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及措施论文【经典6篇】

时间:2018-05-01 01:25: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浅析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及措施论文 篇一

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其成为有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然而,在实践中,德育教育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但目前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学校重视学术成绩而忽视德育教育,导致学生只注重知识的获取而忽视道德的培养。另一方面,德育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活动。

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该重视德育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其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中。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德育课程、设置德育活动和组织德育实践等方式,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其次,家庭是孩子德育教育的重要环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现代社会家庭结构多样化,家庭教育的方式和内容也各不相同。有的家庭忽视德育教育,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有的家庭过分溺爱孩子,缺乏严格的教育和规范。

针对这些问题,家庭应该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家庭教育的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家庭活动和亲子交流等方式,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最后,社会环境也对德育教育产生一定影响。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价值追求的功利化,使得德育教育面临一些挑战。有些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产生了消极的行为和价值观。

针对这些问题,社会应该加强对德育教育的支持和引导。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关注德育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同时,社会应该加强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中存在着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公民。

浅析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及措施论文 篇二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德育教育的概念模糊、评价体系不完善和师资短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德育教育的概念模糊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德育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在不同的教育实践中存在差异,导致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存在模糊和偏差。有的学校将德育教育简单地理解为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的学校将德育教育与成绩挂钩,将其作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手段。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明确德育教育的概念和内涵。德育教育应该是一种全面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包括道德教育、智育教育、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等多个方面。只有明确了德育教育的概念,才能够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目标和措施。

其次,德育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完善也是一个问题。目前,德育教育的评价主要依靠学生的道德行为和师生关系的调查,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评价结果往往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难以客观反映学生的德育水平。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多个方面的指标,如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学习成绩和社会参与等。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既包括问卷调查和观察记录,也包括考试和综合评价等。只有建立了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才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德育水平。

最后,师资短缺是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德育教育师资,导致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不理想。一些教师缺乏德育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无法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

为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对德育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建设。学校可以设置德育教育专业,培养更多具备德育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研讨,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指导和讲座,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持。

综上所述,德育教育中存在着概念模糊、评价体系不完善和师资短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一代公民。

浅析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及措施论文 篇三

  一、高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德育内容匾乏。在对本班进行德育教育的实际中笔者发现,德育的教材脱离实际,其教学内容多是一些人生的大道理,缺乏趣味性,也没有对生活的融入,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枯燥无味,无法精神集中,也没能对教师所提问的问题做出积极地反应、回答。在实际的问题中,能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关注和行为做出改变的内容少之又少,贴近高中生活实际的案例更是成了稀有物品,很难找出可以涉及社会热门话题、热点新闻的案例内容。对于这种匾乏内容的德育教材,学生无法对其产生兴趣,就更别说达到教育目标,起到“育人”的效果了。

  2.德育方式单一。在对德育教育的实践中笔者还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利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灌输。不仅忽视了对学生的循循善诱,促进学生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也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善恶分析、价值观、道德观的直接授教。讨论课,也变成了学生之间的“课间休息”,只有少数学生进行发言,难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在德育课上的主要工具是德育教材、音像教材、教学软件等,其主要的教育地点是课堂。德育课的教学只能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教师用严肃的态度步上讲台,在学生正襟危坐、沉默寡言的教学气氛下进行,就算展开德育实践课,教师也只是出于形式,没有得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3.德育考核流于形式。在当前,各个高中学校依旧以应试教育的观念进行教学,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教学方针,受高考和招生制度的影响,学校对德育课的授教完全以考试为中心,学生为考试而学,大部分的学校及教师都把德育教育进行系统化、应试化、按每个考核所需内容让学生进行吸收,以填鸭式的方式灌输于学生,把德育变成单纯的考试知识点来迎接考核的需要。学校在对学生的德育的评估在措施、制度、条件等方面都没有一套可行的规范制度,使得德育工作的评估流于形式变得无章可循。

  二、高中德育教育采取的措施

  1.改良德育的教育模式及方法,提高德育教学成效有效途径。在高中德育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制造、利用环境、情景的氛围来融入教学,可用情境教学法有针对性地设计模拟富有一定感情情绪的场景。如在本班中,教师把学生带到英雄纪念馆中参观历史英雄的雄姿,在过程中以脍炙人口的英雄故事现身述说,让学生从中体会其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让学生的道德思想升华。

  2.加强对德育教材的改良。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的教材也应适时地更新,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德育教材,系统化地向学生传授优良的德育思想观念,进而保障德育的教育质量。提高我国德育领域的规范化,因地适宜,制定一些与本土有着实际联系的家长、学校、乡土、人际交往、美德等一系列教材,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使德育教育变得既有特色又有意义。在高中阶段,德育的教育变得更加迫切,德育教材的内容应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心理品德、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涵盖,从而令学生对社会有着正面的认识。

