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李桓英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想 篇一
李桓英,一个名字,一个传奇,一个时代楷模。他的个人先进事迹令人敬佩,他的心得与感想也值得我们深思。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他的事迹以及我从中所得到的启示。
李桓英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来自中国的一个贫困山区。他在年轻的时候就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因为家境贫困,他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追求知识。他每天早上都会起早贪黑地自学,通过借书和听广播来扩展自己的知识。
尽管李桓英的家庭条件非常困难,但他从未放弃对教育的追求。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教书,帮助那些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们获得知识。他的教学方法独特,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践经验,他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由于他的教学方法和敬业精神,李桓英的事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他被媒体誉为时代楷模,并获得了许多奖项和荣誉。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他认为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知识水平。
从李桓英的个人先进事迹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尽管环境和条件有限,但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的态度,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李桓英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关键,也是改变社会的力量。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都应该珍惜教育资源,努力学习,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好的未来。
同时,李桓英的事迹也让我深思如何成为一个更有影响力的人。他的成功并不仅仅源于他的努力和奉献精神,更在于他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他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激励他们追求知识和梦想。正如李桓英所说:“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改变自己和社会。”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总而言之,李桓英的个人先进事迹给了我很多启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的态度,我们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他的事迹也激励着我成为一个更有影响力的人,通过自己的行动为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我相信,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改变自己和社会,为未来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时代楷模李桓英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想 篇二
李桓英,一个普通的农民工,一个平凡的人,却因其个人先进事迹而成为时代楷模。他的事迹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李桓英的事迹告诉我,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尽管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梦想。相反,他通过自学和努力工作,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他的故事告诉我,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的态度,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李桓英的事迹也让我重新审视教育的重要性。他意识到教育是改变自己和社会的关键,因此他不仅自己努力学习,还帮助那些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们获得知识。他的教学方法独特,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践经验,他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他的故事告诉我,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改变自己和社会,为未来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李桓英的事迹还让我深思如何成为一个更有影响力的人。他的成功并不仅仅源于他的努力和奉献精神,更在于他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他用自己的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激励他们追求知识和梦想。正如李桓英所说:“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改变自己和社会。”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
总而言之,李桓英的个人先进事迹给了我很多启示。他的故事告诉我,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的态度,我们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他的事迹也激励着我成为一个更有影响力的人,通过自己的行动为他人带来积极的影响。我相信,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改变自己和社会,为未来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时代楷模李桓英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想 篇三
今年刚刚步入百岁的李桓英是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她用毕生精力对抗肆虐人类上千年的麻风病,使成千上万麻风病人获得新生。
2016年,李桓英荣获了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麻风病肆虐,一度成为世界难题。当时麻风病也流行于我国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及青海等部分地区。1978年,拥有丰富公共卫生防治经验的李桓英担负起我国麻风病防治的重任。她来到云南省勐腊县南醒村,建立短程联合化疗试点,为消除病人顾虑,李桓英经常与病人近距离接触。
经过27个月的治疗,服药的47名病人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完全达到了预期效果,李桓英实施的短程联合化疗经过十年监测,复发率远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世界推广了李桓英的联合化疗经验。70多年间,在几代麻风病防治工作者的共同奋斗下,麻风病在我国绝大部分省份已基本消灭。
2016年12月27日,已经95岁高龄的李桓英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她说她希望以一名党员的身份在麻风病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时代楷模李桓英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想 篇四
“敬爱的党组织:1958年,我先后辞去了世界卫生组织聘任的印度尼西亚、缅甸的亚司和梅毒两种热带病专家的职务;告别了已迁居美国的父母,毅然回国。我对投报祖国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我真心热爱中国共产党,诚挚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我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愿意以党员的身份为救治麻风事业奋斗终身!请党组织考验我吧!”
2016年,李桓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为什么在耄耋之年申请入党?“我还不合格,但恐怕来不及了。”李桓英言辞恳切,“科研追求真理,党也追求真理。”搞了一辈子科研的她,对科研的态度极其严谨,对入党的自我要求也同样严苛。
所以听到这个消息时,友谊医院原党委副书记郑瑞芬激动莫名。“李教授几十年前就该入党了,没想到她等了这么久。”
1998年,云南勐腊县“麻风寨”。一条小船穿过河流,停在寨口。船上的李桓英和郑瑞芬一眼就看见了岸边等候的人。这曾经是一群麻风病病人,他们正在等治愈他们的恩人李桓英。如今,这里不再是“麻风寨”,改叫“曼南醒”,意为“新生的山寨”,是李桓英亲自取的名字。
77岁的李桓英抢先踏上了岸。
“我们的‘摩雅傣’(医生)来啦!”……一路上,不断有人奔走相告。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桓英,在这里是家喻户晓的“摩雅傣”。
李桓英拉过一直跟着她的一个小伙子说:“把鞋脱下来我看看。”小伙子依言脱下鞋,露出感染了麻风杆菌的脚。
此时,李桓英做出一个令郑瑞芬震惊的举动。她的手伸进小伙子的鞋里,摸摸有没有沙子和钉子,再穿上。
这个动作,李桓英每年来回访时都会做。麻风杆菌这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的是皮肤和周围神经,病人的手脚是麻木的。她不厌其烦地教他们学会自我防护,是为了避免皮肤破损、溃烂。
在一处傣族竹楼前,主人用芭蕉叶裹了一个饭团递给李桓英,她也不洗手,笑嘻嘻接过来就吃。
她不怕吗?李桓英真的不怕。“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麻风杆菌可没有子弹厉害。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传染上——让你们亲眼看我现在就能治好它!”
