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经典语录【精选3篇】

时间:2012-08-03 01:41: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孟子》经典语录 篇一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经典语录是他的思想精髓的集中体现,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中一些经典语录。

1.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孟子的一句经典名言,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是因为人天生具备爱、仁、义等美好品质,这些品质使得人们有能力去做好事、做善事。

2. “道不远人。”孟子强调,道德的原则是普适的,不分国界、种族、地域,适用于所有人。这句语录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追求道德的境界。

3. “君子有三乐,以乐天下之事。”这是孟子对君子的要求。他认为君子应该有三种乐趣:乐于学习,乐于实践,乐于奉献。这句经典语录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以乐天下之事为己任,为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4. “君子有九思。”孟子认为君子应该有九种思考方式:思贤、思不贤、思而不忧、思而不疑、思而不废、思而不穷、思而不穷、思而不忘、思而不忘、思而不得。这句语录告诉我们,君子应该有广博的视野和深思熟虑的思考方式,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5. “人无恒产,不可谓仁。”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没有恒定的财产和固定的生活来源,就不能说他是仁德之人。这句经典语录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经济基础,才能够真正地做到仁爱和善良。

以上是《孟子》中的一些经典语录,它们蕴含着孟子的深邃思想和智慧。这些语录不仅对我们个人的修养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学习《孟子》,从中汲取智慧,将其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孟子》经典语录 篇二

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和经典语录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我们来看看《孟子》中的一些经典语录。

1. “知者不惑。”这是孟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一个真正有知识的人是不会迷惑的。孟子认为,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够真正地认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会被外界的干扰所迷惑。

2.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认为,人们都有同情心和怜悯之心,能够感同身受他人的痛苦和困境。这句经典语录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3.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认为,如果一个人有大的使命和责任,必须经历一些困难和挫折,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这句语录告诉我们,只有经过磨砺和努力,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认为,人生的忧患和困难是人成长和进步的动力,而安乐和舒适则会使人变得懒散和无所作为。这句经典语录告诉我们,只有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才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认为,君子追求的是道义和正义,而小人只追求个人的私利。这句语录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追求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私利。

以上是《孟子》中的一些经典语录,它们蕴含着孟子的智慧和思想,对我们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学习《孟子》,从中汲取智慧,将其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孟子》经典语录 篇三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仁、义、礼、智是四个初始,就像我本来就所具有的,人有这四种开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

  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其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孟子还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前段时间有个人问我,“孟子为什么这么喜欢骂人?”我有些不解,他又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这不是骂人是什么!”这里给大家澄清一下,孟子说“人之有四端,尤其有四肢”,也就是说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知心、是非之心。

  “无恻隐之心

,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这几句话是说,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知心、是非之心是人和其他非人的动物、植物等的根本差别!若是把这理解成孟子骂人,真是有些滑稽了!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我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那浩然之气,最宏大最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用邪恶去伤害它,就可以使它充满天地之间无所不在。那浩然之气,与仁义和道德相配合辅助,不这样做,那么浩然之气就会像人得不到食物一样疲软衰竭。

  这就是孟子最著名的“养气”说!后来养气说从人格的发展到文章上,成为了影响很大的“养气”美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 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样那样好的听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 舜的学说,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

  所以说,只有好心,不足以治理政治;只有好办法,好办 法不能够自己实行起来。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种植与生长的植物,将它曝晒一天,再冻它十天的话,也没有能够顺利地活下来的。

  “一曝十寒”比喻某些人待人接物的'态度飘摇不定,忽冷忽热,无法善始善终,结果就算是最容易办成的事,也无法办成。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不缺乏做事的才能,却常常一事无成,分析他们失败的根源,往往是因为他们缺乏持之以恒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学习知识,贵在持之以恒。积善成德,也贵在持之以恒。

  “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这幅著名的对联就是从孟子这里来的。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说,心这个器官则有思考的能力,一思考就会有所得,不思考就得不到。这是上天特意赋予我们人类的。所以,首先把心这个身体的重要部分树立起来,其它次要部分就不会被引入迷途。这样便可以成为君子了。

  眼睛耳朵这类器官不会思考,所以被外物所蒙蔽,一与外物相接触,便容易被引入迷途。在古希腊,有个哲学家为了专心思考,自己把眼睛刺瞎了。为的就是不受外界杂乱信息的干扰!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里面举了好多的例子,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管仲是从监狱里走出来的宰相,百里奚本来是个奴隶,后来做了宰相。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反一正,相辅相成地说明了同一人生哲理的两面。既不使人因正面说教而感沉闷,又不为邀人眷顾而故发惊人之谈;既娓娓动听,又给人警策;既不庸,又不妄。

  仁者无敌。

  孟子说,施行仁政的君王,必然赢得民众的拥戴;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是无人可敌的。如《孙子兵法》中说“上下同欲者胜”。施行仁政是“因”,上下同欲是“果”。或者说:施行仁政,是实现“上下同欲”的必由之路。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孟子在本篇中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批判,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把“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的规范,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贡献。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现代无产阶级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就义诗》中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都是与“舍生取义”的精神一脉相承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一个老师动词,奉老、养老的意思,第二和第三个老是名词,老者的意思;第一个幼是动词,养育幼儿的意思,第二和第三个幼都是名词,幼儿、幼小的意思。

  这句话的核心,可以说是推己及人,就是《论语》里面的忠恕之道。一些宗教将博爱,爱全人类。孟子这里并非不讲博爱,只是说,博爱要由近及远。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家人都不爱的人,会去爱别人!

  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

  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也可以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地、人三者称为三才。《孟子》里面主要是从军事的角度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之的。天时地利,比不上人和。

  我们做事也是这样,占到天时和地里固然是好,但是没有必要去迷信这个,非得要求天时地利,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人和,占到了天时地利,却没有人和,事情也是不可能成功的。相反,人和往往可以弥补天时和地利上的不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明太祖朱元璋读到《孟子》的这些话的时候,非常震动。

  他深感孟子的类似的话会动摇皇权,让人把《孟子》不利于皇权的章节都删掉,最后删了一百多处,成了一本《孟子节文》。各位看官,如果还有人说,《孟子》是讲封建专制的,就把这事告诉他。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拿了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不义。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孟子》一书里还说道,“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意思相近。孟子的这种思想,与《庄子》中所说的“内圣外王”以及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当为王”的思想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说,道德高的、有学识的圣贤应该掌握政治上的权利。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这句话是在强调内因的作用。人一定是自己轻侮自己,别人才会有轻侮你的想法和举动。一个家和一个国家,都是这样。

《孟子》经典语录【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