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发言稿 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班的××同学。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发言,向大家分享我对这节课的评价。
首先,我要赞扬老师在这节课中所展现出来的教学热情和严谨态度。老师在上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给我们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老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配合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使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课堂内容。同时,老师还引导我们进行了一些小组讨论和互动活动,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这种积极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
其次,我要感谢老师对我们学习过程的关心和支持。老师在课堂上时刻关注我们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在我们遇到困难时,老师总是耐心地解答我们的问题,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老师还鼓励我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这种关心和支持让我们在学习中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最后,我要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虽然这节课教学内容丰富,但在时间安排上稍显紧张。我们有时会感觉有些仓促,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消化所学知识。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适当调整课程安排,给我们更多的时间去深入学习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节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关心让我们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快乐和成长。我们会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努力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 篇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班的××同学。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发言,向大家分享我对这节课的评价。
首先,我要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悉心教导。老师在这节课中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我们积极思考和独立探索。老师引导我们通过实际案例和问题,培养了我们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让我们在课堂上感到充满了挑战和乐趣,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其次,我要赞扬老师在这节课中所展现出来的丰富知识和专业素养。老师对课程内容了如指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每一个知识点。同时,老师还结合实际案例和经典文献,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让我们对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效果。
最后,我要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在这节课中,老师的授课速度较快,有时我们会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适当调整授课速度,给我们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另外,希望老师能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我们的实际能力。
总的来说,这节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的教学方法和专业素养让我们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长。我们会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努力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谢谢大家!
评课发言稿 篇三
大家上午好!
5月底至6月初县教研室组织的说课活动即将告一段落,刚才听了李艳荣老师的说课,让我耳目一新,在这里,我始终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用欣赏的眼光参与此次活动,自觉受益匪浅,下面我将我的收获向各位老师做以简单介绍:
①xx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突出,新课改理念显示的更加充分。例如:学生动手制作人际关系树轮图、评选班级的魅力之星等环节。
②xx教学手段更加多样,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插入视频、音乐等。
③教师的个人教学特色初步显示,例如:李老师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列举了一些学生经常发生的典型案例,比如:为了解释交友的原则列举了四个案例,让学生在自身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内化,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除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之外,更多是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探究,深入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能认真地倾听、合作、交流、分享。xx总之,倡导新课程理念,倡导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具体新课程怎么上,没有统一的模式,各位老师完全可以凭着自己的智慧,认真探索,我们共同创造新课程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评课发言稿 篇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刚才我们仔细聆听了李老师按照新课程标准执教的说课。
大致说来,李老师的说课有如下特点:
1、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老师机械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已不复存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全部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大家可以看到李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完全相信学生,让学生聆听,让学生动手,让学生评论,让学生品味。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改变了以往过于传播知识的做法,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用教材,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从课内迁移到课外,使教材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树立了品德教育观,对教材进行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比如:李老师拍摄学生自己生活中发生的小片段,先发生小冲突、小矛盾;后两个同学化干戈为玉帛的情景。运用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页例2,做一做和P50页练习十二1-4题。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重难点、关键:
重难点:1、理解按一定比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关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只列式不计算。
(1)甲数是200,乙数是甲数的xx,乙数是多少?
(2)苹果有60箱,梨的箱数是苹果的xx,梨有多少箱?
(3)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xx,全班有44人,男生有多少人?xx过程要求:
①逐一出示题目,学生口答列式。
②说一说以上3道题的数量关系和问题结构。
一个数(单位“1”)xx x xxx=xx具体量
(已知)xx x xxxxx(已知)(未知)
2、某校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8:7。
师:从这句话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生:(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xx;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xx;
(3)男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xx;
(4)女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xx;等等。
二、探索新知
1、看来大家对比的认识还是相当清楚的。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这道题——(例2题目):某种清洁剂浓缩液和水按1:4的比可以配制成稀释液,如果配制500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各有多少毫升?
(1)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2)说一说1:4表示什么?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xx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水的体积是浓缩液的4倍;
②浓缩液的体积是水的xx1/4;
③水的体积占稀释液的xx4/5;
(引导提问:稀释液是几份的数?“5”是怎样得出的?)
