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阅九三”读书会发言稿【推荐3篇】

时间:2014-02-08 02:34: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心阅九三”读书会发言稿 篇一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这个“心阅九三”读书会上发言。首先,我要感谢组织者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共同探讨和思考,共同成长。

本次读书会的主题是“心阅九三”,九三即指的是1993年,这一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一年,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思想和理念开始在人们的心中发芽生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优秀的作品涌现出来,对我们的思想和心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读书会上,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对《活着》这本书的一些感悟。《活着》是余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九三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故事,书中展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磨难和变迁,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对生命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人的尊严和生存并不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在书中,主人公福贵经历了战争、饥荒、家族的衰败等一系列的苦难,但他依然勇敢坚强地活下去。他尽管失去了家人、财产,但他仍然保持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希望。这让我想起了那句经典的台词:“活着,就是为了看见更多的美好”。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深刻地反思了人性的善恶。在福贵的命运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看到了人性的丑陋。书中描写了战争时期人们的贪婪、残忍和冷漠,让我们深感人性的脆弱和可悲。但与此同时,也有那些默默奉献、善良守望的人们,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和坚韧。

通过阅读《活着》,我对生命的意义和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并感恩。它也让我明白了人性的复杂性,我们既有善良和光辉,也有丑陋和黑暗。但正是这样的复杂性,使得我们每个人都有改变和成长的机会。

最后,我想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的苟且”。让我们一起努力,以九三年代的精神为榜样,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更美好的人生。

谢谢大家!

“心阅九三”读书会发言稿 篇二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这个“心阅九三”读书会上发言。首先,我要感谢组织者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共同探讨和思考,共同成长。

本次读书会的主题是“心阅九三”,九三即指的是1993年,这一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一年,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思想和理念开始在人们的心中发芽生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优秀的作品涌现出来,对我们的思想和心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读书会上,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对《红高粱家族》这本书的一些感悟。《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九三年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通过一个农村家族的故事,书中展现了中国农村的变迁和人民的顽强生活,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对历史和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家是人生的起点和归宿。在书中,作者通过对高粱家族几代人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勤劳、坚韧、团结的精神。尽管经历了战乱、饥荒和社会变革,高粱家族的人们依然保持着对家的热爱和传统的坚守。这让我想起了那句经典的台词:“家,是温暖的港湾”。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深刻地反思了历史的洪流和个人的命运。在高粱家族的命运中,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浮沉。书中描写了农村土改、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让我们深感历史的冲击和变革。但与此同时,也有那些个体的命运起伏,让我们看到了每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微妙和无奈。

通过阅读《红高粱家族》,我对家庭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家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撑,我们应该珍惜并守护。它也让我明白了历史的洪流是如此庞大和无情,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我们的命运也与历史紧密相连。

最后,我想引用书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历史是一本开不了口的书”。让我们一起努力,以九三年代的精神为榜样,用心去阅读历史,用心去阅读生活,用心去阅读自己。

谢谢大家!

“心阅九三”读书会发言稿 篇三

“心阅九三”读书会发言稿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可以使用发言稿的机会越来越多,发言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你写发言稿时总是没有新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阅九三”读书会发言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次活动,感谢区委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能我有幸在这里和各位前辈分享有关读书的心得体会。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当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请大家就读书这件事说一句话,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共鸣,大家回复非常踊跃——有的人说,一本好书就像一个朋友,书友多少种朋友就有多少类;也有人说,读书的过程就像思想在旅行,还有人说,没有书的人生无法想象……看来对于读书这件事,每个人都

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关于读书和个人的关系,我觉得杨绛先生有一段话总结的非常精辟,她说: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反正话不投机或言不入耳,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门——啪地合上书面——谁也不会嗔怪。这是书以外的世界里难得的自由!

  确实是这样,读书带给人的是一种极致的自由,同时也无限延伸了我们生活的空间。就我个人而言,读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它能让我成为一个更有趣的人,而读书的过程也是一种极为美妙的人生体验。在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音乐,戏剧,美食,旅行……在享受这些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能够和志同道合者来分享,在分享中得到认同,获得更大满足。国家博物馆一位公众教育专家曾经说过:在所有的分享当中,知识的分享是最高层次的分享。我非常认同这句话。我们今天在这儿正是在做这样一件高尚的事情。我们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但读书又不仅仅只为追求个人的愉悦,知识需要传递才更有力量,在交流中建立更加广泛和密切的联系,在互动、碰撞中促进思考,最终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的行为。

  而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往往也会有困惑。所谓智者多忧,前不久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映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影片,其中有一部南美洲的电影《蛇之拥抱》深深打动了我,电影是根据上世纪一位德国植物学家在亚马逊丛林中的探险日记改编的,其中有个情节是探险家和当地部落的一段冲突——常年的丛林生活使探险家和当地部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对他们的文化也十分了解,又一次,在他去部落交换食物补给后正离开时,突然发现他的指南针被部落的孩子拿去了,他非常焦急,再三要求首领归还。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以为探险家的焦虑是担心没有指南针而无法继续旅行,因为他一再重复说,我不能把指南针留在这里,甚至不惜要动武强行夺回。这让他的印第安向导十分气愤,他说:“知识是属于所有人的,你们白人不能垄断!”但是探险家却说:“不,你不明白,我真的.不能把指南针留在这里,他们的知识体系是建立在星象和风向之中,如果有了指南针,他们就会依赖它,而忘记从祖先继承来的知识,忘记自然赐予的天赋。”而在影片的结尾,随着欧洲文化不断强势入侵,印第安人的雨林文化最终消亡了。

  这段情节让我感触很深,和古人相比,我们获取和分享知识的渠道实在是太多了,特别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可能面临选择:如何辨别,怎样取舍才能不忘初心,不迷失方向,始终保持对读书那份纯粹的热爱,我们读书的目的又是什么,是装点门楣、充实谈资、提高身份,还是求道解惑、学以致用、经世济人?目的不同结果也会不同,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古人又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想,我们的阅读和分享,不应该是人云亦云,也不是为了炫耀博学,最重要的是为了培养明辨和思考的能力,是能够塑造独立的思想,建设积极的行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行为,就像刚才法师所说,学修并进,最终达到回归天真、知行合一的境界。

  如果总结几个关键字的话,我理想中的读书轨迹,应该是一个从内心愉悦到传递力量,再到改变行为的升华过程。

  以上就是我对于读书与分享的一点粗浅的体会。最后,再次感谢区委领导和工作人员为本次活动付出的心血,我也希望能在今后更多地参加这样的活动,和大家一起努力,在阅读中发现更好的自己,在分享中创造更美的世界。

“心阅九三”读书会发言稿【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