  3.创造良好的德育育人的环境。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以各种活动和课程实践为载体,让道德教育和思想上的修养做到情景的交融,相互渗透,让学生在对德育教育活动和实践的过程中,对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产生优质的变化。在对德育教育的评估中,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制定一定的道德规范,从而令学生进行落实执行,再根据此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评估。这样,学生就能在学习和评估的结合中吸收德育知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避免德育教育流于形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高中学生的道德修养是现代教育中的必然要求,以此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做出优良的导航,令学生在汲取知识、利用知识的同时,也能对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行完善,为将来踏入社会、工作、生活做出充足准备。

浅析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及措施论文 篇四

  摘要

:业余运动的训练是当前文化课程的主要拓展训练。在业余运动训练中对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和德育教育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的社会和教师对学生参加业余运动的训练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忽视了德育教育,只注重运动技能的培训。其实业余训练中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和文化课程的教育才能本质上使学生提高运动成绩,还可锻炼孩子们的意志力。文化课程的学习和德育教育的重视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还能使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的态度。本文将从学生当前德育教育和文化学习的水平进行阐述,从而保障学生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中德育培养二者协调发展。

  关键词

:业余训练;文化课程;学习;德育教育

  虽说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在不断地上升,但是当前我国文化业余训练中,对于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和德育教育的培养还不是很完善,这样就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学生的运动训练主要以学校为主,重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文化知识水平应该以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的改革为主[1]。但是对于学生的业余训练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并将整个业余训练体质贯穿起来,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德育的培养将会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也将影响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前景。

  1、当前我国中小学业余训练的状况

  我国对于运动员的教育有两种体质,一种是以体育专业为主的教学,另一种是以全日制普通教学培养为主。前面一种是针对体育特长生的教学,相对于全日制普通的教学来说专业性更强,配备的设施较齐全,师资力量较雄厚,开设的课程较完善。注重理论与实训的结合。另一种是普通教学中的训练模式,教师相对于来说比前者专业性更低,运动训练的时间比较少,体育训练的设备不齐全,课程不受到学校的重视,只是把它当做普通课程的教学模式,因此我国业余训练中对于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和德育教育比较欠缺,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还影响了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前景。导致学生的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没有协调好也没有得到可靠的保障。

  2、当前业余训练存在的问题

  2.1业余体校学生成材问题

  对于学生的各项运动中选材是十分重要的,往往很多学校对于这样的选材总是忽略,教练只是通过自我观察和别人的举荐,来发现运动人才,将学生招到专业的体校进行培训,经过训练的提高在进行进一步的升华。所以才会有现在的体校生之说,但是教练在选材的时候却忽略了具有潜力的学生,从而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在体校中只是注重体育专业技术的培养,集中考核以成绩为准,但是在这个阶段培养中教师却忽略了学生文化水平的培养和德育教育的培养与发展,造成了学生技能很高,文化水平不是行业内高的差异性。不规范的教学体制导致学生业余文化上的欠缺,质量上达不到标准、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2.2影响我国的体育事业

  优秀运动员会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但是他们综合素质的低下也将影响整个国家的荣誉,运动员的素质好坏直接影响了对教练的训练意图的想法理解。良好的教育模式可以促进运动员科学化的训练,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潜在力量,创造出最好的成绩和记录[2]。中国足球为什么那么差,归根结底的原因是因为文化水平的欠缺,职业道德不强,以自我为中心,不服从裁判的规则,这样不仅造成了学生理论上的欠缺还造成了实际操作上的不足。

  3文化课程学习和德育教育措施

  3.1保证特长生的质量

  参加学校的体训队,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体育技能考核,当成绩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可以进入高校就读,成为体育特长生,这样的选材方式,不仅解决了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学生为了达到自我的一定标准会自觉的进行学习文化知识和体能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文化水平,保障了运动员的质量。

  3.2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学校提供对学生的全面服务,了解学生的特长,发觉学生的兴趣,制定出一定的规章制度和训练任务,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培养学生的德育文化,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高度重视起学生的文化学习和德育教育。

  3.3一视同仁的培养策略

  对于业余训练中德育教育和文化课程的学习教师产生了一定的偏差,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忽略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在对待差生与好学生教师会产生两者不同的观念,不能同等的对待,应该对差生多些鼓励与支持,对于相对好的学生要教会他们去帮助比自己能力差的学生,从而培养他们互帮互助的能力,这样促进学生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在业余训练的同时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与道德培养的上升。

  3.4注重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与文化知识是紧密相连的结合体[3]。一个人的好坏评判标准不仅仅只是看文化水平的高低,技能的掌握,而是要看学生的素质培养,素质可以影响人,也可教育人,对道德规范要有一个评定的统一标准,进行规范学生的言行,让学生知道怎样判定自己的对错,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思想教育是学生的基本教育也是重要的课程。学生道德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所以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3.5通过业余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生在业余训练中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友谊赛,比如拔河比赛,利用这样的比赛促使学生学会团结合作,在学生中灌输集体荣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促使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的态度,让学生知道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德育水平提升。

  4、结语

  学生的教育就像是一项建筑,需要打下牢固的基础,学生的教育也是十分复杂的程序,而道德教育就是学生的基础教学,文化水平的提升可以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思想、业余训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培养,才可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注重学生业余训练中的文化课程的学习和道德水平的教育,才可保证学生成为全方位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龚云娥,孙慧峰,晏瑞琴.云南省体育试点学校运动员文化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9(8):571.