④浓缩液的体积占稀释液的xx1/5。
(3)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想怎样列算式表示?
①小组讨论,交流一下你的想法,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写下来。师巡视辅导
②请不同做法的学生上台板演,交流汇报(请板演的学生):“你先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吧。”等学生汇报后,问:“这个结果,大家同意吗?”再请其他同学复述:“还有谁也是这种做法的,你也来说说。”xx学生可能的解答方法是:
方法一:每份是:500÷(1+4)=100(ml)
浓缩液:100×1=100(ml)
水:100×4=400(ml)
追问:为什么要“÷(1+4)”?
方法二:稀释液的份数:1+4=5
浓缩液:500×xx=100(ml)
水:500×xx=400xx(ml)
答:略。
2、引导小结:好,还有其他做法吗?这些方法都可以,但在这么多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种呢?我个人觉得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都不错,建议大家都掌握。(以方法2为例讲解)这种方法是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看看每种物体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用分数的知识来解答;(以方法1为例讲解)这种方法是根据比的意义,看看一共分成几份,先平均分求出每份的具体数量,再各取所需,乘各自分得的份数。像这种把数量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我们通常把这种分配方法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3、问:在按比例分配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4、看书回顾。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书的49页的例2。
三、实践应用
1、师:刚才我们共同探讨解决了这样一道“按比分配”的问题,觉得有困难吗?有信心独自完成一道这样的题目吗?好,请大家自己读题分析完成,有几种方法都可以把它写下来。
“学校把栽7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6人,二班有44人,三班有50人。三个班各应栽多少棵树?”xx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辅导:“好,已经完成的举个手?谁愿意带着你的本子到台前来介绍你的方法?”
师:这道题是分哪个量?(70棵树)
按什么比来分?按人数46人、44人、50人来分
师:他做得对吗?师:凭什么说做对了?(由学生说出检验方法)还有其他做法吗?你也来介绍一下。
2、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只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就可以找出多种解题方法。看,我们集体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一人只要说一种,就凑成了这么多种解题方法。其实,就算是“神七上天”那么伟大的事,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说,只要继续发扬这种“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我们六年级学生也一定会是最棒的。
四、拓展延伸
1、师:般情况下,1克的盐要搭配20克的水。问题是,“如果我现在要配制一杯210克的盐水,你能告诉我需要盐和水各多少克吗?”好,请你用心帮我搭配。
独立完成,请学生口头说,教师板演,并说清“比”是怎么得来的。
2、小结:很多时候,题目里并不会明明白白告诉你“比是多少”,需要我们用慧眼去判断分析,找出它们是按什么比来分,再找出它们之间的比来进行计算。
师:最后,我们来解决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
3、如果现在有零花钱45元,具体用途如下表,将这45元按一定的比来分配,你会怎样安排这45元零花钱呢?先请你们在小组里制定出它们之间的比,然后计算。
请个别小组上台展示、汇报。
五、评价总结,促进发展
师:同学们,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师:比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在建筑业、农业、医药等方面都需要非常精确应用比的知识,所以同学们今后要留心观察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六、课外作业:
完成练习十二第1-4题。
1、第1、3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2、第2题:(1)“1份蜂蜜和9份水”说明什么?
