨好型的人也倾向于选择指责型的。——林文采博士
82、当别人夸奖你时,要欣慰的接受,即使你不一定觉得有,当你去接纳它时,久而久之它就成为你身上拥有的特质。——林文采萨提亚婚姻
83、婚姻里,如果男人有婚外情,老婆是能感觉到的,但女人有婚外情,男人就不一定感觉到。——l林文采萨提亚婚姻
84、男人们在白天接收到很多的性刺激。包括报章、杂志、电视、电脑及来来往往的美女,他都把持住自己,到了晚上他觉得理所当然的老婆要犒赏他。——l林文采萨提亚婚姻
85、父母都是劫富济贫的,家里最能干的孩子,总是关注比较少,给与最少的资源。不是不爱,而是更相信他,他们让父母总是比较放心。如有类似经历的朋友,是不是可以释然呢?。――林文采萨提亚课程
86、婚姻关系里面没有对错,没有输赢,要赢两人一起赢,要输两人一起输。——萨提亚林文采
87、一个人如果心理营养充足,就会有活力,生命力很强。如果你的孩子经常无缘无故肚子痛又查不出什么问题,很可能是因为你的孩子对你有情绪。——林文采
88、宝宝的性格是父亲的遗传大:性格的形成主要是后天影响。比较而言,爸爸的影响力会大过妈妈。父爱的作用对女儿的影响更大。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父亲在女儿的自尊感,身份感以及温柔个性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父亲能传授给女儿生活上的许多重要的教训和经验,使女儿的性格更加丰富多彩。——林文采
89、婚姻关系必须处理的三大差异:原生家庭差异、天生气质差异和性别差异。原生家庭差异带来很多生活习惯的差异和价值观的差异,例如,如何用钱、用时间、如何表达爱、如何处理冲突等。有时我们习以为常的方式对于对方来讲非常艰难,理解这些差异的客观存在。——林文采
90、担心的背后是一份不信任。——林文采
91、我们因为相同而联结,我们因为不同而成长。——林文采
92、我相信你,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都可以去学习!当你需要我的时候,我在这里。不过要由你来决定,你是否需要我的“支持”!我不会主动插手来“支持”你。我深信你将会有你自己的成就!我“也相信你会允许”你自己犯些错,因为从错误中可以学习更多!——林文采
93、每个孩子都是一棵种子,有足够的滋养,都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展现各自的美丽。然而当父母给予孩子心理营养不够时,可能会出现:1、人际关系问题;2、自我概念问题;3、偏差行为,例如打架斗殴、自伤等行为。——林文采
94、父母可以给予0——16岁孩子的心理营养:1、无条件的接纳,2、父母看重、重视孩子的优势,尤其是父亲,3、母亲有足够的安全感,如信任孩子,保持情绪稳定,4、父母的肯定、赞美、认同,5、父母给予孩子时间去寻求模范,学习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应对困难的方法和态度。——萨提亚亲子课程林文采博士
95、爱,要用对方能接收的方式来表达。——林文采博士
96、请接受今生不完美,请接收今生有遗憾。——林文采
97、萨提亚模式的信念之一,也是她最重要的信念之一,就是“改变是有可能的,即使外在的改变有限,内在的改变也是有可能的”。——林文采
98、关于感受:感受是生来就有的,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我是谁!做我喜欢的,不做我讨厌的,这样我们就不会恨自己。——林文采
99、父亲对孩子的重要性:不需要你花多少时间在孩子身上,要看你是否表达了对孩子的信任和肯定,以及接纳孩子的特质,发现孩子的内在资源,愿意提供帮助但不拯救,相信错误是成长中要经历的。——林文采
100、禁止脚本是一个孩子在处于压力下又必须生存时内心的一种挣扎,其产生步骤是:1、渴望,2、从体验中发现,3、脚本产生。如:我需要父母的爱,但努力中发现无法让父母爱我,于是我产生一个禁令:我不需要和父母亲近!于是关闭,也同时关闭和他人的连接,慢慢就丧失了爱的能力。——林文采
?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