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孝敬老人的故事 篇一
夕阳下的陪伴
4月的某一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小明带着一束鲜花来到了养老院,他的奶奶已经在这里住了两年了。每个周末,小明都会来陪奶奶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
小明的奶奶已经年过八旬,身体健康状况也不是很好。她的双腿已经不太灵便,行动不便。小明从小就跟着奶奶长大,他对奶奶充满了深深的感激和爱意。他觉得,现在是他回报奶奶养育之恩的时候了。
每次来到养老院,小明都会陪奶奶散步,或者坐在院子里聊天。有时候,他还会给奶奶讲一些新鲜有趣的事情,让奶奶开心一下。虽然奶奶已经记忆力不如从前了,但她总是会微笑着听着小明的话。
这天,小明带来了一本老歌的歌谱。他知道奶奶年轻时非常喜欢唱歌,特别是那些经典的老歌。小明想,也许通过唱歌,可以唤起奶奶的回忆。
小明打开歌谱,开始唱起了《夕阳红》。他的歌声清澈动听,飘荡在养老院的每一个角落。奶奶听到熟悉的旋律,眼睛里闪过一丝光芒。她开始轻轻地哼唱起来,声音虽然微弱,但充满了深情。
小明看到奶奶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他知道奶奶一定在回忆着过去的美好时光。他继续唱着歌,唱完一首又一首,直到奶奶的眼睛再次充满了笑意。
时间过得很快,夕阳渐渐西下。小明知道该送奶奶回房间了。他轻轻地牵起奶奶的手,慢慢地走回了房间。在奶奶的床边,小明给她盖好被子,亲切地嘱咐她好好休息。
临走之前,小明看着奶奶安静地入睡,心里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自己的陪伴让奶奶感到温暖和幸福。虽然奶奶已经年老,生活变得越来越不方便,但是有小明一直在身边陪伴,她的心里总是充满了温暖和快乐。
小明走出养老院,迎着夕阳回家的路上,他心里充满了对奶奶的爱和感恩之情。他决心,无论奶奶的身体再差,他都会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给她带去温暖和快乐。
写孝敬老人的故事 篇二
老人的微笑
小红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她的爷爷奶奶一直都住在乡下的一个小村庄里。每年暑假,小红都会去爷爷奶奶家度假。这个暑假,小红决定给爷爷奶奶一个特别的惊喜。
小红知道爷爷奶奶一直在为家庭劳累,尤其是奶奶,她几乎每天都要忙碌地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这让小红感到心疼,她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来孝敬奶奶。
小红打算在家里给奶奶做一次丰盛的晚餐。她知道奶奶最喜欢的是鱼,所以她准备了一条新鲜的鱼。小红动手烹饪的时候非常小心,一丝不苟。她将鱼处理得十分精致,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创意,让这道菜更加美味。
晚饭的时候,小红把鱼端到了桌上。奶奶看到桌上的鱼,非常惊喜。她从来没有吃过这么美味的鱼。奶奶笑着对小红说:“孩子,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小红看到奶奶的笑容,心里充满了喜悦和满足。
第二天,小红决定帮奶奶做家务。奶奶每天都要做很多的家务,她的身体已经有些吃不消了。小红决定用自己的力量来减轻奶奶的负担。
小红从早上开始就帮奶奶做起了家务。她帮奶奶洗衣服、扫地、擦窗户,把每一件家务都做得十分认真和细致。奶奶看到小红的勤劳和努力,非常感动。她对小红说:“孩子,你真是个乖巧的好孩子。”小红听到奶奶的赞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暑假结束的时候,小红送走了爷爷奶奶。在爷爷奶奶走进火车站的那一刻,她看到了奶奶眼中的泪水。她知道,这是奶奶对她的深深感激和不舍之情。
回到家的路上,小红心里充满了对爷爷奶奶的思念和爱意。她明白,通过自己的孝顺和陪伴,给爷爷奶奶带去了欢乐和快乐。她决心,以后无论做什么,都会把爷爷奶奶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方式来孝敬他们。
这两个故事都展示了孝敬老人的故事,讲述了年轻人对老人的关爱和孝顺。无论是通过陪伴、唱歌还是做家务,都是用心来表达对老人的爱和感激之情。这些行为不仅让老人感到温暖和幸福,也让年轻人明白了孝敬父母和尊敬老人的重要性。
写孝敬老人的故事 篇三
子路,
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是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写孝敬老人的故事 篇四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与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写孝敬老人的故事 篇五
在中国的古书上,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的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的'时候,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窜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香儿,香儿。"
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
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与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扇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写孝敬老人的故事 篇六
三国时期有个人叫陆绩,他特别孝顺父母。6岁那年,一次他到袁术家里做客,袁术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是他没吃,而是悄悄藏在怀里。
后来他向袁术行礼告辞,叩头的时候,怀里滚出三个蜜橘来。袁术大笑道:“你吃了不够,还要拿呀?”他回答说:“我没见过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给母亲尝尝。”
袁术听了大为惊讶,心想一个6岁孩儿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长辈,实在难能可贵。
他感叹道:“小陆郎有这样的品德,来日必成为报效国家的栋梁!”的确,据有关历史记载,陆绩长大后对国家的贡献相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