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性格与职业合拍吗

时间:2018-02-09 01:22: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您的性格与职业合拍吗

  前几天,我收到一个大学生的来信。他说,因为得到了三四个完全不同领域和方向的实习资格,不知道该怎么办。他总觉得实习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工作的方向,想想就特别恐慌,不知道该如何决定。

  一份工作或者一份实习,通常是依据自己的特长与专业进行选择,但还有一种判断方法就是根据自己的性格,也就是现在市面上很流行的各种职业性格测试。我以前从来不相信这种东西,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性格有时候连自己都不太确定,怎么能测得准呢?况且,不是很多前辈都说,只要努力就可以在职场上干得好吗?

  直到去年,我参加了一个培训。

  培训的名字我忘记了,总之就是用各种测试来告诉你,职场人群分为4种性格,红黄蓝绿,每种性格的人特点分别是什么,应该如何与之沟通,甚至作为管理者应该如何为不同性格的人制定不同的工作内容。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职场上的人也是有不同特点的,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当然,那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职场不是一个满腔热情扑上去就能搞定的地方,不是努力加班、勤学苦练就一定能取得成功的,因为每个人自身的性格差异会造成千差万别的结果。

  那个培训影响了我很久,直到今天我还经常和同事们谈起,××是红色性格,她应该更适合做××类的工作。在这之前,我真的以为,我们都要在职场上努力做到怎样怎样,因为所有的职场箴言都在极力把每个人塑造成办公室里的鸡蛋,远远看过去一模一样,就算开口说话,也都大同小异。

  之前很多大学生给我写信,说自己的性格如何,很多工作简直是“臣妾做不到啊”,可我每次都很大大咧咧地告诉对方,只要努力就可以,别挑剔别计较。而现在我突然明白,人与人之间性格迥异,即便再怎么努力,也不是随便在一个工作岗位上都能如鱼得水的。因此我的建议是,试着在网上找一套“职业性格发展评测”,多选择几个版本进行参考,你就会得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分析,发现你最适合的职业类型。

  当然,并不是说你一定要按照测试的结果找实习、找工作,而是可以将这些内容作为自我认识的一个参考。如果你觉得测试说得不对,那么不妨问问周围的同学,请他们一起来评价一下这个结果,或者说说他们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这同样也可以帮你进行自我判断。当然,你还可以和已经工作的师兄师姐聊聊天儿,向他们请教一下自己这种性格和理想的职业是否合拍。

  我以前就不太懂这些,也做了很多与自己性格不太相符的工作,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刻骨铭心的痛。虽然说年轻人在起步阶段没有什么挑选工作的资格,但如果能从开始时就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进行选择,未来的路也许就会平坦很多,因为一个适合自己的起点会让你对整个职业生涯充满热情与信心。

  新一轮的求职季已至。甘肃某高校一位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吐槽”:“收入稳定、直辖市户口、有企业编制……在我看来不错的工作,可没想到面试后选中的学生最后都没来签约,拒签理由是没有事业编制。有无事业编制,有那么重要吗?”

  对于这位老师的无奈,不少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也深有体会。兰州一所大专院校的老师介绍,他们培养的毕业生主要以技能型人才为主,深受民营企业青睐,但部分毕业生认为民企无事业编制,不予考虑,有学生坦言,“铁饭碗抱不上,最起码得抱个铝饭碗。”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国家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相继出台了“三支一扶”“进村社区”等基层服务项目,虽然这些项目招考人数有限,但有些学生及家长对此类考试非常热衷,有些学生甚至专业不对口,也要报名尝试,去争抢本就不多的有限岗位;有学生为了能参加项目考试,有业不就,甚至有学生签约再违约。尽管一些大学生清楚个别项目提供的月工资比一些民企开出的工资低,但他们认为这类就业形式的工资待遇执行国家统一规定的当地事业单位新录用人员工资政策标准,相当于抱了“铝饭碗”。

  采访中,一些负责就业指导的老师向记者透露,近年来,仍有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保守,乡土意识强烈,受父辈或家庭的影响较大,不愿到企业商业单位就业,不愿出省就业,对广阔的就业市场望而却步。

  在很多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看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求职时更应脚踏实地,结合个人实际能力,以实现人生价值为出发点,切忌好高骛远。同时,学生家长也应适时放手,避免过多“左右”孩子的想法,让孩子在求职时能自己“做主”,或许这个工作远离家乡,又或许这个工作并非“铁饭碗”,但只有选择了、感悟了、体验了,他们才能学会更好更快地成长。

  事实上,在这个每天都有变化的世界中,尤其在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的时期,没有旱涝保收的“铁饭碗”,自己的真才实学才是最结实、最耐用的“金饭碗”。就业市场“海阔天空”,换个观念或许有更多惊喜。

  市场经济时代,绝大多数我们可以想象出来的事物都可以自由流通,包括人才。而作为一种资源,人才,其稀缺程度、功能不同、通用程度又影响了人才进入一个新企业的姿态和方式。这些职场的“插班生”们,面对新环境,表现出了各有特色的应对方式,以保证自己可以成功地“插班”上位。

  一、强势“插班”。

  1、借力打力。所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有些职业经理人在进入一家企业之前,有着光辉过去。企业领导在他们还没进入企业的时候,先在大会小会上公开宣传,把他们塑造成神话般的人物,好像只要他一来,企业就会很快步入了高铁轨道,飞速发展起来,直奔远大前程。员工像等待救世主一样等待这个强势的高人降临。