3、第4题:从2:3:5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是怎样解答的?用作业本完成这题。
评课发言稿 篇五
叶志贤老师今天讲了《比的应用》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有三点:一是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二是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三是能紧紧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是数学。
1、尊重学生起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比的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比的知识基础上学习的,而且学生在平时也有一定的体验。所以在新知形成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研究性学习,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得到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多向思维的发展,凸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2、提供开放性的学习素材,应用按比例分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生活实际,创设一个个的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零花钱分配”“如何分配利润”等,情境是开放的,条件是开放的,解题策略也是开放的,试图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
按比例分配是一种分配思想,在生活、生产中是很常见的,已学过的平均分其实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例。教学中要通过解决实际生
活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在生活、生产常常要把一个量按照数量的多少来分配,感悟“按比例分配”存在的价值。
建议:叶老师这节课优点很多,但在例题教学时我有个人的一些见解:
教材中的例题是“浓缩液稀释”,这个材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背景不熟悉。如果在设计时换成了“奶粉和温水去冲调牛奶”这类接近学生认知水平的材料会更容易,由于学生面临的是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学习材料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于是激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心向,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评课发言稿 篇六
各位同仁:
今天我市语文研讨会,研讨的主题是:变教“课文”为教“语文”。对这个主题的阐述,后面高主任将做详细的阐述,这里先谈一下我们的理解:
教“课文”的主要特征之一
1、多以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
2、多以对文本的深入解读,繁琐、碎片的分析为基本形态。
重的是内容的理解,碎片的、磨叽的语句分析。
教“语文”重点取向之一
以语文知识获得、语文学习方法掌握和语言技能形成的结构课堂教学为导向。
重人的认知品质、智能结构的培养。
要实现变教“课文”为教“语文”,核心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怎么“用’?对教材的处理,学法的设置尤为关键。我们力主课堂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学习好本课的几个具体目标(几个学习要点),又要引导学生弄清点与点之间的联系,点与场(文本、信息源)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点,提出学习的思考问题;进而教交给学习思考的方法,培养思维结构。
本着这样的理念,对《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教学,说说三个处理:
一、对文本的整体处理(6层次)
教师设计了6个教学层次:
1、老人的青铜雕塑
2、课题:老人与海鸥
3、两组词语,
撮嘴呼唤 边走边放 亲昵说话 啧啧称赞
翻飞盘旋 扇动翅膀 肃立不动 白色旋涡
4、想象两幅画面
5、依据画面和课文内容概括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6、提出学习问题。
了解了文章的脉络,看着这样感人的画面,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学习问题呢?(梳理同学们的问题:1、老人是怎样爱海鸥的?2、海鸥又是怎样回报老人的?)
这样的处理,就是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整体处理,实现了:
文本、信息源——重点词语——情节画面
文本、信息源——抽象概括——主要内容
文本、信息源——思考辨析——核心问题
整体处理教材,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引导发现的过程,不是空投、指定(教师的)
一个思考探究的过程,是路径、目标的寻辩(学生的)
帮助学生把庞杂的文本、信息源,概括出了主要内容、两个画面,抓出了要学习的要点、方向。坚持长久的训练,学生会形成思考的方法和思路。核心素养得到发展培养。
二、海鸥送老人的画面处理(5层次)
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这一单元训练重点紧扣这一目标,教师设计了5个教学层次:
1、读课文14至17自然段,勾“意想不到”句子、想象画面
2、抓语句悟画面——标出重点词
画面一:翻飞盘旋:“翻飞盘旋”“大声鸣叫”
画面二:瞻仰、守灵:“煽动翅膀”“轮流飞到”“瞻仰”
“纷纷落地”“站成两行”“肃立不动
画面三:直扑过来:“炸了营似的”“扑过来”“大声鸣叫”
3、联系生活说画面(可以一个个画面说、可以三个画面一起说、抓词说)
主题:体悟海鸥的感恩、思念。
方法: 一组词整体说;联系生活说。
把握:从海鸥的什么描写看出海鸥的情感?落实到动作、声音,而不是追问你理解到海鸥的情感?
4、引导悟表达方法:
海鸥们不会说话,这丰富的情感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海鸥的动作、声音、细节)
5、感情朗读,提升主题——回报、感恩
这样的整体学习方法,实现了:
整体的方法抓内容:段落——句子——词语
整体的方法谈理解:一组词整体说,不碎片化。
整体的手段导学法:想画面、联实际、感情读。
三个层次的整体把握,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课堂结构的处理(6环节)
教师设计了6个教学环节:
1、整体感知提出问题———教材的整体把握、
学路的整体梳理、
目标的整体定位。(师导设)
2、学习海鸥送老人的画面
3、学习老人爱海鸥的场景
4、学习老人部分
5、以读生情,回扣主题
6、整体收获,收获整体——从整体上收获学习(两层)
是收获的整体集中(生体验)
整体——部分——整体的结构 再次智能结构的塑造。
以上是我们试图体现的教学观点,很不成熟。也因为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体现的还不到位,敬请各位同仁海涵、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