临睡前,郑瑞芬忍不住问李桓英,“您为患者付出这么多,有没有想过加入中国共产党?”李桓英不假思索地摇摇头,“郑书记,我认为自己还不够条件。我这人其实缺点挺多的,说话直,容易得罪人。但我会继续努力!”
就在这一年,1998年,在北京召开的第15届国际麻风大会上,中国向世界宣布已成功消除麻风病。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诺丁博士说:“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李桓英是做得最好的。”
时代楷模李桓英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想 篇五
如今,在中国,麻风病只有散发病例。“这些应该归功于李桓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的就是她。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友谊医院原党委副书记张仲民说。
李桓英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是在1970年。当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工作的她,随单位下放到江苏省的一个麻风村。由于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过去最人道的做法,就是将麻风病人赶到一个偏僻的地方,任其自生自灭。
这一幕刺激了李桓英。她想起自己1957年拒绝世界卫生组织“续签5年合同”的邀请,从美国辗转回国的初衷:帮助祖国的同胞,遏制因贫穷导致的疾病蔓延。
1978年,被调到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的李桓英,在57岁的年纪决心攻克麻风病。
1982年,李桓英向世界卫生组织递交了一份关于中国麻风病情况的详细报告。次年初,她带着申请来的免费药品赶到云南省勐腊县。
每天早上6点,62岁的李桓英要走十公里山路,渡过一条河进入麻风寨。挨家挨户寻找麻风病人,到家中劝说他们服药、为他们治疗。
但世卫组织提供的药治愈患者需要六七年,太漫长了!李桓英经过研究,决定开展服药24个月就停药的短程联合化疗。两年后,作为试点的勐腊县全部麻风病人被治愈。最终,这种疗法使全国的麻风病人从原来的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年复发率仅为0.03%。
1994年,短程联合化疗法被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用以治疗麻风病。
2001年,李桓英主持的《全国控制和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策略、防治技术和措施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时代楷模李桓英个人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想 篇六
麻风病是人类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20世纪初,全世界没有特效药,唯一的办法就是隔离病人。
1980年,李桓英被派往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了解到,世卫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药物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试验数据。为此,李桓英从世卫组织申请到了免费药物和项目支持。
在云贵川的项目试点村,为了拉近与麻风病人的感情,李桓英从不穿戴任何防护服与麻风病人接触,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此后,李桓英每到一个村寨,都会受到村民的欢迎:“北京来的女医生,不怕麻风!”
为了推广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她走家串户,不辞劳苦。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仰头就喝。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便拉着病人的手长时间不放。见到老病人,她总是亲切地拍拍肩膀,甚至还主动拥抱。
“当医生不能怕!这就好像战士都知道子弹厉害,上了战场不照样往前冲?”李桓英说。
多少年来,李桓英一直奔波在贫困边远地区。云贵川3省7个地州59县,每一个有麻风病人的地方都有她的足迹。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南醒村曾是一个“麻风寨”。1990年4月17日,南醒村“麻风寨”的帽子被彻底甩掉了。南醒村更名为曼喃醒,傣语意为“新生”。
经过不懈努力,李桓英将麻风病人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使麻风病人从原来的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且年复发率仅为0.03%,大大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年复发率小于1%的标准。
1994年,李桓英选用的世界卫生组织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在全球推广。1996年,她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特别行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2016年,李桓英获得首届“中国麻风防治终身成就奖”。
“治愈患者给医者带来的心灵慰藉,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
20世纪70年代,李桓英来到苏北农村,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当时的医务人员头戴防护巾,身穿隔离衣,手戴胶皮手套,场景令人恐惧……然而,看到病人被疾病折磨的样子,李桓英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她暗下决心:一定要让麻风病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我们不能怕病人,而要爱病人。”
并耐心地开导:“现在得了麻风,就像得了一块皮肤癣,只要联合化疗一周,就失去传染性了,你可以边学习边治疗,最多两年就能治好!”后来,这名女学生考上了大学,并成为一名教师。
李桓英说:“治愈患者给医者带来的心灵慰藉,是任何酬劳都不能取代的。能治好患者的病,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
“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2016年12月27日,是李桓英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这一天,已经95岁高龄的李桓英特意围了一条大红的羊绒围巾。她仔细捋顺两鬓的头发,庄严肃立。站在一群新党员中间,她举起右拳,苍老的声音饱含真诚和笃定:“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终于梦想成真,光荣地成为一名党员。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李桓英说:“入党和做研究一样,都是追求真理。能够作为党员为医学事业奋斗余生,这就是我最重要的心愿。”
几十年来,李桓英解决了许多麻风病防治领域的重大策略和关键技术问题,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近年来,
她带领课题组进入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开展麻风病早期诊断、耐药基因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创造性突破。
“麻风病的历史,在我们这一代该终结了!”如今,李桓英依然关注着全球麻风病防治进展。她说:“虽然中国已基本消灭了麻风病,但还没有彻底消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她殷殷嘱咐前来探望的后辈,科研工作者不能停下创新的脚步,这是党和人民的重托。
疾病无国界,大爱无疆界。为了实现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一位百岁老人依然在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