  [2]姜素青.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20):64.

  [3]王玲,余清风.陕西省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文化学习现状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8):88-89.

浅析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及措施论文 篇五

  摘要:

众所周知,人们的道德水平影响社会的和谐,甚至影响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它是一个社会的文明标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共同拥有并且共同追求的一种精神表达。所以,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道德影响将对这个人的未来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那么,道德教育在当今社会现状如何?就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字:

小学;德育教育;问题;措施

  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开展,新课标要求我们不但要注重学生智力水平的培养,更要进一步加强对小学生德育的进一步发展。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同样的道理,只有从小将一个人的德育教育做好,我们的整体道德水平才会得到提升,社会才能进步。在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政策保障无疑给予了道德教育一个很好的施展环境。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尽管我们在政策上要求每一个学校落实新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德育教育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若不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那么,其中存在什么问题呢?

  第一,在重视程度上,德育教育在很多学校以及老师眼中远远没有一般的课程重要。绝大部分的教师往往只是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也就是提高智力,而觉得所谓的德育并没有什么用。这就导致了我们现在感受到的情况:学生每天忙碌家庭作业,而没有什么可以陶冶学生思想品德的实质性的行动出现。这也可能是因为道德教育的本质过于抽象,从而成为众多老师等教育工作者忽视的原因之一。

  第二,道德教育在我国兴起时间并不长,关于道德教育的各个方面的研究还不透彻。也就是说,现在的道德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很多方面的认识不成熟,缺乏一套成熟有效的教学方法与体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达到课标要求的教学效果。

  最后,也是十分明显的一点:道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理论指导,导致老师不能够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可以说,道德教育是与学生本身的性格特征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学科。忽视学生的本质而采用大众化的教学方式,是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所以,针对上述的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式,才能够让道德教育不流为课本上苍白的文字,实现学生心智的成熟,思想观念的完善,从而达到我们进行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二、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进一步加强道德教育教学成果的考核制度

  道德教育本应于素质教育挂钩,也不应该与其他科目有比重上的不同。拥有很高道德风尚的人往往可以弥补智商的缺陷,但是一旦出现道德方面的缺失,依赖智商是完全无法弥补的。素质教育在我国实施范围越来越广,这同时也是对道德教育的挑战。建立完善的德育教育考核制度,将有助于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新步伐。同时,提升学校师生对于道德教育的关注度,有助于其更好地在学校开展。从教学目的上来看,道德教育与一般应试教育不同,不是根据完成任务来划定等级,而是通过学生内心的道德反映教学成果,从而实现对学生人的培养,让学生形成正常的道德观,对学生的未来有很大的帮助。

  2.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只是注重教书,而忽视了育人。道德教育在育人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道德教育没有明确的教学任务,这就为我们的道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大门。一方面,我们可以将道德教育渗透进教学工作的方方面。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潜移默化式方式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收到道德教育的浸染。以人为本是我们的教学观点,而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新课改,也是为了让学生在获取应有的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品德培养。从教学渠道上,我们应该开发对应的德育教学资源,充分挖掘课本内容之外的道德教育观点,注意联系我们的生活,将生活情境引入教学环境,更加容易与学生产生深刻共鸣。

  3.通力合作,为德育教育创造可能

  我们进行德育教育,并不只是依赖于学校方面,在家庭方面也是需要我们加以沟通引导的。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让家庭能够注意到道德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作用,而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学校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比如,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同步,等等。所以,让每一个孩子的家庭能够与学校协调配合,学校的德育管理定会有新的突破。

  4.正确对待网络

  众所周知,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给予道德教育更多的渠道,为德育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工具。但是,从另一方面分析,网络技术对学生的道德观有很大的影响。严重地将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进行德育管理,需要我们注意网络环境影响,首先解决网络环境下,学生对于网络的认知以及选择问题。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同时也可能是德育管理的重大突破点。只要我们对于网络引导正确,德育管理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总结

  德育并是不一个普通的教学工作,而是关乎学生未来的庞大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不乐观的现状,直面挑战,为我国输送更多更高水平的综合型人才。