  2、霸王硬上弓。某些部门经理级别的岗位,插班生们为了尽快树立自己的权威,会在决策和指标下达上表现出格外强势的一面。一方面是用自己的专业术语炮轰下属;另一方面则是迅速整改原有部门管理制度,以求旧貌换新颜,让老员工还没来得及考察这个部门经理是否合格,就已经在执行他的制度了。

  3、业绩为王。有的人才,业务能力绝对出众,对于企业现有困境了然于胸,并且对于某些问题的解决成竹在胸。所以,为了得到认可,他们会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和人际关系,最快速度做出可喜业绩,赢得公司上下一片赞誉和认可。

  点评:此类方式稍显鲁莽,做成了事半功倍,做不成容易造成职业经理人的半路夭折。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在选择此类方式时,一定要对自己的.能力和企业的形式做好充分分析,有七八分把握以后再予以行动。

  二、顺势“插班”。

  1、探访民情。此方式是多数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常用。新到一个企业,发挥其新面孔优势,以亲和力感染老员工,以探访民情为由加强与各级别员工的关系。通过探访,一方面大概了解了企业现状和管理困境,一方面则是树立了自己的良好形象。让员工觉得此人是应运而生,比原来的领导通情达理得多。

  2、呼朋唤友。为了尽快给自己归属感,也为了让同事们更快接纳自己,有些人会在工作之余和部门同事或公司同事一起吃饭唱歌出去玩,联络感情。当然,很多企业老员工会主动这样做,以示对新人关怀。无论本质上的目的是什么,看上去是“落地为兄弟,何须骨肉亲”,大家很快成为一个团队,攻坚克难。

  3、巧用领导。所谓顺势而为,职业经理人要做一件事情,公司领导的支持十分重要。所以,在员工大会、中层沟通会议、高层决策会议等场合,巧用领导指示成为职业经理人落实自己管理思维的方式之一。员工看到新脸孔,但是听到或感觉到政策是老领导出的,接受起来就更快一些。接受了新脸孔的政策,就会逐渐接受新脸孔,慢慢就成为老领导了。

  点评:顺势之妙,在于四两拨千斤,看似无意,其实有心。此类方式,需要胆大心细,揣摩各级员工想法,一切全在恰到好处。力度轻了,势头已过,无关痛痒,“插班生”会被认为能力有限,业绩平平。力度大了,势头太强,痕迹已现,很快就会引来不满,功亏一篑。

  三、暗夜“插班”。

  1、加班加点。新到一个环境,为了尽快熟悉业务或熟悉人员状况,也为了证明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和踏实肯干,有的新人选择了加班加点且通常是无偿的。加班加点,可以获得上级和人事部门的好感,并且让同事对他们另眼相看。帮助同事减轻压力的同时也帮助自己获得了好声誉、好人缘。

  2、名不副实。管理层“插班”,往往要面临更多的人际挑战和管控危机。为了自己的职业安全考虑,会有要求以低一级的岗位入职,试用期过后晋升的情况。低一级入职可以减少很多职场人际压力,同时获得一些基层信息,方便职业经理人掌握最真实的企业信息,试用期以后可以给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

  3、举报民情。此种方法,俗称打小报告。“插班生”在插班之前就是某位高层的“自己人”,或入职后很快成为某位高层的“自己人”。他们入职以后不担心无法获得基层的认可,只担心如何获得高层的认可。所以,就自发地成为了某些软耳根高层的耳目,颇像卧底。

  点评:以非常规手段“插班”,在融入的过程中对“插班生”本人的伪装要求很高,我们不鼓励通过此类手段去融入一个集体或找到自己的地位。毕竟,捷径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是,我们可以正确地使用以上方法,做一些利人利己的事情。比如加班加点,真诚的、不做作、不炫耀、不拖沓的加班加点,的确可以帮助我们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四、低调“插班”。

  1、远离是非。很多职场人士在进入一个新环境,选择了远离

是非。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上级指示开展工作,朝九晚五,一步一步按照公司制度来。在公司里不交朋友,不做仇家。信奉的职场圭臬是:出门在外,安全第一。在大家都觉得此人是个可有可无的人之后,他们也就完成了“插班”过程。

  2、随大流。大小企业,都会有点派系纷争,或多或少,或因为工作或因为私事。有的“插班生”为了自己的职业安全,会很快在纷争中找到一个大流,站到队伍中,就像找到了自己的庇护伞。在大流中,未必会得到好处,但是可以让自己顺利实现新员工到老员工的过度,从而“插班”成功。

  3、三月磨剑。高层“插班”或高端技术人才“插班”,新到一家企业,可能公开场合三个月不说一句话,不做一件事,只是在办公室里窝着。该参会参会,该写报告写报告,该签字签字。然后,在全体员工都觉得只是这般如此的时候,突然下达一系列改革指示,并且往往直击公司管理弊端或技术薄弱环节,从而得到全体员工的拥戴,获得认可。

  点评:低调插班,侧重安全性和适应性。他们把企业看成是一个丛林,新人只有保全自己才能留下,留下才能有所作为。尽管目的性和功利色彩有所不同,实质上都是一种韬晦策略。只是,我们希望此类人在熟悉了企业环境以后不要被同化,而是真的有所创新,有所作为。

  最后,职场是一个生态圈,每一个木门品牌企业都是一个独立的循环系统,我们要想“插班”顺利,就要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找到自己的方式。真诚、坦然地去面对新同事,认真、负责地去面对新工作,尊敬、客观地去面对新领导,做一名有职业素养的职业经理人!

您的性格与职业合拍吗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