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人诚信的小故事【精选3篇】

时间:2015-09-01 07:11: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国古代名人诚信的小故事 篇一

中国古代名人诚信的小故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名人以其诚信的品质而闻名于世。其中一位令人难忘的名人是战国时期的邹衍。

邹衍是邹国的一位贤臣,他以其诚信和正直而受到人们的称赞。有一次,邹衍的国家面临着战争的威胁,国家需要大量的粮食来支持军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邹衍决定向周围的国家借粮。他亲自前往各国国君的宫殿,向他们请求援助。

然而,他遇到了许多困难。一些国君对他的请求置之不理,甚至嘲笑他的诚信。但邹衍并没有放弃,他坚信只要他坚持诚实和正直,最终会有国家愿意帮助他。终于,他遇到了一个慷慨的国君,他愿意借给邹国大量的粮食。邹衍非常感激,并答应尽快归还粮食。

在归还粮食的过程中,邹衍遇到了另一个困难。由于国家的财政困难,他无法立即偿还借来的粮食。然而,他并没有逃避自己的责任,而是以最诚实和坦率的态度向国君说明了实际情况,并请求国君再给他一些时间。国君被他的诚实和坦率所打动,同意了他的请求,并表示愿意给予更多的支持。

最终,邹衍成功地将借来的粮食全部归还给了国君。他的诚信和正直不仅帮助了邹国渡过了难关,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赞赏。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它能够让我们赢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诚实和正直,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要放弃自己的原则。正是因为这种诚信的品质,邹衍成为了中国古代名人中的典范。

中国古代名人诚信的小故事 篇二

中国古代名人诚信的小故事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名人以其诚信的品质而闻名于世。其中一位令人敬佩的名人是明朝时期的文学家杨慎。

杨慎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其高尚的品质和诚信的行为而备受赞誉。有一次,他被任命为一座城市的官员,负责管理城市的财政和物资。在他上任的第一天,他发现城市的财政状况非常糟糕,物资也短缺。

然而,杨慎并没有选择逃避责任或者采取不诚信的手段来解决问题。相反,他决定以诚信和勤奋的态度来面对困难。他首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了解城市的实际情况。他发现城市的财政问题主要是由于贪污和浪费造成的。于是,他下令进行严厉的打击贪污和浪费的行动,并重新规划了城市的财政预算。

在杨慎的领导下,城市的财政状况逐渐好转。他通过减少浪费和提高效率,成功地解决了财政困难。同时,他还在城市中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杨慎以其诚信和勤奋的品质在城市中树立了榜样。他不仅亲自努力工作,还鼓励城市的官员和居民一起努力改善城市的状况。他的诚信和正直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城市的风气和道德观念。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它能够让我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坚持自己的原则。杨慎通过诚信和勤奋的行为,成功地解决了城市的财政问题,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他的故事启示我们,只有坚持诚信和正直,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古代名人诚信的小故事 篇三

中国古代名人诚信的小故事

  言忠信,行笃敬。坚守诚信,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是中国贵名人诚信的小故事,欢迎阅读:

  中国名人诚信的小故事:《郁离子》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的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

  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中国名人诚信的小故事: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中国名人诚信的小故事: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道理:一定要言而有信。

  中国名人诚信的小故事:

  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派使臣去见赵惠文王,说秦王情愿让出十五座城来换赵国收藏的“和氏壁”,希望赵王答应。

  这件事让赵惠文王左右为难:要是答应了,怕上秦国的当,丢了壁又得不到城;要是不答应,又怕得罪秦国。于是,赵惠文王就想蔺相如出使秦国,让他要么把壁带回来,要么把十五个城池带回来。

  蔺相如一口答应了,并且说:“不完成使命不回来见大王。”

  蔺相如带着和氏壁到了咸阳,秦昭襄王接见了他,蔺相如把和氏壁献上去。秦昭襄王接过壁看了看,挺高兴,又把壁递给美人和左右侍臣,让大伙儿传着看,可是就不见秦王提换城的事。蔺相如确信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换壁。

  于是,他上前对秦昭王襄王说

:“这块壁有点儿小毛病,只是不容易看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

  秦昭襄王信以为真,就吩咐侍从把和氏壁递给商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壁,就怒气冲冲地说:“赵王诚心诚意派我把壁送来。可是,大王并没有交换的诚意。如今壁在我手里,大王要是逼我的'话,我宁可把我的脑袋和这块壁在这柱子上一同撞碎!”

  说着,他真的拿着和氏壁,对着柱子作出要砸碎的样子。

  秦昭襄王怕他真的砸坏了壁,连忙命令大臣拿上地图来,并且把准备换给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蔺相如看。

  蔺相如怕再上当,就说:“大王如果诚心换壁,应当斋戒五天,然后再举行一个接受壁的仪式,我才敢把壁奉上。”

  秦王答应了。蔺相如回到宾馆,叫一个随从的人打扮成买卖的模样,把壁贴身藏着,偷偷地从小道跑回赵国去了。

  过了五天,秦昭襄王召集大臣们和别国的咸阳的使臣,在大殿上举行隆重的仪式。蔺相如不慌不忙地走上殿去,向秦昭襄王行了礼,说:“秦国自秦穆公以来,前后二十几位君主,没有一个讲信义的。我怕受骗,丢了壁,对不起赵王,所以把壁送回赵国去了。”

  秦昭襄王听到这里,大发雷霆说:“是你欺骗了我,还是我欺骗了你?”

  蔺相如镇静地说:“请大王别发怒,让我把话说完。天下诸侯都知道秦是强国,赵是弱国。天下只有强国欺负弱国,决没有弱国欺压强国的道理。大王真有诚意的话,请先把那十五座城割让给赵国,然后打发使者跟我一起到赵国去取壁。赵国得到了十五座城以后,决不敢不把壁交出来。”

  秦王觉得有道理,不好治他的罪,就放他回去了。

  秦国当然不愿意割十五个城池,这件事就这样放下了。蔺相如回到赵国后,赵惠文王提拔他为上大夫。

中国古代名人诚信的小故事【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