浅析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及措施论文 篇六

  【摘要】

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幼儿自身全面发展的基础。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幼儿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可见,我们应抓住幼儿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等道德行为,使幼儿终身受益。

  【关键词】

学前教育,德育教育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学前教育中的德育教育的看法。

  1.学前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历来被人们关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德育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德育是教育者按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的、道德的、政治的教育。幼儿时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重要时光,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道德熏陶和教育不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家长重智轻德的教育观,使我们的幼儿从孩子便养成了任性,骄傲等道德意识和行为。部分独生子女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不良个性和品质,如脾气大,个性固执,挨不得批评,不懂礼貌,打人,遇到困难爱哭等等。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更显的十分重要。我们要让幼儿从小怀有感恩的心,从小尊重人。

  学前幼儿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文明习惯和个性。幼儿出生后,在适宜的生活环境下发展很快。只有全面、和谐地发展,幼儿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忽视了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将阻碍幼儿的健康成长。

  思想家孔子曾告诫人们:“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人格教育端赖于6岁前之培养。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顾着他继续增高地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倘使培养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这些幼儿升入小学,教师需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他们已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由此可见,在学前期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意义重大。

  2.如何在学前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2.1 幼儿老师要了解学生。幼儿老师们常说“爱生如爱子”,但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又有多少呢?原因就在于她们不是真的了解幼儿。尽管每天都在认真地关爱着自己的学生,可是关爱方式方法,让许多孩子无法接受,让孩子感到很难受。

  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搞好幼儿教育工作,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特长、品质和性格,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和社会交往情况,并建立起完整的个人档案资料。同时,还应注意随时了解和研究幼儿的变化,以便充实和修改,在全面了解每个幼儿活动规律和思想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幼儿不同情况分别给他们制定出近期和长远奋斗目标,开展个别教育。

  2.2 要让幼儿感受爱、学会表达爱。师生关系是指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和距离,这个“关系”和“距离”通过师生间的交往得以实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是以爱为基础的,具体表现为关心、爱护、尊重、理解、沟通,由此营造出轻松愉快的精神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幼儿不断地积累情感经验,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幼儿只有在有了良好的情感后,才会以相应的关心、友善的方式表达他对周围人的爱。

  作为教师,应积极地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建立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在孩子入园初期,教师除了要做到对幼儿每日抱一抱、亲一亲外,还必须保证与每个幼儿有个别游戏与交流的时间。在游戏中,教师与幼儿谈谈他喜欢的亲人,喜欢的玩具,喜欢的衣服和高兴的事情等,这样会逐步培养幼儿愿意和教师说“悄悄话”的习惯。

  2.3 要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审时度势,研究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把握好教育时机,做到有的放矢,抓住生活中的事件进行教育。如:几个孩子在一起玩耍时,常常发生争抢现象,这是由于他们不具备分享行为没有建立良好的分享规则所致。这时我们可以树立一定的榜样。还可以给幼儿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幼儿知道先他人后自已,这是人际关系中的行为信条。当幼儿玩玩具发生争执时,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轮着玩,换着玩或者按照先来后到共同玩的规则来分享,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走出自我中心的思维境界,养成谦让、等待、分享、合作等良好品德。再如:吃饭时借着幼儿扔不喜欢吃的菜和吃不了的馒头就可以通过古诗《锄禾》让幼儿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以及农民伯伯的辛苦劳作,从而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幼儿的活教材,只要教师善于留心生活,进行联想和挖掘,以活生生的例子教育幼儿更具有说服力。

  2.4 要加强师德修养。师行无小事,处处皆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给孩子直接的影响。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可见教师形象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对教师的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都会认真地模仿,可见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品德形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以身作则,处处做有心人,要求幼儿做的,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幼儿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教师要用自己文明的语言、行为为幼儿做出榜样。用自已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和感染孩子。榜样的力量是神奇的,教师的健康、优秀的品德,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仿效了。教师的天职不仅是向孩子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孩子思想品德的塑造者。优秀的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不断完善自已的道德品质。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高智能的人才。

  2.5 幼儿教师要有爱心。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作为幼教老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地奉献出我们的爱心。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孩子”。给孩子爱心,他就会认可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亲近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喜欢你;给孩子爱心,他就会感到幼儿园如家一般温暖;给孩子爱心,他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去关爱别人。在幼教的日常工作中,爱心的体现无所不在。比如,帮忙孩子系好带子、穿好衣服、盖好被子是爱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是爱心……爱心是重要的,有了爱心,我们就会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身心地投入,把这种博大而宽宏的爱心不断地转换成日常保教活动的耐心,责任心。从有利于孩子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不断加强自身幼教专业素质的提高,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活动计划,让孩子在幼儿园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注重幼儿的德育培养,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

浅析德育教育中的问题及措施论文【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