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福利名词解释

时间:2018-09-01 08:29: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社会福利名词解释

16、福利陷阱

就是福利国家的福利政策片面强调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忽视了公民个人的责任,导致人们对福利的依赖,人们丧失了生活的主动性、创造性,降低了抵御风险的能力,包括就业能力和预防疾病,这样导致更多的人陷入贫困,有更多的人需要社会福利的保护。也就是社会福利的实施,不是减少贫困,而是增加和诱发了贫困。在福利国家,福利政策培养了懒汉,甚至形成了这样的社会阶层,给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带来了很的阻力。从社会的方面看,由于人们对福利的依赖,导致福利负担不断增加,国家债务沉重,税收不断增加,又导致了经

济发展缓慢,反过来又影响了就业,又导致更多的人需要社会福利的保护。

17、社会福利的特征

一、是保障对象的全民性

二、是保障内容的福利性

三、是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

四、是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

1、弗里德曼关于教育凭单的计划。

美国在教育方面的福利,原来的做法是给予国民的教育补贴,由国家直接给学校拨付补贴。结果:(1)教育质量下降。由于学校不论教育质量好坏,都可以得到教育补贴,没有改善教育的动机。(2)产生了新的不公平。对于富人,可以选择教育质量好的私立学校,但是他已经通过纳税负担了国民教育补贴,他没有享受这种补贴,到私立学校还要交学费,实际是缴纳了两次学费。对于富人来是不公平的。对于穷人也不公平,穷人没有钱选择私立学校,也没有经济能力通过迁移住所和户口来选择教育质量相对好的公立学校。穷人也感到不公平。弗里德曼的教育凭单计划以人均享有的教育补贴为数额,政府给学生家长提供教育凭单。家长可以自由选择学校,可以在公立学校里面选择,也可以在私立学校里面选择。教育凭单可以折抵学费,学校拿教育凭单和政府结算教育补贴。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都可以接受教育凭单,互相之间就有了竞争,就强化了改善教育的动机。

2、弗里德曼的负所得税主张。

美国原来的做法是建立生活保障最低线制度。按照这个制度,个人劳动收入和生活保障最低线的差额直接由政府补贴。根据这个制度,只要劳动收入低于生活保障最低线,那么劳动收入增加的同时,政府补贴相应减少。这相当于劳动收入的增加部分都全部被政府征收。它的效应是打击人们就业的积极性。 弗里德曼主张实行负所得税制度。

基本含义:设定一条收支平衡线,如果劳动收入高于这条线,高出部分按照所得税率缴纳所得税。如果劳动收入低于这条线,就得到补贴。补贴按照差额乘以所得税率来计算。由于用所得税率来调节,被称为纳税补贴。负所得税的实质是鼓励劳动,保证人们在收支平衡线以下的劳动收入不会被国家全部征收。为了鼓励就业,设定收支平衡的标准比生活保障最低线高

三.论述题

1、介绍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失业理论和政府干预理论。讨论它对我们国家发展社会福利的借鉴意义。

(1)就业一般理论

在资本主义社会,除了存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之外,还存在一种非自愿性失业,在现实生活中只要没有非自愿性失业存在,即使存在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那么这种状况仍可称为充分就业。

(2)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或者购买意愿的需求,或者是市场上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基本规律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三个心理规律引起的。被称为三大心理规律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虽然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越多,生产越多,资本家的利润率就越低,资本边际效率将逐步下降。流动偏好规律: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收入或财富的心理动机。

(3)经济危机理论

凯恩斯明确承认经济危机的存在,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承认普遍性生产过剩危机和失业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存在。

(4)政府干预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市场的基本规律。要改变这一现状,不能靠市场本身,必须靠政府。他反对实行自由放任,主张由政府干预经济。也就是由政府弥补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政府进行消费和投资,可以拉动社会需求,消除危机,实现充分就业。

(5)对我们国家发展社会福利的借鉴意义

凯恩斯主义的积极效果

凯恩斯主义的实质是主张市场失灵。我国当前实行市场经济,在解决市场经济产生的消极后果时,可以借鉴它。

凯恩斯主义的消极效果

其不良后果主要是滞胀。滞胀就是生产效率下降,同时通货膨胀在持续。其次,实行它也导致了效率下降。这些都是我们在实行政府干预的时候,需要注意的。

社会福利思想名词解释2017-04-09 10:54 | #2楼

社会福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民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 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特点:历史性 多元性 意识形态性 流派性

社会福利思想的研究方法:历史研究 多角度研究思想流派的研究 系统性和完整性研究 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时期内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指导思想,它既受到社会历史发展状况的影响,更受到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萨伊定律:只要有供给,就有它本身的需求,即供给创造它本身的需求。否认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危机。

摩擦性失业:由使工人与工作相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

自愿性失业:在现行的工作条件能够就业、但不愿接受此工作条件而未被雇佣所造成的失业。 非自愿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与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

充分就业的概念:充分就业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常态,非充分就业才是社会经济的通常情况。有效需求不足造成就业不均衡。

有效需求的理论:有效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相等时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

国家干预的主张:一方面,设法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者设法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投资; 另一方面,设法提高消费倾向以扩大消费。政府可以采用“财政赤字”的方式来调节市场的问题。

《贝弗里奇报告》的基本目标: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消除人民基本需求的匮乏,形成一个覆盖全体国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领域的社会安全网。

负所得税:划定一条收入线,收入高于这条线的人,高出的部分按一定的比例向政府交税,低于这条线的人,差额部分按一定的比例从政府得到补贴。

原初状态:相当于传统的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然状态,在其中的个人是自由和平等的。

社会福利名词解释

手机扫码分